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白茶的加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7856006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05 09:3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白茶深加工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白茶的加工方法,把萎凋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在第一个阶段结束后将纤维素酶液均匀喷洒在萎凋叶片上,纤维素酶作用于茶鲜叶,改善细胞壁通透性,利于酶与底物的结合,有利于物质的转化,可以提高茶叶水浸出物、可溶性糖、游离氨基酸等的含量,从而改善茶叶的品质,萎凋进行至第二个阶段中,在萎凋叶表面均匀喷洒维生素C溶液,能够维持多酚氧化酶的活性,有利于白茶的护色保香,并且叶质随叶片含水量的变化,逐渐由脆变软、由软变硬,加湿后恢复柔软,便于进一歩造形,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加工方法使得白茶中氨基酸、咖啡碱、可溶性糖等都有显著增加。

A processing method of white tea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white tea processing, and discloses a processing method of white tea, which divides the withering process into three stages. After the first stage, the cellulase liquid is sprinkled evenly on the withered leaves. The cellulase acts on the tea fresh leaves, improves the permeability of the cell wall, is beneficial to the combination of the enzyme and the substrate, and is beneficial to the combination of the enzyme and the substrate. The transformation of material can improve the content of tea water extract, soluble sugar and free amino acid, so a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 In the second stages, the vitamin C solution is sprinkled evenly on the leaf surface of the withered leaf. It can maintain the activity of polyphenol oxidase, and it is beneficial to the color protection of white tea and the leaf quality. The changes in the water content of the leaves gradually changed from crisp to soft, softened by soft, soft and easy to form after humidification. The processing method of this invention made the amino acids, caffeine and soluble sugar in white tea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白茶的加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白茶深加工
,具体涉及一种白茶的加工方法。
技术介绍
白茶,属微发酵茶,是中国茶农创制的传统名茶。中国六大茶类之一。指一种采摘后,不经杀青或揉捻,只经过晒或文火干燥后加工的茶。具有外形芽毫完整,满身披毫,毫香清鲜,汤色黄绿清澈,滋味清淡回甘的的品质特点。属轻微发酵茶,是中国茶类中的特殊珍品。因其成品茶多为芽头,满披白毫,如银似雪而得名。主要产区在福建福鼎、政和、松溪、建阳、云南景谷等地。基本工艺包括萎凋、烘焙(或阴干)、拣剔、复火等工序。云南白茶工艺主要晒青,晒青茶的优势在于口感保持茶叶原有的清香味。萎凋是形成白茶品质的关键工序。白茶的萎凋是一个失水的过程,具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萎凋叶中的游离水蒸发、“自体分解水”蒸发、“结合水”蒸发,因此,萎凋叶失水通常呈现先快后慢的速率,萎凋时间直接影响到白茶的品质。萎凋时间过短,则氧化不够充分,多酚类含量高,滋味苦涩,时间过长,生化成分消耗多,造成滋味淡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问题,提供了一种白茶的加工方法,提高了白茶的外形和内质特征。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白茶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在三月份上旬采摘3-4年茶树一芽二叶标准茶叶,采摘后立即使用保鲜膜覆盖,运回加工车间,将新鲜茶叶薄摊在直径为1.0-1.3米的水筛中,摊平厚度为2-3毫米,叶片混不重叠,将水筛置于晾青架上,置于萎凋室内,室内保持通风,温度在16-18℃范围,空气相对湿度在75-78%范围,进行萎凋的第一个阶段;(2)萎凋进行前将配制得到的冷藏纤维素酶液取出,装入喷壶中,在萎凋室中放置3-4小时,萎凋进行至80-90分钟后,将纤维素酶液均匀喷洒在萎凋叶片上,形成薄薄的水雾,同时,将萎凋室内温度升高至20-22℃,空气相对湿度提高至90-95%,进入萎凋的第二个阶段,持续时间为40-60分钟;(3)萎凋第二个阶段结束后,进行并筛,将二筛和一,并在萎凋叶表面均匀喷洒质量浓度为0.02-0.04%的维生素C溶液,使茶叶表面微微润湿,维生素C溶液用量为10-15毫升/千克,静置进行萎凋第三个阶段,萎凋温度为23-25℃,空气相对湿度为85-90%,萎凋进行至叶片含水量在30-32%之间即完成萎凋过程,立即进行造形;(4)调整好理条机参数,将温度控制在95-98℃,投入萎凋后的茶叶,控制叶温在55-60℃范围,理条处理8-10分钟,叶片水分含量在18-20%之间,造形后进行干燥定色,在75-80℃的烘箱中进行初烘,时间为6-8分钟,初烘后取出摊晾,时间为10-15分钟,然后置于焙笼中进行烘焙,温度为65-75℃,焙至足干自然降温至室温,包装在冷库贮藏即可。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步骤(2)所述纤维素酶液的制备方法为:将纤维素酶粉与蒸馏水按照1:55-60的比例混合,搅拌均匀后,于40-45℃的水浴中保温35-45分钟,趁热进行过滤,得到的滤液置于0-5℃下冷藏6-8小时。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步骤(2)所述喷壶喷雾口孔径大小在0.2-0.4微米之间。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步骤(3)所述维生素C溶液是由维生素C与蒸馏水配制得到的。本专利技术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为了解决现有的白茶加工中品质难以把控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白茶的加工方法,把萎凋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在第一个阶段结束后将纤维素酶液均匀喷洒在萎凋叶片上,纤维素酶作用于茶鲜叶,改善细胞壁通透性,利于酶与底物的结合,有利于物质的转化,可以提高茶叶水浸出物、可溶性糖、游离氨基酸等的含量,从而改善茶叶的品质,萎凋进行至第二个阶段中,在萎凋叶表面均匀喷洒维生素C溶液,能够维持多酚氧化酶的活性,有利于白茶的护色保香,并且叶质随叶片含水量的变化,逐渐由脆变软、由软变硬,加湿后恢复柔软,便于进一歩造形,本专利技术的加工方法使得白茶中氨基酸、咖啡碱、可溶性糖等都有显著增加。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一种白茶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在三月份上旬采摘3年茶树一芽二叶标准茶叶,采摘后立即使用保鲜膜覆盖,运回加工车间,将新鲜茶叶薄摊在直径为1.0米的水筛中,摊平厚度为2毫米,叶片混不重叠,将水筛置于晾青架上,置于萎凋室内,室内保持通风,温度在16-18℃范围,空气相对湿度在75-78%范围,进行萎凋的第一个阶段;(2)萎凋进行前将配制得到的冷藏纤维素酶液取出,装入喷壶中,在萎凋室中放置3小时,萎凋进行至80分钟后,将纤维素酶液均匀喷洒在萎凋叶片上,形成薄薄的水雾,同时,将萎凋室内温度升高至20℃,空气相对湿度提高至90%,进入萎凋的第二个阶段,持续时间为40分钟;(3)萎凋第二个阶段结束后,进行并筛,将二筛和一,并在萎凋叶表面均匀喷洒质量浓度为0.02%的维生素C溶液,使茶叶表面微微润湿,维生素C溶液用量为10毫升/千克,静置进行萎凋第三个阶段,萎凋温度为23℃,空气相对湿度为85%,萎凋进行至叶片含水量在30-32%之间即完成萎凋过程,立即进行造形;(4)调整好理条机参数,将温度控制在95-℃,投入萎凋后的茶叶,控制叶温在55℃范围,理条处理8分钟,叶片水分含量在18-20%之间,造形后进行干燥定色,在75℃的烘箱中进行初烘,时间为6分钟,初烘后取出摊晾,时间为10分钟,然后置于焙笼中进行烘焙,温度为65℃,焙至足干自然降温至室温,包装在冷库贮藏即可。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步骤(2)所述纤维素酶液的制备方法为:将纤维素酶粉与蒸馏水按照1:55的比例混合,搅拌均匀后,于40℃的水浴中保温35分钟,趁热进行过滤,得到的滤液置于0℃下冷藏6小时。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步骤(2)所述喷壶喷雾口孔径大小在0.2-0.4微米之间。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步骤(3)所述维生素C溶液是由维生素C与蒸馏水配制得到的。实施例2一种白茶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在三月份上旬采摘3年茶树一芽二叶标准茶叶,采摘后立即使用保鲜膜覆盖,运回加工车间,将新鲜茶叶薄摊在直径为1.2米的水筛中,摊平厚度为2.5毫米,叶片混不重叠,将水筛置于晾青架上,置于萎凋室内,室内保持通风,温度在16-18℃范围,空气相对湿度在75-78%范围,进行萎凋的第一个阶段;(2)萎凋进行前将配制得到的冷藏纤维素酶液取出,装入喷壶中,在萎凋室中放置3.5小时,萎凋进行至85分钟后,将纤维素酶液均匀喷洒在萎凋叶片上,形成薄薄的水雾,同时,将萎凋室内温度升高至21℃,空气相对湿度提高至92%,进入萎凋的第二个阶段,持续时间为50分钟;(3)萎凋第二个阶段结束后,进行并筛,将二筛和一,并在萎凋叶表面均匀喷洒质量浓度为0.03%的维生素C溶液,使茶叶表面微微润湿,维生素C溶液用量为12毫升/千克,静置进行萎凋第三个阶段,萎凋温度为24℃,空气相对湿度为88%,萎凋进行至叶片含水量在30-32%之间即完成萎凋过程,立即进行造形;(4)调整好理条机参数,将温度控制在96℃,投入萎凋后的茶叶,控制叶温在55-60℃范围,理条处理9分钟,叶片水分含量在18-20%之间,造形后进行干燥定色,在78℃的烘箱中进行初烘,时间为7分钟,初烘后取出摊晾,时间为12分钟,然后置于焙笼中进行烘焙,温度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白茶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在三月份上旬采摘3‑4年茶树一芽二叶标准茶叶,采摘后立即使用保鲜膜覆盖,运回加工车间,将新鲜茶叶薄摊在直径为1.0‑1.3米的水筛中,摊平厚度为2‑3毫米,叶片混不重叠,将水筛置于晾青架上,置于萎凋室内,室内保持通风,温度在16‑18℃范围,空气相对湿度在75‑78%范围,进行萎凋的第一个阶段;(2)萎凋进行前将配制得到的冷藏纤维素酶液取出,装入喷壶中,在萎凋室中放置3‑4小时,萎凋进行至80‑90分钟后,将纤维素酶液均匀喷洒在萎凋叶片上,形成薄薄的水雾,同时,将萎凋室内温度升高至20‑22℃,空气相对湿度提高至90‑95%,进入萎凋的第二个阶段,持续时间为40‑60分钟;(3)萎凋第二个阶段结束后,进行并筛,将二筛和一,并在萎凋叶表面均匀喷洒质量浓度为0.02‑0.04%的维生素C溶液,使茶叶表面微微润湿,维生素C溶液用量为10‑15毫升/千克,静置进行萎凋第三个阶段,萎凋温度为23‑25℃,空气相对湿度为85‑90%,萎凋进行至叶片含水量在30‑32%之间即完成萎凋过程,立即进行造形;(4)调整好理条机参数,将温度控制在95‑98℃,投入萎凋后的茶叶,控制叶温在55‑60℃范围,理条处理8‑10分钟,叶片水分含量在18‑20%之间,造形后进行干燥定色,在75‑80℃的烘箱中进行初烘,时间为6‑8分钟,初烘后取出摊晾,时间为10‑15分钟,然后置于焙笼中进行烘焙,温度为65‑75℃,焙至足干自然降温至室温,包装在冷库贮藏即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白茶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在三月份上旬采摘3-4年茶树一芽二叶标准茶叶,采摘后立即使用保鲜膜覆盖,运回加工车间,将新鲜茶叶薄摊在直径为1.0-1.3米的水筛中,摊平厚度为2-3毫米,叶片混不重叠,将水筛置于晾青架上,置于萎凋室内,室内保持通风,温度在16-18℃范围,空气相对湿度在75-78%范围,进行萎凋的第一个阶段;(2)萎凋进行前将配制得到的冷藏纤维素酶液取出,装入喷壶中,在萎凋室中放置3-4小时,萎凋进行至80-90分钟后,将纤维素酶液均匀喷洒在萎凋叶片上,形成薄薄的水雾,同时,将萎凋室内温度升高至20-22℃,空气相对湿度提高至90-95%,进入萎凋的第二个阶段,持续时间为40-60分钟;(3)萎凋第二个阶段结束后,进行并筛,将二筛和一,并在萎凋叶表面均匀喷洒质量浓度为0.02-0.04%的维生素C溶液,使茶叶表面微微润湿,维生素C溶液用量为10-15毫升/千克,静置进行萎凋第三个阶段,萎凋温度为23-25℃,空气相对湿度为85-90%,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多兴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省上行山茶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