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窗帘气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762429 阅读:10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21 17:5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车辆窗帘气囊装置,其包括后座腔,该后座腔构造成膨胀展开于后座乘员的头部与车厢侧部之间,该后座腔包括约束面,在完全膨胀展开状态下,该约束面在车辆宽度方向上与头部相对并且在朝向车辆前侧的进程中朝向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外侧倾斜或弯曲。

Vehicle curtain air bag device

The present invention provides a vehicle curtain air bag device, which includes a rear seat cavity, which is constructed to expand between the head of the rear seat occupant and the side of the carriage. The rear seat cavity includes a constraint surface, which is relative to the head in the vehicle width direction and toward the front side of the vehicle in the full expansion expansion. The process tilts or bends outward toward the width direction of the vehic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窗帘气囊装置
本公开涉及一种车辆窗帘气囊装置。
技术介绍
在国际公布(WO)No.2010/089847中描述的乘员头部保护气囊装置构造成使得窗帘气囊的后座膨胀部(后座腔)膨胀展开于后座乘员的头部与车体侧部之间。通过如上构造的窗帘气囊装置,在车辆的侧面碰撞中,后座乘员的头部在惯性下朝向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外侧移动、插入窗帘气囊的后座腔中,并且对此做出反应,后座乘员的头部向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中央侧回弹。比如上文所述的后座腔那样的后座腔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膨胀宽度通常被设定成正对后座乘员的头部的重心的侧部最大或相对于重心靠车辆前侧部比正对其侧部更大。因此,取决于后座乘员的头部撞击后座腔的位置,从后座腔回弹的头部的回弹方向可能相对于车辆宽度方向沿朝向车辆后侧的方向倾斜。因此,回弹的头部容易与后座的座椅靠背接触。与座椅靠背的摩擦力使得头部在进行这种接触时绕颈部的轴线旋转,从而导致旋转头部损伤(脑旋转损伤标准,被称为BrIC)。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情况,本公开提供了一种能够防止或有效地抑制侧面碰撞时对后座乘员的旋转头部损伤的车辆窗帘气囊装置。根据本公开的第一方面的车辆窗帘气囊装置包括后座腔,后座腔,所述后座腔构造成膨胀展开于后座乘员的头部与车厢侧部之间,所述后座腔包括约束面,在完全膨胀展开状态下,所述约束面在车辆宽度方向上与所述头部相对并且在朝向车辆前侧的进程中朝向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外侧倾斜或弯曲。在本公开的第一方面中,在例如检测到或预测到车辆的侧面碰撞的情况下,后座腔膨胀展开于后座乘员的头部(在下文中有时简称为“头部”)与车厢侧部之间。在完全膨胀展开状态下,后座腔的在车辆宽度方向上与头部相对的约束面在朝向车辆前侧的进程中朝向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外侧倾斜或弯曲。因此,已经插入到约束面中的回弹的头部的回弹方向更容易相对于车辆宽度方向朝向车辆前侧倾斜。因此,回弹的头部不太可能与后座的座椅靠背或头枕接触(特别是不太可能接触头枕)。此外,即使头部与后座的座椅靠背接触,接触的时刻也会延迟,并且头部的速度会降低,从而减小了在接触时作用在头部上的旋转力。因此,本公开使得能够防止或有效地抑制后座乘员在侧面碰撞中的旋转头部损伤。根据本公开的第二方面的车辆窗帘气囊装置是第一方面的车辆窗帘气囊装置,其中,所述后座腔形成为下述形状:在所述完全膨胀展开状态下,在相对于所述头部的重心靠车辆后侧的位置处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膨胀宽度大于在相对于所述重心靠车辆前侧的位置处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膨胀宽度。在本公开的第二方面中,后座腔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膨胀宽度(以下简称为“膨胀宽度”)在相对于后座乘员的头部的重心靠车辆后侧处较大。这使得在使后座腔的约束面在朝向车辆前侧的进程中朝向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外侧倾斜或弯曲的同时能够充分地确保后座腔的撞击吸收行程,从而能够实现对头部的有效保护。根据本公开的第三方面的车辆窗帘气囊装置是第二方面的车辆窗帘气囊装置,其中,所述后座腔通过将在所述完全膨胀展开状态下沿所述车辆宽度方向并排布置的一对侧面布与设置在所述一对侧面布的后边缘部之间的后面布的各自的外周边缘部分结合在一起而形成。在本公开的第三方面中,后座腔的后端部的膨胀宽度通过后面布而扩大,使得更容易使后座腔的膨胀宽度在相对于后座乘员的头部的重心靠车辆后侧处更大。根据本公开的第四方面的车辆窗帘气囊装置是第二方面的车辆窗帘气囊装置,其中,所述后座腔包括在所述完全膨胀展开状态下沿所述车辆宽度方向并排布置的一对侧面部分;并且在所述后座腔内设置有将所述一对侧面部分连结在一起的内部系带。所述内部系带形成为下述形状:在所述完全膨胀展开状态下,所述内部系带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尺寸在朝向车辆后侧的进程中增大。在本公开的第四方面中,后座腔的膨胀宽度由设置在后座腔内的内部系带限制,使得能够使用简单的构造容易地将后座腔的膨胀宽度设定成期望的宽度。根据本公开的第五方面的车辆窗帘气囊装置是第二方面至第四方面中的任一方面的车辆窗帘气囊装置,其中,所述后座腔的后端部沿所述车辆宽度方向膨胀展开于后座的头枕与车体侧部之间。在本公开的第五方面中,由于如上构造,与后座腔的后端部在后座的头枕的车辆前侧处膨胀展开的构造相比,更容易将后座腔的最大膨胀宽度的位置设定为相比于后座乘员的头部的重心更靠车辆后侧。此外,当由于侧面碰撞的冲击而在惯性下朝向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外侧移动的头部插入后座腔并且头部和后座腔对此做出反应向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中央侧回弹时,后座腔的后端部撞击后座的头枕。因此,限制了后座腔朝向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中央侧的回弹,从而使得能够防止或抑制由于被后座腔朝向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中央侧推动而导致的头部的加速。根据本公开的第六方面的车辆窗帘气囊装置是第一方面的车辆窗帘气囊装置,其还包括外部系带,在所述完全膨胀展开状态下,所述外部系带叠置在所述后座腔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内侧上并且跨接在所述后座腔的前后两端部之间。所述外部系带设定成:在所述后座腔的非膨胀状态下,在所述外部系带叠置在所述后座腔上的定位下,所述外部系带的前后方向上的尺寸短于所述后座腔的前后方向上的尺寸。在本公开的第六方面中,当后座腔的膨胀展开完成时,在后座腔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内侧跨接在后座腔的前端部与后端部之间的外部系带被拉伸。因此,后座腔的后端部通过来自外部系带的张力而被朝向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中央侧拉动,并且后座腔绕其前端部朝向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中央侧倾斜。这使得后座腔的约束面能够在朝向车辆前侧的进程中朝向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外侧倾斜或弯曲,而无需像根据第二方面的本专利技术那样设定后座腔的膨胀宽度。如上所述,根据本公开的车辆窗帘气囊装置使得能够防止或有效地抑制后座乘员在侧面碰撞中的旋转头部损伤。附图说明将基于以下附图对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在附图中:图1是示出了应用了根据本公开的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车辆窗帘气囊装置的汽车的车厢后部的立体图,该立体图示出了窗帘气囊的完全膨胀展开状态;图2是从车辆右侧观察的图1所示的结构的一部分的侧视图;图3是示出了对沿着图2中的线F3-F3截取的截面进行放大的放大截面图;图4是用于说明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与比较示例中后座乘员的头部的回弹方向之间的区别的水平截面图;图5是示出了比较示例的与图1相对应的立体图;图6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在窗帘气囊完全膨胀展开的状态下的车辆窗帘气囊装置的、与图2的一部分相对应的侧视图;图7是示出了对沿着图6中的线F7-F7截取的截面进行放大的放大截面图;图8是示出了构造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窗帘气囊的展开的侧面布和后面布对的平面图;图9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第三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在窗帘气囊完全膨胀展开的状态下的车辆窗帘气囊装置的、与图2的一部分相对应的侧视图;图10是示出了对沿着图9中的线F10-F10截取的截面进行放大的放大截面图;图11是根据第三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系带的立体图;图12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第四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在窗帘气囊完全膨胀展开的状态下的车辆窗帘气囊装置的、与图2的一部分相对应的侧视图;图13是示出了对沿着图12中的线F13-F13截取的截面进行放大的放大截面图;图14是示出了处于非膨胀状态的图13所示的窗帘气囊的截面图;图15是示出了根据第四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窗帘气囊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车辆窗帘气囊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辆窗帘气囊装置,包括:后座腔,所述后座腔构造成膨胀展开于后座乘员的头部与车厢侧部之间,所述后座腔包括约束面,在完全膨胀展开状态下,所述约束面在车辆宽度方向上与所述头部相对并且在朝向车辆前侧的进程中朝向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外侧倾斜或弯曲。

【技术特征摘要】
2016.10.07 JP 2016-1993201.一种车辆窗帘气囊装置,包括:后座腔,所述后座腔构造成膨胀展开于后座乘员的头部与车厢侧部之间,所述后座腔包括约束面,在完全膨胀展开状态下,所述约束面在车辆宽度方向上与所述头部相对并且在朝向车辆前侧的进程中朝向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外侧倾斜或弯曲。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窗帘气囊装置,其中,所述后座腔形成为下述形状:在所述完全膨胀展开状态下,在相对于所述头部的重心靠车辆后侧的位置处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膨胀宽度大于在相对于所述重心靠车辆前侧的位置处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膨胀宽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窗帘气囊装置,其中,所述后座腔通过将在所述完全膨胀展开状态下沿所述车辆宽度方向并排布置的一对侧面布与设置在所述一对侧面布的后边缘部之间的后面布的各自的外周边缘部分结合在一起而形成。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窗帘气囊装置,其中,所述后座腔包括在所述完全膨胀展开状态下沿所述车辆宽度方向并排布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日小田诚治小原孝司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