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长径比薄壁零件的电子束焊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8010955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23 01:1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大长径比薄壁零件的电子束焊接方法,利用电子束焊接专用夹具控制薄壁零件的变形;通过利用合理的焊接束流、加速电压、焊接速度和电子束偏摆扫描技术,保证焊缝宽度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同时利用合理的轴类焊接工装固定零件,控制焊接变形;其次在焊接束流一定的情况下,控制扫描幅值,保证接头热影响区宽度,焊接后通过热处理,保证接头的强度。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有效的控制焊接变形,焊缝的凹陷深度小于0.3mm,邻近焊缝区域的端面跳动控制在0.05mm以内,焊后零件的同轴度达到0.1以内,焊缝的强度达到基体材料强度的85%以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长径比薄壁零件的电子束焊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大长径比零件的电子束焊方法,尤其是一种薄壁零件的电子束焊方法。
技术介绍
对于长度与直径比大于24mm,壁厚小于2mm的零件,通常称为大长径比薄壁零件。在机械领域中,对于低碳结构钢、钛合金大长径比薄壁零件的电子束焊接,主要难点在于电子束焊接后焊缝凹陷深度大,焊缝强度不高,邻近焊缝区域的端面跳动大,零件变形弯曲,后续无法通过机加保证零件合格。现有的电子束焊接方法的步骤为:(1)对零件和夹具进行焊前退磁、彻底擦拭后进行装配,装配间隙为0.02mm~0.05mm;(2)将零件装配到夹具上进行电子束焊接;(3)焊接参数为电子束流6-9mA、焊接速度10-20mm/s、加速电压130-140KV;然而这种方法在电子束焊接过程中焊接变形难以控制,焊缝凹陷大,零件焊后邻近焊缝区的端面跳动最大达0.1mm,输入输出位置的凹陷达0.4以上,零件的同轴度高达0.2mm,使零件机加无法保证,且焊缝强度达不到基体材料强度的85%,最终满足不了设计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大长径比薄壁零件的电子束焊接方法,可以有效的控制焊接变形,焊缝的凹陷深度小于0.3mm,邻近焊缝区域的端面跳动控制在0.05mm以内,焊后零件的同轴度达到0.1以内,焊缝的强度达到基体材料强度的85%以上。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如下:(1)退磁:将零件、夹具一起进行退磁,至磁通密度小于1×10-4T;(2)表面清理:将零件的待焊处用白色绸布蘸酒精擦拭干净;(3)零件装配:在干净的无污染的环境下进行零件的装配,配合间隙小于0.02mm,然后将零件装配在夹具上;(4)设备抽真空:真空室的真空度应低于1×10-2Pa;(5)零件进入焊接设备:将夹具和零件一同放入电子束焊机的移动装置中,保证待焊处零件表面与电子束轴线垂直,以防止产生偏移和咬边;(6)进行电子束焊:对零件进行焊接,具体参数为:焊接速度:15mm/s±5mm/s;聚焦束流:1900mA~2210mA;电子束流:5mA~15mA;加速电压:135KV±5KV;(7)泄真空:电子束焊接后,等5min后向真空室充气;(8)焊后清理:焊后将零件取出,从夹具上卸下,然后将焊缝表面的飞溅清理干净;(9)焊后热处理:焊后16小时内完成热处理;(10)检验:零件表面无裂纹,焊缝无裂纹、未焊透、未熔合、尖角型缩孔;焊缝凹陷尺寸不大于0.3mm;焊缝邻近区域的端跳在0.05以内;焊后零件的同轴度达到0.1以内;焊缝的强度达到基体材料强度的85%以上。本专利技术利用电子束焊接专用夹具控制薄壁零件的变形;其次是利用合理的热输入;再有零件壁薄焊接变形大,大长径比零件焊后易弯曲,不允许进行二次焊接,本专利技术首先通过利用合理的焊接束流、加速电压、焊接速度和电子束偏摆扫描技术,保证焊缝宽度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同时利用合理的轴类焊接工装固定零件,控制焊接变形;其次在焊接束流一定的情况下,控制扫描幅值,保证接头热影响区宽度,焊接后通过热处理,保证接头的强度。本专利技术可以有效的控制焊接变形,焊缝的凹陷深度小于0.3mm,邻近焊缝区域的端面跳动控制在0.05mm以内,焊后零件的同轴度达到0.1以内,焊缝的强度达到基体材料强度的85%以上。具体实施方式一种大长径比薄壁零件的电子束焊接方法,其具体实施步骤如下:(1)退磁:将零件、夹具一起进行退磁,至磁通密度小于1×10-4T;(2)表面清理:将零件的待焊处用白色绸布蘸酒精擦拭干净;(3)零件装配:在干净的无污染的环境下进行零件的装配,配合间隙小于0.02mm,然后将零件装配在夹具上;(4)设备抽真空:真空室的真空度应低于1×10-2Pa;(5)零件进入焊接设备:将夹具和零件一同放入电子束焊机的移动装置中,保证待焊处零件表面与电子束轴线垂直,以防止产生偏移和咬边;(6)进行电子束焊:对零件进行焊接,具体参数为:焊接速度:15mm/s±5mm/s;聚焦束流:1900mA~2210mA;电子束流:5mA~15mA;加速电压:135KV±5KV;(7)泄真空:电子束焊接后,等5min后向真空室充气;(8)焊后清理:焊后将零件取出,从夹具上卸下,然后将焊缝表面的飞溅清理干净;(9)焊后热处理:焊后16小时内完成热处理;(10)检验:零件表面无裂纹,焊缝无裂纹、未焊透、未熔合、尖角型缩孔;焊缝凹陷尺寸不大于0.3mm;焊缝邻近区域的端跳在0.05以内;焊后零件的同轴度达到0.1以内;焊缝的强度达到基体材料强度的85%以上。实施例某发动机传动系统中的传动杆电子束焊接,基体材料为18Cr2Ni4MoA,厚度为1.5mm,内径为10mm,长度为400mm。焊后要求焊缝凹陷小于0.3mm,邻近焊缝区域的端面跳动小于0.04mm,同轴度达到0.05以内,无损探伤满足相应标准,焊缝的强度达到基体强度85%以上。传动杆电子束焊接的具体方法为:(1)退磁:将零件、夹具一起进行退磁,至磁通密度小于1×10-4T;(2)表面清理:将零件的待焊处用白色绸布蘸酒精擦拭干净;(3)零件装配:在干净的无污染的环境下进行零件的装配,配合间隙为0.018mm,然后将零件装配在夹具上;(4)设备抽真空:真空室的真空度为6×10-4Pa;(5)零件进入焊接设备:将夹具和零件一同放入电子束焊机的移动装置中,保证待焊处零件表面与电子束轴线垂直,以防止产生偏移和咬边;(6)电子束焊:电子束焊接的具体工艺参数为:焊接速度:15mm/s;聚焦束流:1970mA;电子束流:12.2mA;加速电压:140KV;(7)泄真空:电子束焊接后,等待8min后向真空室充气;(8)焊后清理:焊后将零件取出,从夹具上卸下,然后将焊缝表面的飞溅清理干净;(9)焊后热处理:焊后在8h内进行热处理,温度为160℃,保持2h。(10)检验:零件接头无裂纹、未焊透、未熔合、尖角型缩孔;输入输出位置的凹陷尺寸为0.01mm;焊缝邻近区域的端跳在0.04;焊后零件的同轴度达到0.06;焊缝的强度达到基体材料强度的87%。结论:合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大长径比薄壁零件的电子束焊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退磁:将零件、夹具一起进行退磁,至磁通密度小于1×1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长径比薄壁零件的电子束焊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退磁:将零件、夹具一起进行退磁,至磁通密度小于1×10-4T;(2)表面清理:将零件的待焊处用白色绸布蘸酒精擦拭干净;(3)零件装配:在干净的无污染的环境下进行零件的装配,配合间隙小于0.02mm,然后将零件装配在夹具上;(4)设备抽真空:真空室的真空度应低于1×10-2Pa;(5)零件进入焊接设备:将夹具和零件一同放入电子束焊机的移动装置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医张宇慧王广海师玉英宋健陈健李佳李学成陈玉宝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航发哈尔滨东安发动机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