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采用纳微米气液界面技术处理养殖尾水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9204416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0 00:3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纳微米气液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采用纳微米气液界面技术处理养殖尾水的方法,S1,在鱼塘周围设置纳微米气泡发生设备,开机通入纳微米气泡,每日开机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采用纳微米气液界面技术处理养殖尾水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纳微米气液
,尤其涉及一种采用纳微米气液界面技术处理养殖尾水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淡水养殖的特点,就是每年冬季晒塘时绝大部分养殖尾水会直接排入河道等自然水体,养殖尾水内含有大量的排泄物、残余饲料、各种养殖药剂及抗生素残留等等,大都伴随着养殖尾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自然水体,是严重的污染源。
[0003]现有养殖尾水处理方式大多为集中纳污、集中处理,经过初级过滤、生物过滤、曝气、消毒等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对尾水进行处理,但是存在以下缺点:1.集中处理,养殖尾水汇入纳污管道进入生活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厂扩容压力大、耗资巨大;2.养殖尾水流入污水集中池以及汇入纳污管道时,可能会随地表径流扩散,造成面源污染;3.建设生化处理池和曝气池的现场处理模式,需占用养殖户20%

30%养殖水面,严重触动养殖户既有利益,且改建和维护的资金相对养殖户而言算是巨资难以承受。
[0004]因此,我们提出了一种采用纳微米气液界面技术处理养殖尾水的方法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采用纳微米气液界面技术处理养殖尾水的方法。
[0006]一种采用纳微米气液界面技术处理养殖尾水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在鱼塘周围设置纳微米气泡发生设备,开机通入纳微米气泡,每日开机5

12小时;S2,每日打捞撇净漂浮在水面上的污染物和油膜,持续6

8天;S3,待塘中污染物初步处理完成,即不再出现大面积油膜后,可开始每周投撒一次“纳微泡一号”微生物菌剂,用量为400

600克/亩。
[0007]优选的,所述S1中纳微米气泡发生设备有四个,且四个纳微米气泡发生设备设置在鱼塘四个角落处。
[0008]优选的,所述S1中的纳微米气泡发生设备开机月份为3

10月份,每日开机的时间根据所在月份确定。
[0009]优选的,所述S3中每周投撒一次“纳微泡一号”微生物菌剂,用量为500克/亩。
[0010]优选的,所述“纳微泡一号”微生物菌剂通过下列步骤制成:A.菌种活化第一步:提前将所需的发酵罐及其它辅助用具清洗干净并紫外线消毒后,并提前
一天将发酵罐进水加热保持在35℃;第二步:无菌水煮沸后加入红糖,煮2

3分钟,以达到杀菌的目的;第三步:待红糖水降温至35℃后,加入适量蜂蜜和纳微米气泡菌种,并搅拌均匀;第四步:密封发酵并通入纳微米气泡,活化过程温度保持在35℃;B.菌液制作第一步:将激活的菌液加无菌水按一定比例装入二级发酵罐内;第二步:加入无菌红糖水后,搅拌均均,密闭发酵罐;第三步:封闭发酵7

10天,并通入纳微米气泡,扩培过程温度保持在35℃;第四步:得到发酵成品,制成“纳微泡一号”微生物菌剂。
[0011]优选的,所述“纳微泡一号”微生物菌剂呈液体状态,颜色呈深棕色,带有酸味和酒香甜味。
[0012]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采用纳微米气液界面技术处理养殖尾水能够不占用养殖户水面,可在源头治理养殖尾水,不产生二次污染,底质底泥同步改善,同时养殖的水产品提质增量,生物制剂投放量减少,且养殖尾水循环利用,成本较低,容易被养殖户接受。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解说。
[0014]实施例一一种采用纳微米气液界面技术处理养殖尾水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在鱼塘周围设置四个纳微米气泡发生设备,且四个纳微米气泡发生设备设置在鱼塘四个角落处,开机通入纳微米气泡,每日开机5小时,纳微米气泡发生设备开机月份为3

10月份,每日开机的时间根据所在月份确定;S2,每日打捞撇净漂浮在水面上的污染物和油膜,持续6天;S3,待塘中污染物初步处理完成,即不再出现大面积油膜后,可开始每周投撒一次“纳微泡一号”微生物菌剂,用量为400克/亩,“纳微泡一号”微生物菌剂通过下列步骤制成:A.菌种活化第一步:提前将所需的发酵罐及其它辅助用具清洗干净并紫外线消毒后,并提前一天将发酵罐进水加热保持在35℃;第二步:无菌水煮沸后加入红糖,煮2分钟,以达到杀菌的目的;第三步:待红糖水降温至35℃后,加入适量蜂蜜和纳微米气泡菌种,并搅拌均匀;第四步:密封发酵并通入纳微米气泡,活化过程温度保持在35℃;B.菌液制作第一步:将激活的菌液加无菌水按一定比例装入二级发酵罐内;第二步:加入无菌红糖水后,搅拌均均,密闭发酵罐;第三步:封闭发酵7天,并通入纳微米气泡,扩培过程温度保持在35℃;第四步:得到发酵成品,制成“纳微泡一号”微生物菌剂,纳微泡一号”微生物菌剂呈液体状态,颜色呈深棕色,带有酸味和酒香甜味。
[0015]实施例二
一种采用纳微米气液界面技术处理养殖尾水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在鱼塘周围设置四个纳微米气泡发生设备,且四个纳微米气泡发生设备设置在鱼塘四个角落处,开机通入纳微米气泡,每日开机8小时,纳微米气泡发生设备开机月份为3

10月份,每日开机的时间根据所在月份确定;S2,每日打捞撇净漂浮在水面上的污染物和油膜,持续7天;S3,待塘中污染物初步处理完成,即不再出现大面积油膜后,可开始每周投撒一次“纳微泡一号”微生物菌剂,用量为500克/亩,“纳微泡一号”微生物菌剂通过下列步骤制成:A.菌种活化第一步:提前将所需的发酵罐及其它辅助用具清洗干净并紫外线消毒后,并提前一天将发酵罐进水加热保持在35℃;第二步:无菌水煮沸后加入红糖,煮2.5分钟,以达到杀菌的目的;第三步:待红糖水降温至35℃后,加入适量蜂蜜和纳微米气泡菌种,并搅拌均匀;第四步:密封发酵并通入纳微米气泡,活化过程温度保持在35℃;B.菌液制作第一步:将激活的菌液加无菌水按一定比例装入二级发酵罐内;第二步:加入无菌红糖水后,搅拌均均,密闭发酵罐;第三步:封闭发酵8天,并通入纳微米气泡,扩培过程温度保持在35℃;第四步:得到发酵成品,制成“纳微泡一号”微生物菌剂,且纳微泡一号”微生物菌剂呈液体状态,颜色呈深棕色,带有酸味和酒香甜味。
[0016]实施例三一种采用纳微米气液界面技术处理养殖尾水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在鱼塘周围设置四个纳微米气泡发生设备,且四个纳微米气泡发生设备设置在鱼塘四个角落处,开机通入纳微米气泡,每日开机12小时,纳微米气泡发生设备开机月份为3

10月份,每日开机的时间根据所在月份确定;S2,每日打捞撇净漂浮在水面上的污染物和油膜,持续8天;S3,待塘中污染物初步处理完成,即不再出现大面积油膜后,可开始每周投撒一次“纳微泡一号”微生物菌剂,用量为600克/亩,“纳微泡一号”微生物菌剂通过下列步骤制成:A.菌种活化第一步:提前将所需的发酵罐及其它辅助用具清洗干净并紫外线消毒后,并提前一天将发酵罐进水加热保持在35℃;第二步:无菌水煮沸后加入红糖,煮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采用纳微米气液界面技术处理养殖尾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在鱼塘周围设置纳微米气泡发生设备,开机通入纳微米气泡,每日开机5

12小时;S2,每日打捞撇净漂浮在水面上的污染物和油膜,持续6

8天;S3,待塘中污染物初步处理完成,即不再出现大面积油膜后,可开始每周投撒一次“纳微泡一号”微生物菌剂,用量为400

600克/亩。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用纳微米气液界面技术处理养殖尾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中纳微米气泡发生设备有四个,且四个纳微米气泡发生设备设置在鱼塘四个角落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用纳微米气液界面技术处理养殖尾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中的纳微米气泡发生设备开机月份为3

10月份,每日开机的时间根据所在月份确定。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用纳微米气液界面技术处理养殖尾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中每周投撒一次“纳微泡一号”微生物菌剂,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鲁海陈邦林蔡林卫王炎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金相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