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温炉用耐热钢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96349 阅读:2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合金钢领域。主要适用于900~1200℃范围内工作的各种耐热构件。其化学成分(重量%)为:C0. 08~0. 25%,Si0. 8~2. 0%,Mn0. 8~1. 9%,Ni6. 0~15. 0%,Cr21. 0~25. 0%,N0. 20~0. 30%,Re0. 001~0. 15%,Mg0. 0005~0. 10%,Zr0. 001~0. 20%,Ca≤0. 01%,余为Fe。本发明专利技术经冶炼、锻轧后,可加工成各种板管丝带材,也可直接浇铸成铸件。本发明专利技术不仅具有较高的高温强度和优异的抗氧化性能,而且成本低廉。(*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合金钢领域。主要适用于900~1200℃温度范围内工作的各种耐热构件。在现有技术中,在900~1200℃温度工作的耐热构件大部分采用高铬镍奥氏体钢或镍基合金,如Cr25Ni20、Cr18Ni25Si2、Cr21Ni32AlTi、Inconel600等。但由于这些钢或合金中均含有较高的镍等贵重元素,故价格昂贵。为了降低材料价格和提高合金的抗氧化性能和其工艺性能,国际上又先后开发了一些其它类型的耐热钢。如日本专利JP61-183452,它主要是针对CaSO4高温腐蚀用的材料。但其锰含量较高。作为用耐热钢,在较高的温度下使用,对抗氧化不利;JP60-211054是为了解决钢的热加工性能而设计的,其硫含量要求很低(<0.002%),给冶炼工艺带来一定的困难;有的则仍含有较高的镍。这些均在实际应用中受到了限制。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廉价的、且冷热加工性能良好的高温炉用耐热钢。根据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取的主要技术方案是较大降低镍含量,适当减少铬含量,同时加入氮、锰、硅、稀土、钙、锆等元素,实行综合强化,有效地提高高温强度和高温抗氧化性能。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化学成分(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温炉用耐热钢,含有Si、Mn、Ni、Cr、N元素,其特征在于该钢的化学成分(重量%)为:C 0. 08~0. 25%,Si 0. 8~2. 0%,Mn 0. 8~1. 9%,Ni 6. 0~15. 0%,Cr 21. 0~25. 0%,N 0. 20~ 0. 30%,RE 0. 001~0. 15%,Mg 0. 0005~0. 10%,Zr 0. 001~0. 20%;余为Fe。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胥继华鲁国荣韩桂春张惠斌
申请(专利权)人:冶金工业部钢铁研究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