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叶尧珍专利>正文

新能源汽车的自清洁雨刷驱动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068770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30 23:2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新能源汽车的自清洁雨刷驱动臂。包括雨刷臂本体,雨刷臂本体上设置有自清洁结构,自清洁结构包括侧壁自清洁结构和顶面自清洁结构;侧壁自清洁结构包括一号支撑杆和两个滑动清洁结构,顶面自清洁结构包括纵向清洁结构和横向清洁结构;纵向清洁结构包括二号支撑杆、回复机构和一号清洁机构;横向清洁结构包括三号支撑杆、驱动结构和二号清洁机构。本发明专利技术设置有多个自动清洁结构,随着雨刷驱动臂往上摆动而滑移至雨刷驱动臂上端,而雨刷驱动臂在摆动到极限位置处时,会短暂停留,此时,各自动清洁结构受重力影响而自动下落至原处,达到自动清洁自动回复的效果,清洁方便且具有良好的清洁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能源汽车的自清洁雨刷驱动臂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
,尤其是新能源汽车的自清洁雨刷驱动臂。
技术介绍
新能源汽车是全世界范围内所倡导的项目,能够极大的改善地球环境。雨刷驱动臂是新能源汽车上不可缺少的零部件,两端分别连接雨刮器和驱动电机,雨刮器用于清洁汽车挡风玻璃,而雨刷驱动臂作为中间部件起驱动作用。汽车挡风玻璃的清洁,通常通过清洁水和雨刮器配合的方式进行,此时不仅清洁了挡风玻璃,也同样清洁了雨刮器,但是对于同样外露在汽车表面的雨刷驱动臂却没有任何自带的清洁结构,目前,仅仅只能够通过人工的方式进行清洁,清洁较为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新能源汽车的自清洁雨刷驱动臂,其设置有多个自动清洁结构,随着雨刷驱动臂往上摆动而滑移至雨刷驱动臂上端,而雨刷驱动臂在摆动到极限位置处时,会短暂停留,此时,各自动清洁结构受重力影响而自动下落至原处,达到自动清洁自动回复的效果,清洁方便且具有良好的清洁效果。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新能源汽车的自清洁雨刷驱动臂,包括雨刷臂本体,所述雨刷臂本体上设置有自清洁结构,所述自清洁结构包括侧壁自清洁结构和顶面自清洁结构;所述侧壁自清洁结构包括一号支撑杆和两个滑动清洁结构,所述滑动清洁结构包括滑动连接在所述雨刷臂本体侧壁上的一号滑块、设置在所述一号滑块上的连接板、设置在所述连接板上的若干个一号弹簧以及设置在对应的所述一号弹簧上的一号清洁球,所述一号支撑杆两端分别设置在对应的所述连接板上;所述顶面自清洁结构包括纵向清洁结构和横向清洁结构;所述纵向清洁结构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一号支撑杆上的二号支撑杆、设置在所述一号支撑杆上的回复机构以及与所述回复机构配合的一号清洁机构;所述回复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一号支撑杆上的定位块、与所述定位块相连的二号弹簧、与所述二号弹簧相连的一号齿条以及与所述一号齿条相连的二号滑块,所述二号滑块滑动连接在所述二号支撑杆的顶面上;所述一号清洁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二号滑块底面侧边处的橡胶块、与所述橡胶块底面相连的横杆以及设置在所述横杆底面上的若干二号清洁球,所述二号清洁球上设置有若干一号清洁刷毛;所述横向清洁结构包括三号支撑杆、驱动结构和二号清洁机构,所述三号支撑杆设置在所述二号支撑杆的底面上;所述驱动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二号支撑杆侧壁上的连接块、上下贯穿并转动连接在所述连接块上的转轴、设置在所述转轴上端且与所述一号齿条啮合的一号齿轮以及设置在所述转轴下端的二号齿轮;所述二号清洁机构包括滑动连接在所述三号支撑杆上且与所述二号齿轮啮合的二号齿条以及设置在所述二号齿条底面上的若干三号清洁球,所述三号清洁球上设置有若干二号清洁刷毛。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设置有多个自动清洁结构,随着雨刷驱动臂往上摆动而滑移至雨刷驱动臂上端,而雨刷驱动臂在摆动到极限位置处时,会短暂停留,此时,各自动清洁结构受重力影响而自动下落至原处,达到自动清洁自动回复的效果,清洁方便且具有良好的清洁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示意图。图2为图1中D处的放大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侧壁自清洁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驱动结构的截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参见图1-图4,新能源汽车的自清洁雨刷驱动臂,包括雨刷臂本体1,所述雨刷臂本体1上设置有自清洁结构,所述自清洁结构包括侧壁自清洁结构2和顶面自清洁结构3。所述侧壁自清洁结构包括一号支撑杆21和两个滑动清洁结构,所述滑动清洁结构包括滑动连接在所述雨刷臂本体1侧壁上的一号滑块22、设置在所述一号滑块22上的连接板23、设置在所述连接板23上的若干个一号弹簧24以及设置在对应的所述一号弹簧24上的一号清洁球25,所述一号支撑杆21两端分别设置在对应的所述连接板23上。所述顶面自清洁结构3包括纵向清洁结构和横向清洁结构。所述纵向清洁结构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一号支撑杆21上的二号支撑杆41、设置在所述一号支撑杆21上的回复机构以及与所述回复机构配合的一号清洁机构。所述回复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一号支撑杆21上的定位块42、与所述定位块42相连的二号弹簧43、与所述二号弹簧43相连的一号齿条44以及与所述一号齿条44相连的二号滑块45,所述二号滑块45滑动连接在所述二号支撑杆41的顶面上。所述一号清洁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二号滑块45底面侧边处的橡胶块51、与所述橡胶块51底面相连的横杆52以及设置在所述横杆52底面上的若干二号清洁球53,所述二号清洁球53上设置有若干一号清洁刷毛54。所述横向清洁结构包括三号支撑杆61、驱动结构和二号清洁机构,所述三号支撑杆61设置在所述二号支撑杆41的底面上。所述驱动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二号支撑杆41侧壁上的连接块62、上下贯穿并转动连接在所述连接块上的转轴63、设置在所述转轴63上端且与所述一号齿条44啮合的一号齿轮64以及设置在所述转轴63下端的二号齿轮65。所述二号清洁机构包括滑动连接在所述三号支撑杆61上且与所述二号齿轮65啮合的二号齿条66以及设置在所述二号齿条66底面上的若干三号清洁球67,所述三号清洁球67上设置有若干二号清洁刷毛68。当雨刷驱动臂往上摆动时,带动雨刮器摆动,清洁汽车挡风玻璃,与此同时,一号滑块随着雨刷驱动臂的摆动从雨刷驱动臂下端滑移至雨刷驱动臂上端,带动一号支撑杆滑移,即带动了整个顶面自清洁结构滑移,综上所述,在雨刷驱动臂往上摆动达到极限位置处时,一号清洁球、二号清洁球和三号清洁球从下往上清洁一次雨刷驱动臂。同时,受惯性和弹簧的作用,一号齿条沿着二号支撑杆纵向来回滑移,带动二号清洁球来回清洁,而在一号齿条来回滑移的过程中,通过驱动结构的作用,带动二号齿条横向来回滑移,从而又带动三号清洁球来回清洁。而在雨刷驱动臂达到极限位置处时,受重力影响,所有结构下落回复到原处,完成一次清洁,一次清洁包括上升整个清洁一次,惯性和弹簧作用来回清洁以及下落整个清洁一次。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专利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新能源汽车的自清洁雨刷驱动臂

【技术保护点】
新能源汽车的自清洁雨刷驱动臂,包括雨刷臂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雨刷臂本体上设置有自清洁结构,所述自清洁结构包括侧壁自清洁结构和顶面自清洁结构;所述侧壁自清洁结构包括一号支撑杆和两个滑动清洁结构,所述滑动清洁结构包括滑动连接在所述雨刷臂本体侧壁上的一号滑块、设置在所述一号滑块上的连接板、设置在所述连接板上的若干个一号弹簧以及设置在对应的所述一号弹簧上的一号清洁球,所述一号支撑杆两端分别设置在对应的所述连接板上;所述顶面自清洁结构包括纵向清洁结构和横向清洁结构;所述纵向清洁结构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一号支撑杆上的二号支撑杆、设置在所述一号支撑杆上的回复机构以及与所述回复机构配合的一号清洁机构;所述回复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一号支撑杆上的定位块、与所述定位块相连的二号弹簧、与所述二号弹簧相连的一号齿条以及与所述一号齿条相连的二号滑块,所述二号滑块滑动连接在所述二号支撑杆的顶面上;所述一号清洁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二号滑块底面侧边处的橡胶块、与所述橡胶块底面相连的横杆以及设置在所述横杆底面上的若干二号清洁球,所述二号清洁球上设置有若干一号清洁刷毛;所述横向清洁结构包括三号支撑杆、驱动结构和二号清洁机构,所述三号支撑杆设置在所述二号支撑杆的底面上;所述驱动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二号支撑杆侧壁上的连接块、上下贯穿并转动连接在所述连接块上的转轴、设置在所述转轴上端且与所述一号齿条啮合的一号齿轮以及设置在所述转轴下端的二号齿轮;所述二号清洁机构包括滑动连接在所述三号支撑杆上且与所述二号齿轮啮合的二号齿条以及设置在所述二号齿条底面上的若干三号清洁球,所述三号清洁球上设置有若干二号清洁刷毛。...

【技术特征摘要】
1.新能源汽车的自清洁雨刷驱动臂,包括雨刷臂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雨刷臂本体上设置有自清洁结构,所述自清洁结构包括侧壁自清洁结构和顶面自清洁结构;所述侧壁自清洁结构包括一号支撑杆和两个滑动清洁结构,所述滑动清洁结构包括滑动连接在所述雨刷臂本体侧壁上的一号滑块、设置在所述一号滑块上的连接板、设置在所述连接板上的若干个一号弹簧以及设置在对应的所述一号弹簧上的一号清洁球,所述一号支撑杆两端分别设置在对应的所述连接板上;所述顶面自清洁结构包括纵向清洁结构和横向清洁结构;所述纵向清洁结构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一号支撑杆上的二号支撑杆、设置在所述一号支撑杆上的回复机构以及与所述回复机构配合的一号清洁机构;所述回复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一号支撑杆上的定位块、与所述定位块相连的二号弹簧、与所述二号弹簧相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尧珍
申请(专利权)人:叶尧珍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