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带轮、传动比可变的传动装置和转向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864776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05 14:3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机械传动领域,提供一种皮带轮、传动比可变的传动装置和转向系统,所述皮带轮包括:芯轴;轮圈,所述轮圈的回转轴线与所述芯轴的中心轴线重合,所述轮圈包括沿所述皮带轮的周向依次布置多个轮圈组成部;驱动结构,所述驱动结构和各个所述轮圈组成部保持连接,并能够动作以驱动各个所述轮圈组成部同时在所述皮带轮的径向方向上调整位置。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皮带轮结构紧凑、简单,占用空间小且适用范围较广,可用于传动装置中使得传动装置具有不同的传动比,无需设置复杂的传动机构。

Transmission and steering system with variable pulley and transmission ratio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the field of mechanical transmission, providing a belt pulley and a variable transmission ratio transmission and steering system. The pulley comprises a core shaft, a wheel ring, a rotating axis of the ring and the central axis of the core axis, and the ring comprises a plurality of wheel ring components along the circumferential direction of the pulley. The driving structure is connected with the components of each of the wheels, and can be operated to drive each of the ring components at the same time to adjust the position in the radial direction of the pulley. The belt wheel of the invention is compact, simple, small space and wide application range, and can be used in the transmission device to make the transmission device have different transmission ratio, without the need to set the complex transmission mechanis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皮带轮、传动比可变的传动装置和转向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械传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皮带轮、传动比可变的传动装置和转向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随着车辆的普及,消费者对车辆的安全性及操控舒适性的要求不断提高。转向系统作为车辆操控性能中最为核心的系统之一,其同时也是车辆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消费者对车辆转向的操控性要求也随之提高,即要便捷也要符合安全。为此,各个车辆厂家对转向系统进行了大量的系统研发。例如,现有的一种以两组行星排实现转向角叠加的转向系统,以及另一种以谐波齿轮式减速机构实现转向角叠加的转向系统,这两种代表性的转向系统均是通过实现转向角的叠加来控制车辆的转向,即当车辆低速行驶时,在驾驶员转动方向盘对车辆进行转向时,方向盘通过中间转向传动机构带动转向器驱动车辆转向,由于中间转向传动机构的作用,其会产生一与方向盘旋转方向相同的转向角,这样,实际输出给转向器的旋转角度是将方向盘的旋转角度与中间转向传动机构旋转角度的叠加角,从而,在车辆低速行驶时,驾驶员只需旋转方向盘一个小角度即可实现对车辆大角度的转向,减少转向力的需求,方便驾驶员的操作。而当车辆处于高速行驶时,在驾驶员旋转方向盘对车辆进行转向操作时,方向盘通过中间转向传动结构带动转向器驱动车辆转向,此时,由于中间转向传动机构的作用,会产生一与方向盘旋转方向相反的转向角,这样,实际输出给转向器的旋转角度同样是将方向盘的旋转的角度与中间转向传动机构旋转角度的叠加角,从而,车辆在高速行驶时,驾驶员需要旋转一个大于其转向意图的转向角,才能保证车辆按照驾驶员的意图进行转向。这样的目的在于防止车辆在高速行驶中由于转向过大而出现危险,从而能够保证车辆在高速行驶时的安全性。然而,上述的两种转向系统虽然能够满足安全性和易操作性,但是由于采用双行星齿轮组的转向系统结构复杂,加工困难,技术精度要求高,且成本也较高,运行时的噪音大,降低了车辆的整体舒适性;而采用谐波齿轮结构的转向系统对材料及加工工艺的要求高,且同样存在成本高的问题,从而,这两种转向系统并未得到普及,这显然与目前车辆的普及程度并不相符。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旨在提出一种皮带轮,以能够简便的调整具有该皮带轮的传动装置的传动比。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皮带轮,其中,所述皮带轮包括:芯轴;轮圈,所述轮圈的回转轴线与所述芯轴的中心轴线重合,所述轮圈包括沿所述皮带轮的周向依次布置多个轮圈组成部;驱动结构,所述驱动结构和各个所述轮圈组成部保持连接,并能够动作以驱动各个所述轮圈组成部同时在所述皮带轮的径向方向上调整位置。进一步的,所述驱动结构包括套设于所述芯轴的滑套和多个顶杆,各个所述顶杆的两端分别铰接于所述滑套和相应的所述轮圈组成部,所述滑套能够沿所述芯轴的轴线方向滑动以调整所述顶杆与所述芯轴的夹角。进一步的,沿所述芯轴的轴线方向,在所述轮圈的两侧均设置有驱动结构。进一步的,所述皮带轮包括与各个所述轮圈组成部对应设置的多个伸缩支撑杆,各个所述伸缩支撑杆分别连接所述芯轴和对应的所述轮圈组成部,所述驱动结构能够驱动所述伸缩支撑杆同时在伸出状态、过渡状态和缩回状态之间切换,进而使各个所述轮圈组成部同时在所述芯轴的径向方向上调整位置。进一步的,各个所述轮圈组成部相互独立,当所述伸缩支撑杆处于伸出状态时,各个所述轮圈组成部相互间隔;当所述伸缩支撑杆处于缩回状态时,各个所述轮圈组成部沿所述皮带轮的周向方向依次抵接在一起;和/或所述伸缩支撑杆沿所述轮圈的径向方向延伸。进一步的,各个所述轮圈组成部相互独立;和/或沿所述皮带轮的周向,各个所述轮圈组成部的尺寸相同。相对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皮带轮具有以下优势: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皮带轮结构紧凑、简单,占用空间小且适用范围较广,可用于传动装置中使得传动装置具有不同的传动比,无需设置复杂的传动机构。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传动比可变的传动装置,以通过简单的结构调整传动装置的传动比。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传动比可变的传动装置,包括主动带轮、从动带轮和传动连接所述主动带轮和所述从动带轮的皮带,其中,所述主动带轮和/或所述从动带轮形成为根据上文所述的皮带轮。进一步的,所述传动比可变的传动装置包括安装于动力输入轴的输入主动齿轮、与所述输入主动齿轮啮合的输入从动齿轮,所述输入从动齿轮安装于所述主动带轮的芯轴;和/或所述传动比可变的传动装置包括安装于所述从动带轮的芯轴的输出主动齿轮、与所述输出主动齿轮啮合的输出从动齿轮,其中,所述输出从动齿轮安装于动力输出轴;和/或所述传动比可变的传动装置包括壳体和间隔安装于所述壳体的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其中,所述主动带轮的芯轴和所述从动带轮的芯轴的两端分别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板和所述第二安装板。所述传动比可变的传动装置与上述皮带轮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转向系统,以通过简单的结构调整转向系统的传动比。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转向系统,其中,所述转向系统包括:转向输入轴;转向输出轴;根据上文所述的传动比可变的传动装置,所述转向输入轴用作所述传动比可变的传动装置的动力输入轴,所述转向输出轴用作所述传动比可变的传动装置的动力输出轴;动力单元,所述动力单元能够向所述主动带轮的驱动结构和/或所述从动带轮的驱动结构提供动力;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包括能够感测车辆的行驶速度的感测件,并能够根据所述感测件的感测信号控制所述动力单元。进一步的,当所述主动带轮和所述从动带轮均为根据上文所述的皮带轮时,当车辆的行驶速度高于第一预定值时,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主动带轮的各个所述轮圈组成部在径向方向向内移动至处于收缩状态,所述从动带轮的各个所述轮圈组成部在径向方向向外移动至处于展开状态;当车辆的行驶速度处于所述第一预定值和低于所述第一预定值的第二预定值之间时,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主动带轮的各个所述轮圈组成部和所述从动带轮的各个所述轮圈组成部均在径向方向向内移动至处于收缩状态或在径向方向向外移动至处于展开状态;当车辆的行驶速度低于所述第二预定值时,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主动带轮的各个所述轮圈组成部在径向方向向外移动至处于展开状态,所述从动带轮的各个所述轮圈组成部在径向方向向内移动至处于收缩状态。所述转向系统与上述传动比可变的传动装置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构成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的传动比可变的传动装置的示意图;图2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皮带轮的示意图,该皮带轮可用于图1所示的传动比可变的传动装置。附图标记说明:1-转向输入轴,2-转向输出轴,3-传动比可变的传动装置,31-壳体,32-第一安装板,33-第二安装板,34-主动带轮,35-从动带轮,36-皮带,371-输入主动齿轮,372-输入从动齿轮,381-输出主动齿轮,382-输出从动齿轮,4-皮带轮,41-芯轴,42-顶杆,43-轮圈,431-轮圈组成部,44-滑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皮带轮、传动比可变的传动装置和转向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皮带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皮带轮(4)包括:芯轴(41);轮圈(43),所述轮圈(43)的回转轴线与所述芯轴(41)的中心轴线重合,所述轮圈(43)包括沿所述皮带轮(4)的周向依次布置多个轮圈组成部(431);驱动结构,所述驱动结构和各个所述轮圈组成部(431)保持连接,并能够动作以驱动各个所述轮圈组成部(431)同时在所述皮带轮(4)的径向方向上调整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皮带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皮带轮(4)包括:芯轴(41);轮圈(43),所述轮圈(43)的回转轴线与所述芯轴(41)的中心轴线重合,所述轮圈(43)包括沿所述皮带轮(4)的周向依次布置多个轮圈组成部(431);驱动结构,所述驱动结构和各个所述轮圈组成部(431)保持连接,并能够动作以驱动各个所述轮圈组成部(431)同时在所述皮带轮(4)的径向方向上调整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皮带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结构包括套设于所述芯轴(41)的滑套(44)和多个顶杆(42),各个所述顶杆(42)的两端分别铰接于所述滑套(44)和相应的所述轮圈组成部(431),所述滑套(44)能够沿所述芯轴(41)的轴线方向滑动以调整所述顶杆(42)与所述芯轴(41)的夹角。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皮带轮,其特征在于,沿所述芯轴(41)的轴线方向,在所述轮圈(43)的两侧均设置有驱动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皮带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皮带轮包括与各个所述轮圈组成部(431)对应设置的多个伸缩支撑杆(45),各个所述伸缩支撑杆(45)分别连接所述芯轴(41)和对应的所述轮圈组成部(431),所述驱动结构能够驱动所述伸缩支撑杆(45)同时在伸出状态、过渡状态和缩回状态之间切换,进而使各个所述轮圈组成部(431)同时在所述芯轴(41)的径向方向上调整位置。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皮带轮,其特征在于,各个所述轮圈组成部(431)相互独立,当所述伸缩支撑杆(45)处于伸出状态时,各个所述轮圈组成部(431)相互间隔;当所述伸缩支撑杆(45)处于缩回状态时,各个所述轮圈组成部(431)沿所述皮带轮(4)的周向方向依次抵接在一起;和/或所述伸缩支撑杆(45)沿所述轮圈(43)的径向方向延伸。6.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皮带轮,其特征在于,各个所述轮圈组成部(431)相互独立;和/或沿所述皮带轮(4)的周向,各个所述轮圈组成部(431)的尺寸相同。7.一种传动比可变的传动装置,包括主动带轮(34)、从动带轮(35)和传动连接所述主动带轮(34)和所述从动带轮(35)的皮带(36),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带轮(34)和/或所述从动带轮(35)形成为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皮带轮(4)。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传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玉陈亮马永强赵艳峰颜亮李康李冬梅
申请(专利权)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