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煤矿井下救援用救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994449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19 11: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煤矿井下救援用救生装置,包括管道爬行器、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铰链、四连杆机构、气囊体、支撑腿、第一节气囊室、第二节气囊室和第三节气囊室,所述第一固定板通过铰链固定有四连杆机构,所述管道爬行器内设置有气囊体,所述四连杆机构上固定有支撑腿。该煤矿井下救援用救生装置结构简单,灵活性强,整体结构更加轻盈,气囊体具有更好的可逆形变性,弹性好,不容易损坏,使用过程更加平稳,安全高效,并且该煤矿井下救援用救生装置仿效爬行动物运动而设计,在遇到紧急情况时,工人进入气囊后,不仅防止了落石砸伤工人身体,而且能够帮助工人在矿洞中进行移动,提升了工人的逃生能力。

A rescue device for coal mine rescu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rescue device for coal mine rescue, which includes a pipe crawler, a first fixed plate, a second fixed plate, a hinge, a four connecting rod mechanism, an air bag body, a supporting leg, a first air bag chamber, a second section air bag room and a third section air bag chamber, and the first fixed plate is fixed with a four connecting rod through a hinge. The pipe crawler is provided with an air bag body, and the supporting mechanism is fixed on the four link mechanism. The rescue device used in the coal mine is simple in structure, strong in flexibility, more light in its overall structure, with a better reversible shape, good elasticity, not easy to damage, more stable, safe and efficient in the use process. In urgent case, the workers enter the air bag, not only to prevent the falling stone to hurt the worker's body, but also to help the workers move in the mine hole, and improve the workers' escape abili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煤矿井下救援用救生装置
本技术涉及煤矿井下救生
,具体为一种煤矿井下救援用救生装置。
技术介绍
煤矿是人类在富含煤炭的矿区开采煤炭资源的区域,一般分为井工煤矿和露天煤矿,不管哪种类型的煤矿都需要煤矿工进行挖掘采煤,但是当煤矿发生事故时,会将煤矿工人深埋在矿井,现在的煤故在出现矿难时,煤矿工人只能在矿井中等待救援,因此设计一款能够自救的设备,来帮助工人逃生和降低身体受到伤害的概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煤矿井下救援用救生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煤矿井下救援用救生装置,包括管道爬行器、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铰链、四连杆机构、气囊体、支撑腿、第一节气囊室、第二节气囊室和第三节气囊室,所述管道爬行器左端固定有第一固定板,所述管道爬行器右端固定有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通过铰链固定有四连杆机构,所述管道爬行器内设置有气囊体,所述四连杆机构上固定有支撑腿,所述气囊体内设置有第一节气囊室,所述第一节气囊室右侧设置有第二节气囊室,所述第二节气囊室右侧设置有第三节气囊室,且第一节气囊室、第二节气囊室和第三节气囊室均设置在气囊体内。优选的,所述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铰链和四连杆机构共同构成柔性制动体机构。优选的,所述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采用圆形薄铝片制作而成,分别固定在管道爬行器左右两端。优选的,所述气囊体采用橡胶管连接而成,且气囊体固定在管道爬行器中部。优选的,所述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外缘用四个四连杆机构连接,每个四连杆机构的连杆中部设置一个径向外伸的支撑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煤矿井下救援用救生装置结构简单,灵活性强,整体结构更加轻盈,气囊体具有更好的可逆形变性,弹性好,不容易损坏,使用过程更加平稳,安全高效,并且该煤矿井下救援用救生装置仿效爬行动物运动而设计,在遇到紧急情况时,工人进入气囊后,不仅防止了落石砸伤工人身体,而且能够帮助工人在矿洞中进行移动,提升了工人的逃生能力。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气囊室结构示意图。图中:1、管道爬行器,2、第一固定板,3、第二固定板,4、铰链,5、四连杆机构,6、气囊体,7、支撑腿,8、第一节气囊室,9、第二节气囊室,10、第三节气囊室。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2,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煤矿井下救援用救生装置,包括管道爬行器1、第一固定板2、第二固定板3、铰链4、四连杆机构5、气囊体6、支撑腿7、第一节气囊室8、第二节气囊室9和第三节气囊室10,管道爬行器1左端固定有第一固定板2,管道爬行器1右端固定有第二固定板3,第一固定板2、第二固定板3采用圆形薄铝片制作而成,分别固定在管道爬行器1左右两端,这样设置,保证整体结构更加轻盈,第一固定板2通过铰链4固定有四连杆机构5,第一固定板2、第二固定板3、铰链4和四连杆机构5共同构成柔性制动体机构,这样设置,灵活性强,管道爬行器1内设置有气囊体6,气囊体6采用橡胶管连接而成,且气囊体6固定在管道爬行器1中部,这样设置,具有更好的可逆形变性,弹性好,四连杆机构5上固定有支撑腿7,第一固定板2和第二固定板3外缘用四个四连杆机构5连接,每个四连杆机构5的连杆中部设置一个径向外伸的支撑腿7,这样设置,整体结构更加稳固,使用过程更加平稳,气囊体6内设置有第一节气囊室8,第一节气囊室8右侧设置有第二节气囊室9,第二节气囊室9右侧设置有第三节气囊室10,且第一节气囊室8、第二节气囊室9和第三节气囊室10均设置在气囊体6内。工作原理:在使用该煤矿井下救援用救生装置时,通过人工持有的充气筒对第一节气囊室8和第三节气囊室10充气,并对第二节气囊室9排气,这样第一节气囊室8和第三节气囊室10外部的八条支撑腿7就支撑在矿道中,当遇到紧急情况时,工人进入气囊体6内,对第二节气囊室9充气的同时,对第一节气囊室8排气,使得管道爬行器1头部向前开始移动,然后第一节气囊室8充气,第三节气囊室10排气,使得管道爬行器1尾部向前开始移动,随着三节气囊室的交替充气和排气,使得管道爬行器1整体交替伸缩和支撑腿7的交替更换,爬行器1即可不停的移动。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煤矿井下救援用救生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煤矿井下救援用救生装置,包括管道爬行器(1)、第一固定板(2)、第二固定板(3)、铰链(4)、四连杆机构(5)、气囊体(6)、支撑腿(7)、第一节气囊室(8)、第二节气囊室(9)和第三节气囊室(10),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爬行器(1)左端固定有第一固定板(2),所述管道爬行器(1)右端固定有第二固定板(3),所述第一固定板(2)通过铰链(4)固定有四连杆机构(5),所述管道爬行器(1)内设置有气囊体(6),所述四连杆机构(5)上固定有支撑腿(7),所述气囊体(6)内设置有第一节气囊室(8),所述第一节气囊室(8)右侧设置有第二节气囊室(9),所述第二节气囊室(9)右侧设置有第三节气囊室(10),且第一节气囊室(8)、第二节气囊室(9)和第三节气囊室(10)均设置在气囊体(6)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煤矿井下救援用救生装置,包括管道爬行器(1)、第一固定板(2)、第二固定板(3)、铰链(4)、四连杆机构(5)、气囊体(6)、支撑腿(7)、第一节气囊室(8)、第二节气囊室(9)和第三节气囊室(10),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爬行器(1)左端固定有第一固定板(2),所述管道爬行器(1)右端固定有第二固定板(3),所述第一固定板(2)通过铰链(4)固定有四连杆机构(5),所述管道爬行器(1)内设置有气囊体(6),所述四连杆机构(5)上固定有支撑腿(7),所述气囊体(6)内设置有第一节气囊室(8),所述第一节气囊室(8)右侧设置有第二节气囊室(9),所述第二节气囊室(9)右侧设置有第三节气囊室(10),且第一节气囊室(8)、第二节气囊室(9)和第三节气囊室(10)均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如国秦涛刘振文
申请(专利权)人:黑龙江科技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