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固体电致变色器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917175 阅读: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10 21: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全固体电致变色器件。所述的全固体电致变色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从下到上依次设置的透明基板,第一功能层、介质膜层、第一变色层、离子提供及传导层、第二变色层、介质膜层和第二功能层;第一功能层和第二功能层能够与电极连接;其中,所述的第一功能层和第二功能层皆为透明导电体层,或者,第一功能层和第二功能层中的一个为透明导电体层,另一个为高反射态金属膜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制备工艺简便,器件响应时间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全固体电致变色器件
本技术涉及一种全固体电致变色器件,可应用于汽车电致变色防眩目外后视镜、内后视镜、汽车前后风挡玻璃、侧窗玻璃和车顶玻璃上,也可应用于室内炫镜、建筑玻璃和装修玻璃上。
技术介绍
电致变色器件根据电致变色材料的形态可以分为溶液型、凝胶型、全固体型等。其中含有固态形式的离子提供及传导层,且薄膜构成全部为固体的电致变色器件称为全固体透过型电致变色器件。现有的全固体电致变色器件的典型结构包括透明导电体,第一变色层、离子导电层,第二变色层、透明导电体,其中第一变色层为氧化镍,镍材料本身有磁性,溅射难度大。现有反射型全固体电致变色器件的典型结构为两层透明基板,制备在两层透明基板内侧,制造成本高,工艺复杂。现有的全固体电致变色器件的缺点还在于器件响应时间较长,为4-6分钟,无法达到用户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较短响应时间的全固体电致变色器件。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全固体电致变色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从下到上依次设置的透明基板,第一功能层、介质膜层、第一变色层、离子提供及传导层、第二变色层、介质膜层和第二功能层;第一功能层和第二功能层能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全固体电致变色器件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全固体电致变色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从下到上依次设置的透明基板,第一功能层、介质膜层、第一变色层、离子提供及传导层、第二变色层、介质膜层和第二功能层;第一功能层和第二功能层能够与电极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固体电致变色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从下到上依次设置的透明基板,第一功能层、介质膜层、第一变色层、离子提供及传导层、第二变色层、介质膜层和第二功能层;第一功能层和第二功能层能够与电极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固体电致变色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功能层和第二功能层皆为透明导电体层,或者,第一功能层和第二功能层中的一个为透明导电体层,另一个为金属膜层。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固体电致变色器件,其特征在于,施加电压时,离子在第一变色层和第二变色层之间传递,全固体电致变色器件的透过率或者反射率发生变化。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固体电致变色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变色层为氧化镍氧化铬混合物层。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固体电致变色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变色层在离子植入时表现为透明态,可见光透过率大于等于75%;当离子迁出时表现为着色态,可见光透过率小于等于15%;所述的第二变色层当离子注入时表现为着色态,可见光透过率小于等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乐宁生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申视汽车新技术有限公司乐宁生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