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触控单元的汽车后视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742362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08 14: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汽车零部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具有触控单元的汽车后视镜。具有触控单元的汽车后视镜,其包括一壳体,壳体的一侧设有结合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个变色后视镜单元,变色后视镜单元嵌入安装在壳体的结合部内,所述的变色后视镜单元包括第一基板,第一基板上设有第一导电层,第一导电层与第一电位连接,还包括相对于第一导电层错位设置的第二导电层,在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之间设有电致变色层,所述第二导电层上设有触控单元。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了一种具有触控单元的汽车后视镜,实现了一种轻薄的具有触控单元的电致变色汽车后视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有触控单元的汽车后视镜
本技术属于汽车零部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具有触控单元的汽车后视镜。
技术介绍
在面积有限的陆地上,随着陆上交通工具的普及化,路面的车辆密度逐渐攀升,造成行车环境日益恶化且常有交通事故发生。行车时,常遇到后方来车在夜间这种光线微弱的行车环境之下打远光灯或在白天背对强烈阳光之情况,这些情况容易致使驾驶者之视线受到车内后视镜所产生的眩光影响,而容易发生交通事故。因此,众厂商遂发展出诸多具有防眩功能的后视镜。一般而言,可使后视镜达到防眩目功能的技术繁多。在后视镜结构中加入变色材料来改变出射光线的颜色达到防眩目的做法最为常用。变色材料依据其驱动方式大致上可区分为电致变色材料、热致变色材料与光致变色材料。其中,以电致变色材料之应用最为广泛。电致变色的原理乃是透过改变材料的外加电压,使其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来改变材料之顏色或穿透率。因此,一般电致变色元件之作法是在两片玻璃间夹入特定的电致变色材料,并透过玻璃之通电与否来改变电致变色材料之变色。为了增加后视镜的用途,人们在后视镜上增加了显示单元,对显示单元的操控需要通过额外的按钮,从现有的后视镜来看,人们主要通过在后视镜壳体下方增加一排实体按键来对显示单元进行控制,这样严重影响了后视镜的美观度。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设计了一种具有触控单元的汽车后视镜,实现了一种轻薄的具有触控单元的电致变色汽车后视镜。实现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具有触控单元的汽车后视镜,其包括一壳体,壳体的一侧设有结合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个变色后视镜单元,变色后视镜单元嵌入安装在壳体的结合部内,所述的变色后视镜单元包括第一基板,第一基板上设有第一导电层,第一导电层与第一电位连接,还包括相对于第一导电层错位设置的第二导电层,在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之间设有电致变色层,所述第二导电层上设有触控单元。所述的触控单元包括第二基板,第二基板设置在第二导电层上,所述的第二基板上设有感测电极层。还包括一保护层,保护层设置在感测电极层上。还包括一第一光传感器,第一光传感器设置在壳体内对变色后视镜单元一侧的光亮进行检测,以及一第二光传感器,第二光传感器连接在壳体上,其对壳体背面的光亮进行检测。所述的第一导电层和电致变色层上设有相同的开口,还包括一显示屏,显示屏安装在开口内。所述的壳体的另一侧设有摄像单元。所述的第一导电层采用不透明反射材料制成。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为具有触控单元的汽车后视镜,透过将变色材料设置于触控单元和变色后视镜单元之间,实现了后视镜与触控面板的整合,形成了厚度较薄且具有触控功能的变色后视镜,此外本技术更整合了显示功能,可以显示多项车辆信息供驾驶员参考。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正视示意图;图4为变色后视镜单元与触控单元的剖视示意图;图中100为汽车后视镜,110为壳体,110a为壳体的一侧,110b为壳体的另一侧,112为结合部,120为变色后视镜单元,121为第一基板,122为第一导电层,123为电致变色层,124为第二导电层,125为触控单元,1251为第二基板,1252为感测电极层,1253为保护层,131为第一光传感器,132为第二光传感器,150为摄像单元,160为电路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至图4所示,具有触控单元的汽车后视镜,其包括一壳体110,壳体靠近驾驶者的一侧指定为壳体的一侧,壳体靠近车辆头部的一侧指定为壳体的另一侧,壳体110的一侧110a设有结合部112,结合部用于对变色后视镜单元进行承托,还包括用于控制变色后视镜单元进行工作的电路板160设置的变色后视镜单元与壳体之间;还包括一个变色后视镜单元120,变色后视镜单元120嵌入安装在壳体的结合部内,所述的变色后视镜单元120包括第一基板121,所述的第一基板121可以为透光的基板,例如:玻璃、塑胶板等,优选的,第一基板121的透光率要大于75%,且第一基板的厚度在1-2毫米的范围内。第一基板121上设有第一导电层122,第一导电层122与第一电位连接,第一导电层为第一基板上形成的导电镀膜,第一导电层通过镀膜技术成型于第一基本的表面,优选的成型方法有:PVD、CVD等;第一导电层可以由任何具有导电性能的金属、金属化合物或者金属氧化物制成,第一导电层由不透明的反射材质制成,优选的反射材质为:铝、钛、铬、银、白金或者铑金等。还包括相对于第一导电层122错位设置的第二导电层124,采用错位结构的设计,在第一导电层和的第二导电层之间进行电致变色层的填充,进一步的,便于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的接线的引出,在第一导电层122和第二导电层124之间设有电致变色层123,电致变色层根据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的电压的变化来调整变色层的颜色,从而来降低后视镜的反光。避免远光灯透射在汽车后视镜上对驾驶者的影响,第二导电层也是通过镀膜技术加工成型的,其通过物理气相沉积法或者化学气相沉积法成型在触控单元的背面。所述第二导电层124上设有触控单元125,设置的触控单元便于使用者进行触控操作,且本专利技术中实现了触控单元与变色后视镜单元的一体化,有效控制了汽车后视镜的厚度,保证了汽车后视镜的轻薄性,提高了汽车后视镜的美观度;所述的触控单元包括第二基板1251,第二基板1251设置在第二导电层124上,所述的第二基板1251上设有感测电极层1252,感测电极层用于感测使用者的触控讯号;感测电极层可为氧化铟锡。还包括一保护层1253,保护层1253设置在感测电极层上,设置的保护层用于对感测电极层1252进行保护,避免碰伤和刮伤,可知,保护层可以采用玻璃或者塑料材料制成;还包括一第一光传感器131,第一光传感器131设置在壳体110内对变色后视镜单元一侧的光亮进行检测,以及一第二光传感器132,第二光传感器132连接在壳体110上,其对壳体背面的光亮进行检测,第一光传感器和第二光传感器分别用于对后视镜入射光以及环境光的强度进行检测,并传递信号给电路板,电路板对电致变色层进行调节,实现了汽车后视镜的自动化调整。所述的第一导电层122和电致变色层124上设有相同的开口,还包括一显示屏,显示屏安装在开口内,即本技术能够整合显示功能,可以在显示屏上显示车辆信息以及路况信息,方便使用者进行参考;所述的壳体的另一侧设有摄像单元150,摄像单元150位于壳体靠近车头的一侧,可以对车辆行驶的状态进行拍摄和记录。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为具有触控单元的汽车后视镜,透过将变色材料设置于触控单元和变色后视镜单元之间,实现了后视镜与触控面板的整合,形成了厚度较薄且具有触控功能的变色后视镜,此外本技术更整合了显示功能,可以显示多项车辆信息供驾驶员参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具有触控单元的汽车后视镜

【技术保护点】
具有触控单元的汽车后视镜,其包括一壳体,壳体的一侧设有结合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个变色后视镜单元,变色后视镜单元嵌入安装在壳体的结合部内,所述的变色后视镜单元包括第一基板,第一基板上设有第一导电层,第一导电层与第一电位连接,还包括相对于第一导电层错位设置的第二导电层,在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之间设有电致变色层,所述第二导电层上设有触控单元。

【技术特征摘要】
1.具有触控单元的汽车后视镜,其包括一壳体,壳体的一侧设有结合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个变色后视镜单元,变色后视镜单元嵌入安装在壳体的结合部内,所述的变色后视镜单元包括第一基板,第一基板上设有第一导电层,第一导电层与第一电位连接,还包括相对于第一导电层错位设置的第二导电层,在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之间设有电致变色层,所述第二导电层上设有触控单元。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触控单元的汽车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触控单元包括第二基板,第二基板设置在第二导电层上,所述的第二基板上设有感测电极层。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触控单元的汽车后视镜,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保护层,保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钱为明罗汉丰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飞拓车镜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