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戚正风专利>正文

无莱氏体高速钢及三D处理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96145 阅读:2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发明专利技术了一种新型高速钢-无莱氏体高速钢。这类高速钢的合金元素含量与一般高速钢基本相同,其碳含量则降至在钢锭凝固时不形成莱氏共晶,但经淬回火后又能保证具有足够的硬度(HRc55左右)与强度的水平,从而可以消除碳化物偏析及粗大碳化物。这类钢经粗加工成型后再经三D工艺处理,即低温、低碳势渗碳及低温淬火,使表层碳含量达到平衡碳量,硬度可超过HRc67,从而获得超硬的表层及无碳化物偏析、无粗大碳化物的强韧的心部。经三D工艺处理的无莱氏体高速钢可用于制作切削刀具及冷作模具。(*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在钢锭凝固时不形成莱氏共晶而在淬回火后能保证心部硬度与强度的低碳高速钢。这种高速钢经三D工艺(低温渗碳、低碳势渗碳、低温淬火)处理后表层硬度可高于HRc67。目前生产上应用的高速钢均为莱氏体钢。即或用于制造冷作模具用的低碳高速钢,如6W6Mo5Cr4V也仍属莱氏体钢。莱氏体在钢锭冷凝时将形成莱氏共晶。锻轧虽可粉碎莱氏共晶,但难以消除碳化物偏析,也不能使已碎裂成颗粒状的碳化物进一步细化。故生产上不得不允许碳化物偏析及粗大碳化物的存在。如用于制造φ80—100刀具时允许存在7级碳化物偏析,在18—4—1高速钢中允许存在尺寸为20μm的粗大碳化物。碳化物偏析及粗大碳化物的存在是导致高速钢性能下降的主要原因。为克服此缺点,国际上通用的办法是用粉末冶金方法生产高速钢。粉末高速钢中不存在碳化物偏析,其中最大的碳化物不超过5—6μm。这一方法的缺点是工艺复杂,价格昂贵,钢中氧含量高,如比重达不到要求,其性能较普通高速钢还低。且由于碳化物过细,其耐磨性不一定优于普通高速钢。另一个可能的方法是改变碳化物形成途径。即设法在钢锭凝固时不形成莱氏共晶,而使碳化物在固态通过形核、长大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在钢锭凝固过程中不形成莱氏共晶而经淬回火后硬度能达到HR↓〔4〕55左右的无莱氏体高速钢。这种无莱氏体高速钢经三D工艺(低温、低碳势渗碳及低温淬火)处理后表层碳含量接近平衡碳量,淬回火后的硬度超过HR↓〔4〕67,在1. 5mm左右的厚度内逐步降低到心部硬度。本专利技术的特点是这类高速钢不存在使强韧性下降的碳化物偏析及粗大碳化物。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戚正风
申请(专利权)人:戚正风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21[中国|辽宁]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