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制造纳米级粉体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954304 阅读: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16 03: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效制造纳米级粉体设备,包括筒壳和筒体,筒壳盖合在筒体上,筒壳上设置有筒盖,筒盖上设置有转动轴,转动轴穿过筒盖延伸到筒体内转动轴上设置有旋转叶轮,筒体内设置有研磨物料的第一钢球和第二钢球,所述第一钢球的直径大于第二钢球的直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能够提高对待研磨物料的研磨效率,减小能耗的同时还能够减小钢球损耗。

High efficiency manufacturing of nanoscale powder equipment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highly efficient nano scale powder equipment, including the shell and the barrel. The shell cover is attached to the barrel, and the barrel cover is provided with a cylinder cover, and a rotating shaft is arranged on the cylinder cover. The rotating shaft is arranged on the rotating shaft of the cylinder body through the cylinder cover and is set with a rotating impeller. Second the diameter of the first steel ball is larger than the diameter of the second steel ball. The utility model has simple structure, can improve the grinding efficiency of grinding materials, reduce energy consumption and reduce the loss of steel ball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效制造纳米级粉体设备
本技术涉及纳米粉体制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效制造纳米级粉体设备。
技术介绍
纳米粉体也叫纳米颗粒,一般指尺寸在1-100nm之间的超细粒子,有人称它是超微粒子。它的尺度大于原子簇而又小于一般的微粒。按照它的尺寸计算,假设每个原子尺寸为1埃,那么它所含原子数在1000个-10亿个之间。它小于一般生物细胞,和病毒的尺寸相当。纳米颗粒的形态有球形、板状、棒状、角状、海绵状等,制成纳米颗粒的成分可以是金属,可以是氧化物,还可以是其他各种化合物。高能量干式研磨法是制备纳米粉体的方法之一,它的制备机理是在高能量磨球的研磨下,使得受研磨的粉末间发生反复冷焊和断裂,形成细化的复合颗粒,发生固态反应而成。现有的球磨机的研磨效率相对较低,研磨损耗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高效制造纳米级粉体设备,该设备通过在筒体内合适设置大直径的第一钢球和小直径的第二钢球,由大小直径的钢球在筒体内同时相互协作对待研磨的物料进行研磨,能够提高研磨效率,降低研磨损耗,解决现有球磨机存在的研磨效率相对低下,研磨损耗大的问题。本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高效制造纳米级粉体设备,包括筒壳和筒体,筒壳盖合在筒体上,筒壳上设置有筒盖,筒盖上设置有转动轴,转动轴穿过筒盖延伸到筒体内转动轴上设置有旋转叶轮,筒体内设置有研磨物料的第一钢球和第二钢球,所述第一钢球的直径大于第二钢球的直径。本技术的构思在于:筒体内全是大直径的球,冲击力较大,挤压、研磨作用相对较弱,而筒体内全是小直径的球,冲击力相对小,会使得球磨机的研磨能力下降,并且由于研磨球的比表面积相对较大,会使得球的损耗相应增加,专利技术人创新的将大直径的第一钢球和小直径的第二钢球设置在同一个筒体内,在筒体旋转过程中,带动第一钢球和第二钢球转动,由第一钢球较大的冲击力,第二钢球在第一钢球未能研磨到的空间内进行冲击发力,相互协同配合,增大了相互挤压研磨的作用力,提高了研磨效率,减小了钢球的磨损消耗。所述第一钢球的直径为第二钢球直径的1.5-3倍。专利技术人多次试验发现,第一钢球的直径为第二钢球直径的1.5-3倍,能够最大限度的提升第二钢球的补充研磨作用力。所述第一钢球的数量和第二钢球数量之比为1:1-2.5。第一钢球的数量和第二钢球的数量之间对研磨作用力大小也具有一定的影响,专利技术人发现在上述数量范围内的设置,能够有效减小钢球的损耗量,提高单位时间内的研磨效率。所述筒体内还设置有钢管段。钢管段的存在能够平衡第一钢球和第二钢球之间的研磨效力。理论上第一钢球和第二钢球对物料的研磨和冲击力的不同的,若刚好物料处于第一钢球和第二钢球的夹击之间,物料受到的冲击不平衡,而此时在这样的夹击区域内设置有钢管段,则能够缓冲物料的冲击不平衡。所述钢管段的长度为第一钢球直径的3/4-1。钢管段的长度与第一钢球、第二钢球的直径具有一定的联系,为了平衡物料受到的不平衡的冲击,需要对钢管段的长度进行适当限定。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本技术结构简单,能够提高对待研磨物料的研磨效率,减小能耗的同时还能够减小钢球损耗。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附图中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1-筒体,2-筒壳,3-筒盖,4-转动轴,5-旋转叶轮,6-第二钢球,7-第一钢球,8-钢管段。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实施例1如图1所示,高效制造纳米级粉体设备,包括筒壳2和筒体1,筒壳2盖合在筒体1上,筒壳2上设置有筒盖3,筒盖3上设置有转动轴4,转动轴4穿过筒盖3延伸到筒体1内转动轴4上设置有旋转叶轮5,筒体1内设置有研磨物料的第一钢球7和第二钢球6,所述第一钢球7的直径大于第二钢球6的直径。本技术的构思在于:筒体1内全是大直径的球,冲击力较大,挤压、研磨作用相对较弱,而筒体1内全是小直径的球,冲击力相对小,会使得球磨机的研磨能力下降,并且由于研磨球的比表面积相对较大,会使得球的损耗相应增加,专利技术人创新的将大直径的第一钢球7和小直径的第二钢球6设置在同一个筒体1内,在筒体1旋转过程中,带动第一钢球7和第二钢球6转动,由第一钢球7较大的冲击力,第二钢球6在第一钢球7未能研磨到的空间内进行冲击发力,相互协同配合,增大了相互挤压研磨的作用力,提高了研磨效率,减小了钢球的磨损消耗。所述第一钢球7的直径为第二钢球6直径的1.5-3倍。专利技术人多次试验发现,第一钢球7的直径为第二钢球6直径的1.5-3倍,能够最大限度的提升第二钢球6的补充研磨作用力。所述第一钢球7的数量和第二钢球6数量之比为1:1-2.5。第一钢球7的数量和第二钢球6的数量之间对研磨作用力大小也具有一定的影响,专利技术人发现在上述数量范围内的设置,能够有效减小钢球的损耗量,提高单位时间内的研磨效率。所述筒体1内还设置有钢管段8。钢管段8的存在能够平衡第一钢球7和第二钢球6之间的研磨效力。理论上第一钢球7和第二钢球6对物料的研磨和冲击力的不同的,若刚好物料处于第一钢球7和第二钢球6的夹击之间,物料受到的冲击不平衡,而此时在这样的夹击区域内设置有钢管段8,则能够缓冲物料的冲击不平衡。所述钢管段8的长度为第一钢球7直径的3/4-1。钢管段8的长度与第一钢球7、第二钢球6的直径具有一定的联系,为了平衡物料受到的不平衡的冲击,需要对钢管段8的长度进行适当限定。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高效制造纳米级粉体设备

【技术保护点】
高效制造纳米级粉体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筒壳(2)和筒体(1),筒壳(2)盖合在筒体(1)上,筒壳(2)上设置有筒盖(3),筒盖(3)上设置有转动轴(4),转动轴(4)穿过筒盖(3)延伸到筒体(1)内转动轴(4)上设置有旋转叶轮(5),筒体(1)内设置有研磨物料的第一钢球(7)和第二钢球(6),所述第一钢球(7)的直径大于第二钢球(6)的直径。

【技术特征摘要】
1.高效制造纳米级粉体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筒壳(2)和筒体(1),筒壳(2)盖合在筒体(1)上,筒壳(2)上设置有筒盖(3),筒盖(3)上设置有转动轴(4),转动轴(4)穿过筒盖(3)延伸到筒体(1)内转动轴(4)上设置有旋转叶轮(5),筒体(1)内设置有研磨物料的第一钢球(7)和第二钢球(6),所述第一钢球(7)的直径大于第二钢球(6)的直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制造纳米级粉体设备,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翔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纳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