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前滑柱上支承座总成和具有其的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020012 阅读:10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23 05: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前滑柱上支承座总成和具有其的车辆,前滑柱上支承座总成包括:本体,本体大致形成为柱状,本体的上端形成为上部开口的第一凹部,本体的下端形成为下部开口的第二凹部,本体设有贯通第一凹部和第二凹部的通孔,本体的上端设有多个安装孔;衬套,衬套设在第一凹部内;螺钉,螺钉穿过安装孔以将前滑柱上支承座总成连接到车身上。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前滑柱上支承座总成,通过在本体的第一凹部上设置安装孔,衬套设在第一凹部内,螺钉穿过安装孔将前滑柱上支承座总成安装到车身上,本体的第二凹部用于限制前滑柱缓冲块的变形量,该前滑柱上支承座总成结构简单,装配方便,耐久性好,成本低廉。

A front sliding column upper supporting seat assembly and vehicle with the sam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support seat assembly on a front slide column and a vehicle with its own. The support seat assembly on the front slide column comprises the main body, the body is roughly a columnar shape, the upper end of the body becomes the first concave part of the upper opening, the lower end of the body becomes the second concave part of the lower opening, and the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through first concave part and a third part. The upper end of the two concave part is provided with a plurality of mounting holes; the bushing and the bushing are located in the first concave; the screws and screws pass through the mounting holes to connect the support seat on the front slide column to the body. According to the support seat assembly on the front slide column of the utility model, the installation holes are arranged on the first concave part of the body, and the bushing is located in the first concave part. The screw passes through the installation hole to install the support seat on the front slide column on the body, and the second concave part of the body is used to limit the deformation amount of the front slide column buffer block, and the front slide column is on the front slide column. The supporting seat assembly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convenient assembly, good durability and low cos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前滑柱上支承座总成和具有其的车辆
本技术涉及车辆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前滑柱上支承座总成和具有其的车辆。
技术介绍
悬架前滑柱总成是悬架系统中非常重要的零件,一般由减振器、减振器防尘罩、螺旋弹簧、缓冲块、前滑柱上支座总成等零件组成,其具有承载车身重量,衰减车身振动,限制悬架上下跳行程等功能。悬架前滑柱总成中的前滑柱上支承座总成,用于固定螺旋弹簧支承座,同时提供安装装置来连接到车架(或车身)上。通常前滑柱上支承座总成的前滑柱上支承座橡胶衬套和滑柱上支座本体分离,存在着装配工艺较复杂,耐久性较差,成本高等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前滑柱上支承座总成。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具有该前滑柱上支承座总成的车辆。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前滑柱上支承座总成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大致形成为柱状,所述本体的上端形成为上部开口的第一凹部,所述本体的下端形成为下部开口的第二凹部,所述本体设有贯通所述第一凹部和所述第二凹部的通孔,所述本体的上端设有多个安装孔;衬套,所述衬套设在所述第一凹部内;螺钉,所述螺钉穿过所述安装孔以将所述前滑柱上支承座总成连接到车身上。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凹部与所述第二凹部分别大致形成为圆筒状。进一步地,所述通孔与所述第一凹部和所述第二凹部同轴设置。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凹部的下端与所述第二凹部的上端焊接相连。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凹部的开口处设有沿其周向延伸的翻边,所述安装孔设在所述翻边上。进一步地,所述安装孔为三个,三个所述安装孔均匀间隔地设于所述翻边。进一步地,所述螺钉上设有直螺纹,所述螺钉与所述安装孔过盈配合。进一步地,所述衬套包括:衬套本体,所述衬套本体为橡胶材料件;支撑板,所述支撑板设在所述第一凹部内以支撑所述衬套本体,所述支撑板与所述衬套本体一体硫化成型。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凹部内设有支撑部,所述支撑板设在所述支撑部上。根据本技术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包括根据上述实施例所述的前滑柱上支承座总成。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前滑柱上支承座总成,通过在本体的第一凹部上设置安装孔,衬套设在第一凹部内,螺钉穿过安装孔将前滑柱上支承座总成安装到车身上,本体的第二凹部用于限制前滑柱缓冲块的变形量,该前滑柱上支承座总成结构简单,装配方便,耐久性好,成本低廉。附图说明图1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中前滑柱上支承座总成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中前滑柱上支承座总成的俯视图;图3为图1的轴向剖视图。附图标记:前滑柱上支承座总成100;本体10;第一凹部11;第二凹部12;安装孔13;支撑部14;翻边15;通孔16;衬套20;衬套本体21;支撑板22;螺钉30。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下面首先结合附图具体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前滑柱上支承座总成100。如图1至图3所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前滑柱上支承座总成100包括本体10、衬套20和螺钉30。具体而言,本体10大致形成为柱状,本体10的上端形成为上部开口的第一凹部11,本体10的下端形成为下部开口的第二凹部12,本体10设有贯通第一凹部11和第二凹部12的通孔16,本体10的上端设有多个安装孔13,衬套20设在第一凹部11内,螺钉30穿过安装孔13以将前滑柱上支承座总成100连接到车身上。换言之,前滑柱上支承座总成100主要由本体10、衬套20和螺钉30组成,其中,本体10大致形成为柱状,本体10的上端形成为第一凹部11,第一凹部11上端开口,第一凹部11内设有衬套20,本体10的下端形成为第二凹部12,第二凹部12的下端开口,第二凹部12用于限制前滑柱缓冲块的变形量,最终达到限制悬架上跳行程的目的,如图3所示,本体10设有贯通第一凹部11和第二凹部12的通孔16,本体10的上端设有多个安装孔13,螺钉30穿过安装孔13以将前滑柱上支承座总成100连接到车身上。由此,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前滑柱上支承座总成100,通过在本体10的第一凹部11上设置安装孔13,衬套20设在第一凹部11内,螺钉30穿过安装孔13将前滑柱上支承座总成100安装到车身上,本体10的第二凹部12用于限制前滑柱缓冲块的变形量,该前滑柱上支承座总成100结构简单,装配方便,耐久性好,成本低廉。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具体实施例,第一凹部11与第二凹部12分别大致形成为圆筒状,圆筒状结构便于加工。可选地,通孔16与第一凹部11和第二凹部12同轴设置,结构稳固。在本技术的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一凹部11的下端与第二凹部12的上端焊接相连,焊接连接方式简单,易于操作,且本体10结构稳固。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第一凹部11的开口处设有翻边15,翻边15沿这第一凹部11的周向延伸,安装孔13设在翻边15上,便于将前滑柱上支承座总成100安装在车身上。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安装孔13可以为三个,如图2所示,三个安装孔13均匀间隔地设于翻边15,便于安装。可选地,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具体实施例,螺钉30上设有直螺纹,螺钉30与安装孔13过盈配合,将螺钉30压入安装孔13内,不仅实现了前滑柱上支承座固定弹簧,而且可以将前滑柱上支承座总成100牢固地安装在车身上。如图3所示,在本技术的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衬套20包括衬套本体21和支撑板22,衬套本体21由橡胶材料加工成型,支撑板22设在第一凹部11内以支撑衬套本体21,衬套本体21被压在第一凹部11内,支撑板22与衬套本体21一体硫化成型,不仅实现了前滑柱上支承座固定弹簧,而且可以减缓减振器轴向振动和减轻减振器侧向摆动对前滑柱零件产生的危害。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第一凹部11内设有支撑部14,支撑板22设在支撑部14上,便于装配。总而言之,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前滑柱上支承座总成100,通过在本体10的第一凹部11上设置安装孔13,衬套20设在第一凹部11内,螺钉30穿过安装孔13将前滑柱上支承座总成100安装到车身上,本体10的第二凹部12用于限制前滑柱缓冲块的变形量,该前滑柱上支承座总成100结构简单,装配方便,耐久性好,成本低廉。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车辆包括根据上述实施例的前滑柱上支承座总成100,由于根据本技术上述实施例的前滑柱上支承座总成100具有上述技术效果,因此,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车辆也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装配方便,耐久性好,成本低廉。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车辆的构成和操作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可以理解并且容易实现的,因此不再详细描述。以上所述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前滑柱上支承座总成和具有其的车辆

【技术保护点】
一种前滑柱上支承座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大致形成为柱状,所述本体的上端形成为上部开口的第一凹部,所述本体的下端形成为下部开口的第二凹部,所述本体设有贯通所述第一凹部和所述第二凹部的通孔,所述本体的上端设有多个安装孔;衬套,所述衬套设在所述第一凹部内;螺钉,所述螺钉穿过所述安装孔以将所述前滑柱上支承座总成连接到车身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前滑柱上支承座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大致形成为柱状,所述本体的上端形成为上部开口的第一凹部,所述本体的下端形成为下部开口的第二凹部,所述本体设有贯通所述第一凹部和所述第二凹部的通孔,所述本体的上端设有多个安装孔;衬套,所述衬套设在所述第一凹部内;螺钉,所述螺钉穿过所述安装孔以将所述前滑柱上支承座总成连接到车身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滑柱上支承座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部与所述第二凹部分别大致形成为圆筒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前滑柱上支承座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与所述第一凹部和所述第二凹部同轴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滑柱上支承座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部的下端与所述第二凹部的上端焊接相连。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滑柱上支承座总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广川王炜强于慧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