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强度不锈冷轧带钢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788051 阅读:1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强度不锈冷轧带钢及其制造方法,其化学成分百分含量为:C≤0.01、Si0.2~1.00、Mn0.2~1.0、P≤0.040、S≤0.015、Cr16.5~19.5、N≤0.01、Ti0.2~0.6、其余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其制造方法为:1)冶炼铸造成坯,连铸过程采用电磁搅拌;2)热轧,板坯经加热炉加热至950~1200℃,卷曲后空冷至室温;3)冷轧,先进行酸洗退火,退火温度920~1050℃,再进行多道次轧制,总压下量60~75%;最后对冷轧带钢酸洗退火,退火温度900~1050℃,钢卷冷却至550℃以下。本发明专利技术避免了使用Mo等价格昂贵的元素,且带钢成品具有良好的延塑性和较高的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不锈冷轧带钢,特别涉及一种低成本高强度不锈冷轧带钢及 其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外生产Crl7型铁素体不锈带钢的显微组织以铁素体为主,并 添加少量微量合金元素钛、铌等改进钢的耐蚀性能和提高强度,有的钢种也 添加Mo,但是由于近年来Mo价上涨,加入Mo会使钢的成本增加。表l为国 际同类型铁素体不锈钢的标准成分。表l钢的牌号及化学成分(wt96)<table>table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3</column></row><table>在表l所列的钢种中,对不含Mo的钢种,有的C、N含量较高,有的Si、 Mn含量偏低,强度和延伸率略低;对含Mo钢种,屈服强度或抗拉强度略有 提高,延伸率没有变化,但是,添加Mo会导致生产成本提高。由表l同时可 以看出,美国牌号为ASTM439,其碳含量上限为《0. 03wt%;日本牌号SUS430 和SUS434碳含量上限为《0. 12wt%;韩国牌号为P0S439,硅、锰含量上限为《0. 4wt%,日本牌号SUS434中加入了 0. 75-1.25wt %Mo,日本牌号SUS444 加入了 1. 75-2. 5%Mo和少量Nb。对以上各牌号的钢种具体机械性能对比数据 见表2。表2五个牌号钢种的机械性能<table>table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4</column></row><table>由表2可知,SUS434钢中添加了 0.75-1. 25wt%Mo,其抗拉强度有较大 提高;SUS444钢中加入1. 75-2. 5%Mo和少量稳定化元素Nb,其屈服强度显著 增加。其他三个牌号的力学性能接近,强度和延伸率略显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不含Mo的高强度不锈冷轧带钢及 其制造方法,使所制造的冷轧带钢性能满足高强度的要求。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高强度不锈冷轧带钢,其特征在于化学成分的重量百分配比为C《0.01、 Si 0. 2 1.00、 Mn 0.2 1.0、 P《0.040、 S《0.015、 Cr 16. 5 19. 5、 N《0. 01、 Ti 0. 2 0. 6、其余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C《0.01, C为碳化物形成元素和奥氏体形成元素,可以提高钢的强度, 但如果其含量高于标准要求,钢的延伸性能会下降,从而大大降低钢的成形 性。Si: 0.2 1.00, Si为铁素体形成元素,可增加铁素体组织比例;对提高钢的屈服强度有利。Mn: 0.2 1.00, Mn为奥氏体形成元素,在Crl7型钢中,添加一定量的 锰可以提高钢的强度。但Mn的含量如果高于标准要求,钢中存在奥氏体(高 温),冷却不当会形成残余奥氏体,造成钢的基体组织不均匀,使冷轧带钢不 容易变形,降低钢的成形性。P:《0.040, P为钢中不可避免的杂质元素,高的磷含量对焊接不利。 S:《0.015, S为钢中不可避免的杂质元素,高的硫含量对钢的耐蚀性 不利。Cr: 16.5 19.5, Cr为抗氧化(腐蚀)元素,也是铁素体形成元素,可以提高钢的耐蚀性,增加、稳定钢的铁素体组织。N:《0.01, N为奥氏体形成元素,可以增加钢的高温奥氏体组织的比例。但其含量超过一定量时,会危害铁素体钢的延伸性能。Ti: 0.2 0.6, Ti为稳定化元素,能够与C、 N等形成稳定的化合物Ti (C、 N),在钢中起到固定C、 N的作用,提高钢的耐腐蚀性能。 高强度不锈冷轧带钢的制造方法,其步骤为1) 冶炼铸造成坯,连铸过程采用电磁搅拌使板坯断面的等轴晶比例达到 35%以上。将符合成分要求的钢水在连铸机浇注成板坯,连铸过程中在 二冷区采用电磁搅拌使等轴晶比例达到35%以上,将板坯切割成所需长度后,板坯冷却至室温,用砂轮清除板坯表面缺陷,送到加热炉加热。2) 热轧,板坯经加热炉加热至950 120(TC,经高压水去除高温氧化铁皮, 在轧机多道次轧制成带钢,并进行巻曲形成钢巻,终轧温度750 900 °C,巻曲温度350 70(TC,带钢轧后空冷至室温。3) 冷轧,热轧钢巻首先进行酸洗退火,退火温度920 105(TC,退火时间 1 5min;再进行多道次冷轧轧制,总压下量60 75%;最后对冷轧带 钢酸洗退火,退火温度900 105(TC,退火时间l 3min;钢巻冷却至 55(TC以下。优选地,所述步骤2)中,板坯加热温度可为1000 110(TC,终轧温度850 士30。C,巻曲温度650士30。C。优选地,所述步骤3)中,热轧带钢的退火温度可为920 98(TC,冷轧 带钢的退火温度可为90Q 960。C。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 本专利技术控制较低的C, N含量,即(C+N)《0.02%,加入足够量的Si、 Mn元素,添加稳定化元素Ti,形成少量Ti (C、 N),细化了晶粒,使生产出的带钢成品获得较好的延伸率和足够的屈服强度。成品带钢屈服强度达到 280MPa以上,延伸率达到25%以上。2. 在使成品具备良好的延塑性和较高的强度的同时,避免了使用Mo等价 格昂贵的元素,降低了生产成本。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钢带化学成分重量百分配比为C《0.01、 Si 0.2 1.00、 Mn 0. 2 1.0、 P《0. 040、 S《0.015、 Cr 16. 5 19. 5、 N《0. 01、 Ti 0. 2 0. 6、其余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钢带采用冶炼铸造成坯、热轧、冷轧工艺方法 制造,现举重量百分比不同的化学成分所作的实施例如下 实施例1化学重量百分比为C《0. 005、 Si 0. 2、 Mn 1. 0、 P《0. 040、 S《0. 015、 Cr 16. 5、 N《0. 01、 Ti 0. 2、其余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其工艺参数为 板坯加热温度'C为950,带钢终轧温度'C为750,巻取温度"C为350,热巻退 火温度"C为1050,冷巻退火温度r为996,性能指标为屈服强度MPa为295, 抗拉强度MPa为450, 29,延伸率%为25. 5。 实施例2化学重量百分比为C《0. 006、Si 0. 32、Mn 0. 81、P《0. 021、S《0. 004、 Cr 17. 2、 N《0. 009、 Ti 0. 25、其余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其工艺参数 为板坯加热温度"为1020,带钢终轧温度°。为795,巻取温度t:为415, 热巻退火温度r为995,冷巻退火温度"C为945,性能指标为屈服强度MPa 为290.5,抗拉强度MPa为461.3,延伸率%为28. 0。 实施例3化学重量百分比为C《0. 007、 Si 0.56、 Mn 0.53、 P《0.018、 S《 0. 004、 Cr 18. 03、 N《0. 008、 Ti 0. 35、其余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其 工艺参数为板坯加热温度'C为1100,带钢终轧温度'C为850,巻取温度'C 为545,热巻退火温度"C为965,冷巻退火温度。C为105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强度不锈冷轧带钢,其特征在于重量百分配比为:C≤0.01、Si0.2~1.00、Mn0.2~1.0、P≤0.040、S≤0.015、Cr16.5~19.5、N≤0.01、Ti0.2~0.6、其余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宏光戚国平陆斌
申请(专利权)人: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