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热连轧精轧后段的高速钢工作辊的制造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轧辊及制造方法,具体涉及用于热连轧精轧后段的高速钢工作辊的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ICDP轧辊上世纪三十年代问世,主要用于带钢热连轧工作辊,由于含有较多的合金元素,一般不采用整体铸造方式生产。受装备限制,早期的ICDP轧辊采用反射炉熔炼、全冲洗复合方式生产,直至卧式离心机的研制成功及投入使用,同时应用工频感应炉熔炼设备,离心复合ICDP轧辊质量有了质的提高。基于普通型ICDP轧辊基础上研发的改进型ICDP轧辊,通过添加特殊碳化物形成元素,增加组织中高显微硬度耐磨质点,使得轧辊耐磨性提高、辊型保持能力增强,综合使用效果提高10%以上。随着钢铁工业的发展,对板材表面质量、尺寸精度、板面平整度要求越来越高。钢铁企业为进一步提高板材质量等级、持续降低生产成本,对精轧后段产品耐磨性、表面粗糙度保持能力并兼备良好的抗事故能力等方面提出更高需求,改进型ICDP轧辊受材质及工艺方法的限制难以进一步满足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热连轧精轧后段工作辊的高碳高速钢轧辊,使轧辊的耐磨性能和抗热裂 ...
【技术保护点】
用于热连轧精轧后段的高速钢工作辊的制造方法,包括采用离心铸造方法制造而成的由辊身工作层和轧辊芯部构成的辊身及辊颈,其特征在于:所述辊身工作层的化学成分及各成分的重量百分含量为:C 2.00~3.50%,Si 0.40~2.00%,Mn 0.50~1.20%,Cr 1.50~4.50%,Ni 2.00~5.00%,Mo+V+W+Nb 2.00~10.00%,S≤0.05%,P≤0.10%,其余为Fe和不可避免杂质;辊身工作层的金相组织为贝氏体基体上分布着团状石墨或者团虫状石墨、贝氏体、马氏体、残余奥氏体、碳化物;其中团状石墨或者团虫状石墨的含量占0.5‑2.0%,碳化物的含量分别为18‑35%。
【技术特征摘要】
1.用于热连轧精轧后段的高速钢工作辊的制造方法,包括采用离心铸造方法制造而成的由辊身工作层和轧辊芯部构成的辊身及辊颈,其特征在于:所述辊身工作层的化学成分及各成分的重量百分含量为:C2.00~3.50%,Si0.40~2.00%,Mn0.50~1.20%,Cr1.50~4.50%,Ni2.00~5.00%,Mo+V+W+Nb6.00~10.00%,S≤0.05%,P≤0.10%,其余为Fe和不可避免杂质;辊身工作层的金相组织为贝氏体基体上分布着团状石墨或者团虫状石墨其中一种,同时贝氏体基体上还分布着贝氏体、马氏体、残余奥氏体、碳化物;其中团状石墨或者团虫状石墨的含量占0.5-2.0%,碳化物的含量为18-35%;离心铸造辊身工作层时,钢水的浇注温度为1300℃~1400℃,浇注时离心机转速为600~700转/分钟,当辊身工作层钢水浇注完成后,将离心机转速调整为450~550转/分钟,直到浇注的外层温度冷却到900℃~110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热连轧精轧后段的高速钢工作辊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工艺过程:a)冶炼:按照辊身工作层的化学成分及各成分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娣,杨昱东,朱志磊,王延青,高梦洁,
申请(专利权)人:中钢集团邢台机械轧辊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