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品制备系统及制备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7732069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18 10:1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样品制备系统及制备方法,所述系统包括切片模块、第一水槽、定序模块以及取放模块。切片模块用于对样品块进行连续切片,以产生多个样品试片。第一水槽用来接收样品试片,且样品试片适于漂浮于第一水槽中的流体上,并随流体的流动而移动。定序模块配置于第一水槽的一侧,以依序分离样品试片。取放模块耦接第一水槽,以依序自第一水槽中获取样品试片,并将其放置于相应的样品载座上。所述系统可以自动化的方式实现大量薄型样品试片的连续制备作业,减少所需花费的人力与制作成本。

Sample preparation system and preparation method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sample preparation system and a preparation method. The system includes a slice module, a first sink, a sequence module and a drawing module. The slice module is used to slice the sample blocks continuously to produce a number of sample specimens. The first flume is used to receive sample specimen, and the sample specimen is adapted to float on the fluid in the first tank and move with the flow of the fluid. The sequence module is arranged on the side of the first water trough to separate the sample sample in sequence. The drawing and releasing module is coupled to the first water trough to obtain sample specimen from the first water trough and place it on the corresponding sample seat. The system can automate the continuous preparation of a large number of thin sample specimens, and reduce the cost of manpower and production requir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样品制备系统及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子显微镜的样品制备系统及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可连续自动化制备样品的样品制备系统及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电子显微镜的高解析三维图像技术应用在临床医疗及生物分子研究的分析检测应用上,可有效地增加观测图像的解析度以及观测结果的精确度。然而,在建立高解析度的三维图像的过程中,需制备大量的超薄样品,并且在样品观察过程中须对图像进行精密的定位。在目前电子显微镜的样品块的制备过程中,大多仍需采用手动的方式并利用胶管逐一地进行样品树酯包埋。因此,当需要观测大量样品时,样品的制备将耗费大量的人力及时间成本。此外,以单次单个制作的样品的制作品质参差不齐,使得观察样品的品质无法均一,进而影响样品的观测品质。因此,如何有效地提升电子显微镜的样品试片的制作效率与品质,并改善目前的样品制备系统,已成为现今电子显微镜观测技术发展上的重要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样品制备系统,其可对电子显微镜的样样品进行连续切片以同时形成多个样品试片,并且对样品试片可通过定序模块与取放模块进行排列及定序。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样品制备方法,其可同时完成多个电子显微镜的制备以及定序排列。本专利技术的样品制备系统包括切片模块、第一水槽、定序模块以及取放模块。切片模块用来对样品块进行连续切片,以产生样品试片。第一水槽用来接收样品试片,且样品试片适于漂浮于第一水槽中的流体上,并随流体的流动而移动。定序模块配置于第一水槽的一侧,用以依序分离样品试片。取放模块耦接第一水槽,取放模块用来依序自第一水槽中获取样品试片,并将样品试片放置于相应的样品载座上。本专利技术的样品制备方法包括样品制备方法包括:通过切片模块对样品块进行连续切片,以产生样品试片。通过第一水槽接收样品试片,且样品试片漂浮于第一水槽中的流体上。通过流体的流动来带动样品试片移动至第一水槽中的分离位置。通过定序模块于分离位置依序分离样品试片。通过取放模块自第一水槽获取分离出的样品试片,并且依序置放并排列样品试片于样品载座上。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切片模块包括夹持部以及刀具。夹持部用于夹持样品块,且刀具配置于第一水槽边缘,用于对样品块进行连续切片。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水槽包括槽体、接收区以及取片区。槽体,具有腔室以及连通腔室的进液口与出液口。流体由进液口进入腔室,并且沿流道流动而由出液口离开腔室。流道包括接收区、取片区以及定序区。接收区邻近进液口,用以接收样品试片。取片区邻近出液口,并且取放模块自取片区获取样品试片。定序区位于接收区与取片区之间,样品试片依序通过定序区,且定序模块分离样品试片。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定序区的宽度小于接收区与取片区的宽度。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定序模块配置于流道上,且定序模块包括第一本体、第一检测元件以及分离件。第一检测元件对应流道进行配置,用以判断样品试片的位置。分离件配置于第一本体上,并且适于朝向第一水槽内的样品试片移动,以分离两相邻的样品试片。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定序模块还包括压电元件,其耦接于分离件。压电元件用来驱动分离件震动,以分离两相邻的样品试片。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定序模块的第一本体沿第一方向可滑动地配置于第一水槽上。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定序模块的分离件沿第二方向可滑动地配置于第一本体上,且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正交。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取放模块包括第二本体、取放元件以及第二检测元件。取放元件配置于第二本体上。第二检测元件对应第一水槽进行配置,用以检测样品试片的位置。取放元件适于根据第二定位单元的检测结果相对于第一水槽移动,以将样品试片依序由取片区取出并置放于样品载座上。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样品制备系统还包括第二水槽,其耦接于第一水槽的一侧或是配置于第一水槽中。第二水槽适于自切片模块接收样品试片,并且样品试片通过流体的带动,而由第二水槽传送至第一水槽。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样品试片的轮廓形状包括梯形、双截边圆形或多边形。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样品制备方法还包括当切片模块对样品块进行连续切片时,通过样品块的轮廓形状的设计,使第一水槽所接收的经连续切片产生的样品试片相互搭接,而形成漂浮于第一水槽的流体上的样品链。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定序模块具有分离件,用以接近或接触样品链,并分离出样品试片。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样品制备方法还包括在切片模块对样品块进行切片并产生样品试片后,以第二水槽自切片模块接收样品试片。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样品制备方法还包括将样品试片由第二水槽传送至第一水槽。第二水槽可移动地嵌接第一水槽的一侧或配置于第一水槽中。流体注入第二水槽中,以通过流体带动样品试片由第二水槽移动至第一水槽,以依序进行后续的样品试片的分离步骤。基于上述,本专利技术的多个实施例的样品制备系统及制作方法可以切片模块来完成样品块的连续切片,并以水槽中的流体来进行样品的运送。此外,定序模块可依序分离通过流道的样品试片,仍后再通过取放模块将样品试片传送至样品载作上,并顺序排列样品试片。在本专利技术的多个实施例中,样品块可经切片形成具有相同轮廓或轮廓变化趋势连续的样品块。因此,样品块的轮廓可用来对不同的样品试片进行观察顺序的表示与排列。此外,在本专利技术的多个实施例中,样品制备系统可以自动化的方式实现大量薄型样品试片的连续制备作业,减少所需花费的人力与制作成本。为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A及图1B是依照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样品制备系统的示意图。图2是依照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的样品制备系统的示意图。图3A至图3C是图2的样品制备系统的部分构件的俯视示意图。图4A至图4C是图2的样品制备系统的部分构件的侧视示意图。图5A及图5B是图2的样品制备系统的定序模块的示意图。图6A至图6H是图2的样品制备系统的定序模块的作动方式的示意图。图7A至图7C是图2的样品制备系统的取放模块的示意图。图8是图2的样品制备系统的样品试片的示意图。图9及图10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的样品制备系统的示意图。图1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样品制备方法的流程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10:流体;50:样品块;50a:样品试片;60:氮化硅薄膜;100、200:样品制备系统;110:切片模块;112:夹持部;112a:夹持臂;114:刀具;120、210:第一水槽;122:沉孔;130、230:定序模块;140、240、340:取放模块;142:取放元件;142a:固定座;142b:承载臂;146、246:样品载座;210a:第一嵌合槽;210b:第二嵌合槽;220:槽体;222:腔室;222a:进液口;222b:出液口;232:第一本体;234:第一检测元件;236:分离件;236a:接触部;236b:压电元件;236c、249:滑轨;239:滑槽;242:第二本体;244:第二检测元件;245:取放元件;246a:硅基座;246a1:开口;248:取件环;250:流道;252:接收区;254:取片区;254a:底板;256:定序区;260:控制元件;270:平台;280:第二水槽;290:运算单元;305:开槽;D1:第一方向;D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样品制备系统及制备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样品制备系统,包括:切片模块,适于对样品块进行连续切片,以产生多个样品试片;第一水槽,用以接收所述多个样品试片,且所述多个样品试片适于漂浮于所述第一水槽中的流体上,并随所述流体的流动而移动;一定序模块,配置于所述第一水槽的一侧,用以依序分离所述多个样品试片;以及一取放模块,耦接所述第一水槽,用以依序自所述第一水槽中获取所述多个样品试片并将其放置于相应的多个样品载座上。

【技术特征摘要】
2016.10.05 TW 1051321891.一种样品制备系统,包括:切片模块,适于对样品块进行连续切片,以产生多个样品试片;第一水槽,用以接收所述多个样品试片,且所述多个样品试片适于漂浮于所述第一水槽中的流体上,并随所述流体的流动而移动;一定序模块,配置于所述第一水槽的一侧,用以依序分离所述多个样品试片;以及一取放模块,耦接所述第一水槽,用以依序自所述第一水槽中获取所述多个样品试片并将其放置于相应的多个样品载座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样品制备系统,其中所述切片模块包括:夹持部,用于夹持所述样品块;以及刀具,配置于所述第一水槽边缘,用于对所述样品块进行连续切片。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样品制备系统,其中所述第一水槽还包括:槽体,具有一腔室以及连通所述腔室的进液口与出液口,所述流体由所述进液口进入所述腔室,并且沿流道流动而由所述出液口离开所述腔室,其中所述流道包括:接收区,邻近所述进液口,用以接收所述多个样品试片;取片区,邻近所述出液口,其中所述取放模块自所述取片区获取所述多个样品试片;以及定序区,位于所述接收区与所述取片区之间,所述多个样品试片依序通过所述定序区,且所述定序模块分离所述多个样品试片。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样品制备系统,其中所述定序区的宽度小于所述接收区与所述取片区的宽度。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样品制备系统,其中所述定序模块配置于所述流道上,且所述定序模块包括:第一本体;第一检测元件,对应所述流道进行配置,用以判断所述多个样品试片的位置;以及分离件,配置于所述第一本体上,并且适于朝向所述第一水槽内的所述多个样品试片移动,以分离两相邻的样品试片。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样品制备系统,其中所述定序模块还包括压电元件,耦接于所述分离件,用以驱动所述分离件震动,以分离所述两相邻的样品试片。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样品制备系统,其中所述定序模块的所述第一本体沿第一方向可滑动地配置于所述第一水槽上。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样品制备系统,其中所述定序模块的所述分离件沿第二方向可滑动地配置于所述第一本体上,且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正交。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弘仁
申请(专利权)人:闳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