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丙烯‑乙烯‑1‑丁烯三元共聚物的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741304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18 16:02
一种聚烯烃组合物,其包含:A)19重量%至50重量%的丙烯乙烯共聚物,所述丙烯乙烯共聚物具有范围为1.5重量%至6.0重量%的乙烯衍生单元含量,B)50重量%至81重量%的丙烯乙烯1‑丁烯三元共聚物,所述丙烯乙烯1‑丁烯三元共聚物具有范围为1.5重量%至6.0重量%的乙烯衍生单元含量以及4.8重量%和12.4重量%之间的1‑丁烯衍生单元含量;组分A)和B)的总量为100。

Contains 1 ethylene propylene butene copolymer membrane three yuan

A polyolefin composition comprising: A) propylene ethylene copolymer 19 to 50 wt.%, the propylene ethylene copolymer has a range of 1.5 to 6 wt.% ethylene units derived from ethylene propylene content, B) 1 butene copolymer three yuan 50 to 81 wt.%, among which the 1 propylene ethylene butene copolymer three yuan with a range of 1.5 to 6 wt.% ethylene units derived from content and 4.8 wt% and 12.4 wt% of 1 butene derived unit content; component A) and B) the total number is 10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包含丙烯-乙烯-1-丁烯三元共聚物的膜
本专利技术涉及膜,具体涉及包含含有丙烯/乙烯共聚物和丙烯/乙烯/1-丁烯三元共聚物的的多层膜。这样得到的膜在密封起始温度(SIT)、光学性能方面具有优异的性能,特别是膜显示出优异的厚度分布。
技术介绍
由丙烯共聚物或三元共聚物制成的膜在本领域中是已知的。使用丙烯共聚物或三元共聚物,因为就丙烯均聚物而言,丙烯共聚物或三元共聚物的特征在于具有更好的冲击性、更低的刚性和更好的透明度。然而,在某些情况下,很难找到这些性能之间的可接受的平衡,特别是当需要相互对立的性能时。当需要一定的柔软性时,例如,它通常在存在大量二甲苯可溶级分的情况下得到,使得它们不适于食品接触应用。美国专利号US6,221,984公开了丙烯与乙烯和至少一种C4-C10α-烯烃的无规共聚物以及制备这种无规共聚物的方法,其可以用于膜、纤维或模制品中。具体地说,通过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方法得到的三元共聚物特别适于食品包装膜,因为它们的二甲苯可溶性聚合物颗粒的比例低(实施例1-3)。另一方面,当二甲苯可溶级分增加时,膜的密封起始温度和其光学性质变得令人不满意WO2009/019169涉及在包括两个互连聚合区的气相反应器中制备的丙烯/乙烯/1-丁烯三元共聚物。该三元共聚物的特性尤其在于范围为0.1至0.8的乙烯含量(重量%)和1-丁烯含量(重量%)之间的比率和25℃下高于9重量%的二甲苯可溶物级分。WO2013/174778涉及含有0.5重量%至2.2重量%的乙烯衍生单元和6.0重量%至20.0重量%的1丁烯衍生单元的丙烯、乙烯、1-丁烯三元共聚物;其中特别是25℃下二甲苯可溶级分低于15.0重量%,最小值为5.0。同样在这种情况下,二甲苯可溶级分和SIT之间的平衡可以进一步改善。
技术实现思路
现已令人惊讶地发现,包含由特定非均相催化剂得到的包含含有丙烯/乙烯共聚物和丙烯/乙烯/1-丁烯三元共聚物的聚烯烃组合物的膜具有低密封起始温度(SIT)、更好的透明度、低二甲苯可溶物,特别是规则的厚度分布。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一种包含聚烯烃组合物的膜,所述聚烯烃组合物包含:A)19重量%至50重量%的丙烯乙烯共聚物,所述丙烯乙烯共聚物具有范围为1.5重量%至6.0重量%的乙烯衍生单元含量,B)50重量%至81重量%的丙烯乙烯1-丁烯三元共聚物,所述丙烯乙烯1-丁烯三元共聚物具有范围为1.5重量%至6.0重量%的乙烯衍生单元含量以及4.8重量%和12.4重量%之间的1-丁烯衍生单元含量;组分A)和B)的总量为100;该聚烯烃组合物的特征在于以下特性:-以Mw/Mn表示的分子量分布(MWD)大于4.0;-将聚烯烃组合物描述为反应器级(即未经过化学或物理减粘裂化的共聚物)的熔体流动速率(MFR230℃2,16kg)范围为0.9-25g/10min聚烯烃组合物的组分A)是在包含以下物质之间的反应产物的催化剂存在下通过聚合丙烯和乙烯而得到的:(i)包含Ti、Mg、Cl和内部电子供体化合物的固体催化剂组分,所述内部电子供体化合物的特征在于如下事实:相对于所述固体催化剂组分的总重量它含有0.1至50重量%的Bi;(ⅱ)烷基铝化合物,以及(iii)电子供体化合物(外部供体);聚烯烃组合物的组分B)是在包含以下物质之间的反应产物的催化剂存在下通过聚合丙烯、乙烯和1-丁烯而得到的:(i)包含Ti、Mg、Cl和内部电子供体化合物的固体催化剂组分,所述内部电子供体化合物的特征在于如下事实:相对于所述固体催化剂组分的总重量它含有0.1至50重量%的Bi;(ⅱ)烷基铝化合物,以及(iii)电子供体化合物(外部供体)。附图说明图1表示根据实施例1和2以及比较例1的表征部分中报道的方法测量的在200℃下在聚合物熔断器上测量的蠕变和恢复曲线。具体实施方式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一种包含聚烯烃组合物的膜,所述聚烯烃组合物包含:A)19重量%至50重量%,优选25重量%至42重量%,更优选31重量%至38重量%的丙烯乙烯共聚物,所述丙烯乙烯共聚物具有范围为1.5重量%至6.0重量%,优选2.6重量%至5.2重量%,更优选3.1重量%至4.3重量%的乙烯衍生单元含量;B)50重量%至81重量%,优选58重量%至75重量%,更优选地62重量%至69重量%的丙烯乙烯-1-丁烯三元共聚物,所述丙烯乙烯-1-丁烯三元共聚物具有范围为1.5重量%至6.0重量%,优选1.9重量%至4.8重量%,更多优选2.1重量%至3.7重量%的乙烯衍生单元含量,以及范围为4.8重量%和12.4重量%之间,优选5.1重量%至10.3重量%,更优选6.8重量%至9.5重量%的1-丁烯衍生单元含量;组分A)和B)的总量为100;该组合物的特征在于以下特性:-以Mw/Mn表示的分子量分布(MWD)大于4.0,优选大于4.5,更优选大于4.7;-将聚烯烃组合物描述为反应器级(即未经过化学或物理减粘裂化的共聚物)的熔体流动速率(MFR230℃2,16kg)范围为0.9-25g/10min,优选3.0-20.0g/10min,甚至更优选4.0至18.0g/10min;聚烯烃组合物的组分A)是在包含以下物质之间的反应产物的催化剂存在下通过聚合丙烯和乙烯而得到的:(i)包含Ti、Mg、Cl和内部电子供体化合物的固体催化剂组分,所述内部电子供体化合物的特征在于如下事实:相对于所述固体催化剂组分的总重量它含有0.1至50重量%的Bi;(ⅱ)烷基铝化合物,以及(iii)电子供体化合物(外部供体);聚烯烃组合物的组分B)是在包含以下物质之间的反应产物的催化剂存在下通过聚合丙烯、乙烯和1-丁烯而得到的:(i)包含Ti、Mg、Cl和内部电子供体化合物的固体催化剂组分,所述内部电子供体化合物的特征在于如下事实:相对于所述固体催化剂组分的总重量它含有0.1至50重量%的Bi;(ⅱ)烷基铝化合物,以及(iii)电子供体化合物(外部供体)。优选地,在聚烯烃组合物中,根据表征部分中报道的方法测量的在200℃下在聚合物熔断器上测量的蠕变和恢复曲线示出600-1200秒之间的最大值低于53x10-51/Pa,优选低于51x10-51/Pa,更优选低于45x10-51/Pa。优选地,在聚烯烃组合物中,乙烯衍生单元含量的范围为1.5重量%至6.0重量%,优选地范围为2.1重量%至5.2重量%,更优选地范围为2.5重量%至4.3重量%,甚至更优选地范围为2.8重量%至3.9重量%。优选地,在聚烯烃组合物中,1-丁烯衍生单元含量的范围为3.2重量%至9.8重量%,优选地范围为3.6重量%至8.2重量%,更优选地范围为4.8重量%至7.9重量%,甚至更优选地范围为5.8重量%至7.4重量%;丙烯乙烯1-丁烯三元共聚物被定义为仅含有丙烯、乙烯和1-丁烯共聚单体,而丙烯乙烯共聚物被定义为仅含有丙烯和乙烯作为共聚单体。据信通过使用如上所述的催化剂体系,可能得到具有一些特性的聚烯烃组合物,从而可能得到具有非常高的恒定厚度分布的膜,如非常低的值2-σ%所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膜可以是任何类型的膜,如流延膜、吹塑膜或多层膜。优选多层膜。本专利技术的多层膜的特征在于具有至少一个表层,所述表层如上所述包含聚烯烃组合物,所述聚烯烃组合物包含组分A)和组分B),其余层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a href="http://www.xjishu.com/zhuanli/63/201680045201.html" title="包含丙烯‑乙烯‑1‑丁烯三元共聚物的膜原文来自X技术">包含丙烯‑乙烯‑1‑丁烯三元共聚物的膜</a>

【技术保护点】
一种包含聚烯烃组合物的膜,所述聚烯烃组合物包含:A)19重量%至50重量%的丙烯乙烯共聚物,所述丙烯乙烯共聚物具有范围为1.5重量%至6.0重量%的乙烯衍生单元含量,B)50重量%至81重量%的丙烯乙烯1‑丁烯三元共聚物,所述丙烯乙烯1‑丁烯三元共聚物具有范围为1.5重量%至6.0重量%的乙烯衍生单元含量以及4.8重量%和12.4重量%之间的1‑丁烯衍生单元含量;组分A)和B)的总量为100;所述组合物的特征在于以下特性:‑以Mw/Mn表示的分子量分布(MWD)大于4.0;‑将所述聚烯烃组合物描述为反应器级(即未经过化学或物理减粘裂化的共聚物)的熔体流动速率(MFR 230℃2.16kg)范围为0.9‑25g/10min,所述聚烯烃组合物的组分A)是在包含以下物质之间的反应产物的催化剂存在下通过聚合丙烯和乙烯而得到的:(i)包含Ti、Mg、Cl和内部电子供体化合物的固体催化剂组分,所述内部电子供体化合物的特征在于如下事实:相对于所述固体催化剂组分的总重量它含有0.1至50重量%的Bi;(ⅱ)烷基铝化合物,以及(iii)电子供体化合物(外部供体);所述聚烯烃组合物的组分B)是在包含以下物质之间的反应产物的催化剂存在下通过聚合丙烯、乙烯和1‑丁烯而得到的:(i)包含Ti、Mg、Cl和内部电子供体化合物的固体催化剂组分,所述内部电子供体化合物的特征在于如下事实:相对于所述固体催化剂组分的总重量它含有0.1至50重量%的Bi;(ⅱ)烷基铝化合物,以及(iii)电子供体化合物(外部供体)。...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5.08.06 EP 15180039.81.一种包含聚烯烃组合物的膜,所述聚烯烃组合物包含:A)19重量%至50重量%的丙烯乙烯共聚物,所述丙烯乙烯共聚物具有范围为1.5重量%至6.0重量%的乙烯衍生单元含量,B)50重量%至81重量%的丙烯乙烯1-丁烯三元共聚物,所述丙烯乙烯1-丁烯三元共聚物具有范围为1.5重量%至6.0重量%的乙烯衍生单元含量以及4.8重量%和12.4重量%之间的1-丁烯衍生单元含量;组分A)和B)的总量为100;所述组合物的特征在于以下特性:-以Mw/Mn表示的分子量分布(MWD)大于4.0;-将所述聚烯烃组合物描述为反应器级(即未经过化学或物理减粘裂化的共聚物)的熔体流动速率(MFR230℃2.16kg)范围为0.9-25g/10min,所述聚烯烃组合物的组分A)是在包含以下物质之间的反应产物的催化剂存在下通过聚合丙烯和乙烯而得到的:(i)包含Ti、Mg、Cl和内部电子供体化合物的固体催化剂组分,所述内部电子供体化合物的特征在于如下事实:相对于所述固体催化剂组分的总重量它含有0.1至50重量%的Bi;(ⅱ)烷基铝化合物,以及(iii)电子供体化合物(外部供体);所述聚烯烃组合物的组分B)是在包含以下物质之间的反应产物的催化剂存在下通过聚合丙烯、乙烯和1-丁烯而得到的:(i)包含Ti、Mg、Cl和内部电子供体化合物的固体催化剂组分,所述内部电子供体化合物的特征在于如下事实:相对于所述固体催化剂组分的总重量它含有0.1至50重量%的Bi;(ⅱ)烷基铝化合物,以及(iii)电子供体化合物(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P·马萨里C·卡特林C·卡瓦列里M·席亚拉福尼A·费利萨蒂A·费拉罗G·莫里尼F·皮艾默恩忒斯G·维塔勒
申请(专利权)人:巴塞尔聚烯烃意大利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意大利,IT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