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轴流风机防喘振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026180 阅读:3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23 10:03
一种轴流风机防喘振环,包括环体,所述环体外壁套设有一减震环;所述环体内壁设有若干呈圆周均匀分布的减震垫;所述环体上若干与减震垫位置相对应的通孔;所述通孔内安装有减震带,减震垫通过减震带与减震环相连接;所述环体内设有若干呈圆周均匀分布的减震空间,减震空间与通孔相邻分布;所述减震空间底部铺设有缓冲垫;所述减震空间内设有一隔膜;所述隔膜、缓冲垫与减震空间内壁围合形成一腔室,腔室内置放若干均匀分布的减震球。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轴流风机防喘振环能最大程度上提高减震效果,使轴流风机在防喘振环的作用下,不会出现喘振现象,避免轴流风机各部件出现震动的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轴流风机防喘振环
本技术涉及一种轴流风机防喘振环。
技术介绍
轴流风机常用于地铁、隧道等环境,起到通风换气的效果,在轴流风机使用时,会到通风管路阻力变大以及车辆逆风行驶的情况,此时轴流风机会由于部分或全部气流回流产生喘振现象,这种喘振现象会严重影响轴流风机的正常使用,使轴流风机各部件之间相对震动,产生噪音,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一般都会在轴流风机壳体内壁上安装防喘振环,起到防喘振的效果,传统的防喘振环仅能通过自身结构起到最基本的减震效果,减震效果有限,因此无法完全抑制喘振现象,轴流风机各部件同样会发生震动,长期处于震动的情况下,会严重影响轴流风机各部件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轴流风机防喘振环,它能最大程度上提高减震效果,使轴流风机在防喘振环的作用下,不会出现喘振现象,避免轴流风机各部件出现震动的情况。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本技术公开一种轴流风机防喘振环,包括环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环体外壁套设有一减震环;所述环体内壁设有若干呈圆周均匀分布的减震垫;所述环体上若干与减震垫位置相对应的通孔;所述通孔内安装有减震带,减震垫通过减震带与减震环相连接;所述环体内设有若干呈圆周均匀分布的减震空间,减震空间与通孔相邻分布;所述减震空间底部铺设有缓冲垫;所述减震空间内设有一隔膜;所述隔膜、缓冲垫与减震空间内壁围合形成一腔室,腔室内置放若干均匀分布的减震球;所述减震球与缓冲垫、隔膜皆相切;所述减震球之间以及位于两侧的减震球与减震空间内壁之间皆通过连接带相连接,连接带为弹性材质;所述减震空间顶部设有若干与减震球位置相对应的减震管;所述减震管管口铺设有一弹性膜;所述减震管内安装有减震弹簧;所述减震弹簧一端抵压于减震管管底,另一端抵压于弹性膜上;所述减震环、减震垫、减震带、缓冲垫、隔膜皆为橡胶材质。所述减震管之间通过连接管相贯通。所述环体内设有若干呈圆周均匀分布的连接孔;所述连接孔位置与减震管位置相对应,连接孔与减震管相贯通;所述减震环覆盖于连接孔外端孔口外。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本技术结构的轴流风机防喘振环可通过减震环、减震垫、减震带、缓冲垫、隔膜等部件形成多道缓冲,对轴流风机上的震动力进行不断减震,将震动力逐渐消除,最大程度上保证防喘振环的减震效果,抑制轴流风机出现喘振现象,当轴流风机的各部件发生震动时,能够将震动力完全消除,使震动力不会对轴流风机的运行产生影响,从而延长轴流风机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轴流风机防喘振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A部的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请参阅图1、图2,本技术提供一种轴流风机防喘振环,包括环体1,所述环体1外壁套设有一减震环2;所述环体1内壁设有若干呈圆周均匀分布的减震垫3;所述环体1上若干与减震垫3位置相对应的通孔4;所述通孔4内安装有减震带5,减震垫3通过减震带5与减震环2相连接;所述环体1内设有若干呈圆周均匀分布的减震空间6,减震空间6与通孔4相邻分布;所述减震空间6底部铺设有缓冲垫7;所述减震空间6内设有一隔膜8;所述隔膜8、缓冲垫7与减震空间6内壁围合形成一腔室9,腔室9内置放若干均匀分布的减震球10;所述减震球10与缓冲垫7、隔膜8皆相切;所述减震球10之间以及位于两侧的减震球10与减震空间6内壁之间皆通过连接带11相连接,连接带11为弹性材质;所述减震空间6顶部设有若干与减震球10位置相对应的减震管12;所述减震管12管口铺设有一弹性膜13;所述减震管12内安装有减震弹簧14;所述减震弹簧14一端抵压于减震管12管底,另一端抵压于弹性膜13上;所述减震环2、减震垫3、减震带5、缓冲垫7、隔膜8皆为橡胶材质。所述减震管12之间通过连接管15相贯通。所述环体1内设有若干呈圆周均匀分布的连接孔16;所述连接孔16位置与减震管12位置相对应,连接孔16与减震管12相贯通;所述减震环2覆盖于连接孔16外端孔口外。本技术的使用方法如下:首先将防喘振环安装于轴流风机壳体内壁上,此时减震环2间隔于轴流风机壳体与防喘振环之间,减震环2与轴流风机壳体内壁紧贴,当轴流风机出现喘振现象时,轴流风机的壳体便会发生震动,而该股震动力则会直接作用至减震环2上,减震环2则会通过橡胶材质的弹性性能对轴流风机壳体上的震动力进行缓冲减震,无法被减震环2消除的震动力一部分则会通过减震带5传递至减震垫3上,另一部分传递至环体1上。当震动力传递至减震垫3上时,震动力则会再次被减震垫3的橡胶材质的弹性性能缓冲,由于震动力并非恒定不变,因此在减震环2与减震垫3皆对震动力进行缓冲减震时,减震带5在不同的震动力作用下会不断进行拉扯以及收缩,形成循环的起伏运动,在减震带5起伏运动时,减震带5会产生弹性,对传递至自身的震动力以及减震环2与减震垫3的震动力不断进行缓冲减震。当震动力传递至环体上时,震动力则会通过缓冲垫7传递至减震球10上,减震球10受到震动力影响则会进行上下方向或左右方向的移动,当减震球10在震动力影响下进行上下方向移动时,由于减震球10上方与隔膜8相切,减震球10下方与缓冲垫7相切,因此减震球10向上移动会对隔膜8进行挤压,隔膜8在变形的情况下产生弹性,从而对减震球10的震动力进行缓冲减震,减震球10向下移动会对缓冲垫7进行挤压,缓冲垫7在被挤压的情况下产生弹性,从而对减震球10的震动力进行缓冲减震;当减震球10在震动力影响下进行左右方向移动时,连接于减震球10之间的连接带11则会对移动的减震球10进行拉扯,由于震动力并非恒定,因此随着震动力不断变强变弱,连接带11在自身弹性性质下会在不断被拉扯和收缩之间循环,且在该过程中不断对减震球的震动力进行缓冲减震。当减震球10在震动力作用下对隔膜8进行向上挤压时,震动力随之传递至隔膜8上方的气流内,而隔膜8被向上挤压后,向着上方空间变形,隔膜8上方的空间随之变小,隔膜8上方的空间气压随之变大,此时气流混杂着震动力对弹性膜13进行挤压,受到挤压的弹性膜13通过自身弹性则会对气流中的震动力进行缓冲减震,且减震管12内安装有减震弹簧14,减震弹簧14一端抵压于减震管12管底,另一端抵压于弹性膜13上,减震弹簧14在弹性膜13被挤压时,减震弹簧14则会提高弹性膜13的减震效果,起到辅助减震的效果。综上所述可知,本技术可通过减震环2、减震垫3、减震带5、缓冲垫7、隔膜8等部件形成多道缓冲,对轴流风机上的震动力进行不断减震,将震动力逐渐消除,最大程度上保证防喘振环的减震效果,抑制轴流风机出现喘振现象,当轴流风机的各部件发生震动时,能够将震动力完全消除,使震动力不会对轴流风机的运行产生影响,从而延长轴流风机的使用寿命。减震管12之间通过连接管相贯通,当弹性膜13被挤压时,震动力则会再次透过弹性膜13传递至减震管12的气流内,随着弹性膜13向着减震管12内变形,减震管12内的气压随之增加,高压气体则会通过连接管15流向相邻的减震管12,气流在流经连接管15时,则会造成能耗,使震动力逐渐被消除,且当相邻的弹性膜13同时被挤压时,相邻的减震管12则会形成两道高压气流在连接管15内发生对冲,在高压气流对冲过程中,震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轴流风机防喘振环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轴流风机防喘振环,包括环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环体外壁套设有一减震环;所述环体内壁设有若干呈圆周均匀分布的减震垫;所述环体上若干与减震垫位置相对应的通孔;所述通孔内安装有减震带,减震垫通过减震带与减震环相连接;所述环体内设有若干呈圆周均匀分布的减震空间,减震空间与通孔相邻分布;所述减震空间底部铺设有缓冲垫;所述减震空间内设有一隔膜;所述隔膜、缓冲垫与减震空间内壁围合形成一腔室,腔室内置放若干均匀分布的减震球;所述减震球与缓冲垫、隔膜皆相切;所述减震球之间以及位于两侧的减震球与减震空间内壁之间皆通过连接带相连接,连接带为弹性材质;所述减震空间顶部设有若干与减震球位置相对应的减震管;所述减震管管口铺设有一弹性膜;所述减震管内安装有减震弹簧;所述减震弹簧一端抵压于减震管管底,另一端抵压于弹性膜上;所述减震环、减震垫、减震带、缓冲垫、隔膜皆为橡胶材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轴流风机防喘振环,包括环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环体外壁套设有一减震环;所述环体内壁设有若干呈圆周均匀分布的减震垫;所述环体上若干与减震垫位置相对应的通孔;所述通孔内安装有减震带,减震垫通过减震带与减震环相连接;所述环体内设有若干呈圆周均匀分布的减震空间,减震空间与通孔相邻分布;所述减震空间底部铺设有缓冲垫;所述减震空间内设有一隔膜;所述隔膜、缓冲垫与减震空间内壁围合形成一腔室,腔室内置放若干均匀分布的减震球;所述减震球与缓冲垫、隔膜皆相切;所述减震球之间以及位于两侧的减震球与减震空间内壁之间皆通过连接带相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章启忠应云建何海江应存列章晨宇段腾飞叶信学王通再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亿利达风机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