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有四个电极层和一个电致变色层的电致变色器件
本专利技术属于电致变色器件
,特别涉及一种具有四个电极层和一个电致变色层的电致变色器件,可以实现内、外区域以及全部区域分别准确变色的电致变色器件。
技术介绍
电致变色是指材料的颜色、透过率、反射率、吸收率等光学属性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发生稳定、可逆变化的现象,在外观上表现为颜色和透明度的可逆变化。具有电致变色特性的材料称为电致变色材料,与电源阴极相连时着色而与电源阳极相连时褪色的材料称为阴极变色材料,与电源阳极相连时着色而与电源阴极相连时褪色的材料称为阳极变色材料。用电致变色材料制成的具有电致变色功能的结构称为电致变色器件。目前,电致变色器件主要有三种结构形式:第一种结构组合层如图31所示,“基底──电极层──电致变色层──电解质层──离子储存层──电极层──基底”结构;第二种结构组合层为“基底──电极层──电致变色层──电解质层──电极层──基底”结构;第三种结构组合层为,“基底──电极层──电致变色层──电极层──基底”结构。当通过前述电致变色器件两侧的电极层向电致变色层施加电场时,电致变色层发生颜色和透明度的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四个电极层和一个电致变色层的电致变色器件,包括两个电极片、设置在两个电极片中间的电致变色层、电解质层和封边;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电极片,包括基底,依次设置在基底一侧面的分区导电层、绝缘层、分区电场施加层;分区导电层是由相互隔离的外围导电区块和中部的内导电区块组成的导电膜,内导电区块外延部连接电极层外部的内区电极外引线;所述分区电场施加层是由相互隔离的外围电场施加区块和中部的内位电场施加区块组成的导电膜,内位电场施加区块与内导电区块对应连通为一体,并通过内区电极外引线形成内位电场施加区导电通路,外围电场施加区块联通电极层外部的外围电极外引线形成外围电场施加区导电通路,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四个电极层和一个电致变色层的电致变色器件,包括两个电极片、设置在两个电极片中间的电致变色层、电解质层和封边;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电极片,包括基底,依次设置在基底一侧面的分区导电层、绝缘层、分区电场施加层;分区导电层是由相互隔离的外围导电区块和中部的内导电区块组成的导电膜,内导电区块外延部连接电极层外部的内区电极外引线;所述分区电场施加层是由相互隔离的外围电场施加区块和中部的内位电场施加区块组成的导电膜,内位电场施加区块与内导电区块对应连通为一体,并通过内区电极外引线形成内位电场施加区导电通路,外围电场施加区块联通电极层外部的外围电极外引线形成外围电场施加区导电通路,在外围电场施加区块与外围导电区块之间设置有至少覆盖引出内导电区块外延部的外围导电区块开口处的绝缘层;在一个分区电场施加层的外侧设有电致变色层;所述电解质层设置在两个电极片之间,并通过两个电极片的基底之间的一圈封边封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变色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围导电区块、内导电区块、外围电场施加区块和内位电场施加区块中至少一区块是由至少两个相互隔离的单元区块组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致变色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导电区块是由至少两个单元内导电块排布组成,各单元内导电块的外延部分别连接对应的内区电极外引线,且内位电场施加区块由与单元内导电块对应的单元内电场施加块排布组成,各单元内电场施加块与对应的各单元内导电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卫东,宋波,刘畅,姜金花,陈洪亮,
申请(专利权)人:姜卫东,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