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塑料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743514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18 17:3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柔性塑料膜,并且更具体地涉及在具有优异的柔性的同时表现出高硬度的柔性塑料膜。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柔性塑料膜,所述柔性塑料膜表现出柔性、弯曲性、高硬度、耐磨性和高透明度,并且即使在反复弯曲或长时间折叠状态下也使得膜损坏的风险低,从而可以有效地应用于柔性移动装置、显示装置、多种仪表板的前面板和显示单元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柔性塑料膜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本申请要求基于于2015年8月3日向韩国知识产权局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第10-2015-0109699号、于2015年11月16日向韩国知识产权局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第10-2015-0160673号和于2016年8月1日向韩国知识产权局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第10-2016-0098073号的优先权权益,其公开内容通过引用整体并入本文。本专利技术涉及柔性塑料膜。更具体地,本专利技术涉及在表现出高硬度的同时具有优异的柔性的柔性塑料膜。
技术介绍
近来,随着诸如智能电话和平板PC的移动装置的发展,需要显示器基材的减薄和轻薄化。玻璃或钢化玻璃通常在移动装置的显示器的窗口或前板上用作具有优异的机械特性的材料。然而,玻璃由于其自身重量引起移动装置的重量增加,并且由于外部冲击而具有破损的问题。因此,正在研究塑料树脂作为玻璃的替代物。塑料树脂组合物重量轻而几乎没有开裂的风险,并且因此适用于追求更轻的移动装置的趋势。特别地,为了实现具有高硬度和耐磨特性的组合物,已提出了用于将由塑料树脂制成的硬涂层涂覆到支撑基材上的组合物。作为提高硬涂层的表面硬度的方法,可以考虑增加硬涂层的厚度的方法。为了确保足以代替玻璃的表面硬度,需要实现一定厚度的硬涂层。然而,随着硬涂层的厚度的增加,表面硬度可增大,但是由于硬涂层的固化收缩而增加褶皱和卷曲的发生,并且同时有可能发生涂层的开裂和剥离。因此,该方法的实际应用并不容易。韩国专利特许公开第2010-0041992号公开了使用包含可紫外固化的基于聚氨酯丙烯酸酯的低聚物并消除单体的粘合剂树脂的塑料膜组合物。然而,以上公开的塑料膜的铅笔硬度为约3H,强度不足以代替显示器的玻璃面板。同时,显示装置的一部分出于美学和功能原因弯曲或柔性弯曲的显示器近来已引起关注,并且这种趋势在诸如智能电话和平板PC的移动装置中特别明显。然而,由于玻璃不适合用作用于保护这样的柔性显示器的盖板,因此需要用塑料树脂等代替其。然而,为此目的,制造在表现出玻璃水平的高硬度的同时具有足够的柔性的膜并不容易。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在表现出高硬度的同时具有优异的柔性的柔性塑料膜。技术方案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柔性塑料膜,其包括:支撑基材,如根据ASTMD882测量,所述支撑基材的弹性模量为4GPa或更大,并且厚度为20μm至200μm;和形成于所述支撑基材的至少一个表面上的涂层,其中所述涂层包含:基于3-至6-官能的丙烯酸酯的粘合剂与基于7-至20-官能的氨酯丙烯酸酯的粘合剂的交联共聚物;以及具有包括d50为20nm至35nm的第一无机细颗粒群和d50为40nm至130nm的第二无机细颗粒群的双峰粒径分布的无机细颗粒。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柔性塑料膜表现出柔性、弯曲性、高硬度、耐磨性和高透明度,并且即使在反复、连续弯曲或长时间折叠状态下也几乎没有损坏膜的风险。因此,所述塑料膜可以有效地应用于可弯曲、柔性、可卷曲或可折叠移动装置、显示装置、多种仪表面板的正面和显示单元等。附图说明图1是示意性地示出了用于进行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案的膜的弯曲耐久性测试和弯曲稳定性测试的方法的图。图2是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案的无机细颗粒的粒径分布的图。图3是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比较例的无机细颗粒的粒径分布的图。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的柔性塑料膜包括:支撑基材,如根据ASTMD882测量,所述支撑基材的弹性模量为4GPa或更大,并且厚度为20μm至200μm;和形成于所述支撑基材的至少一个表面上的涂层,其中所述涂层包含:基于3-至6-官能的丙烯酸酯的粘合剂与基于7-至20-官能的氨酯丙烯酸酯的粘合剂的交联共聚物;以及具有包括d50为20nm至35nm的第一无机细颗粒群和d50为40nm至130nm的第二无机细颗粒群的双峰粒径分布的无机细颗粒。在本专利技术中,使用诸如第一、第二等的术语来描述多个组件,并且这些术语仅用于区分一个组件与另一个组件的目的。此外,本文中使用的术语仅用于描述示例性实施方案的目的,并且不旨在限制本专利技术。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表达包括复数表达。应当理解,如本文中使用的术语例如“包含”、“包括”、“具有”等指定存在所述特征、整数、步骤、组件或其组合,但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更多个其他特征、整数、步骤、组件和/或其组合。由于本专利技术允许多种改变和许多实施方案,以下将详细说明和描述特定实施方案。然而,这不旨在将本专利技术限制于特定的实施方式,而是应当理解,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技术范围的所有改变、等同物和替代物都涵盖在本专利技术内。以下将更详细地描述本专利技术的柔性塑料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案的柔性塑料膜包括:支撑基材,如根据ASTMD882测量,所述支撑基材的弹性模量为4GPa或更大,并且厚度为20μm至200μm;和形成于所述支撑基材的至少一个表面上的涂层,其中所述涂层包含:基于3-至6-官能的丙烯酸酯的粘合剂与基于7-至20-官能的氨酯丙烯酸酯的粘合剂的交联共聚物;以及具有包括d50为20nm至35nm的第一无机细颗粒群和d50为40nm至130nm的第二无机细颗粒群的双峰粒径分布的无机细颗粒。在本专利技术中,“柔性”意指具有这样的程度的柔性的状态:当卷绕在直径为4mm的圆柱形芯轴上时不出现长度为3mm或更大的裂纹。因此,本专利技术的柔性塑料膜可以应用于可弯曲、柔性、可卷曲或可折叠显示器等的覆盖膜。在本专利技术的柔性塑料膜中,可以使用其上形成有涂层的支撑基材而不特别限制用于生产支撑基材例如拉伸膜或非拉伸膜的方法和材料,只要其是这样的光学透明塑料树脂即可:如根据ASTMD882测量,弹性模量为约4GPa或更大,并且厚度为20μm至200μm,以便确保柔性和硬度。在支撑基材的条件中,弹性模量可为约4GPa或更大、或者约5GPa或更大、或者约5.5GPa或更大、或者约6GPa或更大,并且上限值可为约9GPa或更小、或者约8GPa或更小、或者约7GPa或更小。如果弹性模量小于4GPa,则不能实现足够的硬度,而如果弹性模量超过9GPa(其太高),则可能难以形成具有柔性的膜。支撑基材的厚度可为约20μm或更大、或者约25μm或更大、或者约30μm或更大,并且其上限值可为约200μm或更小、或者约150μm或更小、或者约100μm或更小、或者约60μm或更小。如果支撑基材的厚度小于20μm,则存在在形成涂层的过程中发生开裂或卷曲的可能性,并且可能难以实现高硬度。另一方面,如果厚度超过200μm,则柔性下降并且可能难以形成柔性膜。从确保柔性膜的可加工性和实现如上所述的高硬度与柔性之间的物理特性平衡的角度来看,可以使用弹性模量为4GPa或更大且9GPa或更小并且厚度为20μm至200μm的支撑基材。更具体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案,支撑基材满足上述弹性模量和厚度范围,并且例如,其可为包含以下的膜:聚酰亚胺(PI)、聚酰亚胺酰胺、聚醚酰亚胺(PEI)、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聚醚醚酮(PEEK)、环烯烃聚合物(COP)、聚丙烯酸酯(PAC)、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三乙酰纤维素(TAC)等。以上支撑基材可具有单层结构或者如果需要的话包括由相同或不同物质构成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柔性塑料膜

【技术保护点】
一种柔性塑料膜,包括:支撑基材,如根据ASTM D882测量的,所述支撑基材的弹性模量为4GPa或更大,厚度为20μm至200μm;和形成于所述支撑基材的至少一个表面上的涂层,其中所述涂层包含:基于3‑至6‑官能的丙烯酸酯的粘合剂与基于7‑至20‑官能的氨酯丙烯酸酯的粘合剂的交联共聚物;以及具有包括d50为20nm至35nm的第一无机细颗粒群和d50为40nm至130nm的第二无机细颗粒群的双峰粒径分布的无机细颗粒。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5.08.03 KR 10-2015-0109699;2015.11.16 KR 10-2011.一种柔性塑料膜,包括:支撑基材,如根据ASTMD882测量的,所述支撑基材的弹性模量为4GPa或更大,厚度为20μm至200μm;和形成于所述支撑基材的至少一个表面上的涂层,其中所述涂层包含:基于3-至6-官能的丙烯酸酯的粘合剂与基于7-至20-官能的氨酯丙烯酸酯的粘合剂的交联共聚物;以及具有包括d50为20nm至35nm的第一无机细颗粒群和d50为40nm至130nm的第二无机细颗粒群的双峰粒径分布的无机细颗粒。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塑料膜,其中所述基于7-至20-官能的氨酯丙烯酸酯的粘合剂的丙烯酸酯当量为200g/mol至1,500g/mol。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塑料膜,其中所述基于3-至6-官能的丙烯酸酯的粘合剂与所述基于7-至20-官能的氨酯丙烯酸酯的粘合剂之间的重量比为1:9至4:6。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塑料膜,基于100重量份的所述涂层,所述涂层包含量为10重量份至50重量份的所述基于3-至6-官能的丙烯酸酯的粘合剂、量为40重量份至70重量份的所述基于7-至20-官能的氨酯丙烯酸酯的粘合剂、量为5重量份至50重量份的所述第一无机细颗粒群和量为5重量份至50重量份的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惠珉郑赫张影来郑顺和朴真荣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LG化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韩国,KR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