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附加举升力的空铁车体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988021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19 05: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附加举升力的空铁车体结构,包括呈流线型的壳体,所述壳体包括前端部、后端部,所述前端部、后端部的顶面齐平,所述前端部的底面低于后端部的底面;所述壳体的前、后两端均设置有弧形缺口,所述弧形缺口的凹面均朝向壳体下方方向;还包括设置在前端部上的第一止涡带,所述第一止涡带为向内凹陷的弧形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附加举升力的空铁车体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空铁车体对挂件的载荷极大的问题,实现利用空气对空铁施加举升力、降低挂件载荷的目的。

An additional lift lift truck body structur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empty iron body structure with an additional lift lift, including a streamlined shell. The shell comprises a front end part and a rear end. The top surface of the front end and the rear end is flat, and the bottom face of the front end part is lower than the bottom of the rear end; the front and rear ends of the shell are provided with an arc gap. The concave surface of the curved notch is directed toward the direction of the shell; it also includes a first stop vortex belt arranged on the front end, and the first check is an arc groove in the inward depression. The purpose of the utility model is to provide an additional lift lifting iron car body structure to solve the problem that the existing technology of the hollow iron car body has a great load on the pendant, so as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lifting the lift force by air to the air and reducing the load of the hanging pie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附加举升力的空铁车体结构
本技术涉及空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附加举升力的空铁车体结构。
技术介绍
空铁,即悬挂式空中单轨交通系统,与地铁和有轨电车不同,空铁的轨道在上方,是悬挂在空中轨道上运行的一种轨道交通。空铁是一种新型新能源公共交通,集城市快速公交(BRT)与地铁的优点于一身,具有缓解交通拥堵、载客效率高、成本低、建设周期短、不占用停车场、节能环保等众多优点。空铁的运行原理是由挂件通过将车体进行悬挂,通过挂件在上方的轨道内运动,从而带动空铁车体进行移动。因此空铁在工作过程中,其所有的载荷全部施加在挂件上,导致对挂件的承载要求极高,这也是一直以来制约空铁技术大规模普及的重要因素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附加举升力的空铁车体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空铁车体对挂件的载荷极大的问题,实现利用空气对空铁施加举升力、降低挂件载荷的目的。本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附加举升力的空铁车体结构,包括呈流线型的壳体,所述壳体包括前端部、后端部,所述前端部、后端部的顶面齐平,所述前端部的底面低于后端部的底面;所述壳体的前、后两端均设置有弧形缺口,所述弧形缺口的凹面均朝向壳体下方方向;还包括设置在前端部上的第一止涡带,所述第一止涡带为向内凹陷的弧形槽。针对现有技术中空铁车体对挂件的载荷极大的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附加举升力的空铁车体结构,壳体即为空铁车体的外壳,壳体呈流线型,以降低空铁运行过程中的风阻。壳体包括了前端部、后端部,即是以空铁的运行方向为前,壳体前端为前端部,后端为后端部,设置前端部、后端部的顶面齐平,前端部的底面低于后端部的底面,使得前端部的整体厚度要大于后端部的整体厚度,因此在空铁运行过程中,壳体破开空气向前高速运行,使得空气在壳体的周围沿流线型的壳体快速流动,从壳体底部流过的空气首先从前端部底面流过,此时流速为正常流速,待该部分空气流至后端部底面时,由于后端部的底面更高,即是在壳体底面高速流动的空气所具有的过流面积突然增大,此时空气流速迅速变慢,空气作为一种流体,在流速变慢的情况下,对后端部底面的粘滞力更大,更多的空气盘旋在后端部底面,使得后端部的底面形成一个局部高压区域,从而对后端部底面施加向上的举升力,以此对整个壳体向上进行举升,从而降低空铁顶部的挂件载荷。此外,本技术还在壳体的前、后两端均设置有弧形缺口,所述弧形缺口的凹面均朝向壳体下方方向,使得气流在进入壳体两端的弧形缺口后,难以快速的向外散溢,会在弧形缺口处较长时间的堆积盘旋,同样在弧形缺口处形成局部的高压区域,由于弧形缺口的凹面向下,因此在弧形缺口内堆积的气压会对壳体施加向上的压力,从而进一步提高举升力,降低挂件载荷。还包括设置在前端部上的第一止涡带,所述第一止涡带为向内凹陷的弧形槽,壳体在高速运行过程中,虽然壳体为流线型,但是其前端部至壳体中部的位置处仍然会产生一圈沿壳体周向分布的涡流,该圈涡流会影响壳体的整体稳定性,使得本就在稳定性上不如地面轨道交通的空铁更加容易产生晃动。而本方案在壳体前端设置第一止涡带,通过凹陷的弧形槽,使得涡流在弧形槽处被破碎,无法形成连续的涡流圈,因此极大的提高了空铁运行中的稳定性,避免了壳体前端形成涡流对壳体稳定性的影响。优选的,所述前端部的底面和后端部的底面之间通过平滑的弧形曲面进行过渡。即是前端部和后端部的底面并非直接的台阶面,而是通过弧形曲面进行高度差的逐渐改变,使得壳体的整体结构更加圆润平滑,确保整体的流线型、降低风阻。优选的,所述前端部的底面比后端部的底面低20cm。前端部和后端部的底面高差过大,容易使得壳体中心分布过于偏心,不利于壳体整体的稳定性。前端部和后端部的底面高差过小,又使得对壳体的举升力较小,效果不够显著。因此设置前端部的底面比后端部的底面低20cm,是最优选的高差数值,能够取得最佳的平衡与使用效果。优选的,所述弧形缺口的内壁呈球面状;位于壳体前端的弧形缺口的圆心位于壳体前下方;位于壳体后端的弧形缺口的圆心位于壳体后下方。即是使得前后两端的弧形缺口,其圆心都位于远离壳体中心位置的斜下方,通过内壁呈球面状的弧形缺口,使得气体在弧形缺口内更加不容易向外散溢,进一步确保对壳体的举升力,提高本技术的使用效果。优选的,所述弧形缺口的内壁由透明材料制作而成。便于驾驶员或乘客透过弧形缺口向外观察,从而极大的提高乘客乘坐空铁时的舒适度,使得空铁内部具有极佳的视野和采光效果。优选的,所述透明材料为钢化玻璃。以确保弧形缺口处的强度稳定,同时保证极高的透光率。优选的,还包括设置在后端部上的第二止涡带,所述第二止涡带为向内凹陷的弧形槽。通过在后端部设置第二止涡带,使得壳体后部也无法形成连续的涡流,能够有效防止壳体在告诉移动过程中的左右摆动,极大的提高横向稳定性。优选的,所述第二止涡带垂直于壳体轴线。根据简单的受力分析可知,垂直于壳体轴线方向的涡流,会对壳体尾部造成最大的作用力,是造成壳体横向晃动的主要因素。因此本技术设置第二止涡带垂直于壳体轴线,从而能够确保对该类涡流最大的破碎能力,确保壳体的横向稳定性。优选的,还包括设置在壳体侧面的导流槽,所述导流槽的一端位于前端部,另一端位于后端部。通过连通壳体前端部和后端部的导流槽,使得高速流动的气流尽量沿着导流槽方向快速从壳体侧面流过,避免气流乱窜引起壳体晃动。同时导流槽为凹槽结构,因此其还对壳体侧面可能形成的涡流具有破碎作用,从而进一步提高壳体高速移动过程中的稳定性。优选的,所述导流槽的深度小于第一止涡带的深度。以此强化导流槽的导流功能,避免气流卡涩在导流槽中,防止导流槽过深,确保导流槽的导流能力。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1、本技术一种附加举升力的空铁车体结构,在运行过程中,使得后端部的底面形成一个局部高压区域,从而对后端部底面施加向上的举升力,以此对整个壳体向上进行举升,从而降低空铁顶部的挂件载荷。2、本技术一种附加举升力的空铁车体结构,还在壳体的前、后两端均设置有弧形缺口,所述弧形缺口的凹面均朝向壳体下方方向,使得气流在进入壳体两端的弧形缺口后,难以快速的向外散溢,会在弧形缺口处较长时间的堆积盘旋,同样在弧形缺口处形成局部的高压区域,由于弧形缺口的凹面向下,因此在弧形缺口内堆积的气压会对壳体施加向上的压力,从而进一步提高举升力,降低挂件载荷。3、本技术一种附加举升力的空铁车体结构,在壳体前端设置第一止涡带,通过凹陷的弧形槽,使得涡流在弧形槽处被破碎,无法形成连续的涡流圈,因此极大的提高了空铁运行中的稳定性,避免了壳体前端形成涡流对壳体稳定性的影响。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1-前端部,2-后端部,3-弧形缺口,4-第一止涡带,5-第二止涡带,6-导流槽。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实施例1:如图1所示的一种附加举升力的空铁车体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附加举升力的空铁车体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附加举升力的空铁车体结构,包括呈流线型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前端部(1)、后端部(2),所述前端部(1)、后端部(2)的顶面齐平,所述前端部(1)的底面低于后端部(2)的底面;所述壳体的前、后两端均设置有弧形缺口(3),所述弧形缺口(3)的凹面均朝向壳体下方方向;还包括设置在前端部(1)上的第一止涡带(4),所述第一止涡带(4)为向内凹陷的弧形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附加举升力的空铁车体结构,包括呈流线型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前端部(1)、后端部(2),所述前端部(1)、后端部(2)的顶面齐平,所述前端部(1)的底面低于后端部(2)的底面;所述壳体的前、后两端均设置有弧形缺口(3),所述弧形缺口(3)的凹面均朝向壳体下方方向;还包括设置在前端部(1)上的第一止涡带(4),所述第一止涡带(4)为向内凹陷的弧形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附加举升力的空铁车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部(1)的底面和后端部(2)的底面之间通过平滑的弧形曲面进行过渡。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附加举升力的空铁车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部(1)的底面比后端部(2)的底面低20c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附加举升力的空铁车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缺口(3)的内壁呈球面状;位于壳体前端的弧形缺口(3)的圆心位于壳体前下方;位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君官海君叶晓龙
申请(专利权)人:中唐空铁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