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速生杆菌菌株制备絮凝剂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8075008 阅读:1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31 04:28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絮凝剂制备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利用速生杆菌菌株制备絮凝剂的方法,其包括菌种培养、发酵培养、改性膨润土沉降、干燥等步骤,其中的速生杆菌菌株为从菲律宾蛤仔吐出的污泥中分离提纯获得的速生杆菌菌株Celeribacter sp.GHF1031。通过本发明专利技术中的方法制备获得的絮凝剂具有高絮凝率的特点,同时其性能稳定、无毒副作用、安全性高、生产简单、成本低廉,可以作为废水絮凝剂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利用速生杆菌菌株制备絮凝剂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吸附剂制备
,尤其是涉及一种利用速生杆菌菌株制备絮凝剂的方法。
技术介绍
絮凝剂是水处理技术中常用的药剂之一。近年来,应用最广泛的传统高分子聚合物类絮凝剂不断被发现存在威胁人类健康和破坏生态环境的潜在问题,研究环保无公害的新型絮凝剂便成为了水处理研究的热点问题,其中报道最多的当属微生物絮凝剂。生物絮凝剂是一类具有生物降解功能的聚合物,由具有这类特殊功能的微生物所分泌的包含多糖、脂类及蛋白质等。由于其对环境的安全及无污染性,因此受到国内外众多科研工作者的重视。目前已经从土壤、活性污泥、生活污水、各种工业废水等环境中筛选得到多种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其中报道较多的有Nakamura等发现的产生微生物絮凝剂AJ7002的酱油曲霉AJ7002、Takagi等发现的产生PF101的拟青霉和Kurane等产生NOC-1的红平红球菌等,这些微生物絮凝剂相对于传统高分子化学絮凝剂来说具有环境友好、无二次污染的优点,但由于制取生物絮凝剂所需要的一些底物,如蔗糖、葡萄糖和果糖等成本过高,产量低,絮凝活性低等问题导致难于规模化应用及产业化,尚处于实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利用速生杆菌菌株制备絮凝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a)将速生杆菌菌株接种到固体培养基上培养,加入无菌水制成速生杆菌菌种液;b)将速生杆菌菌种液接种到液体培养基中发酵培养制成发酵菌液;c)向发酵菌液中加入改性膨润土并继续发酵培养得到原料液;d)将原料液静置沉降,然后分离沉降物,将沉降物干燥后制得絮凝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利用速生杆菌菌株制备絮凝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a)将速生杆菌菌株接种到固体培养基上培养,加入无菌水制成速生杆菌菌种液;b)将速生杆菌菌种液接种到液体培养基中发酵培养制成发酵菌液;c)向发酵菌液中加入改性膨润土并继续发酵培养得到原料液;d)将原料液静置沉降,然后分离沉降物,将沉降物干燥后制得絮凝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速生杆菌菌株制备絮凝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液体培养基由以下组分组成,秸秆水解液200~260mL/L、尿素0.4~0.6g/L、硫酸铵0.1~0.3g/L、酵母膏0.4~0.6g/L、磷酸氢二钾3.8~4.0g/L、磷酸二氢钾1.5~2.5g/L、柠檬酸三钠0.5~1.5g/L、蛋白胨2~3g/L,余量为陈化海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速生杆菌菌株制备絮凝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固体培养基为向液体培养基中添加液体培养基重量1.5~2.0%的琼脂并凝固后制得的斜面培养基。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速生杆菌菌株制备絮凝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秸秆水解液由以下方法制得,将新鲜的芦苇用水清洗2~3次,然后将其切成12~17cm长的小段并在100~110℃下干燥,干燥后将其粉碎至粒径为0.5~1cm,制得干燥芦苇颗粒,将干燥芦苇颗粒浸泡在其重量7~11倍的重量浓度为1.7wt%稀硫酸中,并在115~125℃下高温反应100~140分钟制得混合液,接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穆军崔霞杨桥阳广凤陈庆国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海洋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