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N系膜及其形成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8052488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26 09:3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TiN系膜及其形成方法,该TiN系膜即便薄膜化也能够作为阻挡膜保持高阻挡性,或者能够作为栅极金属抑制阈值电压的偏差。TiN系膜(201)由氧含量为50at%以上的TiON膜(202)和TiN膜(203)在基板(200)上交替叠层而成的叠层膜形成。TiON膜(202)和TiN膜(203)通过ALD法成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TiN系膜及其形成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TiN系膜及其形成方法。
技术介绍
在存储设备中,将单元间连接的字线或者位线使用钨配线。为了形成钨配线,使用WF6气体作为原料气体,但在使用WF6气体时,在成膜的过程中作为副产物生成反应性高的F类气体,因此在钨膜成膜之前,作为遮蔽上述钨膜的阻挡膜,形成TiN膜(例如专利文献1)。最近,为了提高器件性能,半导体器件的微细化逐步发展,还出现了如VNAND那样的具有3D结构的器件,伴随上述状况,需求字线和位线的细线化。因此,为了尽可能增大配线内的钨的截面积以使配线低电阻化,还需求阻挡膜的薄膜化。但是,在将由TiN膜形成的阻挡膜薄膜化时,F类的气体经由晶界入侵,可能导致阻挡性劣化,因而期待即使薄膜化也能够维持良好的阻挡性的阻挡膜。另一方面,TiN膜也作为逻辑器件的栅极金属使用(例如专利文献2),随着半导体器件的微细化,栅极金属也薄膜化。因此,出现因TiN膜的晶粒大小的偏差而导致的阈值电压的偏差的问题。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193233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4-154790号公报如上所述,使用TiN膜作为钨配线的阻挡膜或者栅极金属,但是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TiN系膜及其形成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TiN系膜,其特征在于:由氧含量为50at%以上的TiON膜和TiN膜在基板上交替叠层而成的叠层膜形成。

【技术特征摘要】
2016.11.14 JP 2016-2213461.一种TiN系膜,其特征在于:由氧含量为50at%以上的TiON膜和TiN膜在基板上交替叠层而成的叠层膜形成。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TiN系膜,其特征在于:所述TiN系膜整体的膜厚在3nm以下。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TiN系膜,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基板上最先形成有所述TiON膜。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TiN系膜,其特征在于:所述TiON膜和所述TiN膜是通过ALD形成的膜。5.一种TiN系膜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基板上交替地形成氧含量为50at%以上的TiON膜和TiN膜。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TiN系膜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基板上最先形成所述TiON膜。7.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TiN系膜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TiON膜和所述TiN膜通过ALD法形成。8.如权利要求5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TiN系膜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TiON膜通过将以下的一系列的处理作为1个循环,重复进行多次该循环以达到预期的膜厚而形成:在处理容器内配置有基板的状态下,将所述处理容器内保持在减压状态,在规定的处理温度下,交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坂忠大小泉正树佐野正树洪锡亨
申请(专利权)人:东京毅力科创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