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二氧化钛包覆铜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18064695 阅读:2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30 21:0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二氧化钛包覆铜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方法以硫酸铜作为铜源、糊精作为表面活性剂、由茶多酚作还原剂来制备纳米铜粒子,将该纳米铜粒子与硫酸氧钛、无水乙醇混合以制备二氧化钛包覆的铜纳米粒子。该核壳型纳米复合材料对甲基蓝等有机物有较高的光催化降解。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工艺简单,环境友好,成本低廉,制得纳米复合材料的形貌和粒径可控制,光催化效率高等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二氧化钛包覆铜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二氧化钛包覆铜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复合材料及其光催化应用领域。
技术介绍
二氧化钛作为最常用的光催化材料,因其无毒、稳定性好,在紫外光照射作用下可有效地降解水体中的污染物。但是,由于TiO2的带隙较宽,只能对紫外光有响应,而且电子和空穴容易复合,所以催化效率较低。有研究发现,与金属离子复合可以提高TiO2光催化活性。纳米铜颗粒由于具有尺寸小,比表面积大及量子尺寸效应和宏观量子隧道效应等特点,使之在光、电、磁及化学方面展现了新奇的特性。因此,近年来有关对铜纳米材料的制备、性能及应用的研究在国内外一直受到广泛的关注。目前,很多研究人员通过采用二氧化钛包覆纳米铜的方法来提高二氧化钛的光催化效率。例如,现有专利CN201110258150.9提供了一种铜-二氧化钛核壳型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其中披露了以氯化亚铜、氨水、抗坏血酸、钛酸四丁酯、柠檬酸钠、尿素和聚乙二醇为起始反应物,通过控制各物料的比例和加料顺序,采用混合溶剂热合成法,得到核壳结构的铜-二氧化钛复合纳米粉体。但是上述专利的制备方法在工艺原料环保安全及成本方面上存在缺陷:例如,使用的钛酸四丁酯本身属于有毒物质,实验过程中对身体有一定威胁,存在一定危险性,并且工艺操作相对复杂。因此,需要研发一种工艺简单、绿色环保二氧化钛包覆铜纳米复合材料。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二氧化钛包覆铜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方法通过在纳米铜颗粒上包覆TiO2,形成核壳结构的TiO2包覆铜纳米复合材料,并利用纳米铜-TiO2复合材料在光照条件下处理染料废水中的偶氮类染料——甲基蓝。一种二氧化钛包覆铜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制备步骤:(a)选取各原料:无水乙醇、糊精、硫酸铜、硫酸氧钛、茶多酚和氨水,备用;(b)将糊精与硫酸铜分别溶于去离子水中,然后将糊精溶液与硫酸铜溶液混合并搅拌均匀;(c)往(b)得到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茶多酚进行反应,超声、离心得到纳米铜颗粒;(d)将上述纳米铜颗粒分散于去离子水中,得到纳米铜溶液;(e)将硫酸氧钛溶于无水乙醇中,然后滴入到纳米铜溶液中,反应一段时间后;(f)将氨水加入(e)制得的溶液中,在一定温度下,搅拌一段时间后,离心、洗涤、干燥,即得核壳结构的二氧化钛包覆铜纳米复合材料。进一步的,一种二氧化钛包覆铜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制备步骤:(a)选取各原料:无水乙醇、糊精、硫酸铜、硫酸氧钛、茶多酚和氨水,备用;(b)将糊精与硫酸铜分别溶于去离子水中,然后将糊精溶液与硫酸铜溶液混合并搅拌均匀;(c)往(b)得到的混合溶液加入茶多酚反应2小时,然后超声、离心得到纳米铜颗粒;(d)将所得的纳米铜颗粒超声分散于去离子水中,得到纳米铜溶液;(e)将硫酸氧钛溶于无水乙醇中,于80℃条件下逐滴滴入纳米铜溶液中,滴加过程中不停地搅拌,待滴加完毕后,继续搅拌并反应3小时,得到混合溶液;(f)将氨水加入上述混合溶液中,于80℃条件下反应3小时;最后将反应后的混合溶液在10000rpm速度下离心30分钟,离心所得到的沉淀物用蒸馏水与无水乙醇分别各洗涤4次,置于干燥箱中于温度40℃干燥8小时,即得核壳结构的二氧化钛包覆铜纳米复合材料。进一步的,所述步骤(a)中,按质量份计,称取各原料:无水乙醇38-52份、糊精1-4份、硫酸铜0.24-0.4份、硫酸氧钛0.62-1.2份、茶多酚为1.6-3.1份、氨水0.215-0.52份,备用。进一步的,所述步骤(a)中,按质量份计,称取各原料:无水乙醇39.5份、糊精2份、硫酸铜0.3份、硫酸氧钛0.88份、茶多酚为2.1份、氨水0.385份,备用。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二氧化钛包覆铜纳米复合材料,通过上述的方法制备而成。上述二氧化钛包覆铜纳米复合材料在光催化中的应用。上述二氧化钛包覆铜纳米复合材料在光催化降解甲基蓝的应用。本专利技术的二氧化钛包覆铜纳米复合材料(TiO2@Cu复合材料)的光催化增强机理:半导体具有光催化性能是由于半导体的能带结构所决定的。半导体的能带结构通常是低能的价带充满电子,高能的导带为空,价带的顶端与导带的底端之间称为禁带。在光照条件下,半导体吸收的能量如果大于等于禁带宽度,价带电子会跃迁到导带,价带电子的离开即产生了空穴,从而产生了具有高活性的电子-空穴对。电子迁移到半导体的表面,被空气中的氧气捕获生成超氧负离子(·O2-),并与水中的氢离子(H+)反应最后生成羟基自由基(·OH)。而空穴将吸附在催化剂表面将水中的氢氧根氧化生成羟基自由基。羟基自由基具有很强的氧化性,可以将有机染料降解从而达到污水处理的效果。零价纳米铜在体系中形成强氧化性的羟基自由基(·OH),强氧化性的羟基自由基将甲基橙降解为二氧化碳、水和微量无机盐。产生羟基自由基的过程可能为以下两步:Cu0+O2+H+→Cu2+/Cu++H2O2Cu0+H2O2→Cu2+/Cu++·OH+OH-Cu@TiO2的光催化活性比TiO2高的原因:铜做为电子的良导体,可以迅速接收TiO2被激发的电子,从而降低光生电子与空穴的再结合速率。同时,TiO2被激发的电子传导到铜表面与O2作用产生O2-·自由基,而TiO2上的空穴则与H2O或者O2-·作用产生OH·自由基。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提供方法制得纳米复合材料与以往受到关注度较高的半导体及半导体修饰的材料不同,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基于原位水解的原理,包括作为核物质的零价纳米铜颗粒与钛源的混合,再利用硫酸氧钛的易水解性在纳米铜颗粒表面形成一层壳结构。该方法具有原料种类少,条件更加温和(80℃条件下),实验危险性低,工艺操作相对简单,成本低廉,绿色环保等特点。2、本专利技术所用的硫酸氧钛属于无害物质,制备相同粒径的纳米铜,茶多酚用量比现有技术中使用的抗坏血酸少,反应快(15分钟内颜色即为棕红色),可以很快把铜离子还原成纳米铜,因此所制备的复合材料粒径小,提高了降解率。并且该复合材料分别在可见光和紫外光下对甲基蓝等有机污染物的降解效果明显,具有一定的实际价值。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制得的二氧化钛包覆铜纳米复合材料的XRD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紫外光照射100min条件下二氧化钛包覆铜纳米复合材料对甲基蓝的降解效率的曲线图。具体实施方式为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催化性能,以下具体实施例结合对染料及污染物的降解做进一步说明,其对有机物降解不限于本例。实施例1首先精确称取2g糊精,在磁力搅拌下慢慢溶解在10ml去离子水中,得到糊精溶液,然后加入20ml硫酸铜溶液(硫酸铜0.3g),在磁力搅拌下得到混合溶液,搅拌10min后,往上述混合溶液加入2.1g茶多酚,反应2小时后,超声离心得到纳米铜颗粒,铜粒径小且均一、形貌规整,且粒径在20-100nm;接着将纳米铜颗粒分散于去离子水中,超声5分钟,得到混合溶液;再将0.88g硫酸氧钛溶于50ml(39.5g)无水乙醇溶液中,在搅拌下,于80℃条件下逐滴滴入纳米铜溶液中,待滴加完毕后,继续搅拌,在80℃下反应3小时,得到混合液;最后,将0.385g氨水加入上述混合溶液中,80℃条件下反应3小时,最后将得到的混合溶液在10000rpm下离心30分钟,所得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二氧化钛包覆铜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保护点】
一种二氧化钛包覆铜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制备步骤:(a) 选取各原料:无水乙醇、糊精、硫酸铜、硫酸氧钛、茶多酚和氨水,备用;(b) 将糊精与硫酸铜分别溶于去离子水中,然后将糊精溶液与硫酸铜溶液混合并搅拌均匀;(c) 往(b)得到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茶多酚进行反应,超声、离心得到纳米铜颗粒;(d) 将上述纳米铜颗粒分散于去离子水中,得到纳米铜溶液;(e) 将硫酸氧钛溶于无水乙醇中,然后滴入到纳米铜溶液中,反应一段时间后;(f) 将氨水加入(e)制得的溶液中,在一定温度下,搅拌一段时间后,离心、洗涤、干燥,即得核壳结构的二氧化钛包覆铜纳米复合材料。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二氧化钛包覆铜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制备步骤:(a)选取各原料:无水乙醇、糊精、硫酸铜、硫酸氧钛、茶多酚和氨水,备用;(b)将糊精与硫酸铜分别溶于去离子水中,然后将糊精溶液与硫酸铜溶液混合并搅拌均匀;(c)往(b)得到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茶多酚进行反应,超声、离心得到纳米铜颗粒;(d)将上述纳米铜颗粒分散于去离子水中,得到纳米铜溶液;(e)将硫酸氧钛溶于无水乙醇中,然后滴入到纳米铜溶液中,反应一段时间后;(f)将氨水加入(e)制得的溶液中,在一定温度下,搅拌一段时间后,离心、洗涤、干燥,即得核壳结构的二氧化钛包覆铜纳米复合材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氧化钛包覆铜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制备步骤:(a)选取各原料:无水乙醇、糊精、硫酸铜、硫酸氧钛、茶多酚和氨水,备用;(b)将糊精与硫酸铜分别溶于去离子水中,然后将糊精溶液与硫酸铜溶液混合并搅拌均匀;(c)往(b)得到的混合溶液加入茶多酚反应2小时,然后超声、离心得到纳米铜颗粒;(d)将所得的纳米铜颗粒超声分散于去离子水中,得到纳米铜溶液;(e)将硫酸氧钛溶于无水乙醇中,于80℃条件下逐滴滴入纳米铜溶液中,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昂邵银华位威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邮电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