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纳微米气液技术的新型超微气泡发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829496 阅读: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03 14: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利用纳微米气液技术的新型超微气泡发生装置;包括注水管、进水管、出水管、进气管、出气管、泵以及气液混合罐;所述注水管的一端设有注水口,注水管的另一端与进水管连通;所述进水管的一端设有进水口,进水管的另一端与泵的进口连接并用于给泵进水;所述进气管的一端与气液混合罐的下端连通,进气管的另一端设有气流调节阀;所述出气管的一端与气液混合罐的上端连通;所述泵的出口与气液混合罐的下端连通,所述气液混合罐的左端与出水管的一端连通,所述出水管的另一端为出水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无污染无公害的发生方式,快捷大量的制造直径小于1微米的超微气泡。

A new ultra micro bubble generator using nano micron gas liquid technology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new type of ultramicro bubble generation device using a nano meter of gas and liquid, including a water injection pipe, a water inlet pipe, an outlet pipe, an air inlet pipe, an outlet pipe, a pump, and a gas liquid mixing tank. The other end of the inlet pipe is connected to the inlet of the pump and is used to feed the pump; one end of the intake pipe is connected to the lower end of the gas liquid mixing tank, and the other end of the intake pipe is provided with an air flow regulating valve; the end of the outlet pipe is connected with the upper end of the gas liquid mixing tank; the outlet of the pump is connected to the lower end of the gas liquid mixing tank. The left end of the gas-liquid mixing tank is communicated with one end of the outlet pipe, and the other end of the outlet pipe is a water outlet. The utility model adopts the pollution-free and pollution-free mode, and quickly and efficiently produces ultra micro bubbles with diameters less than 1 micron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利用纳微米气液技术的新型超微气泡发生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利用纳微米气液界面技术的新型超微气泡发生装置,特别是发生方式无污染无公害、发生的微气泡达到准纳米级的超微气泡发生装置。
技术介绍
按照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定义,微泡(FineBubble)就是液体中直径小于100微米的气泡,其中直径小于1微米的又称为超微气泡(UltrafineBubble)。近几年,微泡的很多优异功能被发现,如比表面积大、停留时间长、界面zeta电位高等。除了其本身的性质外,由这些性质产生的效果也很独特,如自身增压溶解、产生自由基、强化传质效率等,因此微泡技术在胶片制作、医学诊断与治疗、浮选、污水处理、采油及冶金工业等诸多领域中得到很好的应用和迅速发展。微泡发生器是微泡技术得以应用的基础,但目前微泡发生器的研发和生产仍是该领域的薄弱环节。早期的微泡发生器主要是将大气泡用各种材料如微孔介质分割成微小气泡,随后研究出了基于其它原理的发泡器,如电解式微泡发生器利用电解水产生气泡的原理生成微泡。随着流体动力学的发展,逐渐出现了以相关流体特性为基础的微泡发生器,如旋流型微泡发生器、自吸式微泡发生器等。上述现有的微泡发生器不仅容易产生污染公害(比如电解式微泡发生器),而且发生的微泡直径多在10~60微米以上,大大降低了微泡在诸多领域中的优异功能,严重制约了微泡技术的发现。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纳微米气液界面技术的新型超微气泡发生装置,采用无污染无公害的发生方式,快捷大量的制造直径小于1微米的超微气泡。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利用纳微米气液技术的新型超微气泡发生装置,包括注水管、进水管、出水管、进气管、出气管、泵以及气液混合罐;所述注水管的一端设有注水口,注水管的另一端与进水管连通;所述进水管的一端设有进水口,进水管的另一端与泵的进口连接并用于给泵进水;所述进气管的一端与气液混合罐的下端连通,进气管的另一端设有气流调节阀;所述出气管的一端与气液混合罐的上端连通,出气管的另一端用于排出气液混合罐中多余的气体;所述泵的出口与气液混合罐的下端连通,所述气液混合罐的左端与出水管的一端连通,所述出水管的另一端为出水口。进一步地,所述注水管的另一端上设有注水阀门。进一步地,所述进水管上位于注水管与泵之间的管道上设有进水阀门和真空表。进一步地,所述出水管上设有出水阀门和压力表。进一步地,还包括箱体,所述注水管、进水管、出水管、泵以及气液混合罐均安装在箱体内,箱体的侧壁上设有让位孔和把手,所述把手位于让位孔的上方,所述注水管、进水管以及出水管均从让位孔中伸出。进一步地,还包括电源开关,所述电源开关设置在箱体内,电源开关与泵电性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箱体上设有用于观察泵的电机转动方向的观察孔。进一步地,所述注水管的注水口设有注水筒,所述注水筒的筒径大于注水管的管径。进一步地,所述进水管的进水口上设有滤网。进一步的,所述泵选用溶气泵。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利用纳微米气液界面技术,用物理方式产生气泡,全部过程无污染排放、不产生公害,能够快捷大量的制造直径小于1微米的超微气泡。上述纳微米气液分散水体中的纳微米气泡密度约为107~109个/mL,水体中气泡直径为50~600nm,气泡直径分布的峰值区域为150nm±30nm,纳微米气液界面zeta电位为-30~-40mV以上。上述纳微米气液分散混合水体内溶存有溶解态及分散态氧,混合水体中总氧含量比混合前增加30%以上。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1表示电源开关;2表示气液混合罐;3表示出水阀门;4表示压力表;5表示注水阀门;6表示气流调节阀;7表示进水阀门;8表示真空表;9表示泵;10表示注水管;11表示进水管;12表示出水管;13表示进气管;14表示出气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如图1所示,图1中A所在的方向表示上方向,B所在的方向表示下方向,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利用纳微米气液技术的新型超微气泡发生装置,包括注水管10、进水管11、出水管12、进气管13、出气管14、泵9以及气液混合罐2;所述注水管10的一端设有注水口,注水管10的另一端与进水管11连通;所述进水管11的一端设有进水口,进水管11的另一端与泵9的进口连接并用于给泵9进水,进水管11的另一端上设有气流调节阀6;所述进气管13的一端与气液混合罐2的下端连通,进气管13的另一端设有气流调节阀6;所述出气管14的一端与气液混合罐的2上端连通,出气管14的另一端用于排出气液混合罐2中多余的气体;所述泵9的出口与气液混合罐2的下端连通,所述气液混合罐2的左端与出水管12的一端连通,所述出水管12的另一端为出水口。如图1,所述注水管10的另一端上设有注水阀门5,注水阀门5用于控制注水管10的开闭。如图1,所述进水管11上位于注水管10与泵9之间的管道上设有进水阀门7和真空表8,进水阀门7用于控制进水管11的开闭,真空表8用于观察进水管11上的负压。如图1,所述出水管12上设有出水阀门3和压力表4,出水阀门3用于控制出水管12的开闭,压力表4用于观察出水管12的压强。如图1,所述进气管13上设有进气阀,进气阀用于控制进气管13的开闭。如图1,还包括箱体,所述注水管10、进水管11、出水管12、泵9以及气液混合罐2均安装在箱体内,箱体的侧壁上设有让位孔和把手,所述把手位于让位孔的上方,所述注水管10、进水管11以及出水管12均从让位孔中伸出。如图1,还包括电源开关1,所述电源开关1设置在箱体内,电源开关1与泵9电性连接。如图1,所述箱体上设有用于观察泵9的电机转动方向的观察孔,首次使用时或者变更电源时,必须先在无水状态下,打开电源开关1,从观察孔观察电机旋转方向。如果电机旋转方向与标识一致,关闭电源开关1,然后按以下操作步骤正常使用。如果电机旋转方向与标识不一致,则必须进行电源换相。同时,首次使用时、以及停用一段时间再次使用时,需要执行注水操作(因为泵9是空的,里面没有水,所以不能空转)。除了上述检查电机旋转方向的操作以外,严禁无水开机。如图1,所述注水管10的注水口设有注水筒,所述注水筒的筒径大于注水管10的管径。如图1,所述进水管11的进水口上设有滤网,滤网用于防止进水口被堵塞、或者较大颗粒物进入设备内部,损耗设备使用寿命。如图1,本技术中的泵9选用溶气泵。本技术的操作方式如下:第一步、先把泵9注满水:把进水口放入有水的容器中;打开连接注水管10的注水阀门5,然后将出水阀门3和进水阀门7依次全开,确认气流调节阀6处于关闭状态,然后从注水管10处灌入大约5个注水筒容积的水量。注水后,打开电源开关1,运行机器。等待出水管12出水后,关闭连接注水管10的注水阀门5。第一步完成后,真空表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利用纳微米气液技术的新型超微气泡发生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利用纳微米气液技术的新型超微气泡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注水管、进水管、出水管、进气管、出气管、泵以及气液混合罐;所述注水管的一端设有注水口,注水管的另一端与进水管连通;所述进水管的一端设有进水口,进水管的另一端与泵的进口连接并用于给泵进水;所述进气管的一端与气液混合罐的下端连通,进气管的另一端设有气流调节阀;所述出气管的一端与气液混合罐的上端连通;所述泵的出口与气液混合罐的下端连通,所述气液混合罐的左端与出水管的一端连通,所述出水管的另一端为出水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利用纳微米气液技术的新型超微气泡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注水管、进水管、出水管、进气管、出气管、泵以及气液混合罐;所述注水管的一端设有注水口,注水管的另一端与进水管连通;所述进水管的一端设有进水口,进水管的另一端与泵的进口连接并用于给泵进水;所述进气管的一端与气液混合罐的下端连通,进气管的另一端设有气流调节阀;所述出气管的一端与气液混合罐的上端连通;所述泵的出口与气液混合罐的下端连通,所述气液混合罐的左端与出水管的一端连通,所述出水管的另一端为出水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纳微米气液技术的新型超微气泡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水管的另一端上设有注水阀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纳微米气液技术的新型超微气泡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上位于注水管与泵之间的管道上设有进水阀门和真空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纳微米气液技术的新型超微气泡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管上设有出水阀门和压力表。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邦林陈鲁铁陈鲁海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金相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