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舱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932899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15 15: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力舱体,包括第一端盖、第二端盖与安装体,所述安装体上设有用于安装元件的装配孔,所述第一端盖与所述第二端盖分别盖设于所述安装体的两端,并分别盖设于所述装配孔的两个端口,所述安装体的一端的外侧面上设有第一阶梯口,所述安装体的另一端的外侧面上设有第二阶梯口,所述第一端盖上设有与所述第一阶梯口匹配的第一配合体,所述第二端盖上设有于所述第二阶梯口匹配的第二配合体。当上述电力舱体位于水下时,第一端盖、第二端盖及安装体之间可形成防水空间,用于保护装配孔内安装的元件,此时水压可压迫第一配合体与第二配合体,使第一配合体、第二配合体与安装体之间的连接更紧密,提高防水效果。

Power cabin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electric power cabin, which comprises a first end cover, a second end cover and an installation. The installation is provided with an assembly hole for the installation element. The first end cover and the second end cover are respectively covered at both ends of the installation, and are respectively covered with two ports of the assembly hole, and the installation body is installed. The outer side of one end of one end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step mouth, and the outer side of the other end of the installation is provided with a second step mouth. The first end cap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match matching the first step mouth, and the second end cover is provided with a second matching fitting at the second step mouth. When the power cabin is under water, the first end cover, the second end cover and the installation can form a waterproof space to protect the components installed in the assembly hole. At this time, the water pressure can oppress the first complex and the second fit, so that the connection between the first complex, the second fit and the installation is closer to improve the waterproof effect. Frui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力舱体
本技术涉及水下操作设备
,特别是涉及一种电力舱体。
技术介绍
水下环境恶劣、危险,而人体能够承受的潜水深度有限,一般利用水下机器人代替人体进行水下作业,水下机器人已成为开发海洋的重要工具。传统的水下机器人的动力推进系统主要利用电力舱体对水下设备进行电压转换后供电,其主要性能要求为密封防水及保证电源转换是良好的散热要求,但是传统的电力舱体防水效果较差,散热效果不好会导致电源转换效率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本技术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防水效果好的电力舱体。其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电力舱体,包括第一端盖、第二端盖与安装体,所述安装体上设有用于安装元件的装配孔,所述第一端盖与所述第二端盖分别盖设于所述安装体的两端,并分别盖设于所述装配孔的两个端口,所述安装体的一端的外侧面上设有第一阶梯口,所述安装体的另一端的外侧面上设有第二阶梯口,所述第一端盖上设有与所述第一阶梯口匹配的第一配合体,所述第二端盖上设有于所述第二阶梯口匹配的第二配合体。上述电力舱体,第一端盖与第二端盖盖设于安装体的两端,安装体上设有装配孔,可形成防水空间保护装配孔内安装的元件,同时安装体与第一端盖通过第一阶梯口与第一配合体的配合连接,安装体与第二端盖通过第二阶梯口与第二配合体的配合连接,当上述电力舱体位于水下时,第一端盖与第二端盖受到水压,此时水压可压迫第一配合体与第二配合体,使第一配合体、第二配合体与安装体之间的连接更紧密,可提高防水效果,此外,第一阶梯口与第一配合体、第二阶梯口与第二配合体的配合使第一端盖、第二端盖与安装体的连接更稳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端盖靠近端面的内壁上设有第三阶梯口,所述第二端盖靠近端面的内壁上设有第四阶梯口,所述第三阶梯口与所述第一阶梯口相互卡接,所述第四阶梯口与所述第二阶梯口相互卡接。采用上述结构时,第一端盖、第二端盖与安装体的安装防水性能更好,同时第一端盖、第二端盖与安装体的安装更简单,便于对上述电力舱体内部的元件进行检修。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阶梯口内与所述第一端盖匹配的侧壁为第一配合壁,所述第一配合壁的直径沿靠近所述第一端盖的方向逐渐减小,所述第二阶梯口内与所述第二端盖匹配的侧壁为第二配合壁,所述第二配合壁的直径沿靠近所述第二端盖的方向逐渐减小。此时第一端盖、第二端盖与安装体的安装更简单,同时第一配合壁、第二配合壁均为曲面,在水下时的防水效果更好。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电力舱体还包括密封圈,所述第一配合壁与所述第二配合壁沿周向均设有密封槽,所述密封圈设于所述密封槽内。密封圈可增加第一端盖、第二端盖与安装体连接的密封效果,进一步提高上述电力舱体的防水性能。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电力舱体还包括第一聚酯线与第二聚酯线,所述第一聚酯线设于所述第一配合体与所述第一配合壁之间,且所述第一聚酯线沿所述安装体的外侧周向设置,所述第一配合体与所述第一配合壁上均设有与所述第一聚酯线配合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二聚酯线设于所述第二配合体与所述第二配合壁之间,且所述第二聚酯线沿所述安装体的外侧周向设置,所述第二配合体与所述第二配合壁上均设有与所述第二聚酯线配合的第二凹槽。第一配合体与第一配合壁的第一凹槽用于配合安装第一聚酯线,第二配合体与第二配合壁的第二凹槽用于配合安装第二聚酯线,此时第一聚酯线与第二聚酯线用于防止第一端盖、第二端盖相对于安装体产生轴向移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电力舱体还包括基板,所述基板与所述装配孔的内壁接触设置,所述基板用于安装元件。元件上发热区域分布不均,若热量不能及时传递出去,会导致元件故障,而基板可将元件的热量均匀分布,并传递至安装体,传热效率更高。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基板为至少两块,所述基板沿所述装配孔的内壁间隔设置。当元件为多个时,可将不同元件安装于不同的基板上,此时不同基板之间的散热不会干扰,散热效率更高。此外,将多个元件分散安装于不同的基板上,可充分利用装配孔内的空间。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阶梯口与所述第二阶梯口均沿所述安装体的外侧面周向设置。此时第一端盖、第二端盖与安装体之间的连接防水效果更好。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端盖与所述第二端盖均为半球形壳体。当第一端盖、第二端盖为半球形壳体时,抵抗水压的能力较强,在同等压力下可减少第一端盖、第二端盖的厚度,减少上述电力舱体的重量。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电力舱体还包括输入插座与输出插座,所述输入插座与所述输出插座均设于所述第一端盖上。输入插座与输出插座均设于第一端盖上,输入插座与输出插座用于与上述电力舱体内安装的元件电性连接,可方便在上述电力舱体内进行布线,同时可打开第二端盖进行检修,操作更简单。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电力舱体的剖视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安装体的剖视图;图3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4为图1中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5为图1的C向剖面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0、安装体,110、装配孔,120、第一阶梯口,121、第一配合壁,130、第二阶梯口,131、第二配合壁,140、密封槽,200、第一端盖,210、第一配合体,220、第三阶梯口,300、第二端盖,310、第二配合体,320、第四阶梯口,400、密封圈,510、第一聚酯线,520、第二聚酯线,600、定位销,700、基板,800、输入插座,900、输出插座,1000、吊环。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本技术中所述“第一”、“第二”不代表具体的数量及顺序,仅仅是用于名称的区分。本实施例中,电力舱体用于安装电压转换元件,用于对水下机器人进行电压转换并供电,但电力舱体也可根据使用要求安装其他元件。如图1及图2所示,电力舱体包括第一端盖200、第二端盖300与安装体100,安装体100上设有用于安装元件的装配孔110,第一端盖200与第二端盖300分别盖设于安装体100的两端,并分别盖设于装配孔110的两个端口,安装体100的一端的外侧面上设有第一阶梯口120,安装体100的另一端的外侧面上设有第二阶梯口130,第一端盖200上设有与第一阶梯口120匹配的第一配合体210,第二端盖300上设有于第二阶梯口130匹配的第二配合体310。上述电力舱体,第一端盖200与第二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电力舱体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力舱体,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端盖、第二端盖与安装体,所述安装体上设有用于安装元件的装配孔,所述第一端盖与所述第二端盖分别盖设于所述安装体的两端,并分别盖设于所述装配孔的两个端口,所述安装体的一端的外侧面上设有第一阶梯口,所述安装体的另一端的外侧面上设有第二阶梯口,所述第一端盖上设有与所述第一阶梯口匹配的第一配合体,所述第二端盖上设有于所述第二阶梯口匹配的第二配合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力舱体,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端盖、第二端盖与安装体,所述安装体上设有用于安装元件的装配孔,所述第一端盖与所述第二端盖分别盖设于所述安装体的两端,并分别盖设于所述装配孔的两个端口,所述安装体的一端的外侧面上设有第一阶梯口,所述安装体的另一端的外侧面上设有第二阶梯口,所述第一端盖上设有与所述第一阶梯口匹配的第一配合体,所述第二端盖上设有于所述第二阶梯口匹配的第二配合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盖靠近端面的内壁上设有第三阶梯口,所述第二端盖靠近端面的内壁上设有第四阶梯口,所述第三阶梯口与所述第一阶梯口相互卡接,所述第四阶梯口与所述第二阶梯口相互卡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力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阶梯口内与所述第一端盖匹配的侧壁为第一配合壁,所述第一配合壁的直径沿靠近所述第一端盖的方向逐渐减小,所述第二阶梯口内与所述第二端盖匹配的侧壁为第二配合壁,所述第二配合壁的直径沿靠近所述第二端盖的方向逐渐减小。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力舱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密封圈,所述第一配合壁与所述第二配合壁沿周向均设有密封槽,所述密封圈设于所述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涛曾广移巩宇黄小凤张先奎韦献宝龙峰綦森声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调峰调频发电公司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七五零试验场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