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温炉用耐热钢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96349 阅读:2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合金钢领域。主要适用于900~1200℃范围内工作的各种耐热构件。其化学成分(重量%)为:C0. 08~0. 25%,Si0. 8~2. 0%,Mn0. 8~1. 9%,Ni6. 0~15. 0%,Cr21. 0~25. 0%,N0. 20~0. 30%,Re0. 001~0. 15%,Mg0. 0005~0. 10%,Zr0. 001~0. 20%,Ca≤0. 01%,余为Fe。本发明专利技术经冶炼、锻轧后,可加工成各种板管丝带材,也可直接浇铸成铸件。本发明专利技术不仅具有较高的高温强度和优异的抗氧化性能,而且成本低廉。(*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合金钢领域。主要适用于900~1200℃温度范围内工作的各种耐热构件。在现有技术中,在900~1200℃温度工作的耐热构件大部分采用高铬镍奥氏体钢或镍基合金,如Cr25Ni20、Cr18Ni25Si2、Cr21Ni32AlTi、Inconel600等。但由于这些钢或合金中均含有较高的镍等贵重元素,故价格昂贵。为了降低材料价格和提高合金的抗氧化性能和其工艺性能,国际上又先后开发了一些其它类型的耐热钢。如日本专利JP61-183452,它主要是针对CaSO4高温腐蚀用的材料。但其锰含量较高。作为用耐热钢,在较高的温度下使用,对抗氧化不利;JP60-211054是为了解决钢的热加工性能而设计的,其硫含量要求很低(<0.002%),给冶炼工艺带来一定的困难;有的则仍含有较高的镍。这些均在实际应用中受到了限制。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廉价的、且冷热加工性能良好的高温炉用耐热钢。根据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取的主要技术方案是较大降低镍含量,适当减少铬含量,同时加入氮、锰、硅、稀土、钙、锆等元素,实行综合强化,有效地提高高温强度和高温抗氧化性能。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化学成分(重量%)为C0.08~0.25%,Si0.8~2.0%,Mn0.8~1.9%,Ni6.0~15.0%,Cr21.0~25.0%,N0.20~0.30%,RE0.001~0.15%,Mg0.0005~0.10%,Zr0.001~0.20%,Ca≤0.01%,余为Fe。各元素的作用及配比依据如下碳和氮是强烈的奥氏体形成元素。为了适当节约贵重元素镍,又仍能获得奥氏体组织,保持足够高的高温强度,本专利技术在钢中加入了氮,并适当提高了碳的含量,保留一定的镍含量,氮控制在0.20~0.30%,碳0.08~0.25%,镍控制在6~15%。稀土、碱土金属及锆的加入,进一步净化了晶界,减少了晶界上富集的有害元素,强化了晶界,有利于提高高温抗氧化性能和高温强度。由于氮、碳、稀土等元素的综合强化作用,使钢在较高的温度下仍有较好的高温蠕变强度。钢中加入较高的铬和一定量的硅,是为了使钢在900~1200℃范围内仍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能。其中铬控制在21~25%,Si0.8~2.0%。当Si含量大于2%时,将对机械性能及时效性能带来不利的影响。锰对抗氧化性能不利,为保证其性能,锰控制在<2%。钢中加入微量的稀土元素,还能改善氧化皮的粘附性,同时,在铬、硅和稀土元素的复合作用下,保证该钢具有良好的搞氧化性。又稀土和碱土金属的加入,改善了钢的热加工性能,提高了钢的成材率。本专利技术可采用电炉或非真空感应炉冶炼,钢水浇铸成钢锭后,经热轧或锻造,可加工成各种板、管、丝、带等产品;也可经冶炼后,直接浇铸成铸件,供用户使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不仅具有较高的高温强度,而且还具有优异的抗氧化性能,同时,成本还低廉。表1为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的性能对比。结果表明虽然本专利技术钢的合金元素(铬、镍等)含量不高,但具有较高的高温拉伸强度、持久强度及优良的抗氧化性能;微量稀土与相关元素的综合作用对改善钢的抗氧化性(特别是氧化膜的粘附性)及高温强度发挥了重要作用。实施例根据上述所设计的化学成分范围,在高频感应炉上冶炼了3炉本专利技术钢种,其具体化学成分如表2所示。钢水浇铸成锭,并经锻造制成棒材,加工成试样,进行室温及高温性能试验,以及氧化性能试验;试验结果分别列入了表3和表4。表1.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性能对比权利要求1.一种高温炉用耐热钢,含有Si、Mn、Ni、Cr、N元素,其特征在于该钢的化学成分(重量%)为C 0.08~0.25%,Si 0.8~2.0%,Mn 0.8~1.9%,Ni 6.0~15.0%,Cr 21.0~25.0%,N 0.20~0.30%,RE 0.001~0.15%,Mg 0.0005~0.10%,Zr 0.001~0.20%;余为Fe。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热钢,其特征在于化学成分(重量%)中,还有Ca≤0.01%。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属于合金钢领域。主要适用于900~1200℃范围内工作的各种耐热构件。其化学成分(重量%)为C0.08~0.25%,Si0.8~2.0%,Mn0.8~1.9%,Ni6.0~15.0%,Cr21.0~25.0%,N0.20~0.30%,Re0.001~0.15%,Mg0.0005~0.10%,Zr0.001~0.20%,Ca≤0.01%,余为Fe。本专利技术经冶炼、锻轧后,可加工成各种板管丝带材,也可直接浇铸成铸件。本专利技术不仅具有较高的高温强度和优异的抗氧化性能,而且成本低廉。文档编号C22C38/58GK1092476SQ94100969公开日1994年9月21日 申请日期1994年2月7日 优先权日1994年2月7日专利技术者胥继华, 鲁国荣, 韩桂春, 张惠斌 申请人:冶金工业部钢铁研究总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温炉用耐热钢,含有Si、Mn、Ni、Cr、N元素,其特征在于该钢的化学成分(重量%)为:C 0. 08~0. 25%,Si 0. 8~2. 0%,Mn 0. 8~1. 9%,Ni 6. 0~15. 0%,Cr 21. 0~25. 0%,N 0. 20~ 0. 30%,RE 0. 001~0. 15%,Mg 0. 0005~0. 10%,Zr 0. 001~0. 20%;余为Fe。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胥继华鲁国荣韩桂春张惠斌
申请(专利权)人:冶金工业部钢铁研究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