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壁型钢组合结构在基体上的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992514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19 09: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薄壁型钢组合结构在基体上的连接结构,包括桩基和承台梁,其技术要点是:所述承台梁包括上主梁与下主梁,所述下主梁沉入桩基中,所述下主梁上部固接有若干L型的钢筋弯钩,所述钢筋弯钩沿直线排列,所述上主梁与下主梁间设有用于加强承台梁内部结构强度的配筋部,所述配筋部包括底部卡嵌在钢筋弯钩内的钢筋框,钢筋框内刚性连接有剪力墙龙骨。桩基底部的承台梁提高桩基的结构强度,并通过增设的钢筋框与剪力墙龙骨加强了承台梁间的结构强度;通过开口箍的弯钩与钢筋框的折边连接、固定锚与螺母的连接加强了薄壁型钢与钢筋框的连接力,稳定性更高。

Connection structure of thin-walled steel composite structure on matrix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connection structure of a thin-walled steel composite structure on a matrix, including a pile foundation and a bearing beam. The technical key points are as follows: the bearing platform beam comprises a main beam and a lower main beam, and the lower main beam is submerged in the pile foundation, and the upper part of the lower main beam is fixed with a number of L shaped bar crooked hooks, and the bar crooked hooks are lined in a straight line. A reinforcement part is provided between the upper beam and the lower main beam for strengthening the strength of the inner structure of the bearing platform, and the reinforcement section comprises a steel frame embedded in the bottom of the bar, and the steel frame is rigidly connected with a shear wall keel. The structure strength of the pile foundation is enhanced by the bearing platform beam of the pile foundation, and the strength of the structure is strengthened through the reinforced bar frame and the shear wall keel. The connection between the bending hook of the open hoop and the folding of the bar frame, the connection of the fixed anchor and the nut strengthens the connection force between the thin-walled steel and the steel frame, and the stability is high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薄壁型钢组合结构在基体上的连接结构
本技术涉及钢构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薄壁型钢组合结构在基体上的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发展钢结构住宅产业是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性社会的需要,符合我国住宅建设特点的需要,更符合我国的钢铁产业政策。薄壁型钢结构建筑具有重量轻,材料省,节能,抗震性能好,便于工厂化制作,施工速度快,基础造价低等众多优点,在北美、澳洲和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已经广泛用于低层及多层的民用建筑。近几年,由于实际工程的需求和国家住宅产业化政策的推进,冷弯薄壁型钢结构建筑越来越深入地进入人们的视野。但是现有的用于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大多为圆柱形钢筋结构,且通常将钢筋与混凝土直接浇筑而成,这样的连接结构内部缺少承托力,竖直承载力也相对不够坚固,与承台梁等结构之间的搭建浇筑较为繁琐。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薄壁型钢组合结构在基体上的连接结构,其优点是保证了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性,且浇筑简单方便。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薄壁型钢组合结构在基体上的连接结构,包括桩基和承台梁,所述承台梁包括上主梁与下主梁,所述下主梁沉入桩基中,所述下主梁上部固接有若干钢筋弯钩,所述钢筋弯钩沿直线排列,所述上主梁与下主梁间设有用于加强承台梁内部结构强度的配筋部,所述配筋部包括底部卡嵌在钢筋弯钩内的钢筋框,所述钢筋框内刚性连接有剪力墙龙骨,所述剪力墙龙骨与上主梁固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桩基底部的承台梁可提高桩基的结构强度,承台梁的下主梁位于桩基底部,低于地面,上主梁与下主梁间增设的钢筋框的剪力墙龙骨加强了承台梁间的结构强度,且钢筋框相比单一的钢筋可承受更多向的压力,钢筋弯钩将钢筋框与下主梁连接,加强了下主梁与钢筋框的连接力,钢筋框也对剪力墙龙骨起到了竖直方向的固定作用,结构安装便捷,且稳定性更高。作为优选,所述钢筋框顶部设有向内弯折的折边,所述折边与钢筋框的夹角为30°至4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因钢筋框内需要插入剪力墙龙骨,钢筋框顶部的折边可对剪力墙龙骨的侧壁起到抵触作用,增加了对剪力墙龙骨的支撑结构,提高了结构的稳定性。作为优选,所述下主梁与钢筋框间设有一次膨胀砼,所述一次膨胀砼的高度为钢筋框的一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钢筋框需要先卡在钢筋弯钩内,并通过注入一次膨胀砼将钢筋框固定,少量设的膨胀砼便于快速将钢筋框固定在下主梁上,且钢筋框剩余的一半空间便于插入剪力墙龙骨的插入,浇筑便捷,取得了优化结构的效果。作为优选,所述配筋部包括间隔设在一次膨胀砼内的横向钢筋。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位于一次膨胀砼内的横向钢筋两端与桩基侧壁抵触,增加了桩基间的连接力。作为优选,所述剪力墙龙骨包括若干间隔排布的薄壁型钢,所述薄壁型钢间隔排布在一次膨胀砼上方,所述薄壁型钢上贯穿开设有若干连接孔,所述连接孔与钢筋框顶部在同一水平线上,所述连接孔中穿设有开口箍。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为便于将薄壁型钢固定在承台梁间,当一次膨胀砼凝固后,将薄壁型钢插入钢筋框间,钢筋框上部的折边防止钢筋框倾斜,连接孔中穿设的开口箍便于与钢筋框侧壁抵触,增加了薄壁型钢在钢筋框内的连接结构,取得了增加连接性的效果。作为优选,所述薄壁型钢与钢筋框间设有二次膨胀砼。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薄壁型钢与钢筋框抵触并后,增设的二次膨胀砼密实了薄壁型钢与钢筋框之间的固定,并与周围的桩基连接成一体,强化了结构。作为优选,所述开口箍两端延伸有弯钩,所述弯钩钩在所述折边上,所述弯钩的弯折角度不小于13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开口箍的两端向下弯折并与折边勾住,弯钩弯折角度与折边的角度匹配,加强了钢筋框与开口箍的接触面积,可承载水平或竖直各向的震动力,增强薄壁型钢在承台梁内的稳定性。作为优选,所述薄壁型钢间设有加固组件,所述加固组件包括固定锚与螺母,所述固定锚用于连接相邻两个薄壁型钢,所述固定锚的两端设有螺纹,所述螺母旋紧在固定锚的螺纹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薄壁型钢高于二次膨胀砼的部分缺少相互的作用力,为增强这部分的薄壁型钢的连接强度,通过将固定锚与螺母在固定在相邻两薄壁型钢,使得若干根薄壁型钢组成一个整体,取得了提高结构稳定性的效果。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桩基底部的承台梁提高桩基的结构强度,并通过增设的钢筋框与剪力墙龙骨加强了承台梁间的结构强度;2、通过开口箍的弯钩与钢筋框的折边连接、固定锚与螺母的连接加强了薄壁型钢与钢筋框的连接力,稳定性更高。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施例的整体示意图;图2为本实施例中用于表现配筋部的剖视图;图3是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4为本实施例中用于表现加固组件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桩基;2、承台梁;21、上主梁;22、下主梁;221、钢筋弯钩;3、配筋部;31、钢筋框;311、折边;32、剪力墙龙骨;321、薄壁型钢;33、横向钢筋;34、一次膨胀砼;35、二次膨胀砼;36、连接孔;37、开口箍;371、弯钩;4、加固组件;41、固定锚;411、螺纹;42、螺母。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一种薄壁型钢组合结构在基体上的连接结构,如图1所示,桩基1内部设有承台梁2,承台梁2包括上主梁21与下主梁22,下主梁22沉入桩基1中,上主梁21与下主梁22间设有用于加强承台梁2内部结构强度的配筋部3。如图2所示,配筋部3包括底部卡嵌在钢筋弯钩221内的钢筋框31,钢筋框31呈长方形,上部开口。下主梁22上表面固接有若干L型的钢筋弯钩221,钢筋弯钩221沿直线排列,底部沿各个钢筋弯钩221卡嵌。上主梁21与下主梁22间增设的钢筋框31加强了桩基1间的结构强度,且钢筋框31相比单一的钢筋可承受更多向的压力,钢筋弯钩221将钢筋框31与下主梁22连接,加强了下主梁22与钢筋框31的连接力。当钢筋框31卡嵌入下主梁22上的钢筋弯钩221后,在桩基1内灌注一次膨胀砼34,一次膨胀砼34位于下主梁22与钢筋框31间,且一次膨胀砼34的高度为钢筋框31的一半。少量设的一次膨胀砼34便于快速将钢筋框31固定在下主梁22上。如图2所示,配筋部3还包括间隔设在一次膨胀砼34内的横向钢筋33。横向钢筋33相互平行分布,当一次膨胀砼34凝固后,将若干横向钢筋33放置在第一膨胀砼34上,位于一次膨胀砼34与二次膨胀砼35间的横向钢筋33两端与桩基1侧壁抵触,增加了桩基1间的连接力,具有更强的竖直方向的承载力。如图2所示,钢筋框31内刚性连接有剪力墙龙骨32,剪力墙龙骨32与上主梁21固接,剪力墙龙骨32进一步加强了承台梁2间的结构强度,钢筋框31也对剪力墙龙骨32起到了竖直方向的固定作用,结构安装便捷,且稳定性更高。当一次膨胀砼34凝固后,钢筋框31剩余的一半空间便于剪力墙龙骨32的插入。如图2和图3所示,钢筋框31顶部设有向内弯折的折边311,折边311与钢筋框31的夹角为45°。因钢筋框31内需要插入剪力墙龙骨32,钢筋框31顶部的折边311可对剪力墙龙骨32的侧壁起到抵触作用,增加了对剪力墙龙骨32的支撑结构,稳定性更强。如图2和图3所示,剪力墙龙骨32包括若干间隔排布的薄壁型钢321,薄壁型钢321间隔排布在一次膨胀砼34上方,薄壁型钢321上贯穿开设有若干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薄壁型钢组合结构在基体上的连接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薄壁型钢组合结构在基体上的连接结构,包括桩基(1)和承台梁(2),其特征在于:所述承台梁(2)包括上主梁(21)与下主梁(22),所述下主梁(22)沉入桩基(1)中,所述下主梁(22)上部固接有若干钢筋弯钩(221),所述钢筋弯钩(221)沿直线排列,所述上主梁(21)与下主梁(22)间设有用于加强承台梁(2)内部结构强度的配筋部(3),所述配筋部(3)包括底部卡嵌在钢筋弯钩(221)内的钢筋框(31),所述钢筋框(31)内刚性连接有剪力墙龙骨(3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薄壁型钢组合结构在基体上的连接结构,包括桩基(1)和承台梁(2),其特征在于:所述承台梁(2)包括上主梁(21)与下主梁(22),所述下主梁(22)沉入桩基(1)中,所述下主梁(22)上部固接有若干钢筋弯钩(221),所述钢筋弯钩(221)沿直线排列,所述上主梁(21)与下主梁(22)间设有用于加强承台梁(2)内部结构强度的配筋部(3),所述配筋部(3)包括底部卡嵌在钢筋弯钩(221)内的钢筋框(31),所述钢筋框(31)内刚性连接有剪力墙龙骨(3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壁型钢组合结构在基体上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框(31)顶部设有向内弯折的折边(311),所述折边(311)与钢筋框(31)的夹角为30°至45°。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薄壁型钢组合结构在基体上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主梁(22)与钢筋框(31)间设有一次膨胀砼(34),所述一次膨胀砼(34)的高度为钢筋框(31)的一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薄壁型钢组合结构在基体上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筋部(3)包括间隔设在一次膨胀砼(34)内的横向钢筋(33)。5.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洪泳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城镇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