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转向球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045644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26 05:31
一种汽车转向球头,包括球头销、设于球头销尾部的球头本体,球头本体设于球头座内,所述球头本体内设有一弧形通道,弧形通道与球头本体同心;所述球头本体内设有一扇形空间,扇形空间与弧形通道相贯通;所述扇形空间中心设有一固定轴;所述固定轴上铰接有一摆臂;所述摆臂下端连接有一与弧形通道位置相对应的弧形撞条;所述弧形撞条两端设有互为对称的正极磁块;所述弧形通道上方两端固定有互为对称的第一负极磁块;所述第一负极磁块与弧形撞条之间设有可沿着弧形通道进行活动的第二负极磁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汽车转向球头能够在转向过程中自动进行润滑工作,有效避免球头出现磨损的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转向球头
本技术涉及一种汽车转向球头。
技术介绍
球头在独立悬架系统中被广泛采用,控制臂或推力杆常通过球头的球头销与其它部件相连,球头能够实现转向运动,而转向运动的效果则需要球头通过自身的旋转来实现,球头则是安装于球头座内,球头的每一次旋转,都会不可避免的与球头座内壁发生摩擦,长期的摩擦则会导致球头出现不可忽视的磨损,磨损后的球头则会出现松动的情况,导致行车人员无法稳定的进行转向运动,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为了避免上述情况的出现,则需要定时对球头进行工作,但是球头安装于悬架系统中,而悬架系统则是固定于汽车车身上,若是需要进行润滑工作,则要进行多道的拆卸工作,工作量繁重,不利于润滑工作的进行,且人工润滑的方式,极易发生遗忘润滑时间的情况,一旦没有及时润滑,球头将会出现不可挽回的损坏,影响球头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汽车转向球头,它能够在转向过程中自动进行润滑工作,有效避免球头出现磨损的情况。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本技术公开一种汽车转向球头,包括球头销、设于球头销尾部的球头本体,球头本体设于球头座内,其特征在于:所述球头本体内设有一弧形通道,弧形通道与球头本体同心;所述球头本体内设有一扇形空间,扇形空间与弧形通道相贯通;所述扇形空间中心设有一固定轴;所述固定轴上铰接有一摆臂;所述摆臂下端连接有一与弧形通道位置相对应的弧形撞条;所述弧形撞条两端设有互为对称的正极磁块;所述弧形通道上方两端固定有互为对称的第一负极磁块;所述第一负极磁块与弧形撞条之间设有可沿着弧形通道进行活动的第二负极磁块;所述第二负极磁块与第一负极磁块相斥,第二负极磁块与正极磁块相吸;所述弧形通道内设有一限位环,限位环位于第二负极磁块下表面;所述限位环内径大于弧形撞条直径;所述球头本体两侧设有互为对称的出油孔,出油孔与弧形通道的相贯通;所述出油孔与弧形通道相贯通的孔口位于第一负极磁块与第二负极磁块之间,该孔口铰接有一出油盖;第一负极磁块与第二负极磁块之间设有出油海绵;所述出油海绵内充满有润滑油;所述出油盖铰接有一位于弧形通道内的连杆;所述连杆铰接有一顶杆,顶杆下端固定于第二负极磁块上。所述扇形空间两侧设有负极磁壁;所述摆臂为与负极磁壁相斥的负极杆。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本技术结构的汽车转向球头能够在实现转向运动的过程中,自动使出油海绵中的润滑油通过出油孔流动至球头本体表面,并随着球头本体的不断旋转,均匀的布满球头本体表面,使球头本体得到充分的润滑,能够有效降低球头本体与球头座内壁之间的摩擦力,避免球头本体在实现转向运动的过程中出现磨损的情况,延长球头本体的使用寿命,同时保证了转向运动的稳定性,杜绝了安全隐患。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汽车转向球头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A部的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请参阅图1、图2,本技术提供一种汽车转向球头,包括球头销1、设于球头销1尾部的球头本体2,球头本体2设于球头座3内,所述球头本体2内设有一弧形通道4,弧形通道4与球头本体2同心;所述球头本体2内设有一扇形空间5,扇形空间5与弧形通道4相贯通;所述扇形空间5中心设有一固定轴6;所述固定轴6上铰接有一摆臂7;所述摆臂7下端连接有一与弧形通道4位置相对应的弧形撞条8;所述弧形撞条8两端设有互为对称的正极磁块9;所述弧形通道4上方两端固定有互为对称的第一负极磁块10;所述第一负极磁块10与弧形撞条8之间设有可沿着弧形通道4进行活动的第二负极磁块11;所述第二负极磁块11与第一负极磁块10相斥,第二负极磁块11与正极磁块9相吸;所述弧形通道4内设有一限位环12,限位环12位于第二负极磁块11下表面;所述限位环12内径大于弧形撞条8直径;所述球头本体2两侧设有互为对称的出油孔13,出油孔13与弧形通道4的相贯通;所述出油孔13与弧形通道4相贯通的孔口位于第一负极磁块10与第二负极磁块11之间,该孔口铰接有一出油盖14;第一负极磁块10与第二负极磁块11之间设有出油海绵15;所述出油海绵15内充满有润滑油;所述出油盖14铰接有一位于弧形通道4内的连杆16;所述连杆16铰接有一顶杆17,顶杆17下端固定于第二负极磁块11上。所述扇形空间5两侧设有负极磁壁18;所述摆臂7为与负极磁壁18相斥的负极杆。本技术的使用方法如下:当行车人员需要进行转向时,便会通过球头销1对球头本体2进行摆动,球头本体2一旦向一侧旋转时,球头销1则会带动球头本体2侧倾,随着球头本体2侧倾,便会有相应的重力作用在弧形撞条8上,弧形撞条8受到重力影响,直接向着相应方向的第二负极磁块11撞击而去,且设于弧形撞条8两端的正极磁块9则会起到加重的效果,使弧形撞条8的撞击力更大。当弧形撞条8离第二负极磁块11较近时,第二负极磁块11则会通过与正极磁块9的吸引力对弧形撞条8进行牵引,从而对弧形撞条8进行加速,使弧形撞条8更快的撞向第二负极磁块11,由于限位环12内径大于弧形撞条8直径,因此限位环12仅会起到对第二负极磁块11的限位作用,却不会影响弧形撞条8的移动,弧形撞条8能够通过限位环12的内孔顺利的撞击在第二负极磁块11上,此时第二负极磁块11被推向第一负极磁块10,位于第一负极磁块10与第二负极磁块11之间的出油海绵15受到挤压,出油海绵15内的润滑油开始渗出,且随着第二负极磁块11的向上移动,第二负极磁块11则会通过顶杆17对连杆16向上顶动,而连杆16则会在向上移动过程中打开出油盖14,出油孔13处于打开状态,渗出的润滑油便会通过出油孔13流动至球头本体2表面,随着球头本体2的不断旋转,则会均匀的布满球头本体2表面,使球头本体2得到充分的润滑,能够有效降低球头本体2与球头座3内壁之间的摩擦力,避免球头本体2在实现转向运动的过程中出现磨损的情况,延长球头本体2的使用寿命,同时保证了转向运动的稳定性,杜绝了安全隐患。由于第一负极磁块10与第二负极磁块11相斥,因此当第二负极磁块11上移一段位置后,便会被第一负极磁块10阻挡,从而避免第二负极磁块11对出油海绵15挤压过度导致润滑油被浪费的情况。当球头销1向另一侧摆动时,弧形撞条8则会随之向另一侧摆动,如此循环,则会使球头本体2在转向运动过程中始终处于被润滑的状态,保证球头本体2的防磨损效果。扇形空间5两侧设有负极磁壁18,摆臂7为与负极磁壁18相斥的负极杆,当摆臂7带动弧形撞条8邻近负极磁壁18时,负极磁壁18则会产生排斥力,使摆臂7复位,保证弧形撞条8在实现撞击后快速与第二负极磁块11脱离,从而准备下一次的撞击动作,保证球头销1的每一次摆动,都能及时的进行一次出油,使润滑效果得到保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汽车转向球头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转向球头,包括球头销、设于球头销尾部的球头本体,球头本体设于球头座内,其特征在于:所述球头本体内设有一弧形通道,弧形通道与球头本体同心;所述球头本体内设有一扇形空间,扇形空间与弧形通道相贯通;所述扇形空间中心设有一固定轴;所述固定轴上铰接有一摆臂;所述摆臂下端连接有一与弧形通道位置相对应的弧形撞条;所述弧形撞条两端设有互为对称的正极磁块;所述弧形通道上方两端固定有互为对称的第一负极磁块;所述第一负极磁块与弧形撞条之间设有可沿着弧形通道进行活动的第二负极磁块;所述第二负极磁块与第一负极磁块相斥,第二负极磁块与正极磁块相吸;所述弧形通道内设有一限位环,限位环位于第二负极磁块下表面;所述限位环内径大于弧形撞条直径;所述球头本体两侧设有互为对称的出油孔,出油孔与弧形通道的相贯通;所述出油孔与弧形通道相贯通的孔口位于第一负极磁块与第二负极磁块之间,该孔口铰接有一出油盖;第一负极磁块与第二负极磁块之间设有出油海绵;所述出油海绵内充满有润滑油;所述出油盖铰接有一位于弧形通道内的连杆;所述连杆铰接有一顶杆,顶杆下端固定于第二负极磁块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转向球头,包括球头销、设于球头销尾部的球头本体,球头本体设于球头座内,其特征在于:所述球头本体内设有一弧形通道,弧形通道与球头本体同心;所述球头本体内设有一扇形空间,扇形空间与弧形通道相贯通;所述扇形空间中心设有一固定轴;所述固定轴上铰接有一摆臂;所述摆臂下端连接有一与弧形通道位置相对应的弧形撞条;所述弧形撞条两端设有互为对称的正极磁块;所述弧形通道上方两端固定有互为对称的第一负极磁块;所述第一负极磁块与弧形撞条之间设有可沿着弧形通道进行活动的第二负极磁块;所述第二负极磁块与第一负极磁块相斥,第二负极磁块与正极磁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旭峰
申请(专利权)人:玉环泰峰机械动力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