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侯德成专利>正文

转炉炼钢冷却、助熔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75054 阅读:2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转炉炼钢冷却、助熔剂,其结构是由原料包括铁鳞、炼钢污泥、粘结剂,原料各成份的重量配比为铁鳞70-90%、炼钢污泥5-25%、泡化碱(硅酸钠)1-5%。制作方法是按比例将铁鳞、炼钢污泥、泡花碱(硅酸钠)混合配料,经磨机粉碎至细度<32目,再经压球成型即成品。该转炉炼钢冷却、助熔剂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工艺设计合理、原料易得、废物综合利用、化学物理性能优良等特点,因而,具有很好的推广使用价值。(*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钢铁冶炼助剂,具体地说是一种转炉炼钢冷却、助熔剂。在转炉炼钢过程中为了造好渣,早化渣及控制适宜温度,需要加冷却、助熔剂。目前,有些炼钢企业是以轧钢铁鳞及块状铁矿(自然铁矿石或人造块矿)做为冷却、助熔剂。有炼钢企业是以废钢、石灰、萤石做冷却、助熔剂。上述冷却助熔剂在转炉炼钢中所存在的不足是1、以散状铁鳞为冷却、助熔剂,质量较轻的散状铁鳞很容易被引风机带走,不但增加了材料的消耗也增加了除尘设备的负荷,最终造成除尘污泥增加。2、以块状铁矿石为冷却助熔剂,由于块状铁矿石含铁量低,含氧化铁量低,且多为酸性矿,不但金属收得率低,还会使渣量增加,炉衬寿命降低,也起不到较好的助熔剂作用。3、以废钢、石灰和萤石为冷却、助熔剂,使转炉炼钢不易精确命中终点温度。再者入炉铁水、废钢一般缺少精确计量,铁水、废钢配比不能科学控制,铁水中含硅量波动较大,吹炼过程缺少必要的、灵活的降温、调温条件,造成出钢后钢水温度波动大。经100炉钢包温度统计,平均温差20度、最高1718度、最低1611度、最大偏差107度,给工序间的衔接配合带来困难,钢温过高、过低将严重影响连铸钢产品的各种经济指标。同时,铁水中高低,/<0.3,中期炉渣返干严重,萤石耗量大、给操作、炉龄造成不利影响。目前,还未有较理想的用于转炉炼钢的冷却助熔剂来代替现有的以矿石和废钢作原料的冷却助熔剂用于转炉炼钢。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成本低、效果好、可完全克服现有技术冷却、助熔剂存在的不足的转炉炼钢冷却、助熔剂。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按以下方式实现的,是以轧钢工序的废弃物铁鳞(铁鳞是轧钢表面掉下的氧化皮)为原料,将铁鳞磨至适宜细度配入改性剂及粘结剂冷压而成球团块状即为本专利技术的冷却助熔剂,又名叫冷粘铁鳞球团矿。轧钢铁鳞量一般为轧钢产量的1%-2%,以济钢为例,94年不完全统计产铁鳞1.53万吨。随轧钢产量增加,到96-97年予计产2万吨左右。多年来铁鳞仅做为烧结的辅助原料配入烧结料中而未被充分利用。本专利技术的转炉炼钢冷却、助熔剂,原料包括铁鳞、炼钢污泥、粘结剂,各成份的重量配比为铁鳞70-90%、炼钢污泥5-25%、粘结剂1-5%。各成份的优选配比为铁鳞80-85%、炼钢污泥12-20%、粘结剂4-5%。各成份的最佳重量配比为铁鳞85%、炼钢污泥10%、粘结剂5%。本专利技术的方法中所是用的粘结剂为泡花碱(硅酸钠),炼钢污泥为钢铁厂湿法除尘系统的回收沉淀物。制作方法是将铁鳞经磨机粉碎至<32目,再按比例配入炼钢污泥、粘结剂混合均匀,最后压球成型即为成品。炼钢污泥是指湿法烟尘净化系统回收的沉淀物。本专利技术的转炉炼钢冷却、助熔剂,其物化性能物理性能外形尺寸较小,有较高的机械强度(比生石灰及萤石强度高),组织结构比球团矿疏松(易早化渣)能满足转炉炼钢的生产工艺要求。化学性能见表1转炉炼钢冷却、助熔剂及轧钢铁鳞和目前转炉用冷却、助熔剂化学成分表表1 转炉炼钢冷却、助熔剂的综合化学性能优于表1中的其它矿种,对比分析如下1、与轧钢铁鳞比较含铁量虽稍有降低,但在含SiO2量相近,而含CaO量增加2.7%,每年按2万吨冷却,助熔剂计算,减少生石灰用量720T左右。更重要的是冷粘铁鳞球团矿不易被除尘风带走减少了除尘负荷;2、与济钢球团矿比较从表1看出含铁量提高9.49%,会提高炼钢金属收得率,每年节省铁水1898吨,SiO2含量低7.09%,CaO含量增加1.25%,每年减少生石灰用量6950吨。最重要的是含FeO量高57.2%。这是优良助熔剂能促使早化渣的关键,化好渣,早化渣能缩短吹炼时间提高钢的产最及质量和炉衬寿命;3、与进口澳大利亚块矿比较含铁量提高7.15%,节省铁水1430吨,含SiO2量低3.35%,含CaO量高2.45%,每年减少生石灰用量3780吨。实施例配方一、铁鳞80%、炼钢污泥15%、泡花碱(硅酸纳)5%。配方二、铁鳞85%、炼钢污泥10%、泡花碱(硅酸纳)5%。配方三、铁鳞70%、炼钢污泥25%、泡花碱(硅酸纳)5%。制作方法是将铁鳞经磨机粉碎至<32目,再按比例配入炼钢污泥、泡花碱(硅酸纳)混合均匀,最后压球成型即为成品。本专利技术的转炉炼钢冷却、助熔剂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工艺设计合理、原料易得、废物综合利用、化学物理性能优良等特点,因而,具有很好的推广使用价值。权利要求1.转炉炼钢冷却、助熔剂,包括原料铁鳞、炼钢污泥、粘结剂,其特征在于各成份的重量配比为铁鳞70-90%、炼钢污泥5-25%、粘结剂1-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炉炼钢冷却、助熔剂,其特征在于各成份的优选配比为铁鳞80-85%、炼钢污泥12-20%、粘结剂4-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炉炼钢冷却、助熔剂,其特征在于各成份的最佳重量配比为铁鳞85%、炼钢污泥10%、粘结剂5%。4.根据权利要求1、2、3所述的转炉炼钢冷却、助熔剂,其特征在于粘结剂选用泡花碱(硅酸纳),炼钢污泥为钢铁厂湿法除尘系统的回收沉淀物。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炉炼钢冷却、助熔剂,其特征在于制作方法是制作方法是将铁鳞经磨机粉碎至<32目,再按比例配入炼钢污泥、粘结剂混合均匀,最后压球成型即为成品。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转炉炼钢冷却、助熔剂,其结构是由原料包括铁鳞、炼钢污泥、粘结剂,原料各成份的重量配比为铁鳞70—90%、炼钢污泥5—25%、泡化碱(硅酸钠)1—5%。制作方法是按比例将铁鳞、炼钢污泥、泡花碱(硅酸钠)混合配料,经磨机粉碎至细度<32目,再经压球成型即成品。该转炉炼钢冷却、助熔剂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工艺设计合理、原料易得、废物综合利用、化学物理性能优良等特点,因而,具有很好的推广使用价值。文档编号C21C7/04GK1298028SQ9911257公开日2001年6月6日 申请日期1999年11月24日 优先权日1999年11月24日专利技术者侯德成 申请人:侯德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转炉炼钢冷却、助熔剂,包括原料 铁鳞、炼钢污泥、粘结剂,其特征在于各成份的重量配比为铁鳞70-90%、炼钢污泥5-25%、粘结剂1-5%。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德成
申请(专利权)人:侯德成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8[中国|济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