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废气再利用循环系统及其使用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7905704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10 14:38
一种发动机废气再利用循环系统,包括发动机排气管、EGR进气管与EGR冷却器,其中,发动机排气管依次经EGR进气管、EGR冷却器、EGR出气管后与发动机进气管相通,EGR冷却器的进液口与进冷却液管相通,进冷却液管上设置的冷却液阀以及EGR进气管上设置的EGR阀均与车载ECU进行信号连接,EGR出气管外壁上的测温仓内的测温传感器与信号发射器、电源位于同一个电路回路中。本设计不仅对EGR冷却器运行的控制性较强、能减少能源消耗,而且能延长EGR冷却器的使用寿命、安全性较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发动机废气再利用循环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发动机废气再利用系统,属于汽车发动机
,尤其涉及发动机废气再利用循环系统及其使用方法,具体适用于增强对EGR冷却器运行的控制性,并减少能源消耗。
技术介绍
发动机废气再利用技术,即EGR技术可以有效降低发动机排放,特别是冷EGR技术,通过降低废气温度还可适当增加进气量。冷EGR技术离不开EGR冷却器,EGR冷却器一种热交换器,其工作原理是通过热交换方式达到降温目的。现有技术中,EGR冷却器都是一直处于运行之中,而其内通过的废气却并不是一直存在,使用性价比较低,浪费能源,经济性较差。申请公布号为CN103775252A,申请公布日为2014年5月7日的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增压柴油机EGR系统智能冷却装置,包括EGR混合器、机械水泵、电控风扇、散热器、调温器、EGR冷却器、电控EGR阀、发动机ECU、温度传感器、废气中冷器和一个电控两位三通阀,电控两位三通阀进口与EGR冷却器出气口相连通,电控两位三通阀两端出口分别与EGR混合器废气进口和废气中冷器进气口相连通,废气中冷器出气口与EGR混合器废气进口相连通,电控EGR阀、电控风扇、温度传感器和电控两位三通阀分别与发动机ECU电连接。虽然该设计能够对废气的流通途径进行调控,扩大其应用范围,但其仍旧具有以下缺陷:该设计中在对废气进行冷却时,对EGR冷却器缺乏必需的控制设计,导致EGR冷却器一直处于运行之中,而流经EGR冷却器的废气却不是一直存在,废气的存在与否受电控EGR阀控制,这就导致EGR冷却器常常处于空转之中,增加能源消耗。公开该
技术介绍
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专利申请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对EGR冷却器运行的控制性较弱、增加能源消耗的缺陷与问题,提供一种对EGR冷却器运行的控制性较强、减少能源消耗的发动机废气再利用循环系统及其使用方法。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发动机废气再利用循环系统,包括发动机进气管、发动机排气管、EGR进气管与EGR冷却器,所述发动机进气管的出气口经发动机机体与发动机排气管的进气口相通,发动机排气管的出气口与EGR进气管的一端相通,EGR进气管的另一端依次经EGR冷却器、EGR出气管后与发动机进气管的进气口相通;所述EGR冷却器的进液口与进冷却液管相通,EGR冷却器的出液口与出冷却液管相通,进冷却液管上设置有冷却液阀,EGR进气管上设置有EGR阀;所述EGR出气管的外壁上近EGR冷却器的部位与测温仓相连接,该测温仓的内部设置有测温传感器,该测温传感器与信号发射器、电源位于同一个电路回路中,且信号发射器与车载ECU进行信号连接。所述冷却液阀、EGR阀均为电磁阀,且冷却液阀、EGR阀均与车载ECU进行信号连接。所述EGR冷却器的进液口经进冷却液管与发动机机体相通,EGR冷却器的出液口经出冷却液管与发动机机体相通,且在发动机机体的端部上设置有发动机风扇。所述发动机排气管的出气口与增压管、EGR进气管的一端均相通,增压管的另一端与增压器相通,增压管的直径大于EGR进气管的直径。所述EGR进气管的管壁内近发动机排气管的部位设置有一号上簧片与一号下簧片,一号上簧片、一号下簧片的左端均与EGR进气管的管壁相连接,一号上簧片、一号下簧片的右端悬空于EGR进气管的内部,一号上簧片、一号下簧片左端之间的距离大于一号上簧片、一号下簧片右端之间的距离。所述EGR出气管的管壁内近发动机进气管的部位设置有二号上簧片与二号下簧片,二号上簧片、二号下簧片的右端均与EGR出气管的管壁相连接,二号上簧片、二号下簧片的左端均悬空于EGR出气管的内部,二号上簧片、二号下簧片右端之间的距离大于二号上簧片、二号下簧片左端之间的距离。所述测温传感器包括金属外壳、输入电源线、输出电源线、固定梁、旋转梁、活动导电柱、固定导电槽、蜡块,且固定梁、旋转梁的制造材料均为绝缘材料;所述金属外壳的顶壁上开设有一个进温口,该进温口的内壁与嵌入其内部的蜡块相粘接,蜡块与位于其正下方的旋转梁的右部正对设置,旋转梁的中部与固定梁的顶部相铰连,固定梁的底部与金属外壳的底壁的内表面相连接,旋转梁的左部与活动导电柱的底部相连接,活动导电柱的顶部与同轴的固定导电槽的槽口正对设置,固定导电槽为上窄下宽的梯型单向开口结构,槽口宽于活动导电柱的直径,固定导电槽高于活动导电柱设置,固定导电槽的侧部经绝缘块与金属外壳顶壁、左壁的内表面相连接;所述输入电源线的一端与信号发射器电路连接,输入电源线的另一端依次穿过金属外壳的左壁、绝缘块后与固定导电槽的左侧壁相连接,所述输出电源线的一端与电源电路连接,输出电源线的另一端依次穿过金属外壳的底壁、旋转梁的左部后与活动导电柱的底部相连接。所述旋转梁的左部经水平中间部后与竖直中间部的底部相连接,该竖直中间部的顶部与活动导电柱的底部相连接,所述活动导电柱上近其顶部的部位设置有限位条。一种上述发动机废气再利用循环系统的使用方法,所述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当EGR阀开启时,在车载ECU的控制下,冷却液阀同时开启,此时,冷却液流经EGR冷却器,并对流经EGR冷却器的废气进行降温;当EGR阀关闭时,在车载ECU的控制下,冷却液阀延迟关闭3―10秒,以防止刚进入EGR冷却器的废气对冷却液继续加热导致沸腾。一种上述发动机废气再利用循环系统的使用方法,所述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EGR冷却器对流经的废气进行降温时,测温传感器经金属外壳直接监测EGR出气管的温度,一旦温度超过设定温度,升温之后的金属外壳会经进温口对蜡块进行加热,使得蜡块逐渐软化,直至脱离与进温口的粘接,并在重力的作用下下坠,下坠的蜡块落入旋转梁上,旋转梁的右端被蜡块下压,旋转梁的左端升起,并带动其上连接的活动导电柱上行,直至活动导电柱插入槽口的内部,并结合为一体,此时,输入电源线依次经固定导电槽、活动导电柱与输出电源线进行电连接,电路导通,从而导通测温传感器、信号发射器、电源所在的电路回路,再由信号发射器发信号给车载ECU以进行调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本专利技术发动机废气再利用循环系统及其使用方法中,EGR冷却器的进液口与进冷却液管相通,进冷却液管上设置有冷却液阀,EGR进气管上设置有EGR阀,使用时,EGR阀、冷却液阀进行联动操作,以冷却液阀对EGR冷却器的运行进行控制,在确保对废气进行冷却的基础上,提高EGR冷却器使用的性价比,节省能源。因此,本专利技术不仅对EGR冷却器运行的控制性较强,而且能减少能源消耗。2、本专利技术发动机废气再利用循环系统及其使用方法中,在关闭EGR阀以切断废气之后,对冷却液阀的关闭设置了一个延迟时间,该延迟时间为3―10秒,该设计使得EGR冷却器能对关闭EGR阀之后残留在EGR进气管、EGR冷却器内的废气继续进行冷却,避免废气的高温对冷却液继续加热导致沸腾,沸腾会影响EGR冷却器的使用寿命。因此,本专利技术的控制效果较好,能延长EGR冷却器的使用寿命。3、本专利技术发动机废气再利用循环系统及其使用方法中,EGR进气管的管壁内近发动机排气管的部位设置有一号上簧片、一号下簧片,EGR出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发动机废气再利用循环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发动机废气再利用循环系统,包括发动机进气管(21)、发动机排气管(22)、EGR进气管(3)与EGR冷却器(4),所述发动机进气管(21)的出气口经发动机机体(2)与发动机排气管(22)的进气口相通,发动机排气管(22)的出气口与EGR进气管(3)的一端相通,EGR进气管(3)的另一端依次经EGR冷却器(4)、EGR出气管(5)后与发动机进气管(21)的进气口相通,其特征在于:所述EGR冷却器(4)的进液口(44)与进冷却液管(41)相通,EGR冷却器(4)的出液口(45)与出冷却液管(42)相通,进冷却液管(41)上设置有冷却液阀(43),EGR进气管(3)上设置有EGR阀(31);所述EGR出气管(5)的外壁上近EGR冷却器(4)的部位与测温仓(9)相连接,该测温仓(9)的内部设置有测温传感器(6),该测温传感器(6)与信号发射器(71)、电源(72)位于同一个电路回路中,且信号发射器(71)与车载ECU(7)进行信号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动机废气再利用循环系统,包括发动机进气管(21)、发动机排气管(22)、EGR进气管(3)与EGR冷却器(4),所述发动机进气管(21)的出气口经发动机机体(2)与发动机排气管(22)的进气口相通,发动机排气管(22)的出气口与EGR进气管(3)的一端相通,EGR进气管(3)的另一端依次经EGR冷却器(4)、EGR出气管(5)后与发动机进气管(21)的进气口相通,其特征在于:所述EGR冷却器(4)的进液口(44)与进冷却液管(41)相通,EGR冷却器(4)的出液口(45)与出冷却液管(42)相通,进冷却液管(41)上设置有冷却液阀(43),EGR进气管(3)上设置有EGR阀(31);所述EGR出气管(5)的外壁上近EGR冷却器(4)的部位与测温仓(9)相连接,该测温仓(9)的内部设置有测温传感器(6),该测温传感器(6)与信号发射器(71)、电源(72)位于同一个电路回路中,且信号发射器(71)与车载ECU(7)进行信号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动机废气再利用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液阀(43)、EGR阀(31)均为电磁阀,且冷却液阀(43)、EGR阀(31)均与车载ECU(7)进行信号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发动机废气再利用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EGR冷却器(4)的进液口(44)经进冷却液管(41)与发动机机体(2)相通,EGR冷却器(4)的出液口(45)经出冷却液管(42)与发动机机体(2)相通,且在发动机机体(2)的端部上设置有发动机风扇(1)。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发动机废气再利用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排气管(22)的出气口与增压管(81)、EGR进气管(3)的一端均相通,增压管(81)的另一端与增压器(8)相通,增压管(81)的直径大于EGR进气管(3)的直径。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发动机废气再利用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EGR进气管(3)的管壁内近发动机排气管(22)的部位设置有一号上簧片(32)与一号下簧片(33),一号上簧片(32)、一号下簧片(33)的左端均与EGR进气管(3)的管壁相连接,一号上簧片(32)、一号下簧片(33)的右端悬空于EGR进气管(3)的内部,一号上簧片(32)、一号下簧片(33)左端之间的距离大于一号上簧片(32)、一号下簧片(33)右端之间的距离。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发动机废气再利用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EGR出气管(5)的管壁内近发动机进气管(21)的部位设置有二号上簧片(51)与二号下簧片(52),二号上簧片(51)、二号下簧片(52)的右端均与EGR出气管(5)的管壁相连接,二号上簧片(51)、二号下簧片(52)的左端均悬空于EGR出气管(5)的内部,二号上簧片(51)、二号下簧片(52)右端之间的距离大于二号上簧片(51)、二号下簧片(52)左端之间的距离。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发动机废气再利用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测温传感器(6)包括金属外壳(61)、输入电源线(62)、输出电源线(63)、固定梁(64)、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宇峰郑锐李卫国潘靖
申请(专利权)人: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