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降横移式立体车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993690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19 10: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的升降横移式立体车库,针对现有升降横移式立体车库的车辆出入口过多,无法在增加车位密度的前提下加宽车辆出入口的缺陷,提出了让顶层载车板也设置成即可升降又可横移的改进措施,并在顶层载车板的横移轨道中也预留了超过载车板宽度的横移空间;并让所有相邻载车板之间都无需预留间隙地相互贴靠,让所有升降通道都设置在左右载车板之间,让地面的车辆出入口总宽度远小于车库总宽度。这样,就能在提高车位数量的情况下显著改善车辆出入口的环境,改善了车库的用户体验,提高了运行效率。

Lift and cross stereoscopic garage

The lifting and shifting stereoscopic garage proposed by the utility model, aiming at the excessive entrance and exit of the existing lifting and transversal stereoscopic garage, can not widen the defects of the vehicle entrance and exit on the premise of increasing the density of the car, and puts forward the improvement measures for the top floor board to be set up to be lifted and transversable, and on the top floor. The cross shift space is also reserved for the width of the overloaded plate, and all the adjacent plates have no need to reserve the gap between each other, so that all the elevating channels are set between the left and right vehicles, so that the total width of the vehicle entrance and exit of the ground is far less than the total width of the garage. In this way, the environment of vehicle entry and exit can b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when the number of parking spaces is increased, the user experience of the garage is improved, and the operation efficiency is improv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升降横移式立体车库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立体车库,尤其涉及一种包含可升降载车板和可横移载车板的升降横移式立体车库。
技术介绍
参见图1所示的一种常见的四层升降横移式立体车库,其第四层的5个载车板1_4位于最顶层,并悬吊在固定的库体顶部框架下,不可横向移动。虽然下面的第三层1_3、第二层载车板1_2和底层载车板1_1都可以横移,但为了让不可横移的顶层载车板1_4能垂直下降到地面接送车辆2_4,在底层的朝向车辆通道方向必须设置分别与每个顶层载车板1_4上下垂直对齐的车辆出入口4,并且,整个立体车库的车辆出入口4的总数不能少于顶层载车板1_4的总数。为了车辆的正常存取,这些车辆出入口4前必须设置为进出车库的车辆移动和回转预留的专用场地。这块专用场地的左右方向的总宽度不能小于各车辆出入口4所占区域的左右方向的总宽度。因此,车辆出入口越多,车库占用的场地面积就越大。为了使固定的顶层载车板1_4落地后能正常接送车辆,在设计整个立体车库的框架构造时,必须避免库体的构造支柱3遮挡落地后的顶层载车板1_4的车辆进出通道。这样,就导致了车辆出入口4侧边的各个构造支柱3的垂直投影区域不可重叠在顶层载车板1_4的前端所占宽度范围内。而为了给进出载车板的车辆提供足够充裕的转弯空间,落地后的载车板侧边缘与库体构造支柱3之间需要预留宽约0.3米以上的间隔空间。这些限制进一步加大了整个库体所需的占地面积和车辆进出车库所需占用的专用场地面积。为了给车主提供更好的使用体验,显然应该为进出载车板的车辆提供开关车门和人员活动的尽量宽敞的预留空间,而要加宽这个空间,就需要加大同层的所有载车板之间的间隔距离,进而导致整层车辆的密度减小,整个车库的空间利用率降低。整层的载车板数量越多,加宽载车板间隔距离造成的车位密度的降低就越明显。并且,可升降载车板落地后,吊挂载车板的前部绳链8还进一步缩窄了车辆前部两侧的本来有限的人员通行空间的宽度。按现有的升降横移式立体车库的原理来设计的车库,同层的可横移载车板中横移到最左端的载车板的左侧边缘与横移到最右端的载车板的右侧边缘之间的距离≥该层所有可横移载车板的宽度之和+所有载车板两侧预留的开关车门和人员通行的必要空间的宽度+各车辆出入口两侧的构造立柱宽度+预设车体宽度。显然,按这样的计算方式,整个车库的左右方向的最小宽度,将远大于同层所有可横移载车板的宽度之+一个空车位宽度,因此,车库的整体空间利用率不高。上述问题和矛盾,是现有的升降横移式立体车库的基本原理造成的。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升降横移式立体车库的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将这种目前最常见、应用最广泛的立体车库类型从基本原理上作出改进,要在不降低、甚至加大空间利用率的情况下,为进出载车板的车辆提供更宽松的车辆进出空间和人员上下车的活动空间。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是这样实现的:这是一种升降横移式立体车库,包括沿着左右方向排列的可升降载车板,可升降载车板在由其他层的可横移载车板经过横移避让动作形成的升降通道中移至位于地面层的车辆出入口接送车辆;其独特之处在于:地面以上的所有可升降载车板都可横移;同层的可横移载车板中横移到最左端的载车板的左侧边缘与横移到最右端的载车板的右侧边缘之间的距离≥该层所有可横移载车板的宽度之和+预设车体宽度+0.6米。本文所称的“载车板”是指可容许车辆自行驶上和离开的用于承载车辆的可移动部件,包括但不限于板状物,例如,也可以是格栅状、梳齿状、吊篮状、吊箱状。本文所称的“左”和“右”分别指车辆向前直行驶上载车板时,车辆左方和右方的方向。本文所称的“横移”是指借助可控的传动机构做左右方向的可往复的位移。本文所称的“升降”是指借助可控的传动机构做上下方向的可往复的位移。本文所称的“地面”,是指可让车辆驶离和驶上载车板的场地表面,可以是地表面,也可以是楼板表面。本文所称的“预设车体宽度”是指具体的立体车库预先设定的可使用该车库的限定车型的最大容许宽度。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上述特征,让车库的包括顶层在内的所有可升降载车板不仅可以做升降动作,而且还可以做超过一个载车板宽度的横移动作。这样,车库内的任意一个顶层载车板可以和相邻的另一个顶层载车板通过横移动作,共用同一个升降通道下降到车辆出入口接送车辆。这就使得整个车库的车辆出入口的数量可以大幅度压缩,位置可以设置得更灵活更合理,每个车辆出入口的空间可以设置的更宽松,更便于车辆和人员的进出。由于容许车库内的同层相邻的载车板可以尽可能相互靠近,无需避让构造支柱3,也无需在每个载车板之间都预留开关车门和人员进出的通道空间,所以,以上各项改良效果的获得,不仅不会以降低整个车库的车位密度为代价,反而还可以增加车位密度,提高库体的空间利用率。为了进一步压缩车辆进出车库所需的专用场地面积,并为每个车辆进出入口提供更宽松的通道,在以上专利技术特征基础上,本专利技术提出的进一步的附加技术特征还包括:所有所述的升降通道都位于两列相互离开的可升降横移的载车板之间。虽然现有升降横移式立体车库的不靠边的升降通道也都位于两列相互离开的可升降横移的载车板之间,但由于其顶层载车板不能横移,其靠边的升降通道只能与靠内侧的载车板相邻,靠外侧只能与车库靠边的支架构造近距离相邻。这就造成靠边的顶层载车板落地后,与车库的靠边支柱之间相距很近。本专利技术的上述附加特征,将升降通道都布置在两列相互离开的可升降横移的载车板之间,这样,最靠外的升降通道与车库的靠边的支架构造之间的距离就至少大于一个载车板的宽度。从而使最靠边的车辆出入口也能远离车库的靠边的构造支柱,让库体前部的左右最靠边的车辆出入口之间的距离可以比整个车库构造的左右宽度短了至少两个车位宽度。这样就显著缩减了库体前的专用场地的面积,提高了车库的地皮利用效率。根据以上技术特征,在设计库体时,设计师就可很容易通过尽量压缩升降通道数量的方式,减少车辆出入口累积占用的空间宽度,尽量让每个车辆出入口的两侧都能空余出比较宽的富余空间用来作其他合理用途,比如管理员的岗亭、司乘人员的安全等待区域、绿地空间、人机面板操作空间、混凝土建筑立柱和剪力墙体空间等等。为了进一步提高设备所占场地的利用率,本专利技术提出的进一步的附加技术特征还包括:至少有一层所述的可升降横移的载车板位于所述的可横移的载车板的下方的地面下方空间中。当只有一层地下层可升降横移的载车板时,其任意一个载车板可通过自身的横移动作或者通过地面层的载车板的横移动作,让地面层载车板在合适的位置避让出车辆出入口。这样,每个地下层载车板都可升至地面层的某个车辆出入口处接送车辆。地下层的各个载车板既可以独立横移,也可借助连体构造同时横移。可升降并且可横移的地下层的载车板的设置,不仅在占地面积不变的情况下,增加了整个车库的车位数量,而且还无需增加原有的车辆出入口数量和宽度。当然,地下层的载车板也可以设置成只升降,并将其布置在对应的车辆出入口的正下方。但这样显然会减少地下空间的车位数量。为了给车辆出入口两侧提供安全宽敞的人员活动空间,并且为多个车库能纵向组合,共享车辆和人员通道,本专利技术提出的进一步的附加技术特征还包括:地面上方所有载车板均可升降横移;地面上方的最底层的上述可升降横移载车板的横移通道离地面净高度不小于1.8米。上述附加的技术特征实质上就是取消了地面层载车板,让地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升降横移式立体车库

【技术保护点】
升降横移式立体车库,包括沿着左右方向排列的可升降载车板,可升降载车板在由其他层的可横移载车板经过横移避让动作形成的升降通道中移至位于地面层的车辆出入口接送车辆;其特征是:a)地面以上的所有可升降载车板都可横移;b)同层的可横移载车板中横移到最左端的载车板的左侧边缘与横移到最右端的载车板的右侧边缘之间的距离≥该层所有可横移载车板的宽度之和+预设车体宽度+0.6米。

【技术特征摘要】
1.升降横移式立体车库,包括沿着左右方向排列的可升降载车板,可升降载车板在由其他层的可横移载车板经过横移避让动作形成的升降通道中移至位于地面层的车辆出入口接送车辆;其特征是:a)地面以上的所有可升降载车板都可横移;b)同层的可横移载车板中横移到最左端的载车板的左侧边缘与横移到最右端的载车板的右侧边缘之间的距离≥该层所有可横移载车板的宽度之和+预设车体宽度+0.6米。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横移式立体车库,其特征是:所有所述的升降通道都位于两列相互离开的可升降横移的载车板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升降横移式立体车库,其特征是:至少有一层所述的可升降横移的载车板位于所述的可横移的载车板下方的地面下方空间中。4.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升降横移式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君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酷位停车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