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桥式的电磁液冷缓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920769 阅读: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11 00: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桥式的电磁液冷缓速器,包括定子部分、转子部分、传动轴(12)、线圈部分、轮边部分和控制模块(1),定子部分包括定子(4)、左定子桥壳(5)、右定子桥壳(3)和水口(1),所述定子(4)固定在左定子桥壳(5)和右定子桥壳(3)上;转子部分为对称布置的单凸级转子结构,位于所述定子(4)内部,包括左转子(8)、右转子(9)、转子带轮一体化支架(10)、套设于所述传动轴(12)上的左法兰轴(11)和右法兰轴,所述左转子(8)和右转子(9)为齿形结构且分别与左法兰轴(11)和右法兰轴连接。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左、右传动系统相互独立,实现车轮的缓速、差速,增加拖挂车行驶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桥式的电磁液冷缓速器
本技术属于汽车辅助制动
,尤其涉及一种桥式的电磁液冷缓速器。
技术介绍
根据GB3730.1-1983《汽车和挂车的术语及其定义车辆类型》中的定义:“汽车列车是一辆汽车与一辆或者一辆以上挂车的组合。”汽车列车系统包括装有动力装置的牵引拖车和无驱动能力的挂车组合而成。市场中拖挂车的数量巨大,随着汽车安全及驾驶舒适性要求的不断提高,拖挂车的制动问题急需解决。缓速器是一种行车制动的安全辅助装置,它将制动力作用到车辆传动部件上,起到降低汽车行驶速度的作用。但是缓速器一般都是安装在拖车上,制动时挂车部位惯性较大,容易发生蛇形、倾覆、回转折合、甩尾等失稳现象。目前存在的缓速器中直接对挂车进行制动的有液力缓速器,但是液力缓速器低速时性能较差,需要增速机构,液体介质存在泄露,结构复杂对挂车结构改动较大。而且挂车在过弯时需要很好的差速性能,但是现有差速器重量较重,价格贵。为解决这个问题,将缓速器安装位置进行调整,为缓速器重新设计一个轴系,提供一个方案,解决对挂车直接缓速制动并保证挂车的差速过弯能力,现有的缓速器无法实现两个功能,为了车辆的安全性,迫切需要新型缓速器的研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桥式的电磁液冷缓速器,实现对拖挂车的缓速制动、差速过弯。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桥式的电磁液冷缓速器,包括定子部分、转子部分、传动轴(12)、线圈部分和控制模块(1)。所述定子部分包括定子(4)、左定子桥壳(5)、右定子桥壳(3)和水口(1),所述定子(4)固定在左定子桥壳(5)和右定子桥壳(3)上。所述转子部分为对称布置的单凸级转子结构,位于所述定子(4)内部,包括左转子(8)、右转子(9)、转子带轮一体化支架(10)、套设于所述传动轴(12)上的左法兰轴(11)和右法兰轴,所述左转子(8)和右转子(9)为齿形结构且分别与左法兰轴(11)和右法兰轴连接。所述线圈部分包括左线圈(7)和右线圈(6),左线圈(7)和右线圈(6)固定于定子(4)上并通过定子(4)上的引线孔引出,与控制模块(1)相连;所述左线圈(7)位于所述定子(4)与所述左转子(8)之间的气隙内,所述右线圈(6)位于所述定子(4)与所述右转子(9)之间的气隙内。所述控制模块(1)通过导线分别与左线圈(7)、右线圈(6)相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桥式的电磁液冷缓速器还包括轮边部分,所述轮边部分包括轮毂(13)和轮边减速器(14),所述轮毂(13)和所述轮边减速器(14)位于传动轴(12)末端。进一步的,定子(4)与左转子(8)之间的气隙、定子(4)与右转子(9)之间的气隙均为0.5-1毫米。进一步的,左法兰轴(11)、右法兰轴和定子(4)之间构成为轴承润滑的油腔。进一步的,左定子桥壳(5)和右定子桥壳(3)上前后开设用于线圈通风散热的通风孔。进一步的,左转子(8)和右转子(9)与转子带轮一体化支架(10)紧固相连,左法兰轴(11)和右法兰轴分别与转子带轮一体化支架(10)紧固相连,传动轴(12)分别与左法兰轴(11)和右法兰轴键连接。本技术采用缓速器直接对挂车进行缓速制动,该缓速器采用后桥中置布置,与车辆后桥桥壳、车桥半轴接口设计;采用双转子双轴设计,左、右传动系统相互独立,可独立运转,实现差速功能,通过轮边增速机构,使左右转子转速提高增大制动力矩并满足发电要求。与现有的电磁缓速器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如下:本技术作为一种汽车辅助制动装置,直接安装在挂车上,对挂车进行缓速制动,创新性的采用单凸级双转子,双轴双线圈结构,线圈中置设计,左、右转子共用一个磁路,缩短模型轴向空间,实现大的制动力矩,抵消轴向力,对拖挂车进行缓速制动;双轴双转子的设计实现左右独立运转,左、右转子可不同转速,实现差速;转子带轮一体化支架结构可引出皮带,通过轮边增速,达到发电所需转速,将部分能量用于发电,为自身线圈及散热系统供电,不影响车辆的电力系统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桥式的电磁液冷缓速器安装到拖挂车后桥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桥式的电磁液冷缓速器结构图;图3为本技术的单凸级转子的立体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转子带轮一体化支架的立体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一种桥式的电磁液冷缓速器应用系统图。图1中:1控制模块,2水口,3右定子桥壳,4定子,5左定子桥壳,6右线圈,7左线圈,8左转子,9右转子,10转子带轮一体化支架,11法兰轴,12半桥轴,13轮毂,14轮边减速器。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如图1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桥式的电磁液冷缓速器包括:定子部分、转子部分、传动轴部分、线圈部分、轮边部分、控制模块。所述定子部分包括定子4、左定子桥壳5、右定子桥壳3、水口2,左定子桥壳5和右定子桥壳3固定到定子4上。定子4的圆柱面上外圈分布两圈水道,两圈水道通过左右对称面上的连通水道连通,定子4外圆面上设有水口2,其包括:进水口和出水口,形成一个循环水路;缓速器工作时,循环水将缓速器产生的热量带出,保证定子4外露表面温度在安全范围,同时尽量降低定子4内部左转子8、右转子9的温度,降低磁效应热衰退的不利影响。所述转子部分位于定子内部,且为对称布置的单凸级式转子结构,其包括:左转子8、右转子9、转子带轮一体化支架10、左,右两侧各一个法兰轴11;左转子8、右转子9对称布置,左转子8与右转子9为齿形结构,左转子8和右转子9与两侧转子带轮一体化支架10分别紧固相连,法兰轴11与转子带轮一体化支架10紧固相连,半桥轴12与法兰轴11键联结。当两侧传动半桥轴12旋转时通过两侧法兰轴11、转子带轮一体化支架10带动左转子8和右转子9绕轴线转动。所述线圈部分包括:左线圈7和右线圈6,左线圈7和右线圈6固定于定子4上并通过定子上的引线孔引出,与控制模块相连,所述左线圈7位于定子4与左转子8之间的气隙内,右线圈6位于定子4与右转子9之间的气隙内,定子4与左转子8之间的气隙、定子4与右转子8之间的气隙均为0.5毫米到1毫米。所述轮边部分包括:轮毂13,轮边减速器14,两端对称布置,车轮的动力通过轮毂13,经过轮边减速器14增速,扩大转子输入端转速增大制动力矩并满足发电要求。所述控制模块1通过导线与左、右线圈7、6相连接,控制通断电,控制模块可以改变线圈电流的大小,以达到控制制动力矩的目的。左线圈7、右线圈6采用相同绕制方法,并且通入相同大小同向电流,左线圈7和右线圈6励磁,建立磁路,转子部分旋转时切割磁感线,在定子4外圈外圈内表面上产生电涡流,根据楞次定律,形成制动转矩,使转子部分和传动轴部分减速,达到制动效果,消耗的机械能转化为热能,表现为定子4发热,使得定子4温度较高,定子4设有水道,循环冷却水将热量逐渐带走,保证缓速器外壁温度在安全范围。所述缓速器通过两端法兰轴11与汽车两端半桥轴12连接,传递动力。法兰轴11、密封装置、定子4形成一个为轴承加注轴承润滑油的油腔,通过定子4上的进油口注油。如图3所示,转子部分采用对称布置的单凸级式转子结构,减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桥式的电磁液冷缓速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桥式的电磁液冷缓速器,包括定子部分、转子部分、传动轴(12)、线圈部分和控制模块(1),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部分包括定子(4)、左定子桥壳(5)、右定子桥壳(3)和水口(2),所述定子(4)固定在左定子桥壳(5)和右定子桥壳(3)上;所述转子部分为对称布置的单凸级转子结构,位于所述定子(4)内部,包括左转子(8)、右转子(9)、转子带轮一体化支架(10)、套设于所述传动轴(12)上的左法兰轴(11)和右法兰轴,所述左转子(8)和右转子(9)为齿形结构且分别与左法兰轴(11)和右法兰轴连接;所述线圈部分包括左线圈(7)和右线圈(6),左线圈(7)和右线圈(6)固定于定子(4)上并通过定子(4)上的引线孔引出,与控制模块(1)相连;所述左线圈(7)位于所述定子(4)与所述左转子(8)之间的气隙内,所述右线圈(6)位于所述定子(4)与所述右转子(9)之间的气隙内;所述控制模块(1)通过导线分别与左线圈(7)、右线圈(6)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桥式的电磁液冷缓速器,包括定子部分、转子部分、传动轴(12)、线圈部分和控制模块(1),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部分包括定子(4)、左定子桥壳(5)、右定子桥壳(3)和水口(2),所述定子(4)固定在左定子桥壳(5)和右定子桥壳(3)上;所述转子部分为对称布置的单凸级转子结构,位于所述定子(4)内部,包括左转子(8)、右转子(9)、转子带轮一体化支架(10)、套设于所述传动轴(12)上的左法兰轴(11)和右法兰轴,所述左转子(8)和右转子(9)为齿形结构且分别与左法兰轴(11)和右法兰轴连接;所述线圈部分包括左线圈(7)和右线圈(6),左线圈(7)和右线圈(6)固定于定子(4)上并通过定子(4)上的引线孔引出,与控制模块(1)相连;所述左线圈(7)位于所述定子(4)与所述左转子(8)之间的气隙内,所述右线圈(6)位于所述定子(4)与所述右转子(9)之间的气隙内;所述控制模块(1)通过导线分别与左线圈(7)、右线圈(6)相连接。2.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娉娉张雷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恭达顺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