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体式前悬挂下控制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866111 阅读: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05 15: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单体式前悬挂下控制臂,包括下控制臂本体,球头组件、后衬套组件以及衬套安装部,所述衬套安装部上设置一前衬套组件;在所述下控制臂本体的中部设置有一圆形第一减质孔,在所述下控制臂本体的上表面于所述前衬套组件端设置有一沿轴线延伸的圆弧过渡的不通第二减质孔,在所述下控制臂本体的上表面于所述后衬套组件端设置有一沿轴线延伸的加强凸梁;所述第一减质孔、第二减质孔以及加强凸梁为以所述轴线为对称轴的对称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后衬套组件端设置加强凸梁,有效增加了下控制臂的强度,保证车轮按一定轨迹运动,造下控制臂上表面设置第一减质孔、第二减质孔在增强强度的同时减轻了下控制臂的整体重量。

A single type front suspension control arm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single type front suspension control arm, which includes a lower control arm body, a ball head component, a rear bushing component, and a bushing mounting part. A front bushing assembly is provided on the bushing installation section. A round first reducing hole is provided in the middle of the lower control arm body, and the control arm body is under the under described. The upper surface of the front bushing component is provided with a non pass second reducing hole with a circular arc extending along the axis. The upper surface of the lower control arm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reinforced convex beam extending along the axis of the rear bushing, and the first reducing hole, the second reducing hole and the strengthening convex beam are on the axis as the pair. The symmetric structure of a shaft. The rear bushing component of the utility model is set up to strengthen the convex beam, which effectively increases the strength of the lower control arm, ensures the wheel to move according to a certain trajectory, and sets the first reducing hole on the upper surface of the control arm and the second reducing hole in strengthening the strength while reducing the overall weight of the lower control ar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单体式前悬挂下控制臂
本技术涉及汽车悬架系统
,主要涉及一种单体式前悬挂下控制臂。
技术介绍
汽车前下控制臂是汽车悬挂系统的重要组成部件,是悬挂系统的导向与支撑元件,其将作用在车轮上的各种力传递到车身上,并保证车轮沿一定的轨迹运动。目前汽车前下控制臂多采用二片或者多片普通钢板焊接而成,强度相对较低,并需要大量焊接,焊接热影响区域大,导致零件的材料性能急剧下降,产品疲劳耐久性能不够高,同时焊接制造成本较高,不利于产品的成本控制;前下控制臂本体多片的设计使其重量较重,加重了悬架的簧下重量,不利于车辆的灵活转向与传力。以前衬套为顶点,球头、后衬套为边的端点构成的角为钝角,在汽车行驶过程中轮子往外侧施加一个力,通常会在前衬套与后衬套的连接处施加一个相向的弯折力,造成前衬套与后衬套连接处断裂,影响车轮的定位,降低行车的稳定性与安全性,威胁着车上人员的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给汽车悬架系统良好的导向和传力作用,有效降低产品重量和成本、提高行车的稳定性与安全性的单体式前悬挂下控制臂。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单体式前悬挂下控制臂,包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单体式前悬挂下控制臂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单体式前悬挂下控制臂,包括呈弓形的下控制臂本体,所述下控制臂本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用于与轮毂连接的球头组件和一用于与汽车前副车架连接的后衬套组件,所述下控制臂本体的中部向所述弓形外侧延伸出一衬套安装部,所述衬套安装部上设置一用于与汽车前副车架连接的前衬套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下控制臂本体上表面沿所述球头组件、后衬套组件、前衬套组件横截面方向各设置有至少一加强筋;在所述下控制臂本体的中部设置有一圆形第一减质孔,在所述下控制臂本体的上表面于所述前衬套组件端设置有一沿轴线延伸的圆弧过渡的不通第二减质孔,在所述下控制臂本体的上表面于所述后衬套组件端设置有一沿轴线延伸的加强凸梁;所述第一减质孔、第...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单体式前悬挂下控制臂,包括呈弓形的下控制臂本体,所述下控制臂本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用于与轮毂连接的球头组件和一用于与汽车前副车架连接的后衬套组件,所述下控制臂本体的中部向所述弓形外侧延伸出一衬套安装部,所述衬套安装部上设置一用于与汽车前副车架连接的前衬套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下控制臂本体上表面沿所述球头组件、后衬套组件、前衬套组件横截面方向各设置有至少一加强筋;在所述下控制臂本体的中部设置有一圆形第一减质孔,在所述下控制臂本体的上表面于所述前衬套组件端设置有一沿轴线延伸的圆弧过渡的不通第二减质孔,在所述下控制臂本体的上表面于所述后衬套组件端设置有一沿轴线延伸的加强凸梁;所述第一减质孔、第二减质孔以及加强凸梁为以所述轴线为对称轴的对称结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体式前悬挂下控制臂,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衬套组件包括前衬套和套管,所述前衬套与套管通过内、外分开布置的两道焊缝连接,每道焊缝通过分段焊接方式形成,前衬套压入套管内。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春晓郭望旭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联谷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