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燃机的压缩比调节装置以及内燃机的压缩比调节装置的控制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744601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18 18:1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以提高抗爆震性能并且抑制废气的温度上升的新的内燃机的压缩比调节装置。在内燃机的高负荷区域中,采用相对减小机械压缩比并且相对增大此时的机械膨胀比地进行调节的结构。由此,在内燃机的高负荷区域中,进行减小机械压缩比并且增大此时的机械膨胀比的控制,因此,可以提高抗爆震性能并且抑制废气的温度上升,所以,可以减少排气系统部件的热损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内燃机的压缩比调节装置以及内燃机的压缩比调节装置的控制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四冲程式内燃机的压缩比调节装置以及内燃机的压缩比调节装置的控制方法,尤其涉及具有可变压缩比机构的内燃机的压缩比调节装置以及内燃机的压缩比调节装置的控制方法,所述可变压缩比机构变更活塞的上止点、下止点的位置。
技术介绍
作为以往的内燃机的压缩比调节装置,提出有通过可变压缩比机构和可变气门机构的控制的组合来改善内燃机的各性能的方案,所述可变压缩比机构对内燃机的几何学压缩比、即机械压缩比进行可变控制,所述可变气门机构对决定实际压缩比的进气排气门的开闭正时进行可变控制。例如,在日本特开2002-276446号公报(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内燃机的压缩比调节装置中,为了对进气门关闭正时进行可变控制而具有可变气门机构,并且,具有对压缩比进行可变控制的可变压缩比机构。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276446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另外,在专利文献1的图8中表示压缩上止点处的机构姿势。图8的左图表示高机械压缩比控制中的压缩上止点的活塞位置(活塞位置稍高),右图表示低机械压缩比控制中的压缩上止点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内燃机的压缩比调节装置以及内燃机的压缩比调节装置的控制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内燃机的压缩比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压缩比调节装置具有可变压缩比机构,所述可变压缩比机构通过使四冲程式内燃机中的活塞的冲程位置变化,从而能够变更该内燃机的机械压缩比以及机械膨胀比,所述可变压缩比机构在所述内燃机的高负荷区域中相对减小所述机械压缩比并且相对增大此时的所述机械膨胀比地进行设定。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5.09.03 JP 2015-1736601.一种内燃机的压缩比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压缩比调节装置具有可变压缩比机构,所述可变压缩比机构通过使四冲程式内燃机中的活塞的冲程位置变化,从而能够变更该内燃机的机械压缩比以及机械膨胀比,所述可变压缩比机构在所述内燃机的高负荷区域中相对减小所述机械压缩比并且相对增大此时的所述机械膨胀比地进行设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燃机的压缩比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变压缩比机构将所述内燃机的高负荷区域中的所述机械压缩比设定为比所述内燃机的部分负荷区域中的所述机械压缩比小,并且,将所述内燃机的高负荷区域中的所述机械膨胀比设定为比所述内燃机的部分负荷区域中的所述机械膨胀比小。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燃机的压缩比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变压缩比机构在所述内燃机的高负荷区域中将排气(进气)上止点的活塞位置设定为比压缩上止点的活塞位置高。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燃机的压缩比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变压缩比机构将所述内燃机的高负荷区域中的压缩上止点的所述活塞位置设定为比所述内燃机的部分负荷区域中的压缩上止点的所述活塞位置低。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燃机的压缩比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变压缩比机构将所述内燃机的高负荷区域中的膨胀下止点的所述活塞位置设定为比所述内燃机的部分负荷区域中的膨胀下止点的所述活塞位置高。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燃机的压缩比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变压缩比机构将所述内燃机的高负荷区域中的排气(进气)上止点的所述活塞位置设定为比所述内燃机的部分负荷区域中的排气(进气)上止点的所述活塞位置高。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燃机的压缩比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变压缩比机构将所述内燃机的高负荷区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庄司真敬中村信
申请(专利权)人: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