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茶的加工工艺及采用该加工工艺的红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059931 阅读: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30 18:36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红茶的加工工艺。该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次萎凋、摇青去蜡、第二次萎凋、第一次揉捻、第三次萎凋、第二次揉捻、发酵、第一次骤冷、热炒、第二次骤冷和烘干。本申请解决了由于现有制作红茶的加工工艺设计不合理以及在气候条件不佳的地域进行加工造成的红茶成品品质低、质量差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红茶的加工工艺及采用该加工工艺的红茶
本专利技术属于茶叶加工领域,更具体涉及一种红茶的加工工艺及采用该加工工艺的红茶。
技术介绍
红茶的鼻祖在中国,世界上最早的红茶由中国明朝时期福建武夷山茶区的茶农专利技术,名为“正山小种”。我国红茶品种以祁门红茶最为著名,为我国第二大茶类。红茶属全发酵茶,是以适宜的茶树新牙叶为原料,经一系列工艺过程精制而成的茶。萎凋是红茶初制的重要工艺,红茶在初制时称为“乌茶”。红茶因其干茶冲泡后的茶汤和叶底色呈红色而得名。中国红茶品种主要有:日照红茶、祁红、昭平红、霍红、滇红、越红、泉城红、泉城绿、苏红、川红、英红、东江楚云仙红茶等,尤以祁门红茶最为著名。工夫红茶是我国特有的红茶品种,也是我国传统出口商品。当前我国十九个省产茶,其中有十二个省先后生产工夫红茶。工夫红茶原料细嫩,制工精细,外形条索紧直,匀齐,色泽乌润,香气浓郁,滋味醇和而甘浓,汤色红艳明亮,具有形质兼优的品质特征。现有的制作红茶的加工工艺主要包括萎凋、揉捻、发酵、干燥四道工序。专利技术人发现,茶树生长和茶叶生产加工的地域的气候对红茶的品质有很大影响,在加工过程中需要对各个步骤的工艺参数进行合理的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红茶的加工工艺及采用该加工工艺的红茶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红茶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第一次萎凋:把采摘的茶叶均匀薄摊在晾青架上,翻动使茶叶均匀散失水分至茶叶含水率为55%‑65%;2)摇青去蜡:将晾青架上的茶叶收拢进行摇青去蜡;3)第二次萎凋:将摇青去蜡后的茶叶放置在晾青架上摊平,送入萎凋大棚,大棚内温度保持在35℃‑40℃,湿度保持在75%‑80%,萎凋时间为2‑3小时;4)第一次揉捻:将第二次萎凋后的茶叶收拢,进行第一次揉捻;5)第三次萎凋:将第一次揉捻后的茶叶放置在晾青架上摊平,送入萎凋大棚,大棚内温度保持在35℃‑40℃,湿度保持在75%‑80%,萎凋时间为2‑3小时;6)第二次揉捻:将第三次萎凋后的茶叶收拢,进行第二...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红茶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第一次萎凋:把采摘的茶叶均匀薄摊在晾青架上,翻动使茶叶均匀散失水分至茶叶含水率为55%-65%;2)摇青去蜡:将晾青架上的茶叶收拢进行摇青去蜡;3)第二次萎凋:将摇青去蜡后的茶叶放置在晾青架上摊平,送入萎凋大棚,大棚内温度保持在35℃-40℃,湿度保持在75%-80%,萎凋时间为2-3小时;4)第一次揉捻:将第二次萎凋后的茶叶收拢,进行第一次揉捻;5)第三次萎凋:将第一次揉捻后的茶叶放置在晾青架上摊平,送入萎凋大棚,大棚内温度保持在35℃-40℃,湿度保持在75%-80%,萎凋时间为2-3小时;6)第二次揉捻:将第三次萎凋后的茶叶收拢,进行第二次揉捻;7)发酵8)第一次骤冷:将发酵好的茶叶的温度在15-20秒内降至1℃-5℃;9)热炒:将茶叶进行热炒,温度控制在120℃-160℃;10)第二次骤冷:将热炒后的茶叶的温度在15-20秒内降至1℃-5℃;11)烘干。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茶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使用的工具包括摇青筐和摇青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嘉斌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黔创惠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贵州,52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