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节能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027505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23 11:09
一种节能炉,包括炉体、挡板和主烟道管;所述炉体顶部内端开设有燃烧腔室,且炉体上半部内端开设有一处所述烟道腔室;所述炉体外壁呈环形阵列状分别连接有四组所述主烟道管,且四组所述主烟道管均与炉体顶部内端所开设的燃烧腔室相连通;所述炉体顶部一侧设置有与烟道腔室相连通的烟道接口;所述炉体顶部内端所开设的燃烧腔室内设置两组呈相错排列的挡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设置的节能炉,在使用时只会有少量的烟气直接从燃烧腔室内向上排出,其于大量的烟气则会由两组呈相错排列的挡板的阻隔使其从四组主烟道管及副烟道管内流动,大大的加长了烟气在烟道中的停留时间,更加充分的利用烟气中的热量,具有热量利用率高的优点,节能环保。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节能炉
本技术涉及节能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节能炉。
技术介绍
现有的家用锅炉一般包括炉体、与炉体相连的烟道,结构的缺点是:燃烧时的烟气直接穿过烟道,烟气在烟道内停留的时间比较短,烟气的热量还没有被充分利用就被排入到大气,造成了热量利用率低下,资源的浪费,而且排入大气的烟尘很大,污染环境。例如申请号CN200720115379.6一种家用节能炉灶式锅炉,它包括炉体、与炉体相连的烟道,在炉体与烟道外包有水套,其特征在于:烟道内设置有间隔分布的横向导烟板。此种家用节能炉灶式锅炉的烟道长,烟气在烟道中的停留时间更长,可以充分利用烟气的热量与水套、吸热管进行热交换,具有热量利用率高,节约用煤,烟尘少,环保等优点,可广泛应用于家庭环境。本专利技术人发现,上述专利所设计的节能炉灶式锅炉在实际使用时存在以下问题:1.虽然设置有间隔分布的横向导烟板,但其还是只设置有一处与炉体相连的烟道,阻隔的烟气还是易从该烟道处快速排出,对烟气的利用率并不高效。于是,专利技术人有鉴于此,秉持多年该相关行业丰富的设计开发及实际制作的经验,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节能炉,以期达到更具有更加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节能炉,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有锅炉燃烧时的烟气直接穿过烟道,烟气在烟道内停留的时间比较短,烟气的热量还没有被充分利用就被排入到大气,造成了热量利用率低下,资源的浪费的问题。本技术节能炉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一种节能炉,其中,该节能炉包括有:炉体、水套管、烟道接口、排水口、进水口、燃烧腔室、副烟道管、烟道腔室、挡板和主烟道管;所述炉体顶部内端开设有燃烧腔室,且炉体上半部内端开设有一处所述烟道腔室;所述炉体外壁呈环形阵列状分别连接有四组所述主烟道管,且四组所述主烟道管均与炉体顶部内端所开设的燃烧腔室相连通;每两组相邻的所述主烟道管之间各通过两根所述副烟道管相连通;所述主烟道管及副烟道管外围均包裹着有水套管,且包裹于四组所述主烟道管的水套管的顶部均设置有进水口,底部均设置有排水口;所述炉体顶部一侧设置有与烟道腔室相连通的烟道接口;所述炉体顶部内端所开设的燃烧腔室内设置两组呈相错排列的挡板。进一步的,三组所述主烟道管顶部均与烟道腔室内部相连通,另一组所述主烟道管的位置对应于烟道接口位置处且该处主烟道管的顶部为封闭结构。进一步的,所述挡板大小为燃烧腔室横向截面大小的三分之二。与现有结构相较之下,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1.本技术炉体外壁呈环形阵列状分别连接有四组主烟道管,且每两组相邻的主烟道管之间各通过两根副烟道管相连通,通过所设置的四组主烟道管的设置,利于被两组呈相错排列的挡板所阻隔在燃烧腔室下半部内的烟气从四组主烟道管及副烟道管内流动,使得烟气在烟道管内流动的时间增长,利于烟气中的热量与水套管内水进行热交换,本技术所设置的节能炉,在使用时只会有少量的烟气直接从燃烧腔室内向上排出,其于大量的烟气则会由两组呈相错排列的挡板的阻隔使其从四组主烟道管及副烟道管内流动,大大的加长了烟气在烟道中的停留时间,更加充分的利用烟气中的热量,具有热量利用率高的优点,节能环保。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轴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主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侧面内部剖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烟道腔室剖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轴侧剖视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轴侧剖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炉体,2、水套管,3、烟道接口,4、排水口,5、进水口,6、燃烧腔室,7、副烟道管,8、烟道腔室,9、挡板,10、主烟道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实施例,其实例显示在附图和以下描述中。虽然将结合示例性的实施例描述本技术,但应当理解该描述并非要把本技术限制于该示例性的实施例。相反,本技术将不仅覆盖该示例性的实施例,而且还覆盖各种替换的、改变的、等效的和其他实施例,其可包含在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内。参见图1至附图6,一种节能炉,包括有:炉体1、水套管2、烟道接口3、排水口4、进水口5、燃烧腔室6、副烟道管7、烟道腔室8、挡板9和主烟道管10;炉体1顶部内端开设有燃烧腔室6,且炉体1上半部内端开设有一处烟道腔室8;炉体1外壁呈环形阵列状分别连接有四组主烟道管10,且四组所述主烟道管10均与炉体1顶部内端所开设的燃烧腔室6相连通;每两组相邻的主烟道管10之间各通过两根副烟道管7相连通;主烟道管10及副烟道管7外围均包裹着有水套管2,且包裹于四组主烟道管10的水套管2的顶部均设置有进水口5,底部均设置有排水口4;炉体1顶部一侧设置有与烟道腔室8相连通的烟道接口3;炉体1顶部内端所开设的燃烧腔室6内设置两组呈相错排列的挡板9。其中,三组主烟道管10顶部均与烟道腔室8内部相连通,另一组主烟道管10的位置对应于烟道接口3位置处且该处主烟道管10的顶部为封闭结构,通过该设置,利于防止对应于烟道接口3位置处的主烟道管10内流动的烟气直接从烟道接口3处排出,利于通过其它三组主烟道管10烟气先排入到烟道腔室8内,进行一段时间的流动,减缓烟气被从烟道接口3处排出的时间;其中,挡板9大小为燃烧腔室6横向截面大小的三分之二,通过该两组挡板9的阻隔,可将大量的烟气阻隔在燃烧腔室6下半部内,利于阻隔的烟气从主烟道管10进入。本实施例的具体使用方式与作用:在使用该节能炉时,燃烧时所产生的烟气在结构大小为燃烧腔室6横向截面大小的三分之二的两组呈相错排列的挡板9的阻隔下,大量的烟气聚集在燃烧腔室6下半部内,因阻隔而流动缓慢的烟气则会进入四组主烟道管10内,每两组相邻的主烟道管10之间各通过两根副烟道管7相连通,烟气则会在主烟道管10及副烟道管7内进行流动,使得烟气在烟道管内流动的时间增长,利于烟气中的热量与水套管2内水进行热交换,因对应于烟道接口3位置处的主烟道管10的顶部为封闭结构,主烟道管10及副烟道管7内的烟气则会从其它三组主烟道管10排入到烟道腔室8内,进行一段时间的流动最终从烟道接口3处排出;本技术所设置的节能炉,在使用时只会有少量的烟气直接从燃烧腔室6内向上排出,其于大量的烟气则会由两组呈相错排列的挡板9的阻隔使其从四组主烟道管10及副烟道管7内流动,大大的加长了烟气在烟道中的停留时间,更加充分的利用烟气中的热量,具有热量利用率高的优点,节能环保。以上所述仅是对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技术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节能炉

【技术保护点】
一种节能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节能炉包括有:炉体、水套管、烟道接口、排水口、进水口、燃烧腔室、副烟道管、烟道腔室、挡板和主烟道管;所述炉体顶部内端开设有燃烧腔室,且炉体上半部内端开设有一处所述烟道腔室;所述炉体外壁呈环形阵列状分别连接有四组所述主烟道管,且四组所述主烟道管均与炉体顶部内端所开设的燃烧腔室相连通;每两组相邻的所述主烟道管之间各通过两根所述副烟道管相连通;所述主烟道管及副烟道管外围均包裹着有水套管,且包裹于四组所述主烟道管的水套管的顶部均设置有进水口,底部均设置有排水口;所述炉体顶部一侧设置有与烟道腔室相连通的烟道接口;所述炉体顶部内端所开设的燃烧腔室内设置两组呈相错排列的挡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节能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节能炉包括有:炉体、水套管、烟道接口、排水口、进水口、燃烧腔室、副烟道管、烟道腔室、挡板和主烟道管;所述炉体顶部内端开设有燃烧腔室,且炉体上半部内端开设有一处所述烟道腔室;所述炉体外壁呈环形阵列状分别连接有四组所述主烟道管,且四组所述主烟道管均与炉体顶部内端所开设的燃烧腔室相连通;每两组相邻的所述主烟道管之间各通过两根所述副烟道管相连通;所述主烟道管及副烟道管外围均包裹着有水套管,且包裹于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市锦恒工业模具设计合伙企业普通合伙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