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纳米气泡激活、扩培的微生物菌剂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28822738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1 23:16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微生物菌剂的制备方法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采用纳米气泡激活、扩培的微生物菌剂制备方法和应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EM原种扩培后菌落数有限,有效活菌率有限;且生物活性较自然界原有微生物体系并无明显优势,应用投放后容易异化、杂菌率高的问题,所述采用纳米气泡激活、扩培的微生物菌剂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无菌红糖水、蜂蜜和菌种菌液共同加入到一级发酵罐中,通过扩培工艺结合使用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进行发酵;将激活的菌种菌液、无菌水和无菌红糖水共同灌入二级发酵罐中,通过扩培工艺结合使用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进行发酵。本发明专利技术大大提高了EM原种复合菌落群的有效活菌率,纯度更高,杂菌率减少至0.1%以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采用纳米气泡激活、扩培的微生物菌剂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微生物菌剂的制备方法
,尤其涉及一种采用纳米气泡激活、扩培的微生物菌剂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EM是英文(EffectiveMicroorganisms)的缩写语,中文译为:“有效微生物群”。它是光合细菌、乳酸菌群、酵母菌群、放线菌群、丝状菌群等5科10属80余种微生物组成的,是由世界著名应用微生物学家日本琉球大学比嘉照夫教授等研究成功的。EM技术是目前世界上应用范围最大的一项生物工程技术,和一般生物制剂相比,它具有结构复杂、性能稳定、功能齐全的优势,表现出前所未有的高科技水平。据有关资料报道,EM广泛适用于种植业、养殖业、环保、人体保健等多种领域。由于EM功能广泛,因此,在市场上也就有很强的优势,现在市场上各种EM的技术产品也应运而生。但传统EM原种扩培后菌落数有限,有效活菌率有限;且生物活性较自然界原有微生物体系并无明显优势,应用投放后容易异化、杂菌率高。基于上述陈述,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采用纳米气泡激活、扩培的微生物菌剂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EM原种扩培后菌落数有限,有效活菌率有限;且生物活性较自然界原有微生物体系并无明显优势,应用投放后容易异化、杂菌率高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采用纳米气泡激活、扩培的微生物菌剂制备方法和应用。采用纳米气泡激活、扩培的微生物菌剂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菌种活化:S11、发酵罐及辅助用具处理工序;S12、将无菌红糖水、蜂蜜和菌种菌液共同加入到一级发酵罐中,搅拌均匀后,通过扩培工艺结合使用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进行密封发酵,共同激活菌种菌液;S2、微生物菌剂菌液制作:S21、将激活的菌种菌液与无菌水共同灌入二级发酵罐中,加入无菌红糖水后,搅拌均均,密闭发酵罐,通过扩培工艺结合使用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进行7-10天的厌氧发酵;S22、发酵完成后,将发酵成品灌装入成品桶,获得所需微生物菌剂菌液;S3、后处理工序:清洗发酵罐,并将清洗用水闭环收集。优选的,所述步骤S11中发酵罐及辅助用具处理工序具体操作如下:将所需的发酵罐及辅助用具进行清洗紫外线消毒后,发酵罐进水加热一天,加热温度保持在35℃。优选的,所述步骤S12和步骤S21中的无菌红糖水由以下方法制得:将红糖加入到100℃的开水中煮2-3min,溶化红糖后降温至35℃即得。优选的,所述步骤S12和步骤S21中的扩培过程温度保持在35℃。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采用纳米气泡激活、扩培的微生物菌剂的应用方法,其由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微生物菌剂和液体有机肥构成的“三联动”应用方法。优选的,所述液体有机肥为含腐殖酸水溶肥料。本专利技术提出的采用纳米气泡激活、扩培的微生物菌剂制备方法和应用,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提出的微生物菌剂是基于EM原种复合菌落群的基础上,将纳微米气液界面技术有机融入EM原种复合菌落群扩培的整个工艺过程中,即在激活菌种和扩培的工艺环节中,均使用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注入纳米气泡,大大提高了EM原种复合菌落群的有效活菌率,纯度更高,杂菌率减少至0.1%以下(国标规定小于10%即合格),无害化指标达到并远优于国家标准(GB20287-2006)。2、本专利技术运用纳微米气液界面技术扩培(驯化)生产出的微生物菌剂是液体状态,颜色呈深棕色,带有酸味和酒香甜味;本专利技术制备的微生物菌剂比目前市售EM菌的菌落数高6倍以上,且种养殖安全性得到充分验证,其适用于有机肥发酵生产、农业种养殖、土壤改良,种养殖尾水处理、水环境治理和污水处理等;在上述这些项目应用过程中结合纳微米气液界面技术,可以使得微生物菌剂使用效果达到最佳。3、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采用纳米气泡激活、扩培的微生物菌剂的应用方法,即由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微生物菌剂和液体有机肥(含腐殖酸水溶肥料)构成的“三联动”应用方法,应用于农业种养殖、土壤改良,种养殖尾水处理、水环境治理和污水处理领域已有多年实践,效果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4、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以物理方式发生微细气泡,在“三联动”应用方法实施过程中:物理作用:主要表现为由微米气泡产生的气浮作用,作用是液液分离和液固分离,解构水分子团内部长期滞留污染物、分离农残抗生素;化学作用:准纳米气泡在水中长达数天的存在,大大促进水下厌氧环境中三氮转化,改善水体氧化还原电位等一系列作用,提高液体有机肥(含腐殖酸水溶肥料)的有效利用率;生物作用:纳米气泡在水下可存在数周以上,极大提高并保持微生物菌剂活性,通过微生物间接的强化固氮作用、改善底质底泥、防止水体富营养化、修复种养殖水体的自净能力等,达到“在线原位、泥水共治”。附图说明图1本专利技术提出的采用纳米气泡激活、扩培的微生物菌剂制备方法的工艺流程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出的采用纳米气泡激活、扩培的微生物菌剂的有益菌群落的检测报告;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出的采用纳米气泡激活、扩培的微生物菌剂的安全性检测报告。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解说。实施例一本专利技术提出的采用纳米气泡激活、扩培的微生物菌剂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菌种活化:S11、发酵罐及辅助用具处理工序,具体操作为将所需的发酵罐及辅助用具进行清洗紫外线消毒后,发酵罐进水加热一天,加热温度保持在35℃;S12、将红糖加入到100℃的开水中煮2min,溶化红糖后降温至35℃制得无菌红糖水,将无菌红糖水、蜂蜜和菌种菌液共同加入到一级发酵罐中,搅拌均匀后,通过扩培工艺结合使用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进行密封发酵,扩培过程温度保持在35℃,共同激活菌种菌液;S2、微生物菌剂菌液制作:S21、将激活的菌种菌液与无菌水共同灌入二级发酵罐中,加入无菌红糖水后,搅拌均均,密闭发酵罐,通过扩培工艺结合使用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进行7天的厌氧发酵,扩培过程温度保持在35℃;S22、发酵完成后,将发酵成品灌装入成品桶,获得所需微生物菌剂菌液;S3、后处理工序:清洗发酵罐,并将清洗用水闭环收集。实施例二本专利技术提出的采用纳米气泡激活、扩培的微生物菌剂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菌种活化:S11、发酵罐及辅助用具处理工序,具体操作为将所需的发酵罐及辅助用具进行清洗紫外线消毒后,发酵罐进水加热一天,加热温度保持在35℃;S12、将红糖加入到100℃的开水中煮3min,溶化红糖后降温至35℃制得无菌红糖水,将无菌红糖水、蜂蜜和菌种菌液共同加入到一级发酵罐中,搅拌均匀后,通过扩培工艺结合使用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进行密封发酵,扩培过程温度保持在35℃,共同激活菌种菌液;S2、微生物菌剂菌液制作:S21、将激活的菌种菌液与无菌水共同灌入二级发酵罐中,加入无菌红糖水后,搅拌均均,密闭发酵罐,通过扩培工艺结合使用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采用纳米气泡激活、扩培的微生物菌剂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S1、菌种活化:/nS11、发酵罐及辅助用具处理工序;/nS12、将无菌红糖水、蜂蜜和菌种菌液共同加入到一级发酵罐中,搅拌均匀后,通过扩培工艺结合使用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进行密封发酵,共同激活菌种菌液;/nS2、微生物菌剂菌液制作:/nS21、将激活的菌种菌液与无菌水共同灌入二级发酵罐中,加入无菌红糖水后,搅拌均均,密闭发酵罐,通过扩培工艺结合使用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进行7-10天的厌氧发酵;/nS22、发酵完成后,将发酵成品灌装入成品桶,获得所需微生物菌剂菌液;/nS3、后处理工序:/n清洗发酵罐,并将清洗用水闭环收集。/n

【技术特征摘要】
1.采用纳米气泡激活、扩培的微生物菌剂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菌种活化:
S11、发酵罐及辅助用具处理工序;
S12、将无菌红糖水、蜂蜜和菌种菌液共同加入到一级发酵罐中,搅拌均匀后,通过扩培工艺结合使用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进行密封发酵,共同激活菌种菌液;
S2、微生物菌剂菌液制作:
S21、将激活的菌种菌液与无菌水共同灌入二级发酵罐中,加入无菌红糖水后,搅拌均均,密闭发酵罐,通过扩培工艺结合使用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进行7-10天的厌氧发酵;
S22、发酵完成后,将发酵成品灌装入成品桶,获得所需微生物菌剂菌液;
S3、后处理工序:
清洗发酵罐,并将清洗用水闭环收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用纳米气泡激活、扩培的微生物菌剂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1中发酵罐及辅助用具处理工序具体操作如下: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鲁海陈邦林王国平王国祥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金相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