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致变色材料以及电致变色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510464 阅读:2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04 03: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材料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致变色材料以及由该材料制成的电致变色装置。电致变色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组分:电致变色材料、溶剂以及增稠剂,所述的电致变色材料、溶剂与增稠剂的质量比为:电致变色材料∶溶剂∶增稠剂=(0.5‑15)∶(60‑90)∶(5‑30);所述的增稠剂为聚乙烯醇缩丁醛或者乙烯‑乙酸乙烯共聚物。本发明专利技术中对增稠剂进行了改进,采用聚乙烯醇缩丁醛(PVB)或者乙烯‑乙酸乙烯共聚物(EVA),其具有较好的耐候能力,能够满足不同使用环境的使用要求,克服了现有技术中提及的聚丙烯酸酯等增稠剂在低温环境中出现模糊不稳定并影响透光性的问题,提高了电致变色元件的低温环境中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致变色材料以及电致变色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材料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致变色材料以及由该材料制成的电致变色装置。
技术介绍
电致变色材料,即通过氧化或还原变色的材料在商业上的重要性日益增加.电致变色器件是包含阳极、阴极、电解质和电致变色材料,并提供了改变器件的光吸收性能的手段,使得作为在一个(或两个)电极(阴极和阳极)处的电化学反应的结果,能观察到颜色变化的电化学电池。已描述了各种电致变色材料和器件.电致变色器件已用作智能窗、能自动变暗的镜子,以及静态的或调制的显示器.已出版了关于各种类别的电致发色材料的综述(参见例如N.Rowley和R.Mortimer的″NewElectrochromicMaterials″,ScienceProgress(2002),85(3),243-262和″ElectrochromicMaterials″,ProceedingsoftheElectrochemicalSociety,K.80,C.Greenberg,D.MacArthur,eds.,卷96-23,1997)表现出电致变色效果的最重要的化合物种类是:过渡金属氧化物、普鲁士蓝体系、viologen、导电聚合物,以及过渡金属和钢系元素配位化合物。采用金属氧化物作为带电体(electrophores)的电致变色体系利用透明导电电板上沉积的例如W03、NiO、Mo03、Ir02或C0203的过渡金属氧化物层的颜色变化.最相关的器件利用普鲁士蓝(基于诸如FeIIFeIII(CN)6的铁氯化铁及类似物的元机″聚合物″材料)作为电致变色材料.由于采用这些无机电款交色材料的体系中颜色的变化是来自电解质的相反离子在氧化或还原期间嵌入该元机层主体中的结果,因此这种器件中的相关颜色变化相当缓慢,对于较小面积的器件甚至达到约数十秒.响应时间可通过使金属氧化物层非常薄来缩短,但这会导致低对比度的器件,这是不可接受的.除了响应时间较慢以外,这些材料还表现出宽的吸收带.因此,这些元机电政变色体系目前仅限于电致变色宵的应用。而现有技术中的采用的增稠剂为聚丙烯酸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碳酸酯或者聚氨酯,上述这些增稠剂在户外环境中出现模糊不稳定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设计了一种电致变色材料以及由该材料制成的电致变色装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电致变色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组分:电致变色材料、溶剂以及增稠剂,所述的电致变色材料、溶剂与增稠剂的质量比为:电致变色材料∶溶剂∶增稠剂=(0.5-15)∶(60-90)∶(5-30);所述的增稠剂为聚乙烯醇缩丁醛或者乙烯-乙酸乙烯共聚物。所述的电致变色材料由有机材料和无机材料构成,所述的有机材料为氧化还原指示剂、PH指示剂或者有机化合物。所述的无机材料为过渡元素的氧化物、硫化物、氯化物或者氢氧化物。所述的无机材料为氯化亚铁、三氯化铁、三氯化鈦、四氯化鈦、碱金族无机衍生物、碱土族无机衍生物、硼族无机衍生物、碳族无机衍生物、氮族无机衍生物、氧族无机衍生物或卤族无机衍生物。所述的溶剂为上述电致变色元件之溶剂可为二甲基甲酰胺或乙腈或碳酸二乙酯或γ-丁内酯或碳酸乙烯酯或碳酸丙烯酯中的一种或以上的复配物。电致变色装置,其包括具有第一导电层的第一基板,以及具有第二导电层的第二基板,所述的第一导电层与第二导电层相对设置,其特征在于:在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之间形成密封的空间,所述的空间内填充有电致变色材料,其包括以下组分:电致变色材料、溶剂以及增稠剂,所述的电致变色材料、溶剂与增稠剂的质量比为:电致变色材料∶溶剂∶增稠剂=(0.5-15)∶(60-90)∶(5-30);所述的增稠剂为聚乙烯醇缩丁醛或者乙烯-乙酸乙烯共聚物。所述的电致变色材料由有机材料和无机材料构成,所述的有机材料为氧化还原指示剂、PH指示剂或者有机化合物。所述的无机材料为过渡元素的氧化物、硫化物、氯化物或者氢氧化物。所述的无机材料为氯化亚铁、三氯化铁、三氯化鈦、四氯化鈦、碱金族无机衍生物、碱土族无机衍生物、硼族无机衍生物、碳族无机衍生物、氮族无机衍生物、氧族无机衍生物或卤族无机衍生物。所述的溶剂为上述电致变色元件之溶剂可为二甲基甲酰胺或乙腈或碳酸二乙酯或γ-丁内酯或碳酸乙烯酯或碳酸丙烯酯中的一种或以上的复配物。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中对电致变色材料的增稠剂进行了改进,所述的增稠剂为聚乙烯醇缩丁醛或者乙烯-乙酸乙烯共聚物,提高了电致变色材料的透光性和光学清晰度,同时,也改善了电致变色材料的变色均匀性,避免变色不均匀造成的后视镜图像模糊,使使用者获得较好的使用体验,同时,本专利技术采用的增稠剂具有较好的化学稳定性、抗老化和耐候性的优点,避免了现有技术中的增稠剂在一些使用环境中出现的模糊不清,透光性差的问题。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拓展了电致变色材料的使用范围,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电致变色材料可以运用于车辆的内外后视镜、车窗以及天窗等。附图说明图1为电致变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A向的剖视图;图中1为第一基板,2为第二导电层,3为密封的空间,4为电致变色材料,5为第二导电层,6为第二基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电致变色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组分:电致变色材料、溶剂以及增稠剂,所述的电致变色材料、溶剂与增稠剂的质量比为:电致变色材料∶溶剂∶增稠剂=(0.5-15)∶(60-90)∶(5-30);所述的增稠剂为聚乙烯醇缩丁醛或者乙烯-乙酸乙烯共聚物。本专利技术中对增稠剂进行了改进,采用聚乙烯醇缩丁醛(PVB)或者乙烯-乙酸乙烯共聚物(EVA),其具有较好的耐候能力,能够满足不同使用环境的使用要求,克服了现有技术中提及的聚丙烯酸酯等增稠剂在低温环境中出现模糊不稳定并影响透光性的问题,提高了电致变色元件的低温环境中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所述的电致变色材料由有机材料和无机材料构成,所述的有机材料为氧化还原指示剂、PH指示剂或者有机化合物。所述的无机材料为过渡元素的氧化物、硫化物、氯化物或者氢氧化物。所述的无机材料为氯化亚铁、三氯化铁、三氯化鈦、四氯化鈦、碱金族无机衍生物、碱土族无机衍生物、硼族无机衍生物、碳族无机衍生物、氮族无机衍生物、氧族无机衍生物或卤族无机衍生物。所述的溶剂为上述电致变色元件之溶剂可为二甲基甲酰胺或乙腈或碳酸二乙酯或γ-丁内酯或碳酸乙烯酯或碳酸丙烯酯中的一种或以上的复配物。电致变色装置,其包括具有第一导电层的第一基板,以及具有第二导电层的第二基板,所述的第一导电层与第二导电层相对设置,其特征在于:在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之间形成密封的空间,所述的空间内填充有电致变色材料,其包括以下组分:电致变色材料、溶剂以及增稠剂,所述的电致变色材料、溶剂与增稠剂的质量比为:电致变色材料∶溶剂∶增稠剂=(0.5-15)∶(60-90)∶(5-30);所述的增稠剂为聚乙烯醇缩丁醛或者乙烯-乙酸乙烯共聚物。所述的电致变色材料由有机材料和无机材料构成,所述的有机材料为氧化还原指示剂、PH指示剂或者有机化合物。所述的无机材料为过渡元素的氧化物、硫化物、氯化物或者氢氧化物。所述的无机材料为氯化亚铁、三氯化铁、三氯化鈦、四氯化鈦、碱金族无机衍生物、碱土族无机衍生物、硼族无机衍生物、碳族无机衍生物、氮族无机衍生物、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电致变色材料以及电致变色装置

【技术保护点】
电致变色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组分:电致变色材料、溶剂以及增稠剂,所述的电致变色材料、溶剂与增稠剂的质量比为:电致变色材料∶溶剂∶增稠剂=(0.5‑15)∶(60‑90)∶(5‑30);所述的增稠剂为聚乙烯醇缩丁醛或者乙烯‑乙酸乙烯共聚物。

【技术特征摘要】
1.电致变色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组分:电致变色材料、溶剂以及增稠剂,所述的电致变色材料、溶剂与增稠剂的质量比为:电致变色材料∶溶剂∶增稠剂=(0.5-15)∶(60-90)∶(5-30);所述的增稠剂为聚乙烯醇缩丁醛或者乙烯-乙酸乙烯共聚物。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变色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致变色材料由有机材料和无机材料构成,所述的有机材料为氧化还原指示剂、PH指示剂或者有机化合物。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致变色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无机材料为过渡元素的氧化物、硫化物、氯化物或者氢氧化物。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致变色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无机材料为氯化亚铁、三氯化铁、三氯化鈦、四氯化鈦、碱金族无机衍生物、碱土族无机衍生物、硼族无机衍生物、碳族无机衍生物、氮族无机衍生物、氧族无机衍生物或卤族无机衍生物。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变色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溶剂为上述电致变色元件之溶剂可为二甲基甲酰胺或乙腈或碳酸二乙酯或Y-丁内酯或碳酸乙烯酯或碳酸丙烯酯中的一种或以上的复配物。6.电致变色装置,其包括具有第一导电层的第一基板,以及具有第二导电层的第二基板,所述的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钱为明罗汉丰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飞拓车镜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