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结原料的预处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782898 阅读:1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烧结原料的预处理方法,其以含有粗粒和微粉的2种以上铁矿石为原料,利用第1造粒装置使微粉附着在成为核粒子的粗粒上来制造S型造粒物,利用第2造粒装置只用微粉或以微粉作为主体进行造粒来制造P型造粒物,其中,调整向第1造粒装置供给的微粉的量以使在核粒子上的微粉附着平均厚度达到50~300μm,从而制造S型造粒物,并将未供给至第1造粒装置的剩余部分的微粉供给至第2造粒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
技术介绍
近年来,就烧结机而言,以往作为主流使用的赤铁矿等铁矿石的供给量减少,结晶水含有率较高(3质量%以上)的铁矿石的供给量增 加起来。该结晶水含有率较高的铁矿石由于与以往一直使用的铁矿石 相比微粉更多,所以在不进行预处理就将该铁矿石装入烧结机中的情 况下,会阻碍烧结机的透气性,不能生产率良好地制造品质良好的烧 结矿。为此,必须在装入烧结机之前对铁矿石进行造粒,但是,由于与 以往一直使用的铁矿石相比,存在与水的润湿性差、造粒性低的缺点, 所以需要对其进行造粒的技术。一般地,作为造粒技术,使微粉附着在成为核粒子的粗粒上的方 法(以下将利用该方法得到的造粒物称为"S型造粒物")是主流的,但 是,也提出了只用微粉或以微粉作为主体进行造粒的方法(以下将利 用该方法得到的造粒物称为"P型造粒物")。例如,在特开平4一80327号公报中公开了下述技术粉碎铁矿石 和石灰石,使其250^im以下的粉末达到80重量。/。以上,然后,在水的存 在下制造P型造粒物。另外,在特开昭53 — 123303号公报中公开了将粉 末矿石的造粒物经过两次造粒来制造造粒物的技术。但是,在上述以往的中,还存在应该解决 的以下所述的问题。在特开平4一80327号公报中公开的方法必须将起着粘结剂作用的 石灰石全部粉碎,这会导致因粉碎而引起的制造成本的增大,是不经 济的,且造粒物的生产率也非常差。另外,如果仅是使粉碎粒径在250pm以下的粉末为80重量%以上, 就不能将制造的P型造粒物的强度提高到目标强度,例如,在经过多 个传送带运送造粒物时,在其转换运送时,造粒物有可能粉化。特开昭53 — 123303号公报中公开的方法有可能可以提高造粒物的 强度。但是,例如在制造S型造粒物时,不能控制微粉的附着厚度。为此,如果附着厚度较厚的话,则在造粒物内部埋设焦炭以制造 具备目标品质的烧结矿变得困难,并导致烧结矿的成品率降低,损害 烧结矿的生产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烧结原料的预 处理方法,该方法可以适应于含有比以往更多量的微粉的铁矿石的原 料,而且,可以制造与以往相比造粒性和强度有所提高的造粒物,从 而可以制造具备良好品质的烧结矿。符合上述目的的本专利技术第1方面的的特征 在于,其以含有粗粒和微粉的2种以上铁矿石为原料,利用第l造粒 装置使微粉附着在成为核粒子的粗粒上来制造S型造粒物,利用第2 造粒装置只用微粉或以微粉作为主体进行造粒来制造P型造粒物,其 中,调整上述第1造粒装置中的微粉配合量以使上述核粒子上的微粉 附着平均厚度达到50 30(Vm,从而制造S型造粒物,并将未供给至 上述第1造粒装置的剩余部分的微粉用作上述第2造粒装置的原料。符合上述目的的本专利技术第2方面的的特征 在于,其以含有粗粒和微粉的2种以上铁矿石为原料,利用第1造粒 装置使微粉附着在成为核粒子的粗粒上来制造S型造粒物,利用第2 造粒装置只用微粉或以微粉作为主体进行造粒来制造烧结P型造粒物,其中,调整向上述第1造粒装置供给的粗粒的量以使上述核粒子上的微粉附着平均厚度达到50 300pm,从而制造S型造粒物。在此,在制造使微粉附着在成为核粒子的粗粒上的S型造粒物时, 如果核粒子(粗粒铁矿石或粗粒焦炭)上的微粉附着厚度增加的话, 则造粒物难以燃烧至内部,在烧结机中的烧结矿的生产率变差。另外,在制造只用微粉或以微粉作为主体进行造粒而得到的P型 造粒物时,由于将铁矿石制成P型造粒物,因此必须全部粉碎到最适 合的粒度,粉碎装置的负担变得很大,这是不现实的。所以,在第1方面的中,调整向第1造粒 装置供给的铁矿石的微粉配合量,以使得可以制造具有使烧结机中的 烧结矿的生产率良好的最适合的微粉附着平均厚度、即平均厚度50 300pm (优选的是上限为25(Him,更优选220^im)的S型造粒物,并 将剩余部分的微粉用作P型造粒物的原料。另外,微粉配合量的调整也包括不向第1造粒装置供给微粉的调 整方法。另外,在第2方面的中,向第1造粒装置 中供给成为铁矿石的核粒子的粗粒,以使得可以制造具有使烧结机中 的烧结矿的生产率良好的最适合的微粉附着平均厚度、即平均厚度 50 300pm (优选的是上限为250pm,更优选220pm)的S型造粒物。这时,通过相对地增加相对于微粉量的核粒子的数量,可以使微 粉附着平均厚度比现状更薄,而且,通过相对地减少相对于微粉量的 核粒子的数量,可以使微粉附着平均厚度比现状更厚。本专利技术第3方面的是根据第2方面的烧结 原料的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供给至上述第1造粒装置中的粗粒 含有除去了供给至上述第2造粒装置中的微粉以外的上述铁矿石中的 粗粒。在第3方面的中,在将含有粗粒和微粉的 2种以上铁矿石分给第1和第2造粒装置处理时,可以将不适合作为用第2造粒装置制造的P型造粒物的原料的铁矿石中的粗粒在不用实施 粉碎处理等的情况下用作用第1造粒装置制造的S型造粒物的核粒子。符合上述目的的本专利技术第4方面的的特征 在于,其以含有粗粒和微粉的2种以上铁矿石为原料,利用第1造粒 装置使微粉附着在成为核粒子的粗粒上来制造S型造粒物,利用第2 造粒装置只用微粉或以微粉作为主体进行造粒来制造P型造粒物,其 中,将供给至上述第2造粒装置的上述铁矿石用0.5 10mm、优选0.5 7mm(更优选0.5 2mm)的筛孔进行筛分,将筛下的铁矿石进行粉碎, 并进行整粒以使500pm以下(更优选100nm以下)的粉末达到40质 量%以上,且22jiim以下的粉末达到5质量°/。以上,将其作为上述P型 造粒物的原料,然后,将筛上的铁矿石与未供给至上述第2造粒装置 中的剩余的铁矿石一起供给至上述第1造粒装置中。在烧结机中的烧结矿的生产中,为了提高生产率,必须确保烧结 机的透气性。在此,在装入至烧结机的铁矿石中,例如混合存在lmm以下的微 粉时,就会妨碍烧结机的透气性。另外,在lmm以下的微粉中,对于 例如250^im以下的微粉,由于成为在S型造粒物的核粒子上的附着微粉, 所以可以避免妨碍烧结机的透气性。而且,在lmm以下的微粉中,对于超过25(Hmi但在lmm以下的 微粉,由于成为S型造粒物的不会变成核粒子和附着微粉的中间粒子, 所以依然会成为妨碍烧结机的透气性的原因,但是,以往的铁矿石不 会大量地含有这些中间粒子,难以使烧结机中的烧结矿的生产变差的 问题变得明显。但是,在近年来供给量增加的结晶水含有率较高(3质量°/。以上) 的铁矿石中,微粉很多,使烧结机中的烧结矿的生产率变差的问题变 得明显。因此,在第4方面的中,为了提高烧结矿的 生产率,并抑制或者减少中间粒子的增加,将筛孔设定在0.5 10mm(优选的是下限为0.8mm,更优选lmm)的范围。这样,使S型造粒物的微粉附着平均厚度最优化,提高烧结矿的成 品率,而且,粉碎中间粒子后用作P型造粒物的原料,提高了烧结机的 透气性。另外,该筛分没有必要对供给至烧结机的全部的铁矿石进行,用 于至少1种以上的铁矿石种类或矿石品牌即可。而且,筛分可以使用以往公知的筛选机等来进行。另外,筛下的粉碎只要是减小粒径的方法,任何方法都可以,例 如,优选使用以很小的间隙邻接配置成对的辊、并以辊的挤压压力进 行粉碎的辊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烧结原料的预处理方法,其特征是,其以含有粗粒和微粉的2种以上铁矿石为原料,利用第1造粒装置使微粉附着在成为核粒子的粗粒上来制造S型造粒物,利用第2造粒装置只用微粉或以微粉作为主体进行造粒来制造P型造粒物,其中,调整向所述第1造粒装置供给的微粉的量以使所述核粒子上的微粉附着平均厚度达到50~300μm,从而制造S型造粒物;并将未供给至所述第1造粒装置中的剩余部分的微粉供给至所述第2造粒装置中。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八代健一今井武具岛昭池田恒男
申请(专利权)人:新日本制铁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