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新型光伏储能充电设备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种新型光伏储能充电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408125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0 19:3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光伏充电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型光伏储能充电设备,包括支架、充电转换机构以及散热机构;支架架设在地面上,底部装载有多个蓄电池;充电转换机构安装在支架的一侧,光伏的充电端通过充电转换机构与多个蓄电池电连接,以使光伏的充电端通过充电转换机构的循环切换分别为多个蓄电池进行充电;散热机构安装支架的底部,且布设在多个蓄电池的周侧,用于给多个蓄电池进行降温。本发明专利技术用于给光伏储能设备进行充电,结合风冷和水冷进行散热,散热功能相对传统设备更佳,且本发明专利技术增设有多个防护机构,可对蓄电池进行防护,使得整个充电设备更加安全可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光伏充电设备,特别涉及一种新型光伏储能充电设备


技术介绍

1、光伏发电是利用半导体界面的光生伏特效应而将光能直接转变为电能的一种技术。主要由太阳电池板、控制器和逆变器三大部分组成;将光伏发电产生的电能储存到光伏储能设备内,是一项很常见的技术;然而现在光伏储能设备充电设备散热效果不佳,在充电的过程中,因充电高温引发火灾的风险很大,同时市面上常见的光伏储能充电设备也缺少一种能在设备起火时,对光伏储能设备进行补救的防护机构,所以整体上光伏储能充电设备的安全可靠性并不高,设备一旦起火,将会带来很大的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光伏储能充电设备,以解决现有光伏储能充电设备散热效果不佳,安全可靠性低的技术问题。

2、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3、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光伏储能充电设备,包括:

4、支架,架设在地面上,底部装载有多个蓄电池;

5、充电转换机构,安装在支架的一侧,光伏的充电端通过充电转换机构与多个蓄电池电连接,以使光伏的充电端通过充电转换机构的循环切换分别为多个蓄电池进行充电;

6、散热机构,安装支架的底部,且布设在多个蓄电池的周侧,用于给多个蓄电池进行降温。

7、进一步地,所述充电转换机构包括:

8、连接架,固定安装在支架的侧面上;

9、旋转组件,通过连接架安装在支架的侧面上;

10、电量检测模块,安装在旋转组件的旋转端上,用于对多个蓄电池的电量进行检测;

11、固定盘,安装在旋转组件的固定端上,且安装在电量检测模块的底部;

12、传导组件,包括多个第一接触片和多根导电线,两个第一接触片为一组,多组第一接触片布设在固定盘的内壁上,两根导电线为一组,多组第一接触片通过多组导电线分别电连接在多个蓄电池的正负极上,多组导电线分别与多个蓄电池的正负极抵接,光伏的充电端通过电量检测模块与传导组件上的其中一组第一接触片接触,以实现为多个蓄电池分别充电。

13、进一步地,所述电量检测模块包括:

14、万用表,固定安装在旋转组件的旋转端上;

15、供电电路,包括供电电源、连接开关和第二接触片,供电电源、连接开关、旋转组件串联在供电电路上,连接开关安装在万用表的指针上,第二接触片安装在万用表表盘的设定位置上;连接开关、第二接触片抵接和分开,能实现供电电路的通断;

16、两个检测接头,分别插接在万用表的两个检测接头的插孔内;

17、切换模块,安装在旋转组件的旋转端上,用以实现两个检测接头或光伏的充电端与其中一组第一接触片接触的切换。

18、进一步地,所述切换模块包括:

19、固定架,安装在旋转组件的旋转端上;

20、两个活动盘,分别转动连接在固定架上;

21、两个第一导电环,分别安装在两个活动盘的正面边缘位置处,两个第一导电环分别与两个检测接头电连接;

22、两个第二导电环,分别安装在两个活动盘的背面边缘位置处,两个第二导电环分别与光伏的充电端的正负极电连接;

23、驱动件,安装在固定架上,用于驱动两个活动盘转动,以使两个第一导电环或者两个第二导电环与其中一组第一接触片接触。

24、进一步地,所述充电转换机构还包括布设在固定盘内壁上的多个挡块,两个活动盘上开设有与挡块相配合的第一通孔。

25、进一步地,所述支架包括:

26、多个支腿,等距架设在地面上;

27、第一支撑板,通过多个支腿横向架设在地面上;

28、第二支撑板,平行设置在第一支撑板的下方,且固定在多个支腿之间。

29、进一步地,所述散热机构包括:

30、多个储水箱,顶面均设置为开口,并分别固定在第一支撑板上开设的多个第二通孔内;多个储水箱两两一组,且多组储水箱分别贴合在多个蓄电池的左右两侧;

31、多个横杆,分别横向架设在多个储水箱的顶部;

32、多根竖管,分别通过多个横杆竖向架设在多个储水箱上,多根竖管的底部均开设有第一出水孔,多根竖管的底部分别插接在多个储水箱开设的第二出水孔内;

33、多个止水塞,分别竖向滑动连接在多根竖管的底部;

34、多根连杆,分别竖向插接在多根竖管内,且多根连杆的底部分别插接在多个止水塞上并向下贯穿;

35、多个浮球,分别固定在多根连杆的顶部。

36、进一步地,所述散热机构还包括:

37、多组刷毛,分别粘接在多根连杆的底部,多组刷毛分别位于多个止水塞的下方;

38、多组旋转叶片,分别固定安装在多个浮球的表面上。

39、进一步地,多个所述储水箱贴近蓄电池的一侧均竖向等距开设有多个出风孔。

40、进一步地,所述充电设备还包括安装在多个蓄电池底部的多个防护机构,防护机构包括:

41、支撑块,通过扭簧和铰链转动连接在第二支撑板开设的第三通孔内,蓄电池摆设在对应的支撑块上,支撑块的内部装填有冷却水;

42、活动塞,滑动连接在支撑块上开设的第四通孔内;第四通孔的开设位置远离支撑块与第二支撑板的铰链连接位置;

43、第一弹簧,横向布设在第二支撑板开设的第五通孔内,第一弹簧一端固定在第五通孔的内壁上,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活动塞,在第一弹簧的作用下,活动塞的两端分别位于支撑块的第四通孔以及第二支撑板的第五通孔内。

44、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45、1、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充电转换机构,充电转换机构可分别对多个蓄电池进行电量检测,如果蓄电池的电量为满电状态,可将充电转换机构上的电量检测模块快速切换到相邻的蓄电池的检测位,如果该检测位的电量没满,可利用电量检测模块对该检测位所对应的蓄电池进行持续充电,直至该蓄电池被充满。本专利技术中的充电转换机构既可以对多个蓄电池分别进行电量检测,又可以便于光伏的充电端利用充电转换机构分别为多个蓄电池进行充电,可使得多个蓄电池的电量检测以及蓄电池充电平稳有序的进行。

46、2、本专利技术中的散热机构采用风冷和水冷结合的方式对多个蓄电池进行降温,降温效果比传统的降温设备更佳,同时在水冷环节中,储水箱可装纳雨水,对蓄电池进行降温,同时在雨天时,储水箱内部的水是流动的水,储水箱内部水温更低,可进一步提升散热效果;另外,本专利技术利用雨水对蓄电池进行降温,充分利用了水资源,避免了水资源的浪费。

47、3、本专利技术中还提供了一种防护机构,防护机构包括内部装有水的支撑块,支撑块内的水可对蓄电池进行降温;在蓄电池因为充电故障等原因,蓄电池高温且表面产生大量的烟雾设置引发火灾时,防护机构会产生连锁反应,进而使支撑块向下转动,同时蓄电池会掉落在地面上,该设计,能避免蓄电池起火,造成其他相邻的蓄电池烧毁,从而尽可能减少火灾所造成的损失。同时,由于多个蓄电池均通过多个储水箱分隔开,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光伏储能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储能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转换机构(3)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伏储能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量检测模块(33)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伏储能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模块(334)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伏储能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转换机构(3)还包括布设在固定盘(34)内壁上的多个挡块(36),两个活动盘(3342)上开设有与挡块(36)相配合的第一通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储能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1)包括: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伏储能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机构(4)包括: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伏储能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机构(4)还包括: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伏储能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储水箱(41)贴近蓄电池(2)的一侧均竖向等距开设有多个出风孔。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伏储能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分别安装在多个蓄电池(2)底部的多个防护机构(5),防护机构(5)包括: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光伏储能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储能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转换机构(3)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伏储能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量检测模块(33)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伏储能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模块(334)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伏储能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转换机构(3)还包括布设在固定盘(34)内壁上的多个挡块(36),两个活动盘(3342)上开设有与挡块(36)相配合的第一通孔。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博郭慧新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