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冷凝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003182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21 05: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冷凝器,用于将制冷剂气体冷凝成液态制冷剂,冷凝器包括:壳体,壳体被分隔板分隔成第一容腔与第二容腔,分隔板上具有至少一个通口,第一容腔与第二容腔通过通口连通,以使得制冷剂气体通过通口从第一容腔流向第二容腔。第一容腔具有进气口和回油口,进气口用于接收润滑油与制冷剂气体的混合物,回油口用于将润滑油排出第一容腔。第二容腔具有出液口,用于将被冷凝后的制冷剂排出第二容腔。通口设置在分隔板的上部,并且通口的上边缘与分隔板的上边缘具有一段大于零的距离。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冷凝器具有将润滑油与制冷剂分离的功能、结构紧凑,能够优化制冷剂气体的流动方向,减少制冷剂气体对筒壁的冲击,降低噪声沿筒壁方向向外的扩散,提高冷凝器的换热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冷凝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冷凝器,特别是涉及一种能够将润滑油与制冷剂气体分离的冷凝器。
技术介绍
传统的空调系统包含压缩机、冷凝器、节流装置和蒸发器四大部件,用于使制冷剂在其中进行循环流动,从而通过制冷剂的状态变化完成制冷循环或制热循环。在传统的空调系统运行过程中,由于压缩机排出的制冷剂处于高温高压状态,因此当制冷剂从压缩机排出时流速快,温度高。压缩机润滑油会与制冷剂气体一同排出。由于润滑油混合在制冷剂中一同进入冷凝器会影响冷凝器的换热效率,所以有必要在进入冷凝器前将润滑油从制冷剂中分离。现有技术中,常常在系统中另外设置油分离器,这样不仅增加了管路的连接,使系统中装置更为复杂,也占用了更多的机房面积。因此,本技术提供一种冷凝器,具有将润滑油与制冷剂分离的功能,并且结构紧凑,能够优化制冷剂气体的流动方向,减少制冷剂气体对筒壁的冲击,降低噪声沿筒壁方向向外的扩散,提高冷凝器的换热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可以解决至少一些上述问题。例如,根据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冷凝器,用于将制冷剂气体冷凝成液态制冷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具有容腔;分隔板,所述分隔板沿着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延伸,并将所述壳体的容腔分隔成第一容腔与第二容腔;所述第一容腔具有进气口和回油口,所述进气口用于接收进入冷凝器的润滑油与所述制冷剂气体的混合物,所述第一容腔用于将所述润滑油与所述制冷剂气体分离,所述回油口用于将所述润滑油排出所述第一容腔;所述分隔板上具有至少一个通口,所述第一容腔与所述第二容腔通过所述通口流体连通,以使得所述制冷剂气体能够通过所述通口从第一容腔流向第二容腔;所述第二容腔用于冷凝从所述第一容腔流入第二容腔的制冷剂气体,所述第二容腔具有出液口,用于将被冷凝后的制冷剂排出所述第二容腔;所述通口设置在所述分隔板的上部,并且所述通口的上边缘与所述分隔板的上边缘之间具有一段大于零的距离。根据本技术提供的冷凝器,所述进气口设置在所述第一容腔的上部,所述回油口设置在所述第一容腔的下部,所述出液口设置在所述第二容腔的下部。根据本技术提供的冷凝器,当所述冷凝器安装就位时,所述回油口设置在所述第一容腔的最低位。根据本技术提供的冷凝器,所述分隔板还具有折板,所述折板从所述通口的上边缘朝向所述第二容腔延伸。根据本技术提供的冷凝器,所述分隔板倾斜设置在所述壳体内部。根据本技术提供的冷凝器,所述折板与所述分隔板的夹角为60°至120°。根据本技术提供的冷凝器,所述通口由机加工形成。根据本技术提供的冷凝器,所述分隔板和所述折板由冲压或焊接而成。根据本技术提供的冷凝器,所述第二容腔的底部设有过冷器。根据本技术提供的冷凝器,所述冷凝器为壳管式冷凝器,第二容腔中容纳冷凝管,以使得第二容腔能够冷凝所述制冷剂气体。本技术提供的冷凝器具有将润滑油与制冷剂分离的功能、结构紧凑,能够优化制冷剂气体的流动方向,减少制冷剂气体对筒壁的冲击,降低噪声沿筒壁方向向外的扩散,提高冷凝器的换热效率。通过考虑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附图和权利要求,本技术的其它的特征、优点和实施例可以被阐述或变得显而易见。此外,应当理解,上述
技术实现思路
和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均为示例性的,并且旨在提供进一步的解释,而不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然而,具体实施方式和具体实例仅指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内的各种变化和修改将通过该具体实施方式变得显而易见。附图说明本技术这些和其它特征和优点可通过参照附图阅读以下详细说明得到更好的理解,在整个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部件,其中: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空调系统100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冷凝器130的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了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沿冷凝器130直径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示出了根据图3所示的实施例冷凝器130的A-A剖面结构示意图;图5示出了图3中的制冷剂气体通过通口316时的气流模拟示意图;图6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另一个实施例的沿冷凝器130直径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7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另一个实施例的冷凝器的A-A剖面结构示意图。实施方式下面将参考构成本说明书一部分的附图对本技术的各种具体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应该理解的是,虽然在本技术中使用表示方向的术语,诸如“前”、“后”、“上”、“下”、“左”、“右”、等方向或方位性的描述本技术的各种示例结构部分和元件,但是在此使用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的目的,基于附图中显示的示例方位而确定的。由于本技术所公开的实施例可以按照不同的方向设置,所以这些表示方向的术语只是作为说明而不应视作为限制。在以下的附图中,同样的零部件使用同样的附图号,相似的零部件使用相似的附图号,以避免重复描述。具体地,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空调系统100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空调系统100主要包括蒸发器110、压缩机120、冷凝器130和节流装置140,它们通过管路连接成一个封闭的系统,并在系统中充注有制冷剂。如图1所示,蒸发器110包括入口110a和出口110b,压缩机120包括入口120a、出口120b和润滑油入口120c,冷凝器130包括进气口130a、出液口130b和回油口130c,节流装置140包括入口140a和出口140b。这些部件以如下方式由管道连接:压缩机120的出口120b连接至冷凝器130的进气口130a,冷凝器130的出液口130b连接至节流装置140的入口140a,节流装置140的出口140b连接至蒸发器110的入口110a,蒸发器110的出口110b连接至压缩机120的入口120a。此外,冷凝器130的回油口130c连接至压缩机120的润滑油入口120c。由于空调系统制冷时制冷剂的状态变化情况与制热时制冷剂的状态变化情况相似,下面以空调系统制冷时制冷剂的状态变化情况为例,简单介绍制冷剂在空调系统中的状态变化情况。如图1所示,在制冷过程中,制冷剂被压缩机120压缩后变为高温高压制冷剂;压缩机120排出的高温高压制冷剂气体在冷凝器130内与环境介质(图1中进入冷凝器130和从冷凝器130出来的箭头表示环境介质如冷却水的走向)进行热交换,释放出热量被液化而凝结成制冷剂液体;制冷剂液体流入节流装置140,节流装置140将由冷凝器130来的液体制冷剂节流,使其压力降低;低压制冷剂在蒸发器110内与被冷却对象(图1中进入蒸发器110的箭头和从蒸发器110的出来的箭头表示被冷却对象如冷冻水的走向)发生热交换,吸收被冷却对象的热量被汽化而蒸发;蒸发后的制冷剂气体再次进入压缩机120。如此周而复始,产生连续制冷效应。当制冷剂从压缩机120排出时,制冷剂处于高温高压状态,因此排出压缩机120的制冷剂流速快,温度高。这时,压缩机会与制冷剂气体一同排出压缩机120。当润滑油与制冷剂气体一起进入冷凝器130后,润滑油与制冷剂气体分离,并通过回油口130c排出冷凝器130。回油口130c与压缩机120的润滑油入口120c流体相连,使润滑油流回压缩机120。为了更好地介绍本技术,下文中的冷凝器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冷凝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冷凝器(130),用于将制冷剂气体冷凝成液态制冷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器(130)包括:壳体(212),所述壳体(212)具有容腔;分隔板(314),所述分隔板(314)沿着所述壳体(212)的长度方向延伸,并将所述壳体(212)的容腔分隔成第一容腔(302)与第二容腔(304);所述第一容腔(302)具有进气口(130a.1,130a.2)和回油口(130c),所述进气口(130a.1,130a.2)用于接收进入冷凝器(130)的润滑油与所述制冷剂气体的混合物,所述第一容腔(302)用于将所述润滑油与所述制冷剂气体分离,所述回油口(130c)用于将所述润滑油排出所述第一容腔(302);所述分隔板(314)上具有至少一个通口(316),所述第一容腔(302)与所述第二容腔(304)通过所述通口(316)流体连通,以使得所述制冷剂气体能够通过所述通口(316)从第一容腔(302)流向第二容腔(304);所述第二容腔(304)用于冷凝从所述第一容腔(302)流入第二容腔(304)的制冷剂气体,所述第二容腔(304)具有出液口(130b),用于将被冷凝后的制冷剂排出所述第二容腔(304);所述通口(316)设置在所述分隔板(314)的上部,并且所述通口(316)的上边缘(220)与所述分隔板(314)的上边缘(322)之间具有一段大于零的距离。...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冷凝器(130),用于将制冷剂气体冷凝成液态制冷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器(130)包括:壳体(212),所述壳体(212)具有容腔;分隔板(314),所述分隔板(314)沿着所述壳体(212)的长度方向延伸,并将所述壳体(212)的容腔分隔成第一容腔(302)与第二容腔(304);所述第一容腔(302)具有进气口(130a.1,130a.2)和回油口(130c),所述进气口(130a.1,130a.2)用于接收进入冷凝器(130)的润滑油与所述制冷剂气体的混合物,所述第一容腔(302)用于将所述润滑油与所述制冷剂气体分离,所述回油口(130c)用于将所述润滑油排出所述第一容腔(302);所述分隔板(314)上具有至少一个通口(316),所述第一容腔(302)与所述第二容腔(304)通过所述通口(316)流体连通,以使得所述制冷剂气体能够通过所述通口(316)从第一容腔(302)流向第二容腔(304);所述第二容腔(304)用于冷凝从所述第一容腔(302)流入第二容腔(304)的制冷剂气体,所述第二容腔(304)具有出液口(130b),用于将被冷凝后的制冷剂排出所述第二容腔(304);所述通口(316)设置在所述分隔板(314)的上部,并且所述通口(316)的上边缘(220)与所述分隔板(314)的上边缘(322)之间具有一段大于零的距离。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凝器(130),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喻正祥杨胜梅张志平李金良
申请(专利权)人:约克无锡空调冷冻设备有限公司江森自控科技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