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新型的凹版制版辊及其制造方法,其能够改善雾版、同时具备无毒性且完全不用担心公害产生的表面强化覆盖层,同时耐刷力优异。该凹版制版辊,由金属制中空辊、设置在该中空辊表面且表面形成多个凹槽的镀铜层、设置在该镀铜层表面的金属层、设置在该金属层表面的该金属的碳化金属倾斜层和覆盖该碳化金属倾斜层表面的类金刚石碳覆膜构成,以网线的1个间距的区域内至少存在1个的方式,在非画线部排列比所述镀铜层的最亮部的最小凹槽小且不能进行墨转移的大小的凹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能够改善雾版(版力7 V )、 且不使用镀铬而能够制备具有足够强度的表面强化覆盖层,特别是涉及一种作为代替铬层的表面强化覆盖层而设置类金刚石碳(DLC)层的凹版制 版辊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凹版印刷中,是相对于凹版制版辊(凹版滚筒)形成与制版信息对应 的微小凹部(凹槽)并制作版面,且在该凹槽中填充墨并转印到被印刷物 上。普通的凹版制版辊中,在铝和铁等金属制或碳素纤维强化树脂(CFRP) 等强化树脂制的中空辊的表面设置用于版面形成的镀铜层(版材),利用 蚀刻在该镀铜层上形成与制版信息对应的多个微小凹部(凹槽),接下来, 经由用以增加凹版制版辊的耐刷力的镀铬形成硬质的铬层作为表面强化 覆盖层,完成制版(版面制作)。可是,目前的现状是在镀铬工序中由于 使用毒性高的六价铬,因而除了增加多余的成本以谋求维持作业安全以 外,还存在公害产生的问题,期待一种代替铬层的表面强化覆盖层的出现。另一方面,关于凹版制版辊(凹版滚筒)的制造,已知在形成了槽的 镀铜层上形成类金刚石碳(DLC)作为表面强化覆盖层来使用的技术(专 利文献1~3)和在镀铜层上形成DLC层后形成槽来制造印刷版的技术(专 利文献4),不过,DLC层与铜的密接性弱,存在容易剥离的问题。另外, 本案申请人己经提出了在中空辊上形成橡胶或树脂层并在其上形成类金 刚石碳(DLC)覆膜后、形成槽来制造凹版印刷版的技术(专利文献5~7)。再有,凹版印刷中,在非画线部(印刷用版面的不附着印刷墨的部分) 附着微小墨而以不清洁感印刷的雾版,是一种在刮墨刀的持续使用时间增 多而刮墨刀变得不锋利时、或疏忽了用砂纸在凹版辊的镀铬的非画线部没有遗漏地擦划印痕时、或轮转印刷机的印刷速度过快时、或使用水性墨印 刷时等显著出现的现象。雾版的原因是由于刮刀通过而导致微小墨没有干而转移到印刷用版 面的非画线部。在印刷用版面的非画线部存在大量成为雾版原因的墨时, 原因是刮墨刀变得不锋利而对墨的切削变差、或者原因在于印刷用版面过 于成为镜面状态而使自润滑性差、造成刮墨刀和辊面的直接接触,刮墨刀 产生微小颤动而使墨通过。因而,通过更换刮刀、或在辊上利用砂纸微小 擦划,则大体能够消除。与之相对,关于使用水性墨进行印刷时显著出现的雾版,其原因在于 由于墨的溶剂中使用水和少量的醇,因此挥发速度比甲苯慢,用轮转印刷机印刷的速度与使用油性墨印刷的速度相比下降20%左右。 专利文献1:特开平4一282296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2002—172752号公报 专利文献3:特开2000—10300号公报 专利文献4:特开2002—178653号公报 专利文献5:特开平11—309950号公报 专利文献6:特开平11—327124号公报 专利文献7:特开2000 — 15770号公报 专利文献8:特开2003 — 145952号公报从防止地球温室化的观点而言,希望停止使用含有50%左右成为二氧 化碳气体排出原因的甲苯的油性墨而使用水性墨,因此为了使在使用水性 墨印刷的速度与使用油性墨印刷的速度大致同等时也不会产生雾版,而谋 求水性墨的改良、刮墨刀的改良和在凹版制版辊等上有所改善等。本专利技术者之一着眼于在辊上利用砂纸微小擦划由此能够消除雾版,进 行锐意研究,己经确认在非画线部设置3.5ymX7.0"m的槽,使用水性 墨进行印刷时没有产生雾版。为此,若在非画线部制备无数个不转移墨的微小擦痕,同时在辊上利 用砂纸形成微小划痕,则使用水性墨印刷的速度与使用油性墨印刷的速度 大致同等时也很难产生雾版,根据这样的观点,完成并已经提出了新型的 凹版制版辊及凹版制版方法(专利文献8)。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者等关于代替铬层的表面强化覆盖层进行了不断的 锐意研究后,发现通过将金属层、碳化金属层和类金刚石碳(DLC)层组 合使用,从而能够获得具有与铬层匹敌的强度且无毒性、完全不用担心公 害产生的表面强化覆盖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的,其能 够改善雾版、同时具备无毒性且完全不用担心公害产生的表面强化覆盖 层,同时耐刷力优异。本专利技术的凹版制版辊,包括中空辊、设置在该中空辊的表面且表面 形成有多个凹槽的镀铜层、设置在该镀铜层的表面的金属层、设置在该金 属层的表面的该金属的碳化金属层和覆盖该碳化金属层的表面的类金刚 石碳覆膜,所述凹版制版辊的特征在于,以在网线的l个间距的区域内至 少存在l个的方式,在非画线部排列有比所述镀铜层的最亮部的最小凹槽 小且不能进行墨转移的大小的凹坑。本专利技术的凹版制版辊的制造方法,包括准备中空辊的工序、在该中 空辊的表面形成镀铜层的镀铜工序、在该镀铜层的表面形成多个凹槽及凹 坑的凹槽及凹坑形成工序、在该镀铜层的表面形成金属层的金属层形成工 序、在该金属层的表面形成该金属的碳化金属层的碳化金属层形成工序、 在该碳化金属层的表面形成类金刚石碳覆膜的类金刚石碳覆膜形成工序, 所述凹版制版辊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在所述凹槽及凹坑形成工序中, 以在网线的l个间距的区域内至少存在l个的方式,在非画线部排列有比所 述镀铜层的最亮部的最小凹槽小且不能进行墨转移的大小的凹坑。所述碳化金属层优选为碳化金属倾斜层,该碳化金属倾斜层中碳的组 成比被设定成碳的比率从所述金属层侧向所述类金刚石碳覆膜方向逐渐 增大。优选是所述镀铜层的厚度为50~200um,所述凹槽的深度为5~150li m,所述金属层的厚度为0.001~lum、优选是0.001 0.1um、更优选是 0.001 0.05um,所述碳化金属层的厚度为0.1~lum,所述类金刚石碳覆 膜的厚度为0.1 10wm。最好是利用溅射法分别形成所述金属层、所述碳化金属层优选是碳化 金属倾斜层及所述类金刚石碳覆膜。优选是所述金属为可碳化且与铜亲和性高的金属。优选是所述金属为从由钨(W)、硅(Si)、钛(Ti)、铬(Cr)、钽(Ta) 及锆(Zr)组成的组中选择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优选是利用蚀刻法或电子雕刻法进行所述凹槽及凹坑的形成。最好是制作将所述凹槽的形成图案的数字版信息和所述凹坑的排列 图案的数字版信息重叠而成的合成数字版信息,根据该重叠而成的合成数 字版信息形成所述凹槽及凹坑。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凹版制版辊,通过了刮墨刀的墨基于毛细管现象进入非 画线部上形成的无数个微小槽中,雾版得以改善,若同时利用砂纸进行微 小擦划则大幅地消除雾版。并且,在使用水性墨印刷的速度与使用油性墨 印刷的速度大致同等时也不会产生雾版。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凹版制版辊的制造方法,能够良好地制版本专利技术的凹版 制版辊,获得上述效果。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作为表面强化覆盖层采用类 金刚石碳(DLC)覆膜,从而能够省略镀铬工序,因此实现不使用毒性高 的六价络,不需要用以谋求作业安全性的多余成本,完全不用担心公害产 生,而且类金刚石碳(DLC)覆膜具有与铬层匹敌的强度、耐刷力也优异 这样大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模式性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凹版制版辊的制造工序的说明图,(a)是 中空辊的整体截面图,(b)是表示在中空辊的表面形成镀铜层的状态的局 部放大截面图,(c)是表示在中空辊的镀铜层上形成凹槽的状态的局部放 大截面图,(d)是表示在中空辊的镀铜层表面形成金属层的状态的局部放 大截面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凹版制版辊,包括:中空辊、设置在该中空辊的表面且表面形成有多个凹槽的镀铜层、设置在该镀铜层的表面的金属层、设置在该金属层的表面的该金属的碳化金属层以及覆盖该碳化金属层的表面的类金刚石碳覆膜,所述凹版制版辊的特征在于,以在网线的1个间距的区域内至少存在1个的方式,在非画线部排列有比所述镀铜层的最亮部的最小凹槽小且不能进行墨转移的大小的凹坑。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重田龙男,佐藤勉,杉山浩一,浅野贵之,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新克,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