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锂离子电池用基膜层结构及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7782442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22 12:3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锂离子电池用基膜层结构及制备方法,所述基膜层结构包括基膜A膜和基膜B膜;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制备基膜A膜、制备基膜B膜和制备基膜层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提高了活性碳和导电碳在电极中的微观和客观的分布均匀性和一致性,提高了电极薄膜的强度和降低了电极的内阻,结构科学合理,通过抗静电颗粒,能去除锂离子电池中的静电,防止干扰,通过凝胶聚合物电解质,提高锂离子的导电性,通过PP膜层和PE膜层能够抵抗高温,避免由于内部温度过高造成电池内部基膜层的溶胀和电解液的泄露,通过树脂膜,能够达到粘合的作用,可以让绝缘条和凝胶聚合物电解质粘合在一起,以及制备方法科学合理,简单高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锂离子电池用基膜层结构及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涂料
,具体为一种锂离子电池用基膜层结构及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锂离子电池:是一种二次电池(充电电池),它主要依靠锂离子在正极和负极之间移动来工作。在充放电过程中,Li+在两个电极之间往返嵌入和脱嵌:充电时,Li+从正极脱嵌,经过电解质嵌入负极,负极处于富锂状态;放电时则相反。电池一般采用含有锂元素的材料作为电极,是现代高性能电池的代表。锂系电池分为锂电池和锂离子电池。手机和笔记本电脑使用的都是锂离子电池,通常人们俗称其为锂电池,而真正的锂电池由于危险性大,很少应用于日常电子产品。随着现在电子行业的飞速发展,使人们对电池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但是目前现有的锂离子电池,内部缺少耐高温的内置PP膜层和内置PE膜层,导致经常由于电池内部温度过高造成电池的溶胀和损坏,而且市场上现有的锂电池内部一般都是采用铜箔来充当电机,由于铜箔成本较高,增大了制作成本并限制了锂电池的推广,缺少阻燃构件,导致经常由于高温使锂离子电池成为火灾的媒介。所以,如何设计一种锂离子电池用基膜层结构及制备方法,成为我们当前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锂离子电池用基膜层结构及制备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锂离子电池用基膜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膜层结构包括基膜A膜和基膜B膜,所述基膜A膜由降冰片烯共聚物、PC、EVA以及填料或降冰片烯共聚物、POE、EVA以及填料或降冰片烯共聚物、PP、EVA以及填料或降冰片烯共聚物和PET的共熔物以及填料所构成的单层结构,所述基膜B膜包括基层、减震隔膜泡、织造膜、微孔膜、抗静电颗粒、碾压膜、树脂膜、非织造膜、铝壳膜层、PP膜层和PE膜层,所述基层的上部设置有减震隔膜泡,所述减震隔膜泡底端设置有织造膜所述织造膜底端安装有微孔膜,所述微孔膜内部嵌入有抗静电颗粒,所述微孔膜底端安装有碾压膜,且碾压膜底端安装有树脂膜,所述树脂膜底端安装有非织造膜,所述非织造膜...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锂离子电池用基膜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膜层结构包括基膜A膜和基膜B膜,所述基膜A膜由降冰片烯共聚物、PC、EVA以及填料或降冰片烯共聚物、POE、EVA以及填料或降冰片烯共聚物、PP、EVA以及填料或降冰片烯共聚物和PET的共熔物以及填料所构成的单层结构,所述基膜B膜包括基层、减震隔膜泡、织造膜、微孔膜、抗静电颗粒、碾压膜、树脂膜、非织造膜、铝壳膜层、PP膜层和PE膜层,所述基层的上部设置有减震隔膜泡,所述减震隔膜泡底端设置有织造膜所述织造膜底端安装有微孔膜,所述微孔膜内部嵌入有抗静电颗粒,所述微孔膜底端安装有碾压膜,且碾压膜底端安装有树脂膜,所述树脂膜底端安装有非织造膜,所述非织造膜的底端设置有铝壳膜层,所述铝壳膜层的底端设置有PP膜层,所述PP膜层的底端设置有PE膜层。2.一种锂离子电池用基膜层结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制备基膜A膜:基膜A膜步骤是先将上述降冰片烯共聚物、PC、EVA以及填料或降冰片烯共聚物、POE、EVA以及填料或降冰片烯共聚物、PP、EVA以及填料或降冰片烯共聚物和PET的共熔物以及填料在高速混合机中干混均匀,制得涂料,然后将涂料均匀涂布在经过表面处理后的用于锂离子电池中的集电极上,即得基膜A膜;2)制备基膜B膜:先制备基层,将活性碳、石墨和粘合剂粉末在高速混合机中干混均匀,混合时间为5-50min,然后将三辊塑炼机加热到100-350℃,将物料慢慢加入三辊塑炼机上进行塑炼大约10-120min,然后制备成复合B膜,厚度为50-500μm,长度为10-2000;所述活性碳、石墨和粘合剂的重量百分比为:活性碳40-99,石墨2-50,粘合剂2-25,总重量为100;所述活性碳为表面积大于500m2/g的活性碳,一种或二种按任意比例混合,所述石墨为KS6或AB-065M,一种或二种按任意比例混合,所述粘合剂是可挤出加工成膜的热塑性塑料,优选乙烯-四氟乙烯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文谨郑守扬肖陈英刘峥
申请(专利权)人:旭成福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