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轨道巡检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828253 阅读: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03 13:34
一种轨道巡检机器人,包括中部壳体、前部收纳壳体、后部收纳壳体、天线、二级伸缩臂、滚轮架体、电机、升降装置和底部支撑座;所述中部壳体整体呈长方体,内部用于配置充电电池、车载服务器和通信路由器,所述前部收纳壳体和后部收纳壳体整体呈T形,分别配置于所述中部壳体的前后两侧,所述中部壳体的两侧的上部包括凸出的顶部收纳部;所述前部收纳壳体和后部收纳壳体均包括底部竖直条状收纳部和顶部横向条状收纳部,所述顶部横向条状收纳部与所述顶部收纳部连通,所述前部收纳壳体的底部竖直条状收纳部内配置有由于扫描前方的SLAM激光雷达,所述后部收纳壳体的底部竖直条状收纳部及中部壳体上横向均匀配置有四个微波雷达。

A kind of track inspection robot

A track inspection robot, including the central shell, the front part of the housing, the rear receiving housing, the antenna, the two stage telescopic arm, the roller frame, the motor, the lifting device, and the bottom support seat. The central shell is integrated with a rectangular body, which is used to configure the charging battery, the vehicle server and the communication router, and the front part. The housing and the rear housing shell are T shaped, respectively, arranged at the front and back sides of the central shell, and the upper part of the central shell is covered with a convex top receiving part; the front housing and the rear housing shell both include the bottom vertical bar and the top horizontal strip receiving part, and the top of the top is horizontal. The bottom vertical bar receiving part of the front part of the housing is configured with a SLAM laser radar in front of the scan, and four microwave radars are disposed laterally on the bottom vertical bar receiving part of the rear housing housing and the middle shel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轨道巡检机器人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轨道巡检机器人。
技术介绍
目前地铁的轨道日常运营巡检基本靠人工方式。主要巡检电力接触网、通信线路与信号设备、建筑结构、轨道伤变、机电设备等专业工三个一组沿着轨道通过手电、敲击锤、手持探测器等简单工具走查,或者借助大型轨道探伤检修车人工推着缓慢移动进行例行巡检。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现有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轨道巡检机器人。一种轨道巡检机器人,包括中部壳体、前部收纳壳体、后部收纳壳体、天线、二级伸缩臂、滚轮架体、电机、升降装置和底部支撑座;所述中部壳体整体呈长方体,内部用于配置充电电池、车载服务器和通信路由器,所述前部收纳壳体和后部收纳壳体整体呈T形,分别配置于所述中部壳体的前后两侧,所述中部壳体的两侧的上部包括凸出的顶部收纳部;所述前部收纳壳体和后部收纳壳体均包括底部竖直条状收纳部和顶部横向条状收纳部,所述顶部横向条状收纳部与所述顶部收纳部连通,所述前部收纳壳体的底部竖直条状收纳部内配置有由于扫描前方的SLAM激光雷达,所述后部收纳壳体的底部竖直条状收纳部及中部壳体上横向均匀配置有四个微波雷达;所述天线配置于所述中部壳体的顶部;所述二级伸缩臂配置于所述中部壳体的两侧,所述二级伸缩臂的末端与所述滚轮架体固定连接,所述电机配置于所述滚轮架体的内侧;在所述二级伸缩臂完全收缩时所述滚轮架体收纳于所述顶部收纳部的外侧底部,所述电机收纳于所述中部壳体的外部前方、底部竖直条状收纳部的两侧部位内;所述升降装置配置于所述中部壳体内部的两侧,所述底部支撑座配置于所述中部壳体外侧的底部,所述升降装置与所述底部支撑座固定连接。优选的是,前部和后部的所述顶部横向条状收纳部的中间均配置有高清摄像机,所述高清摄像机的两侧配置有LED照明灯。优选的是,所述滚轮架体包括内侧挡板、外侧挡板、中间固定部和销轴,所述中间固定部配置于所述内侧挡板和外侧挡板之间,所述中间固定部与所述二级伸缩臂的端部固定连接,所述销轴的两端分别配置于所述内侧挡板和外侧挡板上,所述电机配置于所述内侧挡板的外部,所述电机与所述销轴固定连接,滚轮与所述销轴固定连接。优选的是,所述内侧挡板的底部突出于所述滚轮的底部;所述内侧挡板突出于所述滚轮的底部包括横向配置的轴承轮;所述销轴的两端配置有轴承,所述轴承的外圈固定于所述内侧挡板和外侧挡板上;所述销轴用于配置所述电机的一侧包括异形槽,所述电机的转子通过所述异形槽固定于所述销轴上。优选的是,所述升降装置包括螺旋伸缩杆和控制电机,所述螺旋伸缩杆的外套通过固定座固定于所述中部壳体的内壁上,所述控制电机配置于所述螺旋伸缩杆的顶部侧面与所述螺旋伸缩杆平行的位置上,所述控制电机通过齿轮传送箱控制所述螺旋伸缩杆,所述螺旋伸缩杆的底部穿出所述中部壳体并与所述底部支撑座固定连接,同侧的螺旋伸缩杆的顶部通过固定片固定。优选的是,所述充电电池和车载服务器分别配置于所述中部壳体的底部的两侧、所述控制电机的下方;所述通信路由器配置于所述充电电池和车载服务器的顶部的中间位置上。优选的是,所述中部壳体的顶板的外侧顶部包括多功能支柱,所述多功能支柱的顶部配置多功能外挂顶板,所述天线配置于所述多功能外挂顶板的两侧。优选的是,还包括LED灯控制电路、PWM调速电路、摄像机控制电路、微波雷达传感电路、通信接口控制电路和电机驱动控制电路;所述LED灯控制电路、PWM调速电路、摄像机控制电路、微波雷达传感电路、通信接口控制电路和电机驱动控制电路配置于所述顶部收纳部内。优选的是,所述中部壳体的顶部盖为可拆卸盖板。优选的是,所述天线包括WIFI天线、4G天线和GPS天线。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轨道巡检机器人在二级伸缩臂完全收缩时整体呈一个长方体,方便装箱携带,同时可自动站立伸出伸缩臂并在轨道上行走进行检测,内部整体的各个单元配置合理,同时顶部可加装配置其他功能性部件,用途更全面方便功能拓展,同时本专利技术的轨道巡检机器人可收缩,小巧轻便,便携性强,通过24寸拉杆箱能够托运,仅一个人即可操作;电力驱动,航速可调,最高航速8km/h,一次最大航程20km;一键开机,自动驾驶,自动避障,自动报警,支持联网集群控制,傻瓜式使用模式。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轨道巡检机器人的前侧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轨道巡检机器人的前侧结构正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轨道巡检机器人的后侧结构正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轨道巡检机器人的内部结构第一视角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轨道巡检机器人的内部结构第二视角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轨道巡检机器人的内部结构第三视角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轨道巡检机器人的滚轮架体第一视角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轨道巡检机器人的滚轮架体第二视角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和图8所示,一种轨道巡检机器人,包括中部壳体1、前部收纳壳体2、后部收纳壳体3、天线4、二级伸缩臂5、滚轮架体6、电机7、升降装置8和底部支撑座9;所述中部壳体1整体呈长方体,内部用于配置充电电池10、车载服务器11和通信路由器12,所述前部收纳壳体2和后部收纳壳体3整体呈T形,分别配置于所述中部壳体1的前后两侧,所述中部壳体1的两侧的上部包括凸出的顶部收纳部13;所述前部收纳壳体2和后部收纳壳体均3包括底部竖直条状收纳部和顶部横向条状收纳部,所述顶部横向条状收纳部与所述顶部收纳部13连通,所述前部收纳壳体2的底部竖直条状收纳部内配置有由于扫描前方的SLAM激光雷达14,所述后部收纳壳体3的底部竖直条状收纳部及中部壳体上横向均匀配置有四个微波雷达15;所述天线4配置于所述中部壳体的顶部;SLAM激光雷达14用于时刻扫描前方的状态并将地图信息传送给车载服务器11,中部的两个微波雷达15用于探测轨道内侧的障碍物,外侧的两个微波雷达15用于探测轨道上方的障碍物,如此实现精确的避障及扫描功能。所述二级伸缩臂5配置于所述中部壳体的两侧,共配置有四个,所述二级伸缩臂5的末端16与所述滚轮架体6固定连接,所述电机7配置于所述滚轮架体6的内侧;在所述二级伸缩臂完全收缩时所述滚轮架体6收纳于所述顶部收纳部13的底部,所述电机7收纳于所述中部壳体的前方、底部竖直条状收纳部的两侧部位内,如此实现整个装置呈一个立方体状,方便放置于拉杆箱中。所述滚轮架体6包括内侧挡板17、外侧挡板18、中间固定部19、竖直连接部20和销轴21,所述中间固定部19配置于所述内侧挡板17和外侧挡板18之间,所述中间固定部19通过竖直连接部20与所述二级伸缩臂5的端部固定连接,具体地,其配置于所述二级伸缩臂5的端部的底部,如此方便将滚轮架体6整体收纳隐藏于顶部收纳部13的底部;所述销轴21的两端分别配置于所述内侧挡板17和外侧挡板18上,具体地,所述销轴21的两端配置有轴承22,所述轴承22的外圈固定于所述内侧挡板17和外侧挡板18上;所述电机7配置于所述内侧挡板17的外部,所述电机7与所述销轴21固定连接,具体地,所述销轴21用于配置所述电机7的一侧包括异形槽23,所述电机7的转子通过所述异形槽23固定于所述销轴21上;滚轮24与所述销轴21固定连接;所述内侧挡板17的底部突出于所述滚轮24的底部;所述内侧挡板17突出于所述滚轮24的底部包括横向配置的轴承轮25;这样使得滚轮架体6能够平稳地运行在轨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轨道巡检机器人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轨道巡检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中部壳体、前部收纳壳体、后部收纳壳体、天线、二级伸缩臂、滚轮架体、电机、升降装置和底部支撑座;所述中部壳体整体呈长方体,内部用于配置充电电池、车载服务器和通信路由器,所述前部收纳壳体和后部收纳壳体整体呈T形,分别配置于所述中部壳体的前后两侧,所述中部壳体的两侧的上部包括凸出的顶部收纳部;所述前部收纳壳体和后部收纳壳体均包括底部竖直条状收纳部和顶部横向条状收纳部,所述顶部横向条状收纳部与所述顶部收纳部连通,所述前部收纳壳体的底部竖直条状收纳部内配置有由于扫描前方的SLAM激光雷达,所述后部收纳壳体的底部竖直条状收纳部及中部壳体上横向均匀配置有四个微波雷达;所述天线配置于所述中部壳体的顶部;所述二级伸缩臂配置于所述中部壳体的两侧,所述二级伸缩臂的末端与所述滚轮架体固定连接,所述电机配置于所述滚轮架体的内侧;在所述二级伸缩臂完全收缩时所述滚轮架体收纳于所述顶部收纳部的外侧底部,所述电机收纳于所述中部壳体的外部前方、底部竖直条状收纳部的两侧部位内;所述升降装置配置于所述中部壳体内部的两侧,所述底部支撑座配置于所述中部壳体外侧的底部,所述升降装置与所述底部支撑座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轨道巡检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中部壳体、前部收纳壳体、后部收纳壳体、天线、二级伸缩臂、滚轮架体、电机、升降装置和底部支撑座;所述中部壳体整体呈长方体,内部用于配置充电电池、车载服务器和通信路由器,所述前部收纳壳体和后部收纳壳体整体呈T形,分别配置于所述中部壳体的前后两侧,所述中部壳体的两侧的上部包括凸出的顶部收纳部;所述前部收纳壳体和后部收纳壳体均包括底部竖直条状收纳部和顶部横向条状收纳部,所述顶部横向条状收纳部与所述顶部收纳部连通,所述前部收纳壳体的底部竖直条状收纳部内配置有由于扫描前方的SLAM激光雷达,所述后部收纳壳体的底部竖直条状收纳部及中部壳体上横向均匀配置有四个微波雷达;所述天线配置于所述中部壳体的顶部;所述二级伸缩臂配置于所述中部壳体的两侧,所述二级伸缩臂的末端与所述滚轮架体固定连接,所述电机配置于所述滚轮架体的内侧;在所述二级伸缩臂完全收缩时所述滚轮架体收纳于所述顶部收纳部的外侧底部,所述电机收纳于所述中部壳体的外部前方、底部竖直条状收纳部的两侧部位内;所述升降装置配置于所述中部壳体内部的两侧,所述底部支撑座配置于所述中部壳体外侧的底部,所述升降装置与所述底部支撑座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巡检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前部和后部的所述顶部横向条状收纳部的中间均配置有高清摄像机,所述高清摄像机的两侧配置有LED照明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巡检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滚轮架体包括内侧挡板、外侧挡板、中间固定部和销轴,所述中间固定部配置于所述内侧挡板和外侧挡板之间,所述中间固定部与所述二级伸缩臂的端部固定连接,所述销轴的两端分别配置于所述内侧挡板和外侧挡板上,所述电机配置于所述内侧挡板的外部,所述电机与所述销轴固定连接,滚轮与所述销轴固定连接。4.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时培好周月娥王冶张海顺朱宁彭福胜苗静魏子恒顾爱国宋海涛殷涛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擎华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