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施肥量减少时提高水稻产量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9225882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0 01:1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施肥量减少时提高水稻产量的方法,水稻种植过程中,在水稻灌溉时,将纳微米气液分散水体加到水稻灌溉水中相混合,并在停止灌溉后将稻田内之水进行扩散输移,以继续保有纳微米气液分散混合水体;在水稻施肥时,按照常规施肥量的5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施肥量减少时提高水稻产量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水稻栽培
,具体为一种施肥量减少时提高水稻产量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农作物之一,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在国民经济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水稻种植过程中,氮素是水稻生产中最活跃,最难调控的因子之一。
[0003]而我国采用的施肥方式的氮素利用率较低,导致水稻种植过程中的化肥用量普遍较高,一方面成本较高,另一方面对环境造成了较大的负担,因此,寻找一种减肥并能提高水稻产量的栽培方法势在必行,为此提出一种施肥量减少时提高水稻产量的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施肥量减少时提高水稻产量的方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施肥量减少时提高水稻产量的方法,水稻种植过程中,在水稻灌溉时,将纳微米气液分散水体加到水稻灌溉水中相混合,并在停止灌溉后将稻田内之水进行扩散输移,以继续保有纳微米气液分散混合水体;在水稻施肥时,按照常规施肥量的50%

90%施肥。
[0006]进一步的,所述常规施肥量总用氮量为18

20kg/667m2。
[0007]进一步的,所述施肥料包括基肥、分蘖肥和穗肥,并以45%BB肥作为基肥,以尿素、磷酸二铵及45%BB肥作为分蘖肥,以尿素作为穗肥。
[0008]进一步的,所述纳微米气液分散水体中的纳微米气泡密度约为107~109个/mL,水体中气泡直径为50~600nm,气泡直径峰值为150nm
±
30nm,纳微米气液界面电位为

30~

40mV以上。
[0009]进一步的,所述纳微米气液分散混合水体内溶存有溶解态及分散态氧,混合水体中总氧含量比混合前灌溉水增加30%以上。
[0010]进一步的,在水稻种植前,使用纳微米气液分散混合水体泡田至少3天。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通过向灌溉存量水中加入微纳米气液分散水体,即使在减少施肥量的情况下,也能提高水稻产量;2、本专利技术通过以常规施肥量的50%

90%进行施肥时,能保证水稻产量较高,减少了肥料的使用量,降低了成本。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施肥量减少时提高水稻产量的方法的实施例1中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4]请参阅图1,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施肥量减少时提高水稻产量的方法,可采用常规水稻种植方法进行种植,而在水稻灌溉时,将纳微米气液分散水体加到水稻灌溉水中相混合,并在停止灌溉后将稻田内之水进行扩散输移,以继续保有纳微米气液分散混合水体,纳微米气液分散水体中的纳微米气泡密度约为107~109个/mL,水体中气泡直径为50~600nm,气泡直径峰值为150nm
±
30nm,纳微米气液界面电位为

30~

40mV以上,在水稻施肥时,按照常规施肥量的50%

90%施肥。
[0015]实施例1利用纳微米灌溉技术进行减肥试验,试验田前茬均为小麦,平均产量312kg/667m2,供试水稻品种:花优14;栽播方式:机插,电源380伏;供试肥料为45%BB肥(N:P:K=15:15:15)、尿素(N=46%)、磷酸二铵(N:P:K=15:42:0),具体种植步骤如下:1、整地:精细整地,灌水泡田,深施基肥;2、种植:机插秧苗,株距均为14cm,行距均为30cm;3、灌溉跑马水:插秧后3天左右小苗期每2

3天灌溉跑马水,勤灌勤排,促进苗根生长;4、放水轻搁田:进入分蘖期后,浅水勤灌,促进分蘖,并开始放水轻搁田,同时保持田间湿润,期间施加分蘖肥;5、施肥:孕穗期间,以间歇灌溉为主,灌一次浅水,约保持2天左右水层,断水1

2天,再灌一次浅水,如此反复至剑叶出齐后建立水层,在抽穗前排水搁田一次,增强根系活力,期间加施穗肥;6、成熟:在抽穗期到成熟期间,采用间歇灌溉方式,保持田间湿润,在成熟前7

10天断水,以保证灌浆充分。
[0016]按照上述种植方式进行试验,设置3个处理,无重复;处理1为对照,为上述常规灌溉和常规施肥方法,亩总用氮量为20.18 kg/667m2;处理2为纳微灌溉和常规施肥,灌溉时,将纳微米气液分散水体以1/10

1/15的质量浓度加到水稻灌溉水中相混合,并在停止灌溉后将稻田内之水进行扩散输移,以继续保有纳微米气液分散混合水体,所述纳微米气液分散水体通过设备制得,只要能产生“气相为空气或氧气,液相为水的两相体系,且体系中的气泡密度为107~109个/mL,水中气泡直径为50~600nm,水中气泡直径峰值为150nm
±
30nm,纳微米气液界面电位为

30~

40mV以上”的设备均可以在本专利技术中使用,如上海金相环境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通用型纳微米气泡发生器,施肥量为:亩总用氮量为20.18 kg/667m2;处理3为纳微灌溉和减肥20%,纳微灌溉方式同处理2,亩总用氮量为16.14 kg/667m2。三个处理的具体施肥量可见表1。
[0017]表1 各处理肥料施用记录
单位:kg/667m2试验结果如下:如表2所示,处理2和3的高峰苗苗数均高于处理1,可见,利用纳微米气液分散水体进行灌溉的苗情的长势情况明显优于常规施肥,而在同样纳微米气液分散水体处理的情况下,减肥20%处理对苗情长势有一定影响。
[0018]表2 各处理苗情长势情况单位:万/亩、%如表3所示,处理2和3的实收亩产均高于处理1的实收亩产,在同样纳微米气液分散水体处理的情况下,减肥20%的亩收产量高于常规施肥。
[0019]表3 各处理水稻产量情况单位:kg/667 m2、%实施例2利用纳微米灌溉技术进行减肥试验,试验田前茬均为小麦,平均产量358kg/667m2,供试水稻品种:申优17;栽播方式:机插,电源380伏;供试肥料为45%BB肥(N:P:K=15:15:15)、尿素(N=46%)、磷酸二铵(N:P:K=15:42:0)。
[0020]水稻种植方法以及纳微灌溉方式同实施例1,区别在于,设置6个处理,无重复,具体为:处理1为纳微灌溉且减肥25%,亩总用氮量为14 kg/667m2;处理2为纳微灌溉且常规施肥,亩总用氮量为19kg/667m2;处理3为纳微灌溉且不施肥料,亩总用氮量为0;处理4为纳微灌溉且减肥35%,亩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施肥量减少时提高水稻产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水稻种植过程中,在水稻灌溉时,将纳微米气液分散水体加到水稻灌溉水中相混合,并在停止灌溉后将稻田内之水进行扩散输移,以继续保有纳微米气液分散混合水体;在水稻施肥时,按照常规施肥量的50%

90%施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施肥量减少时提高水稻产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常规施肥量总用氮量为18

20kg/667m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施肥量减少时提高水稻产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施肥料包括基肥、分蘖肥和穗肥,并以45%BB肥作为基肥,以尿素、磷酸二铵及45%BB肥作为分蘖肥,以尿素作为穗肥。4.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鲁海陈邦林王卫忠王国祥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金相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