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转移预制桩的轨道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760891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21 16: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转移预制桩的轨道车,包括驱动机构以及与所述驱动机构传动连接的车体,所述车体包括:用于承载预制桩的底板,所述底板上固定有四个与轨道配合设置的车轮,所述底板包括复数个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所述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垂直交错连接形成网状结构,所述第一部件包括承载部和阻挡部,所述阻挡部固定连接于所述承载部两端,所述承载部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弧面和第一平面,所述第一弧面和第一平面固定连接,所述承载部和阻挡部之间还设置有第二平面,所述第二平面分别与所述承载部和所述阻挡部固定连接,所述阻挡部包括与所述第二平面连接的第二弧面。

Track car used for transferring prefabricated piles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track car for transferring prefabricated piles, including a driving mechanism and a car body connected with the driving mechanism. The body comprises a floor for carrying a prefabricated pile, the floor is fixed with four wheels fitted with the track, and the floor comprises a plurality of first parts and a third part. Two parts, the first part and the second part are vertically interlaced to form a network structure, the first part, which comprises a bearing part and a blocking part, which is fixed to the two ends of the bearing section, and the bearing part comprises a first arc surface and a first plane, and the first arc surface and the first plane are fixed in fixed connection. A second plane is also arranged between the bearing section and the blocking part, and the second plane is fixed to the bearing section and the blocking part respectively, and the barrier section includes a second arc surface connected with the second pla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转移预制桩的轨道车
本技术涉及一种轨道车,特别涉及一种用于转移预制桩的轨道车,属于机械

技术介绍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广泛应用于现代建筑的基础工程上。尤其对于修建在不稳定层或软土层上的建筑物和基础设置项目,预应力混凝土管桩通过将建筑物的复合传递至地下的稳定岩层上,从而支撑建筑物,确保其安全。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在预制完成后,通常使用轨道车将其从制作区转移至仓储区,现有的轨道车一般是平板车,圆柱形的管桩置于轨道小车上时容易发生滚动,为了防止其滚动一般需要使用钢绳等捆绑加固,使用很不方便,也不能保证平板车上的管桩的牢固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转移预制桩的轨道车,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为实现前述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转移预制桩的轨道车,包括驱动机构以及与所述驱动机构传动连接的车体,所述车体包括:用于承载预制桩的底板,所述底板上固定有四个与轨道配合设置的车轮,所述底板包括复数个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所述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垂直交错连接形成网状结构,所述第一部件包括承载部和阻挡部,所述阻挡部固定连接于所述承载部两端,所述承载部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弧面和第一平面,所述第一弧面和第一平面固定连接,所述承载部和阻挡部之间还设置有第二平面,所述第二平面分别与所述承载部和所述阻挡部固定连接,所述阻挡部包括与所述第二平面连接的第二弧面;固定件,所述固定件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部件上,所述固定件能够与紧固装置配合,将预制桩固定在所述底板上。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弧面分布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二部件之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弧面的曲率半径为350-500mm。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弧面的曲率半径为200-300mm。进一步的,所述固定件包括固定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包括:本技术提供的用于转移预制桩的轨道车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并且通过在底板上设置弧形凹槽,防止预制管桩滚动,而且可以在保证预制桩稳固的情况下,提高了转移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典型实施案例中用于转移预制桩的轨道车底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典型实施案例中用于转移预制桩的轨道车底板的主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底板,11-第一部件,12-第二部件,111-第一弧面,112-第一平面,113-第二弧面,114-第二平面,2-车轮,3-固定环。具体实施方式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案专利技术人经长期研究和大量实践,得以提出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将对该技术方案、其实施过程及原理等作进一步的解释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转移预制桩的轨道车,包括驱动机构以及与所述驱动机构传动连接的车体,所述车体包括:用于承载预制桩的底板,所述底板上固定有四个与轨道配合设置的车轮,所述底板包括复数个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所述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垂直交错连接形成网状结构,所述第一部件包括承载部和阻挡部,所述阻挡部固定连接于所述承载部两端,所述承载部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弧面和第一平面,所述第一弧面和第一平面固定连接,所述承载部和阻挡部之间还设置有第二平面,所述第二平面分别与所述承载部和所述阻挡部固定连接,所述阻挡部包括与所述第二平面连接的第二弧面;固定件,所述固定件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部件上,所述固定件能够与紧固装置配合,将预制桩固定在所述底板上。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弧面分布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二部件之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弧面的曲率半径为350-500mm。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弧面的曲率半径为200-300mm。进一步的,所述固定件包括固定环。如下将结合附图对该技术方案、其实施过程及原理等作进一步的解释说明。请参阅图1和图2,一种用于转移预制桩的轨道车,包括驱动机构以及与所述驱动机构传动连接的车体,所述车体包括:用于承载预制桩的底板1,底板1上固定有四个与轨道配合设置的车轮2,底板包括复数个第一部件11和第二部件12,第一部件11和第二部件12垂直交错连接形成网状结构,第一部件11包括承载部和阻挡部,阻挡部固定连接于承载部两端,承载部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弧面111和第一平面112,第一弧面111和第一平面112固定连接,承载部和阻挡部之间还设置有第二平面114,第二平面114分别与承载部和所述阻挡部固定连接,阻挡部包括与第二平面114连接的第二弧面113,其中第一弧面111的曲率半径为500mm,第二弧面113的曲率半径为200mm,第二部件12上还设置有固定环3,固定环3能够与紧固装置配合,将预制桩固定在所述底板上,例如用于紧固的绳子可以通过挂钩连接与固定环上,也可以直接穿过固定环。本技术提供的用于转移预制桩的轨道车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并且通过在底板上设置弧形凹槽,防止预制管桩滚动,而且可以在保证预制桩稳固的情况下,提高了转移效率。应当理解,上述实施例仅为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技术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技术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用于转移预制桩的轨道车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转移预制桩的轨道车,包括驱动机构以及与所述驱动机构传动连接的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包括:用于承载预制桩的底板,所述底板上固定有四个与轨道配合设置的车轮,所述底板包括复数个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所述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垂直交错连接形成网状结构,所述第一部件包括承载部和阻挡部,所述阻挡部固定连接于所述承载部两端,所述承载部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弧面和第一平面,所述第一弧面和第一平面固定连接,所述承载部和阻挡部之间还设置有第二平面,所述第二平面分别与所述承载部和所述阻挡部固定连接,所述阻挡部包括与所述第二平面连接的第二弧面;固定件,所述固定件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部件上,所述固定件能够与紧固装置配合,将预制桩固定在所述底板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转移预制桩的轨道车,包括驱动机构以及与所述驱动机构传动连接的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包括:用于承载预制桩的底板,所述底板上固定有四个与轨道配合设置的车轮,所述底板包括复数个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所述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垂直交错连接形成网状结构,所述第一部件包括承载部和阻挡部,所述阻挡部固定连接于所述承载部两端,所述承载部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弧面和第一平面,所述第一弧面和第一平面固定连接,所述承载部和阻挡部之间还设置有第二平面,所述第二平面分别与所述承载部和所述阻挡部固定连接,所述阻挡部包括与所述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云法蔡梦帆石辉陈天明宋华
申请(专利权)人:张家港市华诚混凝土构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