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8053117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26 09:5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电连接器包括金属外壳;中间屏蔽件,具有上、下表面,其中的至少一个所述表面上覆盖绝缘膜;第一绝缘本体,包括前端的舌片部和后端的主体部,与所述中间屏蔽件镶嵌成型于一体,所述第一绝缘本体的上、下表面分别设置有第一端子槽和第二端子槽;第一导电端子,设置于所述第一端子槽;第二导电端子,设置于所述第二端子槽;第二绝缘本体,与所述中间屏蔽件、第一绝缘本体、第一导电端子和第二导电端子镶嵌成型于一体;其中,所述绝缘膜使得所述中间屏蔽件与所述第一导电端子和/或第二导电端子保持电性绝缘。通过上述方式,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以简化的工艺实现了导电端子与中间屏蔽件之间良好的电性绝缘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连接器
,尤其涉及一种具有若干导电端子的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电连接器广泛应用于电子产品中,用于数据传输、充电及影像传输等功能,目前,对于具有若干导电端子的电连接器来说,其生产工艺和制程往往很繁杂,有些虽然为自动化制程,却发现很难管控其加工品质,导致加工良率降低,无疑增加了企业加工成本。例如USB协会定义规范的USBType-C连接器,在一个金属外壳内需要绝缘地配置的导电端子数量最多达到24个,且导电端子需要配置成上下两排对齐结构,不但其组装过程繁琐,加工工序多,加工品质也很难管控,另外,由于窄空间的限制,各个导电端子之间以及导电端子与其相邻的其它金属件之间的绝缘隔离效果很难保证,容易发生短路或耐压等不良。因此,有必要提出新的解决技术方案以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解决电连接器在窄空间限制下导电端子与其相邻的其它金属件之间的电性绝缘问题,防止短路或耐压等不良发生。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在解决上述电性绝缘问题的基础上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能够使得电连接器的制造工艺过程更加简化,电连接器的结构更加可靠。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包括:金属外壳;中间屏蔽件,具有上表面和下表面,其中的至少一个所述表面上覆盖有绝缘膜;第一绝缘本体,包括处于前端的舌片部和处于后端的主体部,与所述中间屏蔽件镶嵌成型于一体,所述第一绝缘本体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设置有第一端子槽和第二端子槽;第一导电端子,设置于所述第一端子槽;第二导电端子,设置于所述第二端子槽;第二绝缘本体,与所述中间屏蔽件、第一绝缘本体、第一导电端子和第二导电端子镶嵌成型于一体;其中,所述绝缘膜使得所述中间屏蔽件与所述第一导电端子和/或第二导电端子保持电性绝缘。在又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导电端子包括第一信号传输端子和第一非信号传输端子,所述的第二导电端子包括第二信号传输端子和第二非信号传输端子,所述第一信号传输端子和第二信号传输端子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端子槽和第二端子槽时其前端都悬空地配置,相对位置布设的所述第一非信号传输端子的前端和第二非信号传输端子的前端相对地接触在一起。在又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中间屏蔽件的前端设有多个镂空孔,该镂空孔用以绝缘隔开所述第一非信号传输端子和第二非信号传输端子的前端相互接触的部位。在又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电端子设有第一定位前部和第一定位后部,所述第一端子槽设有第一端子前槽和第一端子后槽,所述第一定位前部定位于所述第一端子前槽内,所述第一定位后部定位于所述第一端子后槽。在又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子前槽位于所述舌片部上,所述第一端子后槽位于所述主体部上,所述第一定位后部呈“几”形,且跨装于位于所述主体部上的第一端子后槽内。在又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导电端子设有第二定位前部和第二定位后部,所述第二端子槽设有第二端子前槽和第二端子后槽,所述第二定位前部定位于所述第二端子前槽内,所述的第二定位后部定位于所述第二端子后槽。在又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端子前槽位于舌片部上,所述第二端子后槽位于所述主体部上。在又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最外侧的所述第一导电端子或第二导电端子分别和与其相邻的第一导电端子或第二导电端子之间的所述舌片部上设置有缺口部,使所述中间屏蔽件外露。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又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制作电连接器的方法,包括:在第一料带上冲制预定形状和结构的中间屏蔽件;通过丝印或其它表面涂覆的方法将所述中间屏蔽件的上表面和/或下表面涂覆一层绝缘膜,所述绝缘膜固化后均匀地形成于所述中间屏蔽件的预定表面;将所述中间屏蔽件与第一绝缘本体镶嵌成型为一体:将形成绝缘膜后的所述中间屏蔽件放置于第一模具中,通过镶嵌注塑成型工艺形成第一绝缘本体,所述第一绝缘本体包括处于前端的舌片部和处于后端的主体部,且所述第一绝缘本体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成型有第一端子槽和第二端子槽;在第二料带上冲制预定形状和结构的第一导电端子和第二导电端子;将所述第一导电端子预装于所述第一绝缘本体的第一端子槽,将所述第二导电端子预装于所述第一绝缘本体的第二端子槽;将上一步预装好第一导电端子和第二导电端子的第一绝缘本体和所述中间屏蔽件的镶嵌成型体置于第二模具中,通过镶嵌注塑成型工艺形成第二绝缘本体;冲制金属外壳,并将上一步形成的第二绝缘本体的镶嵌成型体与金属外壳组装在一起。其中,所述中间屏蔽件的前端设置多个镂空孔;所述制作所述第一导电端子和所述第二导电端子的步骤包括:在第二料带上冲制第一导电端子,该第一导电端子包括第一信号传输端子和第一非信号传输端子,所述第一信号传输端子和第一非信号传输端子均设有“几”形第一定位前部和第一定位后部;在第三料带上冲制第二导电端子,该第二导电端子包括第二信号传输端子和第二非信号传输端子,所述第二信号传输端子和第二非信号传输端子均设有第二定位前部和第二定位后部;将所述中间屏蔽件与第一绝缘本体镶嵌成型为一体的步骤包括:所述第一端子槽包括第一端子前槽和第一端子后槽,所述第二端子槽包括第二端子前槽和第二端子后槽,所述第一端子前槽和第二端子前槽成型于所述舌片部上,所述第一端子后槽和第二端子后槽成型于所述主体部;所述预装第一导电端子和第二导电端子的步骤包括:将所述第一导电端子的第一定位前部安装于所述舌片部的第一端子前槽内,所述第一导电端子的第一定位后部跨装于位于所述主体部上的第一端子后槽内;将所述第二导电端子的第二定位前部安装于所述舌片部的第二端子前槽内,所述第二导电端子的第二定位后部安装于所述主体部上的第二端子后槽内,其中,所述第一信号传输端子和第二信号传输端子的前端悬空;相对位置布设的所述第一非信号传输端子的前端和第二非信号传输端子的前端相对地接触在一起,且由所述镂空孔绝缘隔开,以保持与中间屏蔽件电性绝缘。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制作电连接器的方法,包括:制作涂覆绝缘膜的第一料带:通过丝印或其它表面涂覆的方法将在第一料带的上表面和/或下表面上均匀地涂覆一层绝缘膜,该绝缘膜固化后均匀地形成于所述第一料带的预定表面上;在第一料带上冲制预定形状和结构的中间屏蔽件;将表面具有绝缘膜的所述中间屏蔽件放置于第一模具中,通过镶嵌注塑成型工艺形成第一绝缘本体,所述第一绝缘本体包括处于前端的舌片部和处于后端的主体部,且所述第一绝缘本体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成型有第一端子槽和第二端子槽;在第二料带上冲制预定形状和结构的第一导电端子和第二导电端子;将所述第一导电端子预装于所述第一绝缘本体的第一端子槽,将所述第二导电端子预装于所述第一绝缘本体的第二端子槽;将上一步预装好第一导电端子和第二导电端子的第一绝缘本体和所述中间屏蔽件的镶嵌成型体置于第二模具中,通过镶嵌注塑成型工艺形成第二绝缘本体;冲制金属外壳,并将上一步形成的第二绝缘本体的镶嵌成型体与金属外壳组装在一起。其中,对所述第一料带预镀前处理;冲制覆膜用定位孔;制作表面涂覆绝缘膜的第一料带:通过丝印或其它表面涂覆的方法将在第一料带的上表面和/或下表面上均匀地涂覆一层绝缘膜,该绝缘膜固化后均匀地形成于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金属外壳;中间屏蔽件,具有上表面和下表面,其中的至少一个所述表面上覆盖有绝缘膜;第一绝缘本体,包括处于前端的舌片部和处于后端的主体部,与所述中间屏蔽件镶嵌成型于一体,所述第一绝缘本体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设置有第一端子槽和第二端子槽;第一导电端子,设置于所述第一端子槽;第二导电端子,设置于所述第二端子槽;第二绝缘本体,与所述中间屏蔽件、第一绝缘本体、第一导电端子和第二导电端子镶嵌成型于一体;其中,所述绝缘膜使得所述中间屏蔽件与所述第一导电端子和/或第二导电端子保持电性绝缘。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金属外壳;中间屏蔽件,具有上表面和下表面,其中的至少一个所述表面上覆盖有绝缘膜;第一绝缘本体,包括处于前端的舌片部和处于后端的主体部,与所述中间屏蔽件镶嵌成型于一体,所述第一绝缘本体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设置有第一端子槽和第二端子槽;第一导电端子,设置于所述第一端子槽;第二导电端子,设置于所述第二端子槽;第二绝缘本体,与所述中间屏蔽件、第一绝缘本体、第一导电端子和第二导电端子镶嵌成型于一体;其中,所述绝缘膜使得所述中间屏蔽件与所述第一导电端子和/或第二导电端子保持电性绝缘。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导电端子包括第一信号传输端子和第一非信号传输端子,所述的第二导电端子包括第二信号传输端子和第二非信号传输端子,所述第一信号传输端子和第二信号传输端子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端子槽和第二端子槽时其前端都悬空地配置,相对位置布设的所述第一非信号传输端子的前端和第二非信号传输端子的前端相对地接触在一起。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屏蔽件的前端设有多个镂空孔,该镂空孔用以绝缘隔开所述第一非信号传输端子和第二非信号传输端子的前端相互接触的部位。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端子设有第一定位前部和第一定位后部,所述第一端子槽设有第一端子前槽和第一端子后槽,所述第一定位前部定位于所述第一端子前槽内,所述第一定位后部定位于所述第一端子后槽。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子前槽位于所述舌片部上,所述第一端子后槽位于所述主体部上,所述第一定位后部呈“几”形,且跨装于位于所述主体部上的第一端子后槽内。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电端子设有第二定位前部和第二定位后部,所述第二端子槽设有第二端子前槽和第二端子后槽,所述第二定位前部定位于所述第二端子前槽内,所述的第二定位后部定位于所述第二端子后槽。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子前槽位于舌片部上,所述第二端子后槽位于所述主体部上。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最外侧的所述第一导电端子或第二导电端子分别和与其相邻的第一导电端子或第二导电端子之间的所述舌片部上设置有缺口部,使所述中间屏蔽件外露。9.一种制作电连接器的方法,包括:制作中间屏蔽件:在第一料带上冲制预定形状和结构的中间屏蔽件;将中间屏蔽件的预定表面形成绝缘膜:通过丝印或其它表面涂覆的方法将所述中间屏蔽件的上表面和/或下表面涂覆一层绝缘膜,所述绝缘膜固化后均匀地形成于所述中间屏蔽件的预定表面;将所述中间屏蔽件与第一绝缘本体镶嵌成型为一体:将形成绝缘膜后的所述中间屏蔽件放置于第一模具中,通过镶嵌注塑成型工艺形成第一绝缘本体,所述第一绝缘本体包括处于前端的舌片部和处于后端的主体部,且所述第一绝缘本体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成型有第一端子槽和第二端子槽;制作第一导电端子和第二导电端子:在第二料带上冲制预定形状和结构的第一导电端子和第二导电端子;预装第一导电端子和第二导电端子:将所述第一导电端子预装于所述第一绝缘本体的第一端子槽,将所述第二导电端子预装于所述第一绝缘本体的第二端子槽;将所述中间屏蔽件、第一绝缘本体、第一导电端子和第二导电端子镶嵌成型为一体:将上一步预装好第一导电端子和第二导电端子的第一绝缘本体和所述中间屏蔽件的镶嵌成型体置于第二模具中,通过镶嵌注塑成型工艺形成第二绝缘本体;冲制金属外壳,并将上一步形成的第二绝缘本体的镶嵌成型体与金属外壳组装在一起。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屏蔽件的前端设置多个镂空孔;所述制作所述第一导电端子和所述第二导电端子的步骤包括:在第二料带上冲制第一导电端子,该第一导电端子包括第一信号传输端子和第一非信号传输端子,所述第一信号传输端子和第一非信号传输端子均设有“几”形第一定位前部和第一定位后部;在第三料带上冲制第二导电端子,该第二导电端子包括第二信号传输端子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善记毕伟任俊江
申请(专利权)人:电连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