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通过盐胁迫提高丹参根中丹参酮含量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7887057 阅读: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10 04:2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提高丹参酮含量的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选取生长健壮的丹参植株,液体培养两个月使其适应水生环境;然后在培养液中添加NaCl,胁迫处理8小时后,可使丹参根中丹参酮含量提高。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NaCl胁迫处理提高丹参根中丹参酮含量的方法,采用液体培养方法,将NaCl添加入培养液中,获得了丹参酮含量提高的丹参植株。NaCl胁迫处理后丹参根中所检测的总丹参酮(丹参酮I、丹参酮IIA、隐丹参酮)含量相比于对照组显著提高。NaCl胁迫处理的丹参根中丹参酮的平均含量为对照组的1.3倍以上。本发明专利技术能有效地提高丹参根中丹参酮含量,操作简单,成本低,可以为药用植物丹参的盐碱地栽培提供技术参考。

Method for increasing salvianone content in Salvia miltiorrhiza root by salt stress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method for improving the content of tanshinone. The following steps are as follows: select the growing and robust Salvia miltiorrhiza plant, the liquid culture for two months to adapt to the aquatic environment, and then add NaCl in the culture solution, and after 8 hours of stress treatment, the content of Danshen root can be increased. The method of improving the content of Danshen ketone in root of Salvia miltiorrhiza was improved by NaCl stress treatment. The liquid culture method was used to add NaCl into the culture solution to obtain the salvia miltiorrhiza plant with the increase of tanshinone content. The content of total tanshinone (tanshinone I, tanshinone IIA, cryptotanshinone) detected in root of Salvia miltiorrhiza after NaCl stress treatment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average content of danshenone in Radix Salviae Miltiorrhizae under NaCl stress was 1.3 time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invention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content of danshenone in Radix Salviae Miltiorrhizae, and has simple operation and low cost, and can provide technical reference for the cultivation of Salvia miltiorrhiza in medicinal plan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通过盐胁迫提高丹参根中丹参酮含量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丹参栽培
,具体涉及一种提高丹参根中丹参酮含量的方法。
技术介绍
丹参(SalviamiltiorrhizaBge.)为唇形科(Labiatae)鼠尾草属(Salvia)多年生草本药用植物,以根和根茎入药,是我国一种常用大宗中药材。丹参主要包含两大类活性成分:一类是水溶性酚酸类物质;另一类是脂溶性二萜醌类化合物,即丹参酮类物质。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丹参酮在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方面具有显著疗效。盐分是影响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环境因素之一,在逆境中可降低环境的渗透势而导致植物细胞失水,产生渗透胁迫,从而迫使植物在其自身范围内进行相应的渗透调节。Tripathi等认为,适量盐分胁迫可以促进植物的次生代谢,提高次生代谢产物的含量。丹参酮作为萜类物质,是丹参中一类重要的次生代谢产物。丹参酮的生物合成受到各种环境因子(生物因子和非生物因子)的调控和诱导。近年来研究发现,山梨醇、渗透胁迫YE、Ag+、Co2+和Cd2+等都对丹参酮的积累具有促进作用。但是有关盐胁迫对丹参酮动态积累影响的研究还未见报道。因此,探索盐胁迫与丹参酮动态积累之间的联系,可以为研究丹参酮的合成机理提供理论依据,为盐碱地栽培高产优质的丹参提供技术参考,也有助于传统中药药源植物的标准化和目标化种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丹参根中丹参酮含量的方法,操作简单,便于规模化生产。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提高丹参根中丹参酮含量的方法,是在丹参的培养液中添加NaCl溶液进行胁迫处理,8h后丹参酮含量有显著升高。本专利技术所述的NaCl溶液,其浓度优选为50-100mM。本专利技术中,对丹参液体培养的具体步骤为,首先挑选生长势良好的一年生丹参植株,水培培养2个月左右,使其适应液体培养环境,然后在液体培养液中添加NaCl溶液;所述的液体培养液,是通过在1/2MS培养液中添加30g/L的蔗糖而得。本专利技术研究的关键点在于使用50-100mMNaCl溶液胁迫处理丹参植株,使丹参根中的丹参酮含量提高。NaCl浓度低于50mM,胁迫效果不明显;NaCl浓度高于100mM,影响丹参植株的生长发育。本专利技术公开的提高丹参根中丹参酮含量的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所具有的积极效果在于:(1)本专利技术建立了通过NaCl胁迫处理提高丹参酮含量的方法,能有效的提高丹参根中丹参酮的含量,处理过的丹参根中丹参酮的含量为对照的1.3倍以上。本专利技术的方法不需要较高的前期投入,操作简单,可以为盐碱地栽培高产优质的丹参提供技术参考。(2)本专利技术通过NaCl胁迫处理提高丹参根中丹参酮含量的方法,采用液体培养方法,将NaCl添加入培养液中,获得了丹参酮含量提高的丹参植株。NaCl胁迫处理后丹参根中所检测的总丹参酮(丹参酮I、丹参酮IIA、隐丹参酮)含量相比于对照组显著提高。NaCl胁迫处理的丹参根中丹参酮的平均含量为对照组的1.3倍以上。(3)本方法利用NaCl胁迫处理提高丹参酮含量,具有方法简便、效果显著的特点,可以为丹参的盐碱地栽培提供技术参考。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方案叙述本专利技术。除非特别说明,本专利技术中所用的技术手段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方法。另外,实施方案应理解为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本专利技术的实质和范围仅由权利要求书所限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背离本专利技术实质和范围的前提下,对这些实施方案中的物料成分和用量进行的各种改变或改动也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专利技术所用原料及试剂均有市售。实施列1丹参材料的培养选取幼苗健壮,叶3-5片/株,根部粗壮,高15-20cm,生长势良好的一年生丹参植株,液体培养2个月左右,每5天更换一次培养液,使其适应生长环境。所述的液体培养指的是通过在1/2MS培养液中添加30g/L的蔗糖而得。测定丹参酮I、丹参酮IIA、隐丹参酮的含量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实施例2NaCl对丹参的胁迫处理选择在液体培养环境中生长健壮的丹参植株,对其进行盐胁迫处理,使其终浓度为50-100mM;同时用水处理的丹参做为对照。处理后8小时收取丹参根,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丹参酮含量,每个处理5次重复。所述的液体培养指的是通过在1/2MS培养液中添加30g/L的蔗糖而得。实施例3利用HPLC测定丹参根中丹参酮含量:(1)液相色谱条件:丹参酮的含量测定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5µm的EclipsePlusC18硅胶反相柱,4.6×150mm,流动相为甲醇:水(75:25),流速1mL/min,检测波长280nm,主要检测成分为丹参酮I、丹参酮IIA、隐丹参酮。(2)标准曲线的制作丹参酮I、丹参酮IIA、隐丹参酮标准品皆购于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核定所。分别用色谱甲醇配制浓度为1、10、20、50、100µg/mL的标准样品,进样后分别记录出峰时间及峰面积。丹参酮I、丹参酮IIA、隐丹参酮保留时间分别为7.8、13.8、8.5min,回归方程分别为y=20.099x+54.393、y=20.099x+54.393、y=195.53x-88.845,线性分布良好,可以用于后续样品的定量分析。(3)丹参样品的丹参酮含量测定收取实例2中的丹参植株,精密称定2g丹参鲜根,置于研钵中,加入5mL甲醇研磨5min,转移至离心管中,再向研钵中加入5mL甲醇冲洗后转移至离心管。超声萃取1h,取出放冷,14000rpm离心15min,取上清液,过0.45µm微孔膜即得待测样品提取物。样品测定采用外标法,以保留时间来定性,用峰面积来定量,每个样品设置3个重复,取平均值。(4)统计分析使用Excel进行标准曲线制作,采用SPSS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以平均值±标准偏差(Mean±SD)表示,所有样品均重复测定3次。在本专利技术中用NaCl处理的丹参根中所检测的丹参酮(丹参酮I、丹参酮IIA、隐丹参酮)含量相比于对照组显著提高。处理后丹参酮I为对照的1.44倍,丹参酮IIA含量为对照的1.30倍,隐丹参酮含量为对照的2.15倍;结论:本实施例采用HPLC法测定了丹参根中丹参酮含量。结果表明NaCl胁迫处理的丹参根中丹参酮含量比对照显著提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提高丹参根中丹参酮含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丹参的培养液中添加浓度为50‑100 mM NaCl。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提高丹参根中丹参酮含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丹参的培养液中添加浓度为50-100mMNaCl。2.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丹参根中丹参酮含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尉万聪赵宪争岳东霞杨迎霞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农业生物技术研究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