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小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069162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30 23:40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智能小车,包括设于平台本体上的底盘,平台本体上设有升降机构、抓取装置和分别设于平台本体的前端与后端的防撞机构,抓取装置包括设置在安装板上的机械手和设置在机械手执行端的抓手,防撞机构包括一防撞部和两相互平行的连接部,两连接部的一端通过一连接件与底盘可拆卸式固定连接,防撞部的两端分别与两连接部的另一端连接。通过设置抓取装置、升降机构和防撞机构,来实现在环境恶劣的场所自主运行、且保证长距离行进时候的通信稳定,提高本申请的适用范围,提高了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小车
本申请涉及自主巡检
,尤其涉及一种智能小车。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工业生产领域的快速发展,生产制造所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多,其中不乏有一些环境恶劣的工业现场,为了安全生产,工业现场的勘测显得尤为重要,在实际的工业现场以及恶劣的环境下,检测人员无法直接进入现场完成测量任务。并且在进入现场测量的时候会因为现场行进的较远距离而造成信号不稳定,而且由于单一的各种检测需要不同的检测模式,现有的功能单一,检测模式严重受限。申请内容本申请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四轴抓取装置,通过设置抓取装置、升降机构和防撞机构,来实现远距离巡检的时候做到投放中继器保证长距离行进时候的通信稳定,提高本申请的适用范围。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智能小车,包括平台本体和设于所述平台本体上的底盘,所述平台本体上设有升降机构、抓取装置和分别设于所述平台本体的前端与后端的防撞机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一可相对所述底盘上表面相对运动的压板,所述压板的上侧设有一具有凸耳的安装板,所述压板上穿设有多根吊杆,所述吊杆的上端通过一阶台抵持于所述压板的上表面,所述吊杆的下端与设于所述升降机构的升降端的检测装置连接,所述吊杆位于所述检测装置与所述压板之间的杆段上套设有压簧,所述压簧的上端抵持所述压板的下表面,所述压簧的下端抵持所述检测装置,所述抓取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安装板上的机械手和设置在所述机械手执行端的抓手,所述防撞机构包括一防撞部和两相互平行的连接部,两所述连接部的一端通过一连接件与所述底盘可拆卸式固定连接,所述防撞部的两端分别与两连接部的另一端连接。进一步的,位于凸耳处的安装板上设有第五驱动装置,所述第五驱动装置的输出端与一传送装置的一端连接,所述传送装置的另一端与一丝杠螺母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压板与所述丝杠螺母副的输出端连接,并被所述丝杠螺母副的输出端带动相对所述底盘的上表面做上下往复运动。进一步的,所述传送装置包括与所述驱动装置的输出端连接的第一同步带轮和设置在所述安装板上的第二同步带轮、第三同步带轮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同步带轮与所述第三同步带轮之间的第四同步带轮,所述传送装置的传送带依次穿过所述第一同步带轮、第二同步带轮、第四同步带轮和第三同步带轮。进一步的,所述丝杠螺母副包括第一丝杠螺母副和第二丝杠螺母副,每个所述丝杠螺母副包括丝杠和设于所述丝杠上的滑块,所述第一丝杠螺母副的丝杠的上端与所述第二同步带轮转动连接,所述第一丝杠螺母副的丝杠的下端通过一轴承与所述底盘连接,所述第一丝杠螺母副的滑块与所述压板连接,所述第二丝杠螺母副的丝杠的上端与所述第三同步带轮转动连接,所述第二丝杠螺母副的丝杠的下端通过一轴承与所述底盘连接,所述第二丝杠螺母副的滑块与所述压板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检测装置包括表面污染探测器和设于所述表面污染探测器一侧的第一γ探测器,所述压簧的下端抵持所述表面污染探测器的上表面。进一步的,所述机械手包括与所述平台本体相转动连接的第一驱动装置、与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的输出端相转动连接的第二驱动装置的安装座、置于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安装座内的第二驱动装置、与所述第二驱动装置的输出端相转动连接的第一安装座、一端设于所述第一安装座的侧壁上的第一连杆、设于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的第二安装座、置于所述第二安装座内的第三驱动装置、一端通过一转接块与所述第三驱动装置的输出轴相转动连接的第二连杆、与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的第三安装座、设于所述第三安装座内的第四驱动装置、与所述第四驱动装置的输出轴相转动连接的抓手安装板、设于所述抓手安装板上的升降气缸,所述抓手设于所述升降气缸的执行端,所述安装板上还设有多个是安装位。进一步的,所述安装位有两个,两个安装位分别为第一安装位和第二安装位,所述第一安装位安装有多个视觉检测装置,所述第二安装位安装有第二γ探测器。进一步的,所述防撞部还包括设于所述底盘上的第一控制装置和第二控制装置,所述平台本体的前端设有一网状安装板,所述网状安装板上设有多个视觉采集装置、照明装置和障碍物检测装置,所述平台本体的后端设有分别与所述第一控制装置电连接的第一控制面板和与所述第二控制装置电连接的第二控制面板,所述第二控制装置分别与所述视觉采集装置、所述障碍物检测装置电连接,所述第一控制装置与所述第二控制装置电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控制装置分别与所述第一驱动装置、所述第二驱动装置、所述第三驱动装置、所述第四驱动装置、所述升降气缸以及所述第五驱动装置电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平台本体上还设有中继器储存盒,所述中继器储存盒内设有多个中继器,所述中继器与所述第一控制装置信号连接。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1)本申请通过设置抓取装置和中继器,实现在行进较远的距离时可以通过投放中继器使其实现长距离通信;2)本申请通过在机械手上设置第一γ探测器和位于升降机构升降端的第二γ探测器,实现全方位的探测;3)本申请通过在平台本体的前端与后端分别设置能够与平台本体可拆卸式固定连接的防撞机构,并且在防撞机构上设置具有弧面的托块,使得本申请的防撞部实现防撞、人工搬抬、机械起吊一体化的设计,整体结构布局合理;4)本申请通过设置在平台本体前端的视觉采集装置、障碍物检测装置,实现安全避障。上述说明仅是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附图说明图1是本申请总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申请内部细节示意图;图3是本申请左视图;图4是本申请右视图;图5是本申请抓取装置示意图。其中:1是平台本体、2是底盘、4是电池盒、6是第一安装区域、8是第二安装区域、10是第三安装区域、12是升降机构、1201是压板、1202是安装板、1203是吊杆、1204是压簧、1205是表面污染探测器、1206是第一γ探测器、1207是第一同步带轮、1208是第二同步带轮、1209是第三同步带轮、1210是第四同步带轮、1211是丝杠、1212是滑块、1213是导柱、14是抓取装置、1401是第一驱动装置安装座、1402是第二驱动装置安装座、1403是第一安装座、1404是第一连杆、1405是第二安装座、1406是第二连杆、1407是抓手安装板、1408是升降气缸、1409是抓手、1410是第一安装位、1411是第二安装位、1412是第三安装座、16是第一控制装置、17是第二控制装置、18是路由器、19是PC端、20是电机驱动器、22是功率驱动器、24是风扇、26是冰盒、28是中继器储存盒、30是连接部、32是防撞部、34是网状安装板、36是第一控制面板、38是第二控制面板、40是天线、42是深度相机、44是红外相机、46是支撑架、48是塔扣、50是壳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申请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申请的限定。参见附图1至5,本说明一较佳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智能小车,包括平台本体1和设置在所述平台本体1上的底盘2,底盘2的下侧设有电池盒4,所述电池盒4内设有16个用于安装电池的安装区。为了叙述方便本申请规定的平台本体的前端为正常行车车头部,平台本体的后端为正常行车的车尾部,为了使设计结构更加的紧凑,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智能小车

【技术保护点】
一种智能小车,包括平台本体和设于所述平台本体上的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台本体上设有升降机构、抓取装置和分别设于所述平台本体的前端与后端的防撞机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一可相对所述底盘上表面相对运动的压板,所述压板的上侧设有一具有凸耳的安装板,所述压板上穿设有多根吊杆,所述吊杆的上端通过一阶台抵持于所述压板的上表面,所述吊杆的下端与设于所述升降机构的升降端的检测装置连接,所述吊杆位于所述检测装置与所述压板之间的杆段上套设有压簧,所述压簧的上端抵持所述压板的下表面,所述压簧的下端抵持所述检测装置,所述抓取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安装板上的机械手和设置在所述机械手执行端的抓手,所述防撞机构包括一防撞部和两相互平行的连接部,两所述连接部的一端通过一连接件与所述底盘可拆卸式固定连接,所述防撞部的两端分别与两连接部的另一端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小车,包括平台本体和设于所述平台本体上的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台本体上设有升降机构、抓取装置和分别设于所述平台本体的前端与后端的防撞机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一可相对所述底盘上表面相对运动的压板,所述压板的上侧设有一具有凸耳的安装板,所述压板上穿设有多根吊杆,所述吊杆的上端通过一阶台抵持于所述压板的上表面,所述吊杆的下端与设于所述升降机构的升降端的检测装置连接,所述吊杆位于所述检测装置与所述压板之间的杆段上套设有压簧,所述压簧的上端抵持所述压板的下表面,所述压簧的下端抵持所述检测装置,所述抓取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安装板上的机械手和设置在所述机械手执行端的抓手,所述防撞机构包括一防撞部和两相互平行的连接部,两所述连接部的一端通过一连接件与所述底盘可拆卸式固定连接,所述防撞部的两端分别与两连接部的另一端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小车,其特征在于,位于凸耳处的安装板上设有第五驱动装置,所述第五驱动装置的输出端与一传送装置的一端连接,所述传送装置的另一端与一丝杠螺母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压板与所述丝杠螺母副的输出端连接,并被所述丝杠螺母副的输出端带动相对所述底盘的上表面做上下往复运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装置包括与所述驱动装置的输出端连接的第一同步带轮和设置在所述安装板上的第二同步带轮、第三同步带轮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同步带轮与所述第三同步带轮之间的第四同步带轮,所述传送装置的传送带依次穿过所述第一同步带轮、第二同步带轮、第四同步带轮和第三同步带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丝杠螺母副包括第一丝杠螺母副和第二丝杠螺母副,每个所述丝杠螺母副包括丝杠和设于所述丝杠上的滑块,所述第一丝杠螺母副的丝杠的上端与所述第二同步带轮转动连接,所述第一丝杠螺母副的丝杠的下端通过一轴承与所述底盘连接,所述第一丝杠螺母副的滑块与所述压板连接,所述第二丝杠螺母副的丝杠的上端与所述第三同步带轮转动连接,所述第二丝杠螺母副的丝杠的下端通过一轴承与所述底盘连接,所述第二丝杠螺母副的滑块与所述压板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龚小林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钮曼精密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