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光模块及应用该发光模块的发光二极管灯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853345 阅读: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04 04: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发光模块及应用该发光模块的发光二极管灯泡,该发光模块包含第一、第二发光单元及第一、第二荧光层;第一发光单元包含串联连接的第一发光二极管芯片及稳流器,第一荧光层包覆第一发光二极管芯片并与第一发光二极管芯片发出的光线配合形成具有第一色温的光线;第二发光单元包含第二发光二极管芯片,第二荧光层包覆第二发光二极管芯片并与第二发光二极管芯片发出的光线配合形成具有第二色温的光线;稳流器供调整导通于第一、第二发光单元的电流,以改变第一、第二发光单元的光通量,使发光模块具有色温变化;本技术方案的发光模块体积小,制造成本低,可适用于多种标准规格的灯泡,而且还可提高光均匀度,并可进行色温调整。

Light emitting module and light-emitting diode bulb using the sam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light emitting module and a light emitting diode bulb applied to the light emitting module. The light emitting module includes first, second light emitting units and first and second fluorescent layers, the first light emitting unit includes a first light-emitting diode chip and a current regulator connected in series, and the first fluorescent layer covering the first light emitting diode core. The film is combined with the light emitted by the first light emitting diode chip to form a light with a first color temperature; the second light emitting unit includes a second light emitting diode chip, the second fluorescent layer covers second light emitting diodes chips, and the light emitted from the second light emitting diode chip forms a light with a second color temperature; a current regulator is provided. In order to change the current of the first and second light emitting units to change the luminous flux of the first and second light emitting units and make the luminous module have a color temperature change, the luminous module of the technical scheme is small in volume and low in manufacturing cost, and can be applied to a variety of standard specifications of the bulb, and it can also improve the uniformity of light, and can be used for color temperature adjustment. Who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发光模块及应用该发光模块的发光二极管灯泡
本技术是关于一种发光模块,特别是有关于一种以发光二极管作为光源且色温可调整的发光模块及应用该发光模块的发光二极管灯泡。
技术介绍
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diode,LED)为一种半导体组件,主要通过半导体化合物将电能转换为光能以达到发光效果,因此具有寿命长、稳定性高及耗电量小等优点,目前已被广泛地应用于车辆照明。传统具有调光功能的发光二极管灯泡主要是将两种不同色温的发光二极管分别连接到驱动电路中,由驱动电路控制由何种色温的发光二极管发光。然而,驱动电路的设计成本高,且驱动电路的使用将使得发光二极管灯泡的体积变得庞大,不适用于小体积的MR16灯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发光模块,包含至少一第一发光单元及至少一第二发光单元;第一发光单元包含至少一第一发光二极管芯片及一稳流器,第一发光二极管芯片与稳流器形成串联连接;第一荧光层包覆第一发光二极管芯片,并与第一发光二极管芯片发出的光线配合形成具有一第一色温的光线;第二发光单元包含至少一第二发光二极管芯片;第二荧光层包覆第二发光二极管芯片,并与第二发光二极管芯片发出的光线配合形成具有一第二色温的光线;稳流器供调整导通于第一发光单元及第二发光单元的电流,以改变第一发光单元及第二发光单元的光通量,使发光模块具有色温变化。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发光模块还包含一基板;第一发光单元及第二发光单元分别设在基板上,基板上设有一阳极连接垫、一阴极连接垫、一第一布线及一第二布线;第一布线连接阳极连接垫、第一发光二极管芯片及第二发光二极管芯片,第二布线连接阴极连接垫、第一发光二极管芯片及第二发光二极管芯片,第一布线的电阻值等于第二布线的电阻值。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荧光层同时包覆第一发光二极管芯片及稳流器。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发光模块包含数个第二发光单元,第一发光单元排列于第二发光单元之间。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二荧光层同时包覆第二发光二极管芯片及稳流器。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发光模块还包含至少一环绕壁,设在基板上,第一发光二极管芯片及第一荧光层设置于环绕壁中,用以避免第一荧光层凝固后形成塌胶或陷位的问题。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发光模块还可以包含一挡墙,设在基板上,并环绕第一发光单元及第二发光单元、第一荧光层及第二荧光层,用以避免第一荧光层及/或第二荧光层凝固后形成塌胶或陷位的问题。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发光二极管芯片及第二发光二极管芯片供产生具有相同波段的蓝光。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稳流器为线性恒流二极管或恒流调节器。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发光二极管灯泡,包含如前所述的发光模块、一基座、一灯罩、一散热器、一电性接头及一电子电路模块;发光模块设置于基座上;灯罩与基座结合,以让发光模块位于基座及灯罩之间;散热器连接于基座且其上设有数个散热鳍片;电性接头连接于基座相反于与灯罩结合的一端;电子电路模块设置于电性接头内部,并电连接于发光模块及电性接头。本技术的发光模块及应用该发光模块的发光二极管灯泡相比于现有技术具有体积小,制造成本低,可适用于多种标准规格的灯泡,而且可提高光均匀度,并可进行色温调整的有益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第一实施方式的发光二极管灯泡的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第一实施方式的发光模块的立体图;图3为本技术第一实施方式的发光模块的俯视图;图4为本技术第一实施方式的发光模块的电路图;图5为本技术第一实施方式的电流组件的电流-电压曲线图;图6为本技术第二实施方式的发光模块的俯视图;图7为本技术第二实施方式的发光模块的剖视图。图中符号表示:1发光二极管灯泡;10基座;100电性接头;102绝缘座;104接脚;12散热器;120散热鳍片;14发光模块;140基板;1402阳极连接垫;1404阴极连接垫;1406第一布线;1408第二布线;142第一发光单元;1420第一发光二极管芯片;1422稳流器;1424第一荧光层;144第二发光单元;1440第二发光二极管芯片;1442第二荧光层;16灯罩;18电子电路模块;20挡墙;22环绕壁;I电流源;ILED导通于发光模块的电流;ILED1导通于第一发光单元的电流;ILED2导通于第二发光单元的电流;IP稳流器的夹止电流;VB稳流器的崩溃电压;VT稳流器的切入电压;VWM稳流器的最大工作电压。具体实施方式参阅图1所示,为本技术第一实施方式的发光二极管灯泡的立体图。在图1中,发光二极管灯泡1包含一基座10、一散热器12、一发光模块14及一灯罩16。基座10具有一腔室(未标号),供置放发光模块14。基座10包含一电性接头100。在图1中,电性接头100为符合MR16的灯泡的标准规格,其包含一绝缘座102及二个接脚104,绝缘座102内部可供设置用以电力转换(可例如是将市电交流电转换成为发光模块14适用电力)及驱动发光模块14发光的电子电路模块18。前述二个接脚104固定在绝缘座102的一端(如图1所示下端);此二个接脚104会与电子电路模块18及发光模块14的一基板140适当地连接,使电力可传递至电子电路模块18及发光模块14。在实际实施时,电性接头100也不排除是符合E14、E17、E26、E27或E40的灯泡的标准规格。散热器12连接于基座10。散热器12以导热性良好的材料制成,且其上包含间隔设置的数个散热鳍片120,使这些散热鳍片120之间形成有数个流道,可供气流流动,用以带走散热器12上的高温。这些散热鳍片120可以是平板或具有弧状。发光模块14设在基座10的腔室中,灯罩16固定于基座10的一端(如图1所示上端),使发光模块14位于基座10及灯罩16之间;由此,当发光模块14被点亮时,其产生的光线可通过灯罩16向外射出。灯罩16的外型可依使用情境的不同而让通过的光线会聚、发散或经整形成为准直光线。参见图2及图3所示,分别为本技术第一实施方式的发光模块的立体图及俯视图。发光模块14包含一基板140、至少一第一发光单元142及至少一第二发光单元144;在图2及图3中,发光模块14以包含一第一发光单元142及二第二发光单元144为例,且第一发光单元142是排列在二第二发光单元144之间,用以提高光均匀度。在实际实施时,若发光模块14同时包含多个第一发光单元142及多个第二发光单元144时,多个第一发光单元142及多个第二发光单元144可例如是呈交错排列以提高光均匀度。基板140设有一阳极连接垫1402、一阴极连接垫1404、一第一布线1406及一第二布线1408;第一布线1406电连接阳极连接垫1402及第一发光单元142、第二发光单元144之间,第二布线1408连接阴极连接垫1404及第一发光单元142、第二发光单元144之间。第一布线1406及第二布线1408对称地设置于基板140上,用以使第一布线1406的电阻值等于第二布线1408的电阻值。第一布线1406及第二布线1408使用导电材质制成,例如:银。再者,阳极连接垫1402及阴极连接垫1404也可以经由导线(图未示)而与电子电路模块18形成电性连接。基板140可例如为金属基板或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发光模块及应用该发光模块的发光二极管灯泡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发光模块,其特征在于,包含:至少一第一发光单元,所述第一发光单元包含至少一第一发光二极管芯片及一稳流器,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芯片与所述稳流器形成串联连接;至少一第二发光单元,所述第二发光单元包含至少一第二发光二极管芯片;一第一荧光层,所述第一荧光层包覆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芯片,并与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芯片发出的光线配合形成具有一第一色温的光线;以及一第二荧光层,所述第二荧光层包覆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芯片,并与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芯片发出的光线配合形成具有一第二色温的光线,其中,所述稳流器调整导通于所述第一发光单元及所述第二发光单元的电流,以改变所述第一发光单元及所述第二发光单元的光通量,使所述发光模块具有色温变化。

【技术特征摘要】
2016.10.21 TW 1052160771.一种发光模块,其特征在于,包含:至少一第一发光单元,所述第一发光单元包含至少一第一发光二极管芯片及一稳流器,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芯片与所述稳流器形成串联连接;至少一第二发光单元,所述第二发光单元包含至少一第二发光二极管芯片;一第一荧光层,所述第一荧光层包覆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芯片,并与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芯片发出的光线配合形成具有一第一色温的光线;以及一第二荧光层,所述第二荧光层包覆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芯片,并与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芯片发出的光线配合形成具有一第二色温的光线,其中,所述稳流器调整导通于所述第一发光单元及所述第二发光单元的电流,以改变所述第一发光单元及所述第二发光单元的光通量,使所述发光模块具有色温变化。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一基板,所述第一发光单元及所述第二发光单元分别设在所述基板上,所述基板上设有一阳极连接垫、一阴极连接垫、一第一布线及一第二布线,所述第一布线连接所述阳极连接垫、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芯片及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芯片,所述第二布线连接所述阴极连接垫、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芯片及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芯片,所述第一布线的电阻值等于所述第二布线的电阻值。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荧光层同时包覆所述第一发光二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邢陈震仑洪荣豪洪雅钰唐诚灿
申请(专利权)人:葳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